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丨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别答在答题 卡(卷)和答卷(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卷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连累累积连篇累牍罪行累累 B.伉俪抗争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C.间谍间隙间不容发黑白相间 D.绯红诽谤匪夷所思缠绵悱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坐拥大型标准化中药材仓库20栋,年静态储存各类药材近4万吨,西北最 大的药仓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中心呼之欲出 B.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少年的事迹证明,“90后”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 团结互助、无所不为的精神,并不比以往任何一代逊色。 C.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雪甚至暴雪,南方各个城市也是五风 十雨,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D.在汗牛充栋的教育论著里,有关教育主体性和科学性的内容却常常无迹可寻,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认为这种教育研究失之偏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国际航空业普遍不景气的2009年,中国航空业一枝独秀,无论何时走进 国内各大机场,都能看到人流如织、客流量络绎不绝的繁忙景象。 B.码头工人孔祥瑞虽然只有初中文凭,但他刻苦钻硏,锐意创新,取得了180 多项科技成果,是当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C.首个专门针对“甲流”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具有费用低、疗程短、见 效快、无副作用,能达到有效预防“甲流”的目的。 D.《物权法》一经出台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对自我
1 2010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别答在答题 卡(I 卷)和答卷(Ⅱ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 1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连累. 累.积 连篇累.牍 罪行累.累 B.伉.俪 抗.争 引吭.高歌 沆.瀣一气 C.间.谍 间.隙 间.不容发 黑白相间. D.绯.红 诽.谤 匪.夷所思 缠绵悱.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坐拥大型标准化中药材仓库 20 栋,年静态储存各类药材近 4 万吨,西北最 大的药仓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中心呼之欲出 ....。 B.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少年的事迹证明,“90 后”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 团结互助、无所不为 ....的精神,并不比以往任何一代逊色。 C.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雪甚至暴雪,南方各个城市也是五风.. 十雨..,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D.在汗牛充栋 ....的教育论著里,有关教育主体性和科学性的内容却常常无迹可寻,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认为这种教育研究失之偏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国际航空业普遍不景气的 2009 年,中国航空业一枝独秀,无论何时走进 国内各大机场,都能看到人流如织、客流量络绎不绝的繁忙景象。 B.码头工人孔祥瑞虽然只有初中文凭,但他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取得了 180 多项科技成果,是当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C.首个专门针对“甲流”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具有费用低、疗程短、见 效快、无副作用,能达到有效预防“甲流”的目的。 D.《物权法》一经出台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对自我
财产的保护意识,使个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 如果一味地妄自菲薄,随波逐流 就可能乱了自己的阵脚,迷失了自我 ①认同的背后,实际上是弱势对强势的响应和臣服 ②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 ③连强势文化衍生的流行文化也比弱势文化更容易被人认同 ④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对峙中,强势文化容易同化并影响弱势文化的发展 ⑤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A.②④⑤③①B.②⑤④③①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②①⑤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提起外来物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陌生的物种,殊不知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玉米、小麦、马铃薯、甘薯、番茄等食物,以及猪、牛、羊等家畜 也都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它们都是“外来客”,它们并没有引起任何环境问题 而且对我们有巨大贡献。 据统计,在所有被引入的外来物种中,大约有10%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以 自行繁殖,而在这些可以自行繁殖的外来物种中,又有大约10%会造成生物灾 害,成为外来入侵种。这一小股力量不可小觑,它们不仅会破坏我们的环境,还 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我们的生存也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从 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外来的物种被引入到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可能 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恰好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 件,很好地生存下去。那么,这部分能够生存的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就可能产 生如下影响:一是外来入侵种本身形成优势种群,使物种单-化;二是通过压迫 和排斥本地物种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生态系统遭 受破坏。在这里我们定要区分开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种这两个概念。外来物种 是指那些岀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分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 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而当外来 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的时候,才成为外来入侵种。也就是说,外来入侵种只是外来物种的—部分
2 财产的保护意识,使个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味地妄自菲薄,随波逐流, 就可能乱了自己的阵脚,迷失了自我。 ①认同的背后,实际上是弱势对强势的响应和臣服 ②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 ③连强势文化衍生的流行文化也比弱势文化更容易被人认同 ④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对峙中,强势文化容易同化并影响弱势文化的发展 ⑤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A.②④⑤③① B.②⑤④③①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②①⑤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提起外来物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陌生的物种,殊不知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玉米、小麦、马铃薯、甘薯、番茄等食物,以及猪、牛、羊等家畜 也都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它们都是“外来客”,它们并没有引起任何环境问题, 而且对我们有巨大贡献。 据统计,在所有被引入的外来物种中,大约有 10%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以 自行繁殖,而在这些可以自行繁殖的外来物种中,又有大约 10%会造成生物灾 害,成为外来入侵种。这一小股力量不可小觑,它们不仅会破坏我们的环境,还 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我们的生存也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从 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外来的物种被引入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可能 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恰好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 件,很好地生存下去。那么,这部分能够生存的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就可能产 生如下影响:一是外来入侵种本身形成优势种群,使物种单一化;二是通过压迫 和排斥本地物种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生态系统遭 受破坏。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种这两个概念。外来物种 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分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 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而当外来 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的时候,才成为外来入侵种。也就是说,外来入侵种只是外来物种的一部分
有人把外来入侵种看作是“偷渡客”,客观地讲,有些物种是为了迎合我们 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有意引进的,部分是由于疏于管理才变得失控的,包括用于养 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 的引种,如作为宠物的巴西龟,作为观赏植物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改良土壤、 绿化海滩的互花米草,作为食物的福寿螺以及以饲料形式引进的凤眼莲等。另- 类外来入侵种的引进属于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 引入,随进口货物和包装材料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此外还有自然入侵,这主 要是指物种随风、虫、鸟等媒介自然传播或海洋垃圾漂移。 (选自梁宇《危险的“外来客”》,有删改) 5.下列对“外来物种”这一概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国外有意引进的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及猪、牛、羊等家畜,这些对 我们有重大贡献的物种。 B.为了适应我们的某种需要而被引入,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生态平衡 之外,未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物种。 C.出现在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分散潜力以外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 影响的,被有意、无意或自然引入的物种 D.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形成优势,使本地物种组成和结构发 生变化而反客为主的被引进物种。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被引入的物种中占10%的份额,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以自行存活、继而繁 殖、最终建立种群、威胁本地生态系统的叫外来入侵种。 B.外来入侵种进入的渠道主要是有目的的引进,无意引进,通过风、虫、鸟或 海洋垃圾而传播的自然入侵。 C.外来入侵种能形成危害,主要是因为它们能恰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顺利地生存繁衍,从而成为优势种群。 D.文中的“外来客”指的是外来物种,“偷渡客”指的是外来入侵种,外来入 侵种是外来物种的一部分。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外来物种被引入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不会造成危害,可能是因 为它被严格管理,未能发展为种群。 B.有人之所以把外来入侵种看作“偷渡客”,是因为有些外来物种不是人们为 了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有意引入的。 C.由于外来入侵种的危害不可小觑,所以我们引进那些陌生的物种时一定要慎
3 有人把外来入侵种看作是“偷渡客”,客观地讲,有些物种是为了迎合我们 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有意引进的,部分是由于疏于管理才变得失控的,包括用于养 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 的引种,如作为宠物的巴西龟,作为观赏植物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改良土壤、 绿化海滩的互花米草,作为食物的福寿螺以及以饲料形式引进的凤眼莲等。另一 类外来入侵种的引进属于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 引入,随进口货物和包装材料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此外还有自然入侵,这主 要是指物种随风、虫、鸟等媒介自然传播或海洋垃圾漂移。 (选自梁宇《危险的“外来客”》,有删改) 5.下列对“外来物种”这一概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国外有意引进的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及猪、牛、羊等家畜,这些对 我们有重大贡献的物种。 B.为了适应我们的某种需要而被引入,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生态平衡 之外,未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物种。 C.出现在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分散潜力以外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 影响的,被有意、无意或自然引入的物种。 D.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形成优势,使本地物种组成和结构发 生变化而反客为主的被引进物种。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被引入的物种中占 10%的份额,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可以自行存活、继而繁 殖、最终建立种群、威胁本地生态系统的叫外来入侵种。 B.外来入侵种进入的渠道主要是有目的的引进,无意引进,通过风、虫、鸟或 海洋垃圾而传播的自然入侵。 C.外来入侵种能形成危害,主要是因为它们能恰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顺利地生存繁衍,从而成为优势种群。 D.文中的“外来客”指的是外来物种,“偷渡客”指的是外来入侵种,外来入 侵种是外来物种的一部分。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Zxxk.Com] A.一个外来物种被引入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不会造成危害,可能是因 为它被严格管理,未能发展为种群。 B.有人之所以把外来入侵种看作“偷渡客”,是因为有些外来物种不是人们为 了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有意引入的。 C.由于外来入侵种的危害不可小觑,所以我们引进那些陌生的物种时一定要慎
之又慎,而且要加强管理 D.生态系统平衡的唯一条件就是需要外来物种受到环境、天敌、种群竞争、人 为干扰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为所欲为”。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 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居数日,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 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谢岐 何妥在坐,弘正谓妥日:“恣卿所问,勿以童稚相期。”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 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 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土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倚,君正 日:“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 析如流.到溉顾宪日:“袁君正其有后矣。″三年,迁御史中丞,领羽林监。时豫 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 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 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 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宪以久居清显, 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日:“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 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 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 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 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 后主欲立宠姬张贵妃子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 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夏,竞废太子 为吴兴王。后主知宪有规谏之事,叹曰:“袁德章实骨鲠之臣。”即日诏为尚书仆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 延:请 B.学司衔之 衔:遵奉。 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 逆:叛乱
4 之又慎,而且要加强管理。 D.生态系统平衡的唯一条件就是需要外来物种受到环境、天敌、种群竞争、人 为干扰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为所欲为”。 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 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居数日,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 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谢岐、 何妥在坐,弘正谓妥日:“恣卿所问,勿以童稚相期。”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 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 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倚,君正 日:“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 析如流.到溉顾宪日:“袁君正其有后矣。”三年,迁御史中丞,领羽林监。时豫 章王叔英不奉法度,逼取人马,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 焉。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 之,其所申理者甚众。尝陪宴承香阁,宾退之后,高宗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席山亭, 谈宴终日。高宗目宪而谓俊曰:“袁家故为有人。”其见重如此。宪以久居清显, 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日:“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 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 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 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 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 后主欲立宠姬张贵妃子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 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夏,竞废太子 为吴兴王。后主知宪有规谏之事,叹曰:“袁德章实骨鲠之臣。”即日诏为尚书仆 射。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ZXXK] A.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 延:请。 B.学司衔.之 衔:遵奉。 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 逆:叛乱
D.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 悛改:悔改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袁宪深受推重的一组是 ①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 ②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 ③袁君正其有后矣 ④袁家故为有人 ⑤诸人在职,屡有谤书 ⑥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宪很有才学。周弘正等对他多方问难,他神色从容,论辩自如;参加策试 时,考官对他百般刁难,他应对如流。到溉、周弘正等都很欣赏他 B.袁宪熟知朝廷的法规制度,尤其能准确判决诉讼,由他向皇上申说而重新办 理的案件很多。曾经与高宗谈宴终日,很受高宗赏识。 C.袁宪多次上表请求解职,然而高宗和后主都认为他清白廉洁,不愿另选他人, 还加封他为云麾将军、尚书仆射。 D.袁宪为人正直。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他弹劾叔英;吏部尚书蔡徵顺承后 主轻言废立,他严厉指责蔡徵, 第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卷(Ⅱ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把座号填写 在答卷(Ⅱ卷)第l页右上角的座号栏内。 2.本试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 (2)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注]①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被保守派诬陷而遭罢黜, 隐居不仕。此诗是作者的应和之作。②喧卑地:吵闹狭窄的小港口。③沧溟:大 海
5 D.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 悛改:悔改。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袁宪深受推重的一组是 ①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 ②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 ③袁君正其有后矣 ④袁家故为有人 ⑤诸人在职,屡有谤书 ⑥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宪很有才学。周弘正等对他多方问难,他神色从容,论辩自如;参加策试 时,考官对他百般刁难,他应对如流。到溉、周弘正等都很欣赏他。 B.袁宪熟知朝廷的法规制度,尤其能准确判决诉讼,由他向皇上申说而重新办 理的案件很多。曾经与高宗谈宴终日,很受高宗赏识。 C.袁宪多次上表请求解职,然而高宗和后主都认为他清白廉洁,不愿另选他人, 还加封他为云麾将军、尚书仆射。 D.袁宪为人正直。豫章王叔英不遵守法度,他弹劾叔英;吏部尚书蔡徵顺承后 主轻言废立,他严厉指责蔡徵。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卷(Ⅱ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把座号填写 在答卷(Ⅱ卷)第 l 页右上角的座号栏内。 2.本试卷共 11 小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宪依事劾奏,叔英由是坐免黜,自是朝野皆严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和《淮上遇便风》 苏舜钦①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②,吹入沧溟③始自由。 [注]①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被保守派诬陷而遭罢黜, 隐居不仕。此诗是作者的应和之作。②喧卑地:吵闹狭窄的小港口。③沧溟:大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