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河洛精蕴 通论《河图》、《洛书》 《启蒙·本图书》曰:“天一、地二、天三、地 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 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 鬼神也。”“此一节,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 行造化,万物始终,无不管于是焉。故《河图》之 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 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 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 过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已。所谓天者,阳之轻 清,而位乎上者也。所谓地者,阴之重浊,而位乎 下者也。阳数奇,故 五、七、九皆属乎天 所谓天数五也。阴数偶,故二、四、六、八、十皆 属乎地,所谓地数五也。天数地数,各以类而相求, 所谓五位之相得者然也。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
河洛精蕴卷之二 23 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 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 生土,而地以十成之,此又其所谓各有合焉者也积 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 为五十有五,此《河图》之全数,皆夫子之意,而 诸儒之说也。至于《洛书》,则虽夫子之所未言,然 其象其说,已具于前,有以通之,则刘歆所谓经纬 表里者可见矣。” 《折中》日:“中间述《大传》处,是夫子之意。 天一生水之类,则是诸儒之说。盖诸儒旧说,皆以 五行说图、书,故朱子《启蒙》、《本义》因而仍之。 他日又曰《河图》、《洛书》于八卦九章不相蓍,未 知如何也?然则朱子之意,盖疑图、书之精蕴,不 尽于诸儒之所云者尔。” 谨按:浑然之中,未始有数也。物生而后有象, 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数必始于一,一不能独 立,必有二以为之配。有一、二则成三,一加三,二 倍二,则成四。以后渐加渐倍,至于无穷。五为小 成,十为大成。盖一、四之合五也,二、三之合亦 五也,是数至四,而五在其中矣。合两五则成十,而 数全矣。奇数为阳从天,偶数为阴从地,阴阳自相
24 河洛精翦 随而相得也。五数小成,一得五成六,二得五成七, 三得五成八,四得五成九,五复得五成十,生数成 数自相配而各有合也。自天一地二以至五位相得, 《河图》之未合者也。至于各有合,则《河图》之位 定矣,水北火南,木东金西,士中、天地自然之位 也,而五十有五之数适符焉。夫子虽不言五行,而 五行之理自在其中矣。 《本义》云:“相得,谓一与二,三与四,五与 六,七与八,九与十,各以奇偶为类,而自相得。有 合,谓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 皆两相合。”《启蒙》亦同。横渠张子曰:“一、二相 间,是相得也。各有合,以对相合,如一六、二七、 三八、四九也。”此朱子说所本然不止此也。前汉 《律历志》云:“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地之中数六, 为律。”唐一行《历本议》云:“天数始于一,地 数始于二,合二始以定刚柔。天数中于五,地数中 于六,合二中以定律历。天数终于九,地数终于十, 合二终以纪闰余。天有五音,所以司日,地有六律, 所以司辰。则与二,五与六,九与十,有相得之 理。三与四,七与八,可知也。”而近儒龚氏焕疑之, 欲以孔《疏》之说;释五位相得,谓一、二、三、四
河洛精耋卷之一 25 之相得,未见其用,考之亦不详矣。龚氏所以致疑 者,因五位之位字,谓今《河图》之位也。不知经 文五位,承上天数五地数五,位字中兼相得与有合 而言。如张子说:“是相得者,相间之位,有合者相 对之位也。”相间之位,犹言天一地二为一位,天三 地四为一位,天五地六为一位,天七地八为一位,天 九地十为一位,此数之方生,阴阳相比,奇偶相随, 而未合之位,及其见之于图,乃是有合之位。经文 语意,本有宾主轻重也。龚氏之意,谓相得者,言 四方相次,如一、三、七、九,二、四、六、八是 也。有合者,言四方相交,如一六、二七、三八、四 九是也。此说误矣,图之偶数,固是二、四、六、八 相次。若奇数三七之间,必由五而后得七,岂偶数 相连,奇数独可间断乎? 天地之气固是播五行于四时,此章则以十数分 五位,如但言四方,不及中央,是四位,非五位矣。 如云三七之间,自有五土之气,则长夏之土,在夏 秋之间,后天之《坤》,在西南之位,不得以五数强 附于东南使之相次矣。大抵图有十数,犹天干有十 位,天干固分五行,以配五方,论其次序,则甲乙 为始,戊己为中,壬癸为终。相得,如甲与乙,丙
26 河洛精蕴 与丁,戊与己,庚与辛,壬与癸,犹兄弟之相随。有 合,如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 戊与癸合,犹夫妇之相偶,惟图数中有此理。故天 干应之,人事亦似之。夫子一言而天干人事之理,皆 在其中矣。五六为天地之中,别有图说,见外篇。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 《启蒙》略之,《本义》谓一变生水,二化成之。二 化生火,七变成之,云云者,恐非定说。盖变化之 道多途,非可执以奇数为变,偶数为化也。孔 《疏》云:“言此阳奇阴偶之数,成就其变化,而宜 行鬼神之用。”此解较浑成无病,且此句亦所以起下 揲蓍之变化,故章末云:“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 所为乎?”与此句正相应也。神即鬼神,皆谓其神妙 不测耳,鬼神可不拘屈伸往来之义。 朱子所以疑图、书与八卦、九章不相著者,因 欲以图之方位,配卦之方位,又未先论横图,遽及 圆图,是以见其不相著耳,后余论中详之 《启蒙》曰:“图、书之位与数,所以不同者何 也?《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 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 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