难点是气体交换和运输。 第七章运动技能的形成(4学时) 1.教学内容 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概念、分类、生理本质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与动作自动化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运动技能的迁移、感觉反馈的影响、注意力的影响 2重、难点提 技能的形成过 第八章 林素质(8学时) 1教学内容 为量颜的生理学基础、力量素质的测定、力量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速度素质的测定、速度素质的训练 无每时力孝质 无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无氧耐力素质的测定、无氧耐力素质的训练 有氧耐力素质 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阀、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有氧耐力素质的测定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 力量素质、有氧耐力素质。 难点是最大摄氧量和乳酸。 第九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4学时) 1.教学内容 准备活 准备活动 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 ,分举及特占、生理机制、检指标 恢复过程: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促进人休机能恢复的措施 脱训与尖蜂状态训练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赛前状态、准备活动与恢复过程。 难点是疲劳的生理机制、恢复的特点及措施。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安静与运动时心率和血压的测定(4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和整目的要。了解人体动血压定的原是:家程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心 项目性质:验证性 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测定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及意义:了 解肺功能评价方法。 主要仪器:电子肺量计、酒精棉球。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4学时): 了解测量最大摄氧量的主要间接方法和原理:掌握最大摄氧量的间
14 难点是气体交换和运输。 第七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4 学时) 1.教学内容 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概念、分类、生理本质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与动作自动化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运动技能的迁移、感觉反馈的影响、注意力的影响 2.重、难点提示 重、难点是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第八章 身体素质(8 学时) 1.教学内容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力量素质的测定、力量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速度素质的测定、速度素质的训练 无氧耐力素质 无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无氧耐力素质的测定、无氧耐力素质的训练 有氧耐力素质 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有氧耐力素质的测定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力量素质、有氧耐力素质。 难点是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 第九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4 学时) 1.教学内容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赛前状态、准备活动 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极点”与“第 二次呼吸” 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 疲劳状态:分类及特点、生理机制、检测指标 恢复过程: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措施 脱训与尖峰状态训练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赛前状态、准备活动与恢复过程。 难点是疲劳的生理机制、恢复的特点及措施。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安静与运动时心率和血压的测定(4 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掌握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心率 和血压的测定。 主要仪器:水银柱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实验项目(二): 肺通气功能测定(4 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测定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及意义;了 解肺功能评价方法。 主要仪器:电子肺量计、酒精棉球。 实验项目(三):最大摄氧量的测定(4 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测量最大摄氧量的主要间接方法和原理;掌握最大摄氧量的间
接推测方法。 主要仪器:POAR表(运动心率表)、节拍器、秒表、台阶。 实 四: 反应时、力量素质的测定(4学时): 项目性质 项目主要目的 :掌握测定声、光荷单反应时、握力、背力的仪器使用和测定方法 主要仪器: 应时测试仪 “握力计、 背力计 八、 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时数 实验教学时数 绪论 0 第意 肌肉活动 6 第二章 能量代谢 4 第三章 感觉机能 4 第四章 血液与运动 4 第五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8 4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4 4 第七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4 第八章 身体素质 8 第九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4 合计 64 48 16 黄 专书目 (第三 ,邓树勒等主 03年.2012年. [4]《人体解副生理学实验教程》,艾洪滨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5]《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邓树勋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6年: [6]《运动生理学》(第一版),王瑞元编,人民体有出版社,2012年: [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第一版),《体有教有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8]《实用运动生理实验》(第一版),王瑞元等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年。 (撰写人:张海潮审核人:孟春雷 审定人:李吉慧
15 接推测方法。 主要仪器:POLAR 表(运动心率表)、节拍器、秒表、台阶。 实验项目(四): 反应时、力量素质的测定(4 学时):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测定声、光简单反应时、握力、背力的仪器使用和测定方法。 主要仪器:反应时测试仪、握力计、背力计 八、学时分配 九、考核方式与要求 考核方式:笔试 、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40%、考试成绩 60%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 10%、作业成绩 10%、期中成绩 20% 十、参考书目 [1]《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2]《运动生理学》(第一版),王瑞元、苏全生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3]《高级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艾洪滨编,科学出版社,2014 年; [5]《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邓树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 [6]《运动生理学》(第一版),王瑞元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7]《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第一版),《体育教育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年; [8]《实用运动生理实验》(第一版 ),王瑞元等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年。 (撰写人:张海潮 审核人:孟春雷 审定人:李吉慧)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时数 实验教学时数 绪论 2 第一章 肌肉活动 6 第二章 能量代谢 4 第三章 感觉机能 4 第四章 血液与运动 4 第五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8 4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4 4 第七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4 第八章 身体素质 8 8 第九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4 合计 64 48 16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所属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实验学时、学分:16学时0.5学分 一、实验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的学习掌握一些生理学指标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并验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对事物具 有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与训 练,以及进行体育科 子研究莫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教学要求 运动生理是我院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实 主买验动于能力 测定一些常用指标和写实验报告,同时结合运动 对学生的指导和 中 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和操作程序。 步骤循序接作男 猛进行与实 哈水身无的活 四)仪器使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选行, 遇到仪器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告老师, 以便修理或更换,不要自行修理和拆卸。 (五)爱护实验仪器和设各,使用电器设各注意安全 (六)本组同学应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项工作轮流担任,使每人都有学习各项操 作的机会,认真作好实验记录。 (七)实验后主动整理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室卫生,离开实验室前关闭全部电源。 (八)认真整理实验记录,作出实验结论,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其中包括实验考勤,操作技能,实验报告。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安静与运动时心率和血压的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和血目的要求。了解人体动球血压测定的原理:家提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心半 水银柱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测定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及意义:了 解肺功能评价方法。 主要仪器:电子肺量计、酒精棉球 实验项目(三):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生的委装。了解测量最大提氧量的主同接方法和理:家提大氧量的间 要仅器:POLAR表(运动心率表)、节拍器、秒表、台阶 实验日〔四:反应时、力量素质的测定
16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所属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实验学时、学分:16 学时 0.5 学分 一、实验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的学习掌握一些生理学指标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并验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对事物具 有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与训 练,以及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教学要求 运动生理是我院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实 验性很强的课程, 阐述运动生理学教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 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实验设计、能测定一些常用指标和撰写实验报告,同时结合运动 实践介绍一些简易可操作性的实验及方法。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一)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和操作程序。 (二)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三)按照实验步骤循序操作,不得进行与实验本身无关的活动。 (四)仪器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遇到仪器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告老师, 以便修理或更换,不要自行修理和拆卸。 (五)爱护实验仪器和设备,使用电器设备注意安全。 (六)本组同学应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项工作轮流担任, 使每人都有学习各项操 作的机会,认真作好实验记录。 (七)实验后主动整理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室卫生,离开实验室前关闭全部电源。 (八)认真整理实验记录,作出实验结论,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其中包括实验考勤 ,操作技能 ,实验报告。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安静与运动时心率和血压的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掌握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心率 和血压的测定。 主要仪器:水银柱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实验项目(二): 肺通气功能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测定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及意义;了 解肺功能评价方法。 主要仪器:电子肺量计、酒精棉球。 实验项目(三):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测量最大摄氧量的主要间接方法和原理;掌握最大摄氧量的间 接推测方法。 主要仪器:POLAR 表(运动心率表)、节拍器、秒表、台阶。 实验项目(四): 反应时、力量素质的测定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掌握测定声、光简单反应时、握力、背力的仪器使用和测定方法。 测试仪、握力计、背力计 六、实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学时 1 安静与运动后脉搏、血压的测元 4 2 肺通气功能测定 4 3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4 4 反应时、力量素质的测定 4 合计 16 十七、推若教材与插功教学资料 [1门《运动生理学》(第 一版)。王瑞元编.人民体有出版社。2012年: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第一版),《体有教有专业基出实验教学我苹研完》课题组 编,人民体有出版社,1999年: [3]《实用运动生理实验》(第一版),王瑞元等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年。 (撰写人:张海潮审核人:孟春雷审定人:李吉慧)
17 项目类别:必做 项目性质:验证性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测定声、光简单反应时、握力、背力的仪器使用和测定方法。 (4)主要仪器:反应时测试仪、握力计、背力计 六、实验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学时 1 安静与运动后脉搏、血压的测定 4 2 肺通气功能测定 4 3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4 4 反应时、力量素质的测定 4 合计 16 七、推荐教材与辅助教学资料 [1]《运动生理学》(第一版),王瑞元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第一版),《体育教育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 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年; [3]《实用运动生理实验》(第一版 ),王瑞元等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撰写人:张海潮 审核人:孟春雷 审定人:李吉慧)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学时3.5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有活动和体有竞赛活 动)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体有心理学是高校体有专业的一门 必修课程,可以给体有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提体有心理学的 基本理论 生运用体有心理的知识和解决实同 问题的能力。为学 课程教学要求 心理学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 和基本理论,在保持 的 探讨与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恩想品德教有和心理健康教有: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 导体育教学、社会体育实践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小组课后讨论与自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普滴心理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体有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运动兴趣和动机,运 动归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理技能训练,动作技 能的学习。 难点是体育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体有学习的心理学基础,归国理论,焦虑唤醒 与运动表现,动作技能学习理论和迁移理论,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有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投、自学指导、 主题讨论、蜜例教学、作业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多煤体进行铺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4课时) 1.教学内容 体有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体有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体有心 理学概述: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体有教帅的作 点 及体有活动的特点,学习体有心理学的意义。 体有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19世纪的动作心理学:体有心理学简史:体有心理学的 休有学习的理学基瑞: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有学习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休有学引 理论体有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有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体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体有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难点是对体育学习各流派观点的掌握、在休有领域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第二章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4学时) 1.教学内容 体有活动的目标定向:目标定向法概念:体有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18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 学时 3.5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 动)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体育心理学是高校体育专业的一门 必修课程,可以给体育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帮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心理学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知识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所从事体育教学或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体育心理学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 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学习兴趣小组讨论, 写出读书报告,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共同探讨与互动,以培养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 导体育教学、社会体育实践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小组课后讨论与自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运动兴趣和动机,运 动归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理技能训练,动作技 能的学习。 难点是体育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归因理论,焦虑唤醒 与运动表现,动作技能学习理论和迁移理论,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自学指导、 主题讨论、案例教学、作业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4 课时) 1.教学内容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体育心 理学概述;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体育活动的特点,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体育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19 世纪的动作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简史;体育心理学的 发展方向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体育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是体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难点是对体育学习各流派观点的掌握、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第二章 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4 学时) 1.教学内容 体育活动的目标定向:目标定向法概念;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