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 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 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 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杜 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 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本书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 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这种小范围的深人实地的调查,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宏观的 研究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它将说明地区因素 的重要性并提供实事的例子。 这种研究也将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传统经济背景的重要性及 新的动力对人民日常生活的作用。 强调传统力量与新的动力具有同等重要性是必要的,因为中 国经济生活变迁的真正过程,既不是从西方社会制度直接转渡的 过程,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于扰而已。目前形势中所发生 的问题是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对我]观察的这个村 庄的经济问题,只有在考虑到两方面的情况时才能有所理解:一方 面是由于世界工业的发展,生丝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是以传统士地 占有制为基础的家庭副业在家庭经济预算中的重要性。对任何一 方面的低估都将曲解真实的情况。此外,正如我们将在以后的描 述中所看到的,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会是西方世界的复 20
制品或者传统的复旧,其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人民如何去解决他们 自己的问题。正确地了解当前存在的以实事为依据的情况,将有 助于引导这种变迁趋向于我们所期望的结果。社会科学的功能就 在于此。 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 便生存。为了一定的目的人要改变文化。一个人如果扔掉某一件 工具,又去获取一件新的,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新的工具对他 更加适用。所以,任何变迁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体,那就是:他过 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过去 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实事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实事,经过记忆 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是能得到准确的理 解,因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受到利害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 果不会总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 它许多力量的产物。所以,新工具最后也可能被证明是不适合于 人们的目的。 对社会制度要完成一个成功的变革是更加困雅了。当-一种制 度不衡满足人民的需要时,甚至可能还没有替代它的其它制度。 困难在于社会制度是由人际关系构成的,只有通过一致行动才能 改变它,而~·致行动不是一下子就组织得起来的。另外,社会情况 通常是复杂的,参与改革的一个个人,他们的期望也可以各不相 同。所以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为组织集体行动,对社会情况骺要 有一个多少为大家所接受的分析和定义以及一个系统的计划。这 种准备活动一般都需要一种语言形式。最简单的形式如一个船长 在指挥一条船航行时,对他的船员们发出命令。又如在议会或国 会里进行一场有准备的辩论。对形势或情况的不同解释和关于结 21
果的各种期望形成辩论的中心。无论如何,这样的准备活动总是 会在有组织的革新活动中出瑰的。 对形势或情况的不准确的阐述或分析,不论是由于故意的过 错或出于无知,对这个群体都是有害的,它可能导致令人失望的后 果。本书有许多例子说明了对情况或形势的实事求是的阑述或分 析的重要性。下面我想先举几个例子:在亲属组织中,目前法律对 财产继承问题的规定似已成为两性不平等的实例。一旦男女平等 的思想被接受,这样的规定将产生一种修改单方亲属原则的行动。 正如我要说明的,财产的继承是两代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部分。 供养老人的义务,落在子女身上的杜会里,在目前父居家庭的婚姻 制度下,女儿和儿子不能分担同等的义务。因此,双系继承与单方 立酮相结合将形成两性的不平等。从这一点来看,立法的后果显 然与期望是背道而驰的。(第四章第6节) 有时,对情况或形势的闲明或分析可能是正确的,但不完整。 例如,在缫丝工业中,改革者主要从技术方面来分析情况,忽略了 在丝价下降中国际贸易的因素,这就导致多年来,对村民许下的从 工业中增加收入的诺言,未能实现。(第十一章第8节)》 如果要组织有效果的行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杜会制 度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面且要同它们意欲满足的需要结合起 来分析,也要同它们的运转所依赖的其它制度联系起来分析,以达 到对情况的适当的阐述。这就是社会科学者的工作。所以社会科 学应该在指导文化变迁中起重要的作用。 中国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这种知识,因为这个国家再也承担不 起因失误而损耗任何财富和能量。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明确的,这 就是满足每个中国人共同的基本需要。大家都应该承认这一点。 22
·个站在饥饿边缘上的村庄对谁都没有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 对这些基本措施,在中国人中间应该没有政治上的分歧。分歧之 处是由于对事实的误述或歪曲。对人民实际情况的系统反映将有 助于使这个国家相信,为了恢复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现在迫切地 需要一些政策。这不是一个哲学思考的问题,更不应该是各学派 思想争论的问题。真正需要的是一种以可靠的情况为依据的常识 性的判断。 目前的研究,仅仅是一群懂得了这一任务的重要性的中国青 年学生们的初步尝试。在福建、山东、山西、河北和广西都开展了 同样的研究。将来还会有更广泛的、组织得更好的力量,继续进行 研究。我不太愿意把这本不成熟的书拿出来,它之所以不成熟,是 因为日本人占领并破坏了我所描述的村庄,我被剥夺了在近期作 进一步的实地调查的机会。但我还是要把本书贡献出来,希望它 能为西方读者提供一幅现实的画面,这就是:我的人民肩负重任, 正在为当前的斗争付出沉痛的代价。我并不悲观,但肯定地说这 是一场长期而严重的斗争。我们已作了最坏的准备,准备承受比 日本的炸弹和毒气还会更坏的情况。然而我确信,不管过去的错 误和当前的不幸,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将再一次以一个 伟大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上。本书并不是一本消逝了的历史的记 录,面是将以百万人民的鲜血写成的世界历史新篇章的序言。 3
第二章调查区城 调查区域的界定一一地理状况— 经济背景—村庄一一村里的 人一一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 1.调查区域的界定 为了对人们的生活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研究人员有必要把 自己的调查限定在一个小的社会单位内来进行。这是出于实际的 考虑。调查者必须容易接近被调查者,以便能够亲自进行密切的 观察。另-一方面,被研究的杜会单位也不宜太小,它应能提供人们 社会生活的较完整的切片。 A.拉德克利夫·布朗教授、吴文藻博士和雷蒙德·弗思博士① 曾经讨论过这个基本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在这种研究的最初阶 段,把一个村子作为单位最为合适。弗思博七说,应当“以一个村 、 子作研究中心来考察村民们相互间的关系,如亲属的词汇,权力的 ①A.拉德克利夫,布朗(A.Radcliff Brown)教授于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就深 人研究中国农村的问题作了清:接着,吴文博士在天津《益世报》的(社会研究)用 刊上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近来,笛裴德,弗思(Raymond Firth)博士在“中国 表村社会团结性的研究”一文中讨论了这个问题。此文刊登在(社会学界》第十卷中。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