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评价等级掌握地面水EIA工作级别的划分 划分依据:①CP的污水排放量、②污水水质复杂程度、③受纳水域的规模、 ④受纳水域对水质要求 ★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污水排放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污水排放量5个档次:①≥20000 ②[10000,20000)③[5000,10000)④[1000,5000)⑤200,1000)。(单位:m3/d)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 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各类地面水域的规模可根据我国南、北方以及干旱、湿润地区的特点进行 适当调整。 项 名称 说 明 目 持久性污染 包括在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如Cu、Pb、 污 物 Zn、Cd和有机氯农药。 染 非持久性污 如易降解有机物,挥发本酚等 物 染物 类 酸和碱 以pH值表示 型 热污染 以温度表示 污 污染物类型数≥3,或只含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 复杂 水 目≥10
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评价等级 掌握地面水 EIA 工作级别的划分 划分依据:①CP 的污水排放量、②污水水质复杂程度、③受纳水域的规模、 ④受纳水域对水质要求。 ★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⑴污水排放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污水排放量 5 个档次:①≥20000 ②[10000,20000)③[5000,10000)④[1000,5000)⑤[200,1000)。(单位:m3/d) ⑵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 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⑶各类地面水域的规模可根据我国南、北方以及干旱、湿润地区的特点进行 适当调整。 项 目 名 称 说 明 污 染 物 类 型 持久性污染 物 包括在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如 Cu、Pb、 Zn、Cd 和有机氯农药。 非持久性污 染物 如易降解有机物,挥发本酚等 酸和碱 以 pH 值表示 热污染 以温度表示 污 水 复杂 污染物类型数≥3,或只含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 目≥10
水 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只含一类 中等 质 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水质参数数目≥7 复 简单 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杂 程 度 大河 流量≥150m3/s(按CP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 期平均流量划分) 河流与河口 中河 流量为15~150m3/s 水 小河 流量<15m3/s 域 大湖(库) 水面面积≥25km2(枯水期) 当平均水深≥10m时(枯 规 中湖(库) 水面面积为2.5~25km2 水期) 模 小湖(库) 水面面积<2.5km2 湖泊和水库 大湖(库) 水面面积250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枯 中湖(库) 水面面积为5~50km2 水期) 小湖(库) 水面面积<5km2 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2.1熟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 ()应能包括CP对周围地面水EI较显著的区域。(2)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 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的达到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 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3)河流,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 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④湖泊、水库、海湾,需
水 质 复 杂 程 度 中等 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只含一类 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水质参数数目≥7 简单 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水 域 规 模 河流与河口 大河 流量≥150m3/s(按 CP 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 期平均流量划分) 中河 流量为 15~150m3/s 小河 流量<15m3/s 湖泊和水库 当平均水深≥10m 时(枯 水期) 大湖(库) 水面面积≥25km2 (枯水期) 中湖(库) 水面面积为 2.5~25km2 小湖(库) 水面面积<2.5km2 当平均水深<10m 时(枯 水期) 大湖(库) 水面面积≥50km2 中湖(库) 水面面积为 5~50km2 小湖(库) 水面面积<5km2 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2.1 熟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 ⑴应能包括 CP 对周围地面水 EI 较显著的区域。⑵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 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的达到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 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⑶河流,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 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⑷湖泊、水库、海湾,需
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 径为半径)。 2.2熟悉不同评价等级各类水域的调查时期 环境现状调查时期的要求:环境现状调查时期与水期(朝期)的划分相对应。 ()河流、河口、湖(库)按丰、平、枯水期划分。(2)海湾按大、小潮期划分。(3)北 方地区可以划分冰封期和非冰封期。【注】()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 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时间允许,三级评 价也应调查丰水期。(②)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 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2.3了解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与内容 1)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方法:应尽量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 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测量)与水质 调查(监测),特别需要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2)时期:一般情况, 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它时期可进行补充调查。)内容: 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I预测方法密切相关。在采用数学模式时应根据所 选用的预测模式及应输入的水文特征值和环境水力学参数(迁移、扩散及混合系 数等水质模式参数)的需要决定其内容。(④)频次: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 量,原则上只在一个时期进行,它与水质调查的次数和天数不要求完全相同,在 能准确求得所需水文要素和环境力学参数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水文测量的次数和 天数 2)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
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 径为半径)。 2.2 熟悉不同评价等级各类水域的调查时期 环境现状调查时期的要求:环境现状调查时期与水期(潮期)的划分相对应。 ⑴河流、河口、湖(库)按丰、平、枯水期划分。⑵海湾按大、小潮期划分。⑶北 方地区可以划分冰封期和非冰封期。【注】⑴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 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时间允许,三级评 价也应调查丰水期。⑵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 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2.3 了解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与内容 1)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⑴方法:应尽量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 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测量)与水质 调查(监测),特别需要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⑵时期:一般情况, 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它时期可进行补充调查。⑶内容: 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 EI 预测方法密切相关。在采用数学模式时应根据所 选用的预测模式及应输入的水文特征值和环境水力学参数(迁移、扩散及混合系 数等水质模式参数)的需要决定其内容。⑷频次: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 量,原则上只在一个时期进行,它与水质调查的次数和天数不要求完全相同,在 能准确求得所需水文要素和环境力学参数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水文测量的次数和 天数。 2)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
()河流:根据评价等级、河流的规模决定,主要有:圭、平、枯水期的划分, 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横断面、纵断面(坡度)、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 及其分布、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等,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枯水期有无浅滩、 沙洲和断流,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封冻、解冻等现象。在采用河流水质数学 模式预测时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规模按照河流常用水质数学 模式、河流环境水力学参数等的需要决定。河网地区应调查各河段流向、流速、 流量关系及其变化特点。 (2)感潮河口根据评价等级和河流的规模决定其中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 还有:感潮河段的范围,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 布,横断面、水面坡度以及潮间隙、潮差和历时等。在采用水质数学模式预测时, 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规模照河口常用水质数学模式、环境水力 学参数等的需要决定。 ()湖(库):根据评价等级、湖库的规模决定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其 中主要有:湖泊水库的面积和形状,圭、平枯水期的划分,流入、流出的水量, 停留时间,水量的调度和贮量,湖泊、水库的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湖 流的流向和流速,环流的流向、流速及稳定时间)等。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具 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的等级及湖库的规模按湖库水质数学模式和环境水力学 参数等的需要决定。 (④)海湾:根据评价等级及海湾的特点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海岸形状, 海底地形,潮位及水深变化,潮流状况(大小潮循环期间的水流变化、平行于海 岸线流动的落潮和涨潮),流入的河水流量、盐度和温度造成的分层情况,水温
⑴河流:根据评价等级、河流的规模决定,主要有:丰、平、枯水期的划分, 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横断面、纵断面(坡度)、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 及其分布、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等,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枯水期有无浅滩、 沙洲和断流,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封冻、解冻等现象。在采用河流水质数学 模式预测时,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规模按照河流常用水质数学 模式、河流环境水力学参数等的需要决定。河网地区应调查各河段流向、流速、 流量关系及其变化特点。 ⑵感潮河口:根据评价等级和河流的规模决定,其中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 还有:感潮河段的范围,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 布,横断面、水面坡度以及潮间隙、潮差和历时等。在采用水质数学模式预测时, 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规模照河口常用水质数学模式、环境水力 学参数等的需要决定。 ⑶湖(库):根据评价等级、湖库的规模决定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其 中主要有:湖泊水库的面积和形状,丰、平、枯水期的划分,流入、流出的水量, 停留时间,水量的调度和贮量,湖泊、水库的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湖 流的流向和流速,环流的流向、流速及稳定时间)等。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具 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的等级及湖库的规模按湖库水质数学模式和环境水力学 参数等的需要决定。 ⑷海湾:根据评价等级及海湾的特点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海岸形状, 海底地形,潮位及水深变化,潮流状况(大小潮循环期间的水流变化、平行于海 岸线流动的落潮和涨潮),流入的河水流量、盐度和温度造成的分层情况,水温
波浪的情况以及内外海水的交换周期等。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具体调查内容根 据评价等级及海湾特点按海湾水质数学模式、环境水力学参数等的需要决定。 2.4熟悉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1)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1)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 现场调查和测试,(②)繁简程度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CP的关系而略有不同,评价 级别较高且现有污染源与CP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 2)点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排放特点:调查确定排放口的平断面位置、 排放方向、形式(分散或集中)。(2)排放数据: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 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 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③)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 水总量等。(4)废(污)水的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 处理水量及水质状况 2.5了解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非点源调查的原则侧:基本上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2)工业类非点源调查的基本内容:①非点源概况:原料、燃料、废料、废弃 物的堆放位置、面积、形式、堆放地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 方式等。②非点源的排放方式、去向与处理情况:应说明非点源污染物是有组织 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是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 与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共同排放等。③非点源的排污数据:根据现有实测数据、 统计报表以及根据引起非点源污染的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物理、化学、 生化性质选定调查的主要水质参数,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 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
波浪的情况以及内外海水的交换周期等。采用数学模式预测时,具体调查内容根 据评价等级及海湾特点按海湾水质数学模式、环境水力学参数等的需要决定。 2.4 熟悉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1)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⑴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 现场调查和测试,⑵繁简程度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 CP 的关系而略有不同,评价 级别较高且现有污染源与 CP 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 2)点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⑴排放特点:调查确定排放口的平、断面位置、 排放方向、形式(分散或集中)。⑵排放数据: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 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 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⑶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 水总量等。⑷废(污)水的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 处理水量及水质状况。 2.5 了解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⑴非点源调查的原则:基本上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⑵工业类非点源调查的基本内容:①非点源概况:原料、燃料、废料、废弃 物的堆放位置、面积、形式、堆放地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 方式等。②非点源的排放方式、去向与处理情况:应说明非点源污染物是有组织 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是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 与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共同排放等。③非点源的排污数据:根据现有实测数据、 统计报表以及根据引起非点源污染的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物理、化学、 生化性质选定调查的主要水质参数,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 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