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来源:姜科姜的干燥根茎。别名:均姜(湖南均 州产者)、淡干姜、犍干姜(四川犍为产者)、干 生姜、白姜。 炮制:生用
干姜 • 来源:姜科姜的干燥根茎。别名:均姜(湖南均 州产者)、淡干姜、犍干姜(四川犍为产者)、干 生姜、白姜。 • 炮制:生用
性能: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本品辛热质燥,入脾胃经为温中首选药,既可 温补脾阳,又可温散胃寒;入心经可回阳以通脉 入肺经可温散肺经寒气而化饮。张锡纯:“为补 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其性能走能守 应用:1、脾胃寒证:①脾阳虚一配人参、白术等; ②胃寒证一配高良姜等。 2、亡阳证一配附子等。 3、寒饮伏肺一配细辛、五味子等。 用量用法:5-10克
• 性能: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 本品辛热质燥,入脾胃经为温中首选药,既可 温补脾阳,又可温散胃寒;入心经可回阳以通脉; 入肺经可温散肺经寒气而化饮。张锡纯:“为补 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其性能走能守。 • 应用:1、脾胃寒证:①脾阳虚—配人参、白术等; ②胃寒证—配高良姜等。 • 2、亡阳证—配附子等。 • 3、寒饮伏肺—配细辛、五味子等。 • 用量用法:5—10克
肉桂 来源:樟科肉桂树的树皮(树干 粗枝)。别名:牡桂、紫桂、桂皮 桂心(去栓皮者)、官桂(生长5 7年的幼树树皮或粗枝皮。又名桂 通)、肉桂面(研为细粉) 炮制:生用
肉桂 • 来源:樟科肉桂树的树皮(树干、 粗枝)。别名:牡桂、紫桂、桂皮、 桂心(去栓皮者)、官桂(生长5— 7年的幼树树皮或粗枝皮。又名桂尔 通)、肉桂面(研为细粉)。 • 炮制:生用
性能: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本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可补肾阳、温脾阳,散肝经 及经脉寒邪而止痛;辛温而走,有通经脉之功。其性下行 走里。此外,温补阳气可鼓舞气血生长,下行可引火归元 应用:1、肾阳虚——配附子;脾肾阳虚——配桂枝 2、寒痛:①脘腹冷痛——配高良姜等 ②痛经、闭经—配当归、香附、干姜 赤芍、盐湖所等(少腹逐瘀汤)等。 ③寒疝腹痛——配吴茱萸、小茴香等 按:本品善治下腹寒痛——“下腹冷痛,非用肉桂 不止 3、(1)寒痹一一配附子、杜仲为桂附杜仲汤;或配 独活、秦艽等。 (2)胸痹——配附子、干姜、川椒等
• 性能: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 本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可补肾阳、温脾阳,散肝经 及经脉寒邪而止痛;辛温而走,有通经脉之功。其性下行 走里。此外,温补阳气可鼓舞气血生长,下行可引火归元。 • 应用:1、肾阳虚——配附子;脾肾阳虚——配桂枝。 • 2、寒痛:①脘腹冷痛——配高良姜等; • ②痛经、闭经——配当归、香附、干姜、 赤芍、盐湖所等(少腹逐瘀汤)等。 • ③寒疝腹痛——配吴茱萸、小茴香等。 • 按:本品善治下腹寒痛——“下腹冷痛,非用肉桂 不止”。 • 3、⑴寒痹——配附子、杜仲为桂附杜仲汤;或配 独活、秦艽等。 • ⑵胸痹——配附子、干姜、川椒等
(3)阴疽或疮疡溃久不敛——配黄芪、当归等。按 本品可散寒通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托 毒生肌敛疮。 其他:①气血虚弱——十全大补汤。 ②虚阳上浮—配附子、沉香、山茱萸 五味子等 ③心肾不交,心悸失眠—配黄连 用量用法:2-6克;研末1—2克。 注意:阴虚阳亢、血证忌用;孕妇慎用 按:(1)附子长于回阳救逆;干姜善于温中;肉桂 可温通经脉、引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 ②2)肉桂可补火助阳,桂枝可发汗解肌
• ⑶阴疽或疮疡溃久不敛——配黄芪、当归等。按: 本品可散寒通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托 毒生肌敛疮。 • 其他: ①气血虚弱——十全大补汤。 • ②虚阳上浮——配附子、沉香、山茱萸、 五味子等。 • ③心肾不交,心悸失眠——配黄连。 • 用量用法:2—6克;研末1—2克。 • 注意:阴虚阳亢、血证忌用;孕妇慎用。 • 按: ⑴附子长于回阳救逆;干姜善于温中;肉桂 可温通经脉、引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 • ⑵肉桂可补火助阳,桂枝可发汗解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