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级中学 201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熨帖(yu)怃然(wu)轧钢厂(zh)悄无声息(qioo) B.瓦砾(l) 癖好(pi) 和稀泥(huo) 差之毫厘(cha) C.盘桓(huan)嫉恨(j1)刽子手(kuai)垂涎三尺(xan) D.奢靡(m1)供职(gong)涮羊肉(shun)硕果累累(le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泄寒暄海蛰蜇居 B.纹身文火踮脚惦量 厢房撕打斯文 D.殒身陨首脉搏博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能发表独到见解固然是好事,但必须持之有故,只有这 样,独立思考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B.在野生动物园,当我们靠近动物时,它们似乎没受到任何惊扰,泰然处之,悠闲自 得,连瞧也不瞧我们一眼。 C.美经济学家提醒中国外贸,政府让企业吃小灶的做法不足取,以长期补贴刺激出 口会破坏经济平衡 D.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多少文人骚客胸怀宏伟之志却得不到赏识,难免产生美人迟 暮之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止,但是部分大中城市 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 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 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淅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 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 5.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明确的定义。(不超过80字)(3分)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仿佛失业一般:怀揣的梦想不知放置何 方: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生活着。缺乏社会保障 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脆弱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家人,不 愿对外沟通,只愿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蚁族”,是对“大学 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 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髙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推销、广告 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
杭州高级中学 2010 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本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熨.帖(yù) 怃.然(wǔ) 轧.钢厂(zhá) 悄.无声息(qiǎo) B.瓦砾.(lì) 癖.好(pǐ) 和.稀泥(huó) 差.之毫厘(chā) C.盘桓.(huán) 嫉.恨(jí) 刽.子手(kuài) 垂涎.三尺(xián) D.奢靡.(mǐ) 供.职(gòng) 涮.羊肉(shuàn) 硕果累.累(lé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宣泄 寒暄 海蛰 蜇居 B.纹身 文火 踮脚 惦量 C.车箱 厢房 撕打 斯文 D.殒身 陨首 脉搏 博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能发表独到见解固然是好事,但必须持之有故 ....,只有这 样,独立思考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B.在野生动物园,当我们靠近动物时,它们似乎没受到任何惊扰,泰然处之 ....,悠闲自 得,连瞧也不瞧我们一眼。 C.美经济学家提醒中国外贸,政府让企业‘吃小灶 ...’的做法不足取,以长期补贴刺激出 口会破坏经济平衡。 D.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多少文人骚客胸怀宏伟之志却得不到赏识,难免产生美人迟 ... 暮.之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止,但是部分大中城市 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 40 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 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 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 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 5.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明确的定义。(不超过 80 字)(3 分)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仿佛失业一般;怀揣的梦想不知放置何 方;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生活着。缺乏社会保障、 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脆弱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家人,不 愿对外沟通,只愿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蚁族”,是对“大学 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 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推销、广告 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
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于22-29之间,九成属于“80后 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如蚂蚁般的“弱 小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蚁族是指 聚居群体。 6.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中也 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4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 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 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7.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团委、学生会决定发起一场以“心系舟曲,我们风雨 同舟”为主题的捐款赈灾活动。为此,特向全体同学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奉 献爱心,援助舟曲,帮助舟曲人民渡过难关。请将下面这份倡议书补充完整,要求主题 集中,感情真挚,表达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80字。(5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当全民动员祝福玉树的爱潮还在我们心头涌动的时候离我们干里之外的甘肃舟曲又发 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截至8月27日,此次灾害共致1456人遇难、309人失踪。当我们 看到这个数字,看到每一篇新闻报道的时候,我们的心怎能平静?为此,团委、学生会向全 体同学发出倡议 凝聚爱心,支援舟曲!我们坚信:爱心无处不在!力量无处不在! 团委、学生会 2010年9月3日 -、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节选) 北大教授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这一惹眼词汇,引起热烈争论。不管是否懂《论语》, 不管是否读《丧家狗》,以骂李零为卫道者有之,以骂儒家为捍卫自由者有之。 事实上,这种把孔子双重符号化的结果,便是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 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而在各自的符号泡沫中进行言辞争执。以至于“丧家狗
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于 22—29 之间,九成属于“80 后一 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如蚂蚁般的“弱 小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蚁族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居群体。 6.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中也 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4 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 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 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团委、学生会决定发起一场以“心系舟曲,我们风雨 同舟”为主题的捐款赈灾活动。为此,特向全体同学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奉 献爱心,援助舟曲,帮助舟曲人民渡过难关。请将下面这份倡议书补充完整,要求主题 集中,感情真挚,表达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 80 字。(5 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当全民动员祝福玉树的爱潮还在我们心头涌动的时候,离我们千里之外的甘肃舟曲又发 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截至 8 月 27 日,此次灾害共致 1456 人遇难、309 人失踪。当我们 看到这个数字,看到每一篇新闻报道的时候,我们的心怎能平静?为此,团委、学生会向全 体同学发出倡议: 凝聚爱心,支援舟曲!我们坚信:爱心无处不在!力量无处不在! 团委、学生会 2010 年 9 月 3 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节选) 北大教授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这一惹眼词汇,引起热烈争论。不管是否懂《论语》, 不管是否读《丧家狗》,以骂李零为卫道者有之,以骂儒家为捍卫自由者有之。 事实上,这种把孔子双重符号化的结果,便是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 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而在各自的符号泡沫中进行言辞争执。以至于“丧家狗
也成为一个符号,标出崇儒与反儒两种立场。而“丧家狗”的说法,不但解构了孔子作为“至 圣”的形象,甚至解构了“先师”的价值,乃至把他降格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公共知识分子 李零在自序中这样概括孔子形象:“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 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 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 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 的人。他很惶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在历史上 孔子的形象,曾经被文学家披上“素王”的华衮,被专制皇帝戴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危 冠,被康有为和孔教会推上“教主”的宝座,被冯友兰等哲学史家“祛魅”为“老教师匠 到了李零的笔下,孔子被褪去一切神秘性、神圣性,变得时髦如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 如果仅此而已,尚不引人注意,李零接着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 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在现在的那些“怀抱理想”,却“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之中,恐怕没有太多的人,会 心甘情愿地接受“丧家狗”这样一个“桂冠”。任何一个词语,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语义环境 中彰显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境的变化,词语的语义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论语·公 冶长》里面,孔子赞扬宁武子,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并评价他:“其知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这是“愚不可及”一词的源头。今天如果有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夸某人 愚不可及”,肯定要挨嘴巴。 孔子一生,心怀周政,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他的很多言论和 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人共同的思想源头 从这一角度来看,孔子即便不是孔庙中皇冠龙衣的孔子,不是教堂里神圣无比的孔子,但其 圣贤先师的地位,却是无可否认的 解《论语》之书,起名为“丧家狗”,到底是为“丧家狗”一词正名,还是矮化孔子 目了然。如果解《圣经》的,因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理直气壮地起一个《死囚犯 的书名,解佛经的,因为佛陀四方行乞,便来一个《老乞丐》的书名,无论如何,都是解构 8.下列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邦无道则愚”中的“愚”是指装傻充楞,与“邦有道则知”的“知”正好相对 B.“愚不可及”一词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继承了孔子彼时彼地的思想内涵。 C.在孔子眼中,“邦无道则愚”的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D.孔子评价宁武子的典故告诉我们,时至今日,李零所言的“丧家狗”已不再是本原 面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天,孔子直接引发了崇儒和反儒两种立场之争。 B.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这说明 人们把孔子符号化了。 C.以李零为代表,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均认同孔子 是他们的鼻祖。 D.孔子已经被褪去神秘性、神圣性,被重新定位为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10.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的依据有哪些?(3分) 11.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文章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3分)
也成为一个符号,标出崇儒与反儒两种立场。而“丧家狗”的说法,不但解构了孔子作为“至 圣”的形象,甚至解构了“先师”的价值,乃至把他降格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公共知识分子。 李零在自序中这样概括孔子形象:“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 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 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 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 的人。他很惶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在历史上, 孔子的形象,曾经被文学家披上“素王”的华衮,被专制皇帝戴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危 冠,被康有为和孔教会推上“教主”的宝座,被冯友兰等哲学史家“祛魅”为“老教师匠”, 到了李零的笔下,孔子被褪去一切神秘性、神圣性,变得时髦如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 子”。 如果仅此而已,尚不引人注意,李零接着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 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在现在的那些“怀抱理想”,却“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之中,恐怕没有太多的人,会 心甘情愿地接受“丧家狗”这样一个“桂冠”。任何一个词语,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语义环境 中彰显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境的变化,词语的语义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论语·公 冶长》里面,孔子赞扬宁武子,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并评价他:“其知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这是“愚不可及”一词的源头。今天如果有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夸某人 “愚不可及”,肯定要挨嘴巴。 孔子一生,心怀周政,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他的很多言论和 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人共同的思想源头。 从这一角度来看,孔子即便不是孔庙中皇冠龙衣的孔子,不是教堂里神圣无比的孔子,但其 圣贤先师的地位,却是无可否认的。 解《论语》之书,起名为“丧家狗”,到底是为“丧家狗”一词正名,还是矮化孔子, 一目了然。如果解《圣经》的,因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理直气壮地起一个《死囚犯》 的书名,解佛经的,因为佛陀四方行乞,便来一个《老乞丐》的书名,无论如何,都是解构 过度。 8.下列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邦无道则愚”中的“愚”是指装傻充楞,与“邦有道则知”的“知”正好相对。 B.“愚不可及”一词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继承了孔子彼时彼地的思想内涵。 C.在孔子眼中,“邦无道则愚”的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D.孔子评价宁武子的典故告诉我们,时至今日,李零所言的“丧家狗”已不再是本原 面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今天,孔子直接引发了崇儒和反儒两种立场之争。 B.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这说明 人们把孔子符号化了。 C.以李零为代表,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均认同孔子 是他们的鼻祖。 D.孔子已经被褪去神秘性、神圣性,被重新定位为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10.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的依据有哪些?(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1.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文章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佛手之香 肖复兴 那个星期天,我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外面的街上,买了一个佛手。那时,这条街和市场里 面一样的热闹,摆满了小摊,其中—个小摊卖的就是佛手。卖货的是个山东妇女,十几个大 小不一、有青有黄的佛手,浑身疙疙瘩瘩的,躺在她脚前的-个竹篮籃里,百无聊赖的样子, 像伸出来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枝杈来勾引人们的注意。很多人不认识这玩意儿,路过这里都 问问这是什么呀,这么难看?扭头就走了,没有人买。我买了一个黄中带绿的大佛手,她很 高兴,便宜了我两块钱,说我是大老远从山东带来的,谁知道你们北京人不认! 这东西好长时间没有在北京卖了。记得上一次见到它,起码是四十多年前了。那时,我 还在读中学,是春节前,在街上买回一个,个头儿没有这个大,但小巧玲珑,长得比这个秀 气。那时,父母都还健在,把它放在柜子上,像供奉小小的一尊佛,满屋飘香。① 我不知道佛手能不能称之为水果?它可以吃,记得那时我偷偷掐下它的一小角,皮的味 道像橘子皮,肉没有橘子好吃,发酸发苦,很涩。那时,我査过词典,说它是枸橼的变种, 初夏时开上白下紫两种颜色的小花,冬天结果,但果实变形,像是过于饱满炸开了,裂成如 今这般模样。它的用途很多,可以入药,可以泡酒,也可以做成蜜饯。那时我买的那个佛手 没有摆到过年,就被父亲泡酒了,母亲一再埋怨父亲,说是摆到过年,多喜兴呀。] 以后,我在唐花坞和植物园里看到过佛手,但都是盆栽的,很袖珍,只是看花一样赏景 的。插队北大荒时,每次回北京探亲结束都要去六必居买咸菜带走,好度过北大荒没有青菜 的漫长冬舂两季。在六必居我见过腌制的佛手,不过,已经切成片,变成了酱黄色,看不出 一点儿佛指如仙的样子了。 我们中国人很会给水果起名字,我以为起得最好的便是佛手了,它不仅最象形,而且最 具有超尘拔俗的境界。它伸岀的杈杈,确实像佛手,只有佛的手指才会这样如兰花瓣宛转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佛手之香 肖复兴 那个星期天,我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外面的街上,买了一个佛手。那时,这条街和市场里 面一样的热闹,摆满了小摊,其中一个小摊卖的就是佛手。卖货的是个山东妇女,十几个大 小不一、有青有黄的佛手,浑身疙疙瘩瘩的,躺在她脚前的一个竹篮里,百无聊赖 ....的样子, 像伸出来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枝杈来勾引人们的注意。很多人不认识这玩意儿,路过这里都 问问这是什么呀,这么难看?扭头就走了,没有人买。我买了一个黄中带绿的大佛手,她很 高兴,便宜了我两块钱,说我是大老远从山东带来的,谁知道你们北京人不认! 这东西好长时间没有在北京卖了。记得上一次见到它,起码是四十多年前了。那时,我 还在读中学,是春节前,在街上买回一个,个头儿没有这个大,但小巧玲珑,长得比这个秀 气。那时,父母都还健在,把它放在柜子上,像供奉小小的一尊佛,满屋飘香。① 我不知道佛手能不能称之为水果?它可以吃,记得那时我偷偷掐下它的一小角,皮的味 道像橘子皮,肉没有橘子好吃,发酸发苦,很涩。那时,我查过词典,说它是枸橼的变种, 初夏时开上白下紫两种颜色的小花,冬天结果,但果实变形,像是过于饱满炸开了,裂成如 今这般模样。它的用途很多,可以入药,可以泡酒,也可以做成蜜饯。那时我买的那个佛手 没有摆到过年,就被父亲泡酒了,母亲一再埋怨父亲,说是摆到过年,多喜兴呀。] 以后,我在唐花坞和植物园里看到过佛手,但都是盆栽的,很袖珍,只是看花一样赏景 的。插队北大荒时,每次回北京探亲结束都要去六必居买咸菜带走,好度过北大荒没有青菜 的漫长冬春两季。在六必居我见过腌制的佛手,不过,已经切成片,变成了酱黄色,看不出 一点儿佛指如仙的样子了。 我们中国人很会给水果起名字,我以为起得最好的便是佛手了,它不仅最象形,而且最 具有超尘拔俗的境界。它伸出的杈杈,确实像佛手,只有佛的手指才会这样如兰花瓣宛转修
长,曲折中有这样的韵致。这在敦煌壁画中看那些端坐于莲花座上和飞天于彩云间的各式佛 的手指,确实和它几分相似。前不久看到了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干手观音,那伸展自如风姿 绰约的金色手指,确实能够让人把它们和佛手联系一起。我买的这个佛手,回家后我细细数 了数,一共二十四只手指。我不知道一般佛手长多少佛指,我猜想,二十四只,除了和千手 观音比,它应该不算少了 我把它放在卧室里,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香。特别是它身上的绿色完全变黄的时候,香 味扑满了整个卧室,甚至长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我的卧室,每当我从外面回来,刚刚开房 间的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一样扑了过来,毛茸茸的感觉,萦绕在身旁。②我相信世 界上所有的水果都没有它这种独特的香味。在水果里,只有菲律宾的菠萝才以和它枇比 但那种菠萝香味清新倒是清新,没有它的浓郁;有的水果,倒是很浓郁,比如榴莲,却有些 浓郁得刺鼻。③它的香味,真的是少—分则欠缺,多一分则过了界,拿捏得那样恰到好处 仿佛妙手天成,是上天的赐予,称它为佛手,确为得天独厚,别无二致,只有天国境界,才 会有如此如梵乐清音一般的香味。西方是将亨德尔宗教色彩浓郁的清唱剧《弥赛亚》中那段 清澈透明、高蹈如云的《哈利路亚》,视为天国的国歌的,我想我们东方可以把佛手之香, 称之为天国之香的。这样说,也许并非没有道理,过去文字中常见珠玉成诗,兰露滋香,我 想,香与花的供奉是佛教的一种虔诚的仪式,那种仪式中所供奉的香所散发的香味,大概就 是这样的吧?金刚经里所说的处处花香散处的香味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吧? 它的香味那样持久,也是我所料未及。一个多月过去了,房间里还是香飘不断,可以说 没有一朵花的香味能够存留得如此长久,越是花香浓郁的花,凋零得越快,香味便也随之玉 殒色残了。它却还像当初一样,依旧香如故。但看看它的皮,已经从青绿到鹅黄到柠檬黄到 芥末黄到土黄,到如今黄中带黑的斑斑点点了,而且,它的皮已经发干发皱,萎缩了,像是 瘦筋筋的,只剩下了皮包骨。想想刚买回它时那丰满妖娆的样子,但让我感到的却不是美人
长,曲折中有这样的韵致。这在敦煌壁画中看那些端坐于莲花座上和飞天于彩云间的各式佛 的手指,确实和它几分相似。前不久看到了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那伸展自如风姿 绰约的金色手指,确实能够让人把它们和佛手联系一起。我买的这个佛手,回家后我细细数 了数,一共二十四只手指。我不知道一般佛手长多少佛指,我猜想,二十四只,除了和千手 观音比,它应该不算少了。 我把它放在卧室里,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香。特别是它身上的绿色完全变黄的时候,香 味扑满了整个卧室,甚至长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我的卧室,每当我从外面回来,刚刚打开房 间的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一样扑了过来,毛茸茸的感觉,萦绕在身旁。②我相信世 界上所有的水果都没有它这种独特的香味。在水果里,只有菲律宾的菠萝才可以和它相比, 但那种菠萝香味清新倒是清新,没有它的浓郁;有的水果,倒是很浓郁,比如榴莲,却有些 浓郁得刺鼻。③它的香味,真的是少一分则欠缺,多一分则过了界,拿捏得那样恰到好处, 仿佛妙手天成,是上天的赐予,称它为佛手,确为得天独厚,别无二致,只有天国境界,才 会有如此如梵乐清音一般的香味。西方是将亨德尔宗教色彩浓郁的清唱剧《弥赛亚》中那段 清澈透明、高蹈如云的《哈利路亚》,视为天国的国歌的,我想我们东方可以把佛手之香, 称之为天国之香的。这样说,也许并非没有道理,过去文字中常见珠玉成诗,兰露滋香,我 想,香与花的供奉是佛教的一种虔诚的仪式,那种仪式中所供奉的香所散发的香味,大概就 是这样的吧?金刚经里所说的处处花香散处的香味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吧? 它的香味那样持久,也是我所料未及。一个多月过去了,房间里还是香飘不断,可以说 没有一朵花的香味能够存留得如此长久,越是花香浓郁的花,凋零得越快,香味便也随之玉 殒色残了。它却还像当初一样,依旧香如故。但看看它的皮,已经从青绿到鹅黄到柠檬黄到 芥末黄到土黄,到如今黄中带黑的斑斑点点了,而且,它的皮已经发干发皱,萎缩了,像是 瘦筋筋的,只剩下了皮包骨。想想刚买回它时那丰满妖娆 ....的样子,但让我感到的却不是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