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①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②。 12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③。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④踯躅⑤不敢言。3 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①选自钱仲联等《鲍参军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 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 作家颇有影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古辞和袁辞都 不存。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此诗为第四首,②[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像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③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 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断绝,停止,④[吞声声将发又止,⑤〔那国( zhizhu)徘徊不前
探究·讨论 背诵这篇作品,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 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诵读提示:1.此诗为歌行体,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交错、回环,注意读出时缓时 急的节奏感,体会诗人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情感。2.最后两句连用七言,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 诵读时要注意音节中所体现出的感情高潮。 二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 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三△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参见“相关链接”)有哪些影响 相关链接 、后人对鲍照诗歌的评价 1.明远(鲍照的字)《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许额《许彦周诗话》) 2.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刘熙载《艺概·诗概》 、李白《行路难》 其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蜀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②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④,两朝开济⑤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⑥,长使英雄泪满襟。 修 古 代诗歌散文欣赏 ①选自仇兆警《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今河南巩义)人。生当开元盛 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这首诗作 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当时诗人在成都。蜀相,指诸葛亮,曾封武乡侯。②〔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柯 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③[锦官城外柏森森](武侯祠)在成都城外的一片翠柏之中。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④〔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赞美 诸葛亮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⑤〔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 辅佐刘禅。开,开创。济,扶助。⑥〔出师未捷身先死〕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 出 (234)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探究·讨论 背诵这首诗。 诵读提示:1.七律句式的节拍有两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诵读时每个节拍的后一字 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诵读起来才会有抑扬顿挫的韵律。2.律诗中的对仗有的对得工 整,有的半对半不对。仔细分析此诗对仗的特点,会有助于记诵。 二思考下列问题,探究此诗主旨。 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 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升庵诗话》所引《武侯庙》(参见“相关链接”) 诗“为最”,“情韵声律,无不合也”《明诗别裁》),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将杨慎引诗与杜诗进行比 较,说说二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相关链接 、佚名《武侯庙》 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第白无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悊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杨慎《升庵诗话》卷六引) 二、《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大全》网址 http://www.meansys.com/biogpath/blogdata/200410/1000072166 以意逆知人论世
书愤①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②。 16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③ 塞上长城④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⑤真名世⑥,千载谁堪伯仲间! 修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①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宋孝宗时赐进土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 队,归老故乡。这首诗作于孝宗浮熙十三年(1186) ②[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③(楼 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61)冬,金主完颜亮率 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 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④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⑤(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 (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⑥(名世)名传后世。⑦伯仲间)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 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