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按主要食用部位分类 根菜类 肉质直根类:萝卜、胡萝卜、芜菁等 肉质块根类:山芋、葛、豆薯等 茎菜类 地上茎类:竹笋、莴苣、榨菜等 地下茎类:马铃薯、山药、藕、姜、荸芥等 叶菜类 普通叶菜类:白菜、菠菜、苋菜、蕹菜等 结球叶菜类:包心菜、大白菜等 香辛叶菜类:葱、韭菜、芫荽等 鳞茎状叶菜类:洋葱、大蒜、百合等 花菜类:黄花菜、花椰菜等 果菜类 瓠果类:黄瓜、南瓜、冬瓜、苦瓜等 浆果类:茄子、番茄、辣椒等 荚果类:菜豆、扁豆、豌豆、蚕豆等 食用蕨类:蕨、紫萁等 食用地衣:石耳 食用菌类:香菇、猴头菌、竹荪等 食用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等 孢子植物类 蔬菜
③ 按主要食用部位分类 根菜类 肉质直根类:萝卜、胡萝卜、芜菁等 肉质块根类:山芋、葛、豆薯等 茎菜类 地上茎类:竹笋、莴苣、榨菜等 地下茎类:马铃薯、山药、藕、姜、荸芥等 叶菜类 普通叶菜类:白菜、菠菜、苋菜、蕹菜等 结球叶菜类:包心菜、大白菜等 香辛叶菜类:葱、韭菜、芫荽等 鳞茎状叶菜类:洋葱、大蒜、百合等 花菜类:黄花菜、花椰菜等 果菜类 瓠果类:黄瓜、南瓜、冬瓜、苦瓜等 浆果类:茄子、番茄、辣椒等 荚果类:菜豆、扁豆、豌豆、蚕豆等 食用蕨类:蕨、紫萁等 食用地衣:石耳 食用菌类:香菇、猴头菌、竹荪等 食用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等 孢子植物类 蔬菜
(二)性状与成分 1.性状 1.甜菜的块根 2.胡萝卜 3.马铃薯 4.韭菜 5.菠菜 6.芹菜 7.叶用莴苣 8.芦笋 9.青花菜 10.朝鲜蓟 11.孢子甘蓝 12.洋葱
(二)性状与成分 1.性状 1.甜菜的块根 2.胡萝卜 3.马铃薯 4.韭菜 5.菠菜 6.芹菜 7.叶用莴苣 8.芦笋 9.青花菜 10.朝鲜蓟 11.孢子甘蓝 12.洋葱
2.成分 ①含氮物质:豆类菜含蛋白质多,叶菜类含氮物质较多, 食用菌、笋、豆芽等游离氨基酸较多。 ②脂质 油脂:富含于种子中 蜡质:存在于果面、叶表 ③碳水化合物 淀粉:存在于块根、块茎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一些叶菜、茎采含量 较 高 果胶: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可溶性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 ④矿物质 金属成分占80%,Ca,K,Na,Fe,Cu等 非金属成分占20%,P.S等
2.成分 ①含氮物质:豆类菜含蛋白质多,叶菜类含氮物质较多, 食用菌、笋、豆芽等游离氨基酸较多。 ②脂质 油脂:富含于种子中 蜡质:存在于果面、叶表 ③碳水化合物 淀粉:存在于块根、块茎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一些叶菜、茎采含量 较 高 果胶: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可溶性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 ④矿物质 金属成分占80%,Ca,K,Na,Fe,Cu等 非金属成分占20%,P.S等
3.影响成分变化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成熟度 ③环境因素 生态因素 农业技术的影响 ⑤维生素 VB1 菜豆、香椿、毛豆、花菜等较多 VB2 韭菜、洋葱、苋菜、豆类等较多 VC 辣椒、青蒜、番茄、菜苔、豆芽等较多 胡萝卜素 红、黄色蔬菜较多 VE和VK ⑥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 ⑦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酯、醛、酮、烃、含硫化合物等。 ⑧色素:叶绿素、花色素、类胡萝卜素等
3.影响成分变化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成熟度 ③环境因素 生态因素 农业技术的影响 ⑤维生素 VB1 菜豆、香椿、毛豆、花菜等较多 VB2 韭菜、洋葱、苋菜、豆类等较多 VC 辣椒、青蒜、番茄、菜苔、豆芽等较多 胡萝卜素 红、黄色蔬菜较多 VE和VK ⑥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 ⑦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酯、醛、酮、烃、含硫化合物等。 ⑧色素:叶绿素、花色素、类胡萝卜素等
(三)品质检验 一般以色、质、味、香、形、营养、卫生等方面检验。 (四)贮藏保管 1.贮藏时注意:防萎蔫、防变色、防发芽与抽苔、防霉 烂、防后熟和衰老 2.常用的贮藏方法 (五)应用 ①简易贮藏 堆藏、埋藏、窖藏 冻藏 假植贮藏 ②冷藏 冰藏 机械冷库贮藏
(三)品质检验 一般以色、质、味、香、形、营养、卫生等方面检验。 (四)贮藏保管 1.贮藏时注意:防萎蔫、防变色、防发芽与抽苔、防霉 烂、防后熟和衰老 2.常用的贮藏方法 (五)应用 ①简易贮藏 堆藏、埋藏、窖藏 冻藏 假植贮藏 ②冷藏 冰藏 机械冷库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