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化湿药 概念:气味芳香,可化湿运脾的药物。亦称芳香 化湿药。 性能:辛温香燥;入脾胃经。 ·功效:化湿运脾。兼能解暑、行气、解表。 适应证: 1、湿困中焦——脘腹痞满、食少体倦、恶心 呕吐、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腻,脉濡缓 2、暑湿—暑湿困阻中焦;暑湿弥漫三焦 3、湿温。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 注意:气阴亏虚者慎用;不宜久煎
第十二章 化湿药 • 概念:气味芳香,可化湿运脾的药物。亦称芳香 化湿药。 • 性能:辛温香燥;入脾胃经。 • 功效:化湿运脾。兼能解暑、行气、解表。 • 适应证: • 1、湿困中焦——脘腹痞满、食少体倦、恶心 呕吐、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腻,脉濡缓。 • 2、暑湿——暑湿困阻中焦;暑湿弥漫三焦。 • 3、湿温。 •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 • 注意:气阴亏虚者慎用;不宜久煎
藿香 来源:唇形科广藿香、藿香的地上部分。别名 广藿香——枝香;藿香——野藿香、土藿香;兜 娄婆香;蕙。 炮制:生用
藿香 • 来源:唇形科广藿香、藿香的地上部分。别名: 广藿香——枝香;藿香——野藿香、土藿香;兜 娄婆香;蕙。 • 炮制:生用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解表 本品微温化湿而不燥,气味芳香而不烈。可 以解暑,又善止呕;兼能解表。《本草正义》: ●。● 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应用:1、湿浊中阻。 2、(1)暑湿证一—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者最佳。 (2)湿温初起。 3、呕吐一一湿浊呕吐最佳 用量:5-10克
•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 功效:化湿,解暑,解表。 • 本品微温化湿而不燥,气味芳香而不烈。可 以解暑,又善止呕;兼能解表。《本草正义》: “…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 • 应用:1、湿浊中阻。 • 2、⑴暑湿证——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者最佳。 • ⑵湿温初起。 • 3、呕吐——湿浊呕吐最佳。 • 用量:5—10克
佩兰 来源:菊科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别名:兰 草、女兰、千金草、孩儿菊、省头草。 炮制:生用
佩兰 • 来源:菊科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别名:兰 草、女兰、千金草、孩儿菊、省头草。 • 炮制:生用
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1、湿浊中阻。 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不爽、吐涎沫的脾瘅。 附:《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 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日:“此五气之溢 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 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 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 ,除陈气也。 3、暑湿外感、湿温初起
• 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 • 功效:化湿,解暑。 • 应用:1、湿浊中阻。 • 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不爽、吐涎沫的脾瘅。 • 附:《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 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 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 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 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 兰,除陈气也。’” • 3、暑湿外感、湿温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