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xK. com 学科网 CZXXK. C0M)-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扬州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09.11 、基础知识(共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犄(j)角甄(zhen)别嗥叫(ao) 按捺不住(nd) 桑梓(zi)搭讪(shan)啮噬(nue) 入不敷出(fu) C.悄然(qiao)戕( qiang)害摭拾(zh1) 引吭(hang)高歌 D.灰烬(jin)恣(zi)意诳( kuang)语妄自菲薄(fei)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峥嵘岁月沉缅锲而不舍磕绊 含辛茹苦仓皇幽深奇诡纹身 C.急躁不安 跋涉毛骨悚然斑斓 D.无动于衷谛造熠熠闪光嘹亮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09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仍然 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县南京路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 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 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 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这一代人是较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 但并没有像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C.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沙乡年鉴》,作者是具有“近代环保之父”之称的美国作家, 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作者之手 D.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吮吸着我们的心灵,啮噬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 世和绝望的毒液。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挥斥方遒(遒:强尽有力) 学科网 IZXXK CON)-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扬州中学 09-1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试 卷 09.11 一、基础知识(共 30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犄.(jī)角 甄.(zhēn)别 嗥.叫 (áo) 按捺.不住(nà) B.桑梓.(zǐ) 搭讪.(shàn) 啮.噬 (nüè) 入不敷.出(fū) C.悄.然(qiāo) 戕.(qiānɡ)害 摭.拾(zhí) 引吭.(hánɡ)高歌 D.灰烬.(jìn) 恣.(zì)意 诳.(kuánɡ)语 妄自菲.薄 (fěi)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岁月 沉缅 锲而不舍 磕绊 B.含辛茹苦 仓皇 幽深奇诡 纹身 C.急躁不安 跋涉 毛骨悚然 斑斓 D.无动于衷 谛造 熠熠闪光 嘹亮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09 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 ....,仍然 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县南京路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 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 ....,热闹极了。 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 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 二者是休戚相关 ....,紧密相连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这一代人是较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 但并没有像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C.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沙乡年鉴》,作者是具有“近代环保之父”之称的美国作家, 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作者之手。 D.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吮吸着我们的心灵,啮噬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 世和绝望的毒液。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挥斥方遒.(遒:强尽有力)
Zixk.coM 学科网 CZXXK. C0M)-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竞,简直)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交会 D.君子不齿(不齿:不以……为耻辱)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7.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 受煎熬,也同享快乐。 B.《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 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C.《赤壁赋》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 触产生:一是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消逝想到自己的伟大,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 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却“知不可乎骤得” D.柳宗元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他写的游记不仅文 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 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9.请参照下句,仍以“父母的爱”领起,仿写两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要求句子 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同。(6分 父母的爱是一种本能,他们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直到我们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呼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8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 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 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 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学科网 IZXXK CON)-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B.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交会) D.君子不齿..(不齿:不以……为耻辱) 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7.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 受煎熬,也同享快乐。 B.《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 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C.《赤壁赋》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 触产生:一是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消逝想到自己的伟大,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 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却“知不可乎骤得”。 D.柳宗元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他写的游记不仅文 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 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9.请参照下句,仍以“父母的爱”领起,仿写两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要求句子 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同。(6 分) 父母的爱是一种本能,他们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直到我们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呼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8 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 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 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 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x 学科网 CZXXK. COM)-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 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 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0.选出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早实以蕃:结实 致其性:尽 C.其培欲平:培土 D.有类橐驼者:这一帮人 11.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驼业种树”中“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中“硕茂”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句话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 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 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中“焉”是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2.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 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继从种植的当与不当对比。 B.第四段揭出文旨,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为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 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C.文章集中“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 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 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D.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语言错 落有致,富有变化。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 (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 学科网 IZXXK CON)-网校通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 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 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0.选出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3 分) A.早实.以蕃:结实 B.致.其性:尽 C.其培.欲平:培土 D.有类.橐驼者:这一帮人 11.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驼业种树”中“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中“硕茂”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句话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 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 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中“焉”是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12.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三段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 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继从种植的当与不当对比。 B.第四段揭出文旨,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为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 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C.文章集中“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 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 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D.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语言错 落有致,富有变化。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9 分) (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学科网 CZXXK. C0M)-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4题。(6分) 闻雁 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 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 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 14(1)本诗前两句渲染怎样的氛围?如何表现出“寒”?(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四、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5.(1)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子《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二 轼《赤壁赋》) (4)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5) 劝君惜取少年时。(《杂诗十九首》) (6) 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站着读与跪着读(节选) 陈四益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说,读古人的书,同古 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我想,这 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但是,也并不尽然。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 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你理解的要照办, 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 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 学科网 IZXXK CON)-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14 题。(6 分) 闻 雁 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 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 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 14(1)本诗前两句渲染怎样的氛围?如何表现出“寒”?(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5.(1)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 。(荀 子《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__ , _ 。(苏 轼《赤壁赋》) (4) ,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5) ,劝君惜取少年时。(《杂诗十九首》) (6)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五、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站着读与跪着读(节选) 陈四益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说,读古人的书,同古 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我想,这 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但是,也并不尽然。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 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你理解的要照办, 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 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
变zxk 学科网 CZXXK. COM)-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迫 害致死,都是现成的例子。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圣人”之书,跪着读。跪着读 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然而也有例外,虽是凤毛麟角,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汉代的王充,便是杰出的一个。 单看他《论衡》中《问孔》、《刺孟》的篇名,就叫人提神。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 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 “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这几句理直气壮的话,令人神旺。 到了后世……不但孔、孟这些钦定“圣人”,谁也不敢雌黄月旦,流风所被,就是一些 行业圣人,也往往令人噤若寒蝉。 譬如杜甫,确实写了许多好诗,但任何一个诗人,哪怕是极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败 笔。但是,一自杜甫被称作“诗圣”,他也便沾上了点圣人气。说到杜诗,大抵很少敢有不 敬之辞。 不过,也有例外。 手头有一部《杜工部集》,是粤东翰墨园光绪年间刊印的五家评本。印工虽也精致,但并 不是什么古本、善本。所谓“五家”,是指王弇州、王遵岩、王阮亭、宋牧仲、邵子湘。各 家评语,分别以紫、蓝、朱、黄、绿几种颜色套印。它的好处,在于评点诸家,有站着读的 勇气,没有只磕头不说话的陋腐气,不时会有“不成旬”、“亦无意味”、“不见佳 不好”、“不足诵也”之类的评语跃出 杜甫有一首《徐卿二子歌》,是夸奖那位做官的徐先生的两个儿子的。………夸奖人家的儿 子到如此肉麻的地步,真让人想不到出于“诗圣”之手。我不由想起鲁迅的《立论》。杜大诗 人同鲁迅笔下那些许诺人家孩子会发财、会做大官的庸夫俗子有何二致?对于杜甫这首诗,邵 子湘的评语是“如此诗乃不免俗耳”,王弇州的评语是“少地步”一吹捧过头了。 能够坦率地指出杜甫庸俗的一面,真也难为他们了。 我丝毫不想贬低杜诗的成就,但过去时代的伟大人物,常常既有其伟大崇高的一面,又 有其庸俗浅陋的一面。只有顾及全人,才能有正确的认识。而要顾及全人,跪着读是不行的。 杜甫的另一首诗《杜鹃》,起首便是“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 鹃”。五家的评语各呈所见,煞是好看。 邵子湘说:“古拙。乐府有此法,不害大家。”诚然,乐府确有此法。“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即为此类。 宋牧仲的评语却是:“然诗实不佳。” 王遵岩也有相类的看法:“断不可为训。” 王阮亭则从另一角度说:“兴观群怨,读此恍然有得 歧见迭出,各出手眼,正是站着读的好处。后人读着这些见仁见智的评语,实在比千篇 律的颂扬要有味得多,因为它能启人心智。 今天读书,当然有更好的条件。因为读书而产生不同的见解,因为不同的见解而被杀头 的事,大约不至于再有了吧。但是,跪着读的心态似未能扫除。自己喜欢跪着读,也不许别 学科网 IZXXK CON)-网校通名校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迫 害致死,都是现成的例子。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圣人”之书,跪着读。跪着读, 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然而也有例外,虽是凤毛麟角,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汉代的王充,便是杰出的一个。 单看他《论衡》中《问孔》、《刺孟》的篇名,就叫人提神。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 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 “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这几句理直气壮的话,令人神旺。 到了后世……不但孔、孟这些钦定“圣人”,谁也不敢雌黄月旦,流风所被,就是一些 行业圣人,也往往令人噤若寒蝉。 譬如杜甫,确实写了许多好诗,但任何一个诗人,哪怕是极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败 笔。但是,一自杜甫被称作“诗圣”,他也便沾上了点圣人气。说到杜诗,大抵很少敢有不 敬之辞。 不过,也有例外。 手头有一部《杜工部集》,是粤东翰墨园光绪年间刊印的五家评本。印工虽也精致,但并 不是什么古本、善本。所谓“五家”,是指王弇州、王遵岩、王阮亭、宋牧仲、邵子湘。各 家评语,分别以紫、蓝、朱、黄、绿几种颜色套印。它的好处,在于评点诸家,有站着读的 勇气,没有只磕头不说话的陋腐气,不时会有“不成旬”、“亦无意味”、“不见佳”、“亦 不好”、“不足诵也”之类的评语跃出。 杜甫有一首《徐卿二子歌》,是夸奖那位做官的徐先生的两个儿子的。……夸奖人家的儿 子到如此肉麻的地步,真让人想不到出于“诗圣”之手。我不由想起鲁迅的《立论》。杜大诗 人同鲁迅笔下那些许诺人家孩子会发财、会做大官的庸夫俗子有何二致?对于杜甫这首诗,邵 子湘的评语是“如此诗乃不免俗耳”, 王弇州的评语是“少地步”——吹捧过头了。 能够坦率地指出杜甫庸俗的一面,真也难为他们了。 我丝毫不想贬低杜诗的成就,但过去时代的伟大人物,常常既有其伟大崇高的一面,又 有其庸俗浅陋的一面。只有顾及全人,才能有正确的认识。而要顾及全人,跪着读是不行的。 杜甫的另一首诗《杜鹃》,起首便是“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 鹃”。五家的评语各呈所见,煞是好看。 邵子湘说:“古拙。乐府有此法,不害大家。”诚然,乐府确有此法。“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即为此类。 宋牧仲的评语却是:“然诗实不佳。” 王遵岩也有相类的看法:“断不可为训。” 王阮亭则从另一角度说:“兴观群怨,读此恍然有得。” 歧见迭出,各出手眼,正是站着读的好处。后人读着这些见仁见智的评语,实在比千篇 一律的颂扬要有味得多,因为它能启人心智。 今天读书,当然有更好的条件。因为读书而产生不同的见解,因为不同的见解而被杀头 的事,大约不至于再有了吧。但是,跪着读的心态似未能扫除。自己喜欢跪着读,也不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