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隽永(jun)蹊跷(qido)各书己见秋毫无犯 B.尺椟踟躇(zhi)宁缺毋滥独辟蹊径(bi) C.徇私(xumn)灼热轻歌曼舞返璞归真(pu) D.庖厨摈弃bing)估恶不悛喁喁细语(yu) 2、下列所给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字多义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安土重迁”的“安”表示“安于、习惯于”的意思,的 “安”表示“安定”的意思:再如“立竿见影”的“立”表示“使竖立”的意思,_的“立”表示“建立” 的意思;又如“情急智生”的“情”表示“情况”的意思,的“情”表示“感情”的意思。因此,学 习汉语必须关注一字多义的现象。 A.惶悚不安茕茕孑立情理难容 B.安然无恙茕茕孑立情随事迁 C.安然无恙标新立异情理难容 D.惶悚不安标新立异情随事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 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 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清华附中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隽永(jùn) 蹊跷(qiǎo) 各书己见 秋毫无犯 B.尺椟 踟躇(zhí) 宁缺毋滥 独辟蹊径(bì) C.徇私(xùn) 灼热 轻歌曼舞 返璞归真(pú) D.庖厨 摈弃(bǐng) 估恶不悛 喁喁细语(yú) 2、下列所给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安土重迁”的“安”表示“安于、习惯于”的意思, 的 “安”表示“安定”的意思;再如“立竿见影”的“立”表示“使竖立”的意思, 的“立”表示“建立” 的意思;又如“情急智生”的“情”表示“情况”的意思, 的“情”表示“感情”的意思。因此,学 习汉语必须关注一字多义的现象。 A.惶悚不安 茕茕孑立 情理难容 B.安然无恙 茕茕孑立 情随事迁 C.安然无恙 标新立异 情理难容 D.惶悚不安 标新立异 情随事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 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 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 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 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在 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中,曹雪芹所要抒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 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深刻认识。 B.让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 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著名 的《高老头》就归在“风俗研究”中 C.我国古代诗人,在遍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后,留下了许多吟颂山水胜景的诗篇。比如李白 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秋兴》《望岳》,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 胜),辛弃疾的《登建康赏心亭》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D.影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文学有着亲密的关系,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 作品改编而成的,如《早春二月》(根据柔石《二月》改编)、《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 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 5、在下面两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语句,前后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郁郁葱葱的国槐是北京的市树,“国槐绿”寄寓着北京人爱自然、爱家园的美好愿望,表达 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是北京城的传统民居,四合院的灰色是北 京城建筑中的重要颜色, ②国家大剧院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每当夜幕降临,它壳体上散发着点点光亮的“蘑菇 灯”,它们映现在剧院周围的盈盈碧水之中,静静的倒影与当空的圆月构成别具一格的美 丽夜景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 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 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在 “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中,曹雪芹所要抒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 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深刻认识。 B.让·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 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著名 的《高老头》就归在“风俗研究”中。 C.我国古代诗人,在遍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后,留下了许多吟颂山水胜景的诗篇。比如李白 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秋兴》《望岳》,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 胜),辛弃疾的《登建康赏心亭》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D.影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文学有着亲密的关系,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 作品改编而成的,如《早春二月》(根据柔石《二月》改编)、《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 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 5、在下面两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语句,前后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郁郁葱葱的国槐是北京的市树,“国槐绿”寄寓着北京人爱自然、爱家园的美好愿望,表达 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是北京城的传统民居,四合院的灰色是北 京城建筑中的重要颜色, 。 ②国家大剧院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每当夜幕降临,它壳体上散发着点点光亮的“蘑菇 灯” ,它们映现在剧院周围的盈盈碧水之中,静静的倒影与当空的圆月构成别具一格的美 丽夜景
①“奥组委”把它们列入北京奥运色彩系列②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B.①它们被“奥组委”列入北京奥运色彩系列②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C.①“奥组委”把它们列入北京奥运色彩系列②如同繁星闪烁在夜空 D.①它们被“奥组委”列入北京奥运色彩系列②如同繁星闪烁在夜空 6、下面四句话中语句分别都连贯的一组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 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 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文言阅读(共16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兰亭集序》,完成7—10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 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 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A.①“奥组委”把它们列入北京奥运色彩系列 ②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B.①它们被“奥组委”列入北京奥运色彩系列 ②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C.①“奥组委”把它们列入北京奥运色彩系列 ②如同繁星闪烁在夜空 D.①它们被“奥组委”列入北京奥运色彩系列 ②如同繁星闪烁在夜空 6、下面四句话中语句分别都连贯的一组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 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 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文言阅读(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一)阅读《兰亭集序》,完成 7—10 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 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 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 毕:全都 B.列坐其次次:旁边 C.信可乐也 信:任凭 D.人之相与 与:交往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所以游目骋怀 感慨系之矣 以之兴怀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9.对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映带(在兰亭的)左右 C.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 D.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 10.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翻译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 毕:全都 B.列坐其次 次:旁边 C.信可乐也 信:任凭 D.人之相与 与:交往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所以游目骋怀 感慨系之矣 以之兴怀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9.对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映带(在兰亭的)左右 C.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 D.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 10.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翻译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D.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二)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11-14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 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A.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D.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二)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 11—14 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 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