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一章以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 个开放的系统,把真实性耐非精密性作为H已研充的首要承诺,他 们的研究难免会被形式学派批评为不够严格、精密,但往往也能独 到地发现语言中一些极其有趣的规律。 现在回到Newmeyer(1991)为自主说所作的辩护。前面提到, 对功能学派的研究Newmcyer一向较为关注,并广泛涉猎其成果, 这在形式语言学家中倒是一个异数。尽管其初衷是为挥卫乔姆斯 基学派的立场,但他半竞注意到并不得不承认大量结构规律背后 的功能动因。为化解两个学派的对立立场,他对白主说提出了一个 重人修正,即认为自主的普遍语法原则是“功能促动、结构表述 〔functional motivation,but structural formulation)”的。基于这一认 识,Newtneyer提出,形式结构的研究和功能的研究应是并行不悖 的。这正像生物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也有其内在组织结构;生理 学家者重研究前者,解剖学家则研究后者,两方面的研究部不了取 代甚至否定对方。而且,生物器官(如肾脏)的组织特性推以州纯粹 的功能属性(如肾脏的过滤功能)去界定。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白 主说竹能成立,因为各种句法原则不能仅用功能的术语去表述利和 界定,还器用动词、名词、NP、VP、成分统制之类形式术语去表达, 我们认为,Newmeyer的上述提法可视为对强自主说的扬弃,功能 语言学家应认真对待。Newmeyer对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看法也确 有一定的道理。目前功能学派的大多数研究都只是为语法形式寻 找动因,即使是最激进的功能语言学家在研究具体语言现象时也 无法完垒全抛开传统的结构概念和术语,也并未脱离语言的外在形 式去谈功能在这一点上,强功能主义往往给人以“言行不一一”的感 觉,其立场的确有问题。不过,对认知功能语言学这样的功能学派 分支,Newmeyer的批评并不能全然成立。他假定功能语言学在原 叫上就只能依靠功能,而完全不讲形式结构。其实,除了少数极端 派(如“现出语法”)以外◆般的功能语法,尤其是认知语法,并不 采取这种绝对的二元对立的立场。Lakoff〔1991)指出,或许形式学
第二节功能主义的语言观 31 派只讲形式,但功能学派却不是只讲功能。后者认为制约句法现象 的一般原则既有功能的也有形式的,而认知语言学家从语言事实 中相信人类的一般认知机制、语义、交际功能也和形式特性一样作 :于句法现象背后的原则。白主说之所以不为功能语言学接受,是 因为它先验地排除了非形式因素在句法原则中的作用,而不是因 为它讲的是形式。此外,认知语言学有别于其他功能学派的一个重 要特征就是它不光分析形式背后的动因,也研究Newmeyer所说 的“结构表述”。也就是说,它并不试图以“语言的生理学”取代“语 言的解剖学”它认定狭义的功能概念并不能解决表述或规则构造 方面的问题,语言结构仍需得到结构上.的说明,但这里的结构并不 是形式学派所认定的任意的形式结构,而是有动因的结构,如语 义、概念结构。认知语言学提出的一一些结构模式,如意象图式结构 或空间动党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完全可以作为 Newmeyer所说的结构表述或“解剖学”的一种另类方茶,而毋需 求助于自主假说。 综上所述,“天赋”和“自主”其实都不是能简单地否定的问题, 正如它们也不易简单肯定一样。若将两个学派中最极端的观,点都 敝在一边,则可以说,在经验事实面前,认知功能语言学家倾向于 尽可能地用普通的认知机制来解释语言能力,用语法之外的因素 来解释语法的内都构造,而形式语法学家则正好相反。若是这样, 这两个学派在以上问题上的纷争其实并不完全是“你是我非”“你 白我黑”的对立,而是一个取向问题。认知功能语言学在大赋性何 题上承认人类语言的先天基础,但认为先天存在的不是自主的语 言机制,而是一般认知中的概念和处理限制,而在自主性问题上, 套用乔姆斯基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术语,认知功能语言学采取的是 一种“最小限度论(minimalistic)”的态度,而乔姆斯基学派在这个 问题上则可以称作“最大限度论者(maximalist)”。更严格地说,认 知功能学派反对的是形式语言学派的强白主说,却能够接受一种
32 第-一章认知语言学的吧论主张 弱自主说,即相信句法里存在着任意件的成分,但他们不是把任意 性当作山发点,而是作为找不到动因时“最后的招(last resort)” (Lakoff1986)。只不过这里的“自主”概念已非原意,而与“任意 性”等同了。 第三节 非客观主义的认知观 任何语言规都建立在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上。认知语言学认 为,形式语言学将语言视为抽象符号及其规则的运算操作系统这 种语言观,以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形式而忽略意义,追求数学式的形 式化表述、句法白主等观念和联向间,是近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哲 学、科学、文化传统中占据支配地位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主流思潮的 反映、Lakoff(1987)和Johnson(1987)将这种传统观念称为“客观 主义范式(objectivist paradigm)”,认为把它用在认知研究中本质 上就错了。与此相对,在近年来各个门类的认知科学经验观察的基 础上,认知语言学提出-一种“非客视主义(non-objectivist)”的理论, 它在认知规,意义观乃至形而上学本体论方面都与客规主义的范 式大异其趣。这一理论为认知语言学观察语言的角度及其所采纳 的具体分析方法和研究取向提供了深翅的哲学基础。正是这样的 哲学基础使得认知语言学在根木上不同于木书1.1小节提到的其 他与认知有关的理论,甚至也因此而有别于其他一些功能语言学 流派(如D业的功能语法),所以可以看作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 的定义性特征。下面我们先介绍认知语言学对客观主义范式的批 判以及它所倡导的非客观主义哲学,再结合实例探讨这种理论的 来源及其在语盲研究中的具体休现。 1.3.1客观主义的认知观和形而上学 认知观指的是对人类理性的基本看法,即对人类如何理解自
第三节非客观主义的以知现 33 身经验和外在现实,如何进行概念化,摧理等认知活动的基础与本 质的认识。认知语言学所反对的客观土义认知观包括了以下一些 基本信条(Lakoff1987,Johnson1987): 〔1]思维(或口认过程、心理过程)是抽象符号的机械操作, 它其有数学意义上的算法(algorithinic)性质。 [2]心智(the mind)是一部抽象的机器,它操纵符号的方式本 质上就像计算机,即进行算法运作。 [3]由此推知,仅仅能进行符号操作的机器也可以有思维和推 理的能力。 [4]心智活动所操纵的符号(即词和心理表征)本身是没有意 义的,它们只能由一种方式获得意义,即通过与外在世界 事物的联系。也就是说,意义是符号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 种抽象的关系。 [5]和外在世界州对应的符号是外在现实的内车表达。 [6]抽象符号可以独立于任何机体的特定性质之外,直接与世 界上的事物对应。 [7]既然人类心簪是外在现实的内在表达,心智就是自然的-… 面镜子,正确的推理就如镜像一般反映外在世界的逻辑。 [8]既然如此,概念和推理与人类的身体构造及其在环境中的 运作方式完全无关。换言之,认知的主体仅仅是在选择概 念及超验的推理方式时才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在决定到底 概念和推理是怎样构成和形成的方面不起作用。 [9]思维是抽象和离体的(disernbodied),因为它独立于人类身 体的任何限制,独立于人类的感知!系统和神经系统, [10]思维是原子的(atomis1i心),它可以完全分解为一些简单 的“积木”,即思维所用的符号,这些简单形式在规则的 操纵下组合为复杂形式。 [11]恩维的核心是逻辑;因此,可以用类似数理逻辑的形式化
34 第一章认知博言学的理论主张 体系精确地建构思维的模型。它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 可由符号操作的一般原则以及根据“世界的模型"对这样 的符号进行解释的机制所定义。 出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客观土义从知观的本质就在于其“容 观”视念@,也就是说,它认为人类心智是脱离主体的,是超验的 (transcendental),不依赖认知主体的身体经验及其与现实之间的 相互作用,而仅仅是以映射(mapping)的方式被动地反映现实。这 种认知观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将符号与其意义分割开来,只有这 样,才能将思维看作抽象符号的算法操作。但是,思维毕竟是有意 义的,那么,它如何获得意义?客规主义的回答是用对应的方法,亦 即其信条[4]一[7]。这一回答预设了其有关意义和真理的以卜三 个教条: [12]真值条件意义的教条:意义基工指称和真理,换言之,意 义等同于真值条件的配列。 [13]真理的“对应理论”:真理有在于符号和世界状态之间的 对应。 [14]客观指称的教条:存在着某种“客观上正确”的方式,可据 以将符号和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这样的对应若要能实现,现实世界也必须是完全客观的,即必须是 以符合集合论模型的方式构造出来的。和一切集合论模型一样,它 垃该包括:抽象实体〔对应于真实世界的实体)、抽象实体的巢合 (由成员的共同特征决定)、一位元的集合(对应于实体之间的关 系)。因此,客观主义认知规的背后的形而上学也是客规主义的。 Putnam〔1981)将它称作“形而土学现实主义(metaphysical realism)”。其基本信条包括: [15了世界是由这样的实体构成的:它们有着固定的特性,特性 间存在着在任何时刻都一成不变的关系。这样的体系与 心智无关,即独立于人类的理解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