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八中2010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094.8) 试卷 命题教师:张力波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语音标注无误的一项是() A.倜傥( ti tang)绸缪( chou mou)相得益彰( zhang)诲人不倦(hui) B.耄耋( mao die)机杼(sh) 勇冠三军(guon)三缄其口(jian) C.联袂(mei) 惝怩( chang huang)嬉笑怒骂(x) 风姿绰约(chuo) D.邃密(sui) 扎营(za) 惨绝人寰(huan)不事稼穑(se)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赌博通宵达旦山青水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晏会良辰美景真知灼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文采趋之若鹜委糜不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分量信笔涂鸦相辅相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 天际。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 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从洞口入内,你会看到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峡谷深近百米,两壁如削,宽 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的地下三峡 D.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 感动。 4.下列各句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①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 ②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 ③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④然而,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①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分子扩大了的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 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这种大分子DNA不仅耐热性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一一这 特性可能对检查人体基因缺陷十分有用
1 昆八中 2010 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09.4.8) 试 卷 命题教师:张力波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语音标注无误的一项是( ) A.倜傥..(tì tǎng) 绸缪..(chóu móu) 相得益彰.(zhāng) 诲.人不倦(huǐ) B.耄耋..(mào dié) 机杼.(shù) 勇冠三军(guàn) 三缄.其口(jiān) C.联袂.(mèi) 惝怳..(chǎng huǎng) 嬉.笑怒骂(xī) 风姿绰.约(chuò) D.邃.密(suì) 扎营(zā) 惨绝人寰.(huán) 不事稼穑.(sè)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赌博 通宵达旦 山青水秀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晏会 良辰美景 真知灼见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文采 趋之若鹜 委糜不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分量 信笔涂鸦 相辅相成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 A.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 天际。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 ....,它 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从洞口入内,你会看到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峡谷深近百米,两壁如削,宽 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 ....的地下三峡。 D.只要你设身处地 ....,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 感动 4. 下列各句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 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 ②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 ③ 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④ 然而,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A.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①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分子扩大了的 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 现的任何一种 DNA 都要宽。这种大分子 DNA 不仅耐热性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这一 特性可能对检查人体基因缺陷十分有用
②DNA的典型形态是双螺旋结构——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 联结在一起。每一节梯子都由两个互补的碱基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碱基对。 ③自然界只有4种天然碱基,它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 啶(T)。由于4种碱基各自独特的形态和大小,T常常与A配对,G常常与C配对。其它的 配对形式(如A配C,G配T)都会因为太宽或太窄而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③人类DNA由约30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 因信息拼写出来。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出错,基因密码就会出现混乱,从而导致婴 儿在出生时会出现可怕的畸形或导致像癌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症这样的疾病 ④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的化学家纳尔逊·伦纳德在20世纪70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他将 一个苯环嵌入碱基A,得到了一个大碱基xA,xA比普通碱基A宽了约33%。斯坦福大学的科 尔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了伦纳德的实验。 ⑤斯坦福大学的这个研究组使用与伦纳德相似的方法得到了xT一一种大小为自然T 两倍的合成碱基。接下来的挑战是将这些大碱基嵌入双螺旋结构。 ⑥他们通过将xA与自然T组合,xT与自然A组合,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 种比自然DNA宽了约20%的新的稳定的DNA形态诞生了,研究人员将它命名为“扩展DNA” 或“xDNA”。 ⑦研究人员发现xDNA有几个比自然DNA更加优良的特点。比如说,xDNA比自然DNA的 耐热性好。在实验室环境下,自然D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ⅹDNA在55.6摄氏度 时还依然保持完整 ⑧科尔说:“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DNA也不例外。” ⑨他补充说,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自然DNA不发光,而 xDNA却发出一种紫色光,使它在显微镜下被看得很清楚 ⑩在自然界,DM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科尔正在研究xDNA是否也有这种 功能 αD不过他警告说:“这种新的DNA不太可能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因为它太 大了。不过,我们希望,有一天它会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的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 物质,这样当我们往其它星球上派探测机器人时,我们就会知道要在冰层下寻找什么样的生 命形态。” 5.下列关于xDNA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xDNA是一种人造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 是一种大分子DNA B.xDNA是美国科学家们连续研究的成果,它是由科学家们先合成一些大碱基,而后 将其嵌入双螺旋结构而成 C.xDNA与自然DNA相比,耐热性更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 D.xDNA的诞生可能为人类诊断自身基因缺陷带来帮助 6.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基因排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序出错,就会致婴儿畸形或 其它的一些疾病 B.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好,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的分 解温度是55.6摄氏度。 C.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ⅹDNA是否具有这种功能尚在 研究之中 D.xA和xT是两种人工合成的大碱基,科学家将它们分别与自然T、自然A结合,从 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
2 ②DNA 的典型形态是双螺旋结构——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 联结在一起。每一节梯子都由两个互补的碱基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碱基对。 ③自然界只有 4 种天然碱基,它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 啶(T)。由于 4 种碱基各自独特的形态和大小,T 常常与 A 配对,G 常常与 C 配对。其它的 配对形式(如 A 配 C,G 配 T)都会因为太宽或太窄而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③人类 DNA 由约 30 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 因信息拼写出来。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出错,基因密码就会出现混乱,从而导致婴 儿在出生时会出现可怕的畸形或导致像癌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症这样的疾病。 ④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的化学家纳尔逊•伦纳德在 20 世纪 70 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他将 一个苯环嵌入碱基 A,得到了一个大碱基 xA, xA 比普通碱基 A 宽了约 33%。斯坦福大学的科 尔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了伦纳德的实验。 ⑤斯坦福大学的这个研究组使用与伦纳德相似的方法得到了 xT——一种大小为自然 T 两倍的合成碱基。接下来的挑战是将这些大碱基嵌入双螺旋结构。 ⑥他们通过将 xA 与自然 T 组合,xT 与自然 A 组合,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一 种比自然 DNA 宽了约 20%的新的稳定的 DNA 形态诞生了,研究人员将它命名为“扩展 DNA” 或“xDNA”。 ⑦研究人员发现 xDNA 有几个比自然 DNA 更加优良的特点。比如说,xDNA 比自然 DNA 的 耐热性好。在实验室环境下,自然 DNA 的分解温度是 21.3 摄氏度,而 xDNA 在 55.6 摄氏度 时还依然保持完整。 ⑧科尔说:“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DNA 也不例外。” ⑨他补充说,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自然 DNA 不发光,而 xDNA 却发出一种紫色光,使它在显微镜下被看得很清楚。 ⑩在自然界,DNA 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科尔正在研究 xDNA 是否也有这种 功能。 ⑾不过他警告说:“这种新的 DNA 不太可能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因为它太 大了。不过,我们希望,有一天它会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的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 物质,这样当我们往其它星球上派探测机器人时,我们就会知道要在冰层下寻找什么样的生 命形态。” 5.下列关于 xDNA 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xDNA 是一种人造 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 DNA 都要宽, 是一种大分子 DNA。 B.xDNA 是美国科学家们连续研究的成果,它是由科学家们先合成一些大碱基,而后 将其嵌入双螺旋结构而成。 C.xDNA 与自然 DNA 相比,耐热性更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 D.xDNA 的诞生可能为人类诊断自身基因缺陷带来帮助。 6.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基因排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序出错,就会致婴儿畸形或 其它的一些疾病。 B.xDNA 比自然 DNA 耐热性好,自然 DNA 的分解温度是 21.3 摄氏度,而 xDNA 的分 解温度是 55.6 摄氏度。 C.在自然界,DNA 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xDNA 是否具有这种功能尚在 研究之中。 D.xA 和 xT 是两种人工合成的大碱基,科学家将它们分别与自然 T、自然 A 结合,从 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这一规律可以解释xDNA比自 然DNA耐热性更好的现象。 B.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xDNA与自然DNA 在发光问题上的差异。 C.因为xDNA太大了,科尔认为它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的可能性不大。 D.如果xDNA将来能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它就会为 我们的太空生命探索提供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 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 “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 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 为必不成器。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 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 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 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 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乂, 大驾次于城东。乂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 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 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 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 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 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 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 (《晋书·忠义传》,选入时有删节)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人许以远致 许:赞许 B.大行受大名 受:接受 C.大驾次于城东 次:驻扎。 D.而赠礼未副勋德 副:符合。 9.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①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②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 ③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④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⑤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⑥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3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这一规律可以解释 xDNA 比自 然 DNA 耐热性更好的现象。 B.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DNA 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 xDNA 与自然 DNA 在发光问题上的差异。 C.因为 xDNA 太大了,科尔认为它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的可能性不大。 D.如果 xDNA 将来能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它就会为 我们的太空生命探索提供指导。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 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 “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 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 为必不成器。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 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 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 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 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乂, 大驾次于城东。乂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 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 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 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 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 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 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 (《晋书·忠义传》,选入时有删节)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人许.以远致 许:赞许。 B.大行.受大名 受:接受。 C.大驾次.于城东 次:驻扎。 D.而赠礼未副.勋德 副:符合。 9.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 ①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②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 ③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④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⑤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⑥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 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 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颙、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被罢官后,朝廷为 了北征,又恢复了他的官爵,足见嵇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 射而死,使皇帝深为悲伤、感动。死后授太尉,谥忠穆,享用太牢的祭祀,得到了应 有的报偿。 第Ⅱ卷(共12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 译文: (2)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译文: (3)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怀吴中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 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 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 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4分)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小题——5分 (1)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 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 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颙、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被罢官后,朝廷为 了北征,又恢复了他的官爵,足见嵇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 射而死,使皇帝深为悲伤、感动。死后授太尉,谥忠穆,享用太牢的祭祀,得到了应 有的报偿。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 译文: (2)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译文: (3)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怀吴中 (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 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 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 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4 分) 答: 。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4 分) 答: 。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小题——5 分 (1)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若夫 以游于无穷,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6)子曰:“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论语六则》)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 (8)西方文学中的四大守财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守财奴形象是:《威尼斯商人》中 的 《悭吝人》中的 《守财奴》里的_及《》里的泼留希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 王琪森 (1)由于《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讲的作品又是流传 有绪、影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 人魅力,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2)然而,当我们在肯定或是推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经典普及途径时,应当注意另一种 被掩盖的倾向,不能让感性的视听愉悦代替理性的逻辑思考。美国学者克鲁克洪和凯利在《文 化的概念》中曾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既包含显形式样又包含隐形 式样。”“电视讲经”显形表现是文化的社会普及和大众接受,但正是这种通俗直观与间接 解说式的辅导传授,取代了受众直接阅读原著文本、深入感悟名作的过程,其隐性的问题也 就凸显了出来,即无数受众聆听一个人的声音、接受一个人的思想,大众放弃了零距离地进 入原作,悬搁了本体化的深入思考,而是靠文化二传手的快递和返销。这样简单是简单了 容易是容易了,速度是加快了,但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精神上的单薄缺氧和文化上的单一缺 血,即思想能力的解构弱化和人文底气的匮乏低迷。从某种意义上讲亦是社会环境中心态浮 躁、浅尝辄止、好走捷径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 景观。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即把“电视讲经”看作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 播的重大改造,甚至是再造了文化 (3)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 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 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 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 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 态上是采用了古今的资源通融等,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 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注 经”的性质就决定其是属于普及的层次、了解的需求及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 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就证明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
5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若夫 , ,以游于无穷,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6)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论语六则》)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 。 (苏轼《赤壁赋》) (8)西方文学中的四大守财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守财奴形象是:《威尼斯商人》中 的 、《悭吝人》中的 、《守财奴》里的 及《 》里的泼留希 金 五.现代文阅读(22 分) “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 王琪森 ⑴由于《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讲的作品又是流传 有绪、影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 人魅力,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⑵然而,当我们在肯定或是推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经典普及途径时,应当注意另一种 被掩盖的倾向,不能让感性的视听愉悦代替理性的逻辑思考。美国学者克鲁克洪和凯利在《文 化的概念》中曾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既包含显形式样又包含隐形 式样。”“电视讲经”显形表现是文化的社会普及和大众接受,但正是这种通俗直观与间接 解说式的辅导传授,取代了受众直接阅读原著文本、深入感悟名作的过程,其隐性的问题也 就凸显了出来,即无数受众聆听一个人的声音、接受一个人的思想,大众放弃了零距离地进 入原作,悬搁了本体化的深入思考,而是靠文化二传手的快递和返销。这样简单是简单了, 容易是容易了,速度是加快了,但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精神上的单薄缺氧和文化上的单一缺 血,即思想能力的解构弱化和人文底气的匮乏低迷。从某种意义上讲亦是社会环境中心态浮 躁、浅尝辄止、好走捷径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 景观。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即把“电视讲经”看作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 播的重大改造,甚至是再造了文化。 ⑶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 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 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 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 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 态上是采用了古今的资源通融等,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 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注 经”的性质就决定其是属于普及的层次、了解的需求及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 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就证明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