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3)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36分) 、基础知识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忖度(cmn)懵懂(meng)聒噪 口诛笔伐(zhu) B.悚然(s6ng)窈陷(ao) 谬种(mi) 绿林好汉(l) C.炮烙(luo)抛锚(mao) 刹车(sha) 模棱两可(lng) D.桅杆(wei)砧板(zhan) 青冢(zhng) 颤栗(chan) 2.下面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嬉闹默契反馈自名得意 B.锦瑟报晓杜撰冷嘲热讽 C.浩瀚畏惧两鄂刨根究底 D.咯嚓撬开蹂躏撒手人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 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B.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遭遇,不会对他这 样求全责备了。 C.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 璞归真的愿望。 D.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 苦,其结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尤为脍炙人口。 4.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第1页共12页
第 1 页 共 12 页 景阳中学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必修 3)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第 I 卷(选择题 36 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忖.度(cǔn) 懵.懂(méng) 聒.噪(guō) 口诛.笔伐(zhū) B.悚.然(sǒng)窈.陷(ǎo) 谬.种(miù) 绿.林好汉(lù) C.炮烙.(luò) 抛锚.(máo) 刹.车(shā) 模棱.两可(líng) D. 桅杆(wéi) 砧板(zhān) 青冢(zhǒng) 颤栗(chàn) 2.下面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嬉闹 默契 反馈 自名得意 B.锦瑟 报晓 杜撰 冷嘲热讽 C.浩瀚 畏惧 两鄂 刨根究底 D.咯嚓 撬开 蹂躏 撒手人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 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 B.如果你能身临其境 ....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遭遇,不会对他这 样求全责备了。 C.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 璞归真 ...的愿望。 D.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 苦,其结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尤为脍炙人口 ....。 4.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对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亚圣” 荀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朴素唯物主 义思想集大成者。但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对立的两派,孟子主张“性善论”, 而荀子主张“性恶论” B.唐代以前出现的诗歌一般叫古体诗,唐代出现的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叫 近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琵琶行》中的“行”都是古诗 中的一种体裁,有十分严格的字数、句数的限制。 C.《红楼梦》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名霑, 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是通过贾、史、王、薛几大家族在政治经 济上的内外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和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 庭中的日常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场封建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 D.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 并称“韩柳”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当他驶进小港的时候,海滨酒店的灯火已经熄灭,知道人们都已上床睡去, C.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65%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 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 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7.下列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 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B.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 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C.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的转动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 成了扁圆形 D.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放 第2页共12页
第 2 页 共 12 页 5.对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亚圣”。 荀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朴素唯物主 义思想集大成者。但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对立的两派,孟子主张“性善论”, 而荀子主张“性恶论” B.唐代以前出现的诗歌一般叫古体诗,唐代出现的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叫 近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琵琶行》中的“行”都是古诗 中的一种体裁,有十分严格的字数、句数的限制。 C.《红楼梦》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曹雪芹,名霑 , 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是通过贾、史、王、薛几大家族 在政治经 济上的内外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和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 庭中的日常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场封建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 D.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 并称“韩柳”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B.当他驶进小港的时候,海滨酒店的灯火已经熄灭,知道人们都已上床睡去。 C.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 65%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 “助人为乐”是 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 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7.下列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 “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 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B.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 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C.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的转动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 成了扁圆形。 D.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放
回池水之前,他可能随着我的察看而狂乱挣扎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选择题6-11题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膏 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 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 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横,兼韩、 魏、燕、赵、齐、楚、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 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 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 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阜,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夲尊而制 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 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 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 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 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 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找出各项加点字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君子生非异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9.下列各句子中,与“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而二螯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3页共12页
第 3 页 共 12 页 回池水之前,他可能随着我的察看而狂乱挣扎。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选择题 6—11 题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膏 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 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 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横,兼韩、 魏、燕、赵、齐、楚、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 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 之伦制其兵。尝以十 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 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 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 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 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 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 家之言,以愚黔 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 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 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 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找出各项加点字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君子生非异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9.下列各句子中,与“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而二螯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弃甲曳兵而走 10.下列加点字中,与“会盟而谋弱秦”的“弱”词性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追亡逐北 C.以弱天下之民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下列句子中与“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輮以为轮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陋之有 12.对第二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 的各种措施 ②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 穷 ③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 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④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 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 义不施”埋下伏笔。 ⑤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方面铺写秦始皇巩固政 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 ⑥作者依次从军事、文化、政治、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 皇巩固政权的措施,意在讽谏汉文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 的措施。 ①③⑥B.②⑤C.①③④D.②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第4页共12页
第 4 页 共 12 页 D.弃甲曳兵而走 10.下列加点字中,与“会盟而谋弱秦”的“弱”词性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追亡.逐北 C.以弱.天下之民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下列句子中与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輮以为轮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陋之有 12.对第二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 的各种措施。 ②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 穷。 ③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 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④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 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 义不施”埋下伏笔。 ⑤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方面铺写秦始皇巩固政 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 心。 ⑥作者依次从军事、文化、政治、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 铺叙秦始 皇巩固政权的措施,意在讽谏汉文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 的措施。 A.①③⑥ B.②⑤ C.①③④ D.②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 分) 1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2) 三、古诗文默写(任选6空填写)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 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 里 。(贾谊《过秦论》)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 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 船, 。(白居易《琵琶行》)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 尺 (李白《蜀道难》) (6)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韩愈《师说》)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6题。 俗从何来 范曾 ①俗气,它是灵魂的蒸发物 ②俗气于人体内必经历酝酿、发酵、升腾的过程,其间所发生的物理学的、 化学的、生物学的全部奥秘有待于实证科学之验定。不过,有一条我们是可以肯 定的,俗气是一种物质,一种微分子,它穿越人的皮囊,离开人的躯体,笼罩着 散发主体。俗气,如影随形,对主人无限依恋,驱不散、赶不尽,它造成一种永 恒的氛围,于举手投足、左右顾盼之际顽强地表现出来。 ③俗气,它又具有市井、江湖的集体遗传基因。目下,在中国书画界(包括 书画家、藏家、群众)于此遗传基因则发展到极至。媒体小说掀风作浪,三日出 大师,五日出一巨匠;此处拍卖场跳出一匹黑马,彼处展览会爆发一则奇闻。 第5页共12页
第 5 页 共 12 页 。 (2) 。 三、古诗文默写(任选 6 空填写)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 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 里; , 。(贾谊《过秦论》)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潦 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 船, 。(白居易《琵琶行》)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 尺, 。(李白《蜀道难》) (6)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 。(韩愈《师说》)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4——16 题。 俗从何来 范曾 ①俗气,它是灵魂的蒸发物。 ②俗气于人体内必经历酝酿、发酵、升腾的过程,其间所发生的物理学的、 化学的、生物学的全部奥秘有待于实证科学之验定。不过,有一条我们是可以肯 定的,俗气是一种物质,一种微分子,它穿越人的皮囊,离开人的躯体,笼罩着 散发主体。俗气,如影随形,对主人无限依恋,驱不散、赶不尽,它造成一种永 恒的氛围,于举手投足、左右顾盼之际顽强地表现出来。 ③俗气,它又具有市井、江湖的集体遗传基因。目下,在中国书画界(包括 书画家、藏家、群众)于此遗传基因则发展到极至。媒体小说掀风作浪,三日出 一大师,五日出一巨匠;此处拍卖场跳出一匹黑马,彼处展览会爆发一则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