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8年9月16一17日,受台风“山竹”的影响,深圳出现特大暴雨。据此完成1~2 题。 1.台风“山竹”会直接带来( ) A狂风暴雨 B.海啸风浪 C.潮起潮落 D.极端高温 2.此次台风来袭,深圳居民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躲到树下,遮风挡雨 B.关闭门窗,减少外出 C加强监测,预警预报 D.驾船出海,躲避风浪 答案:1.A2.B 解析:第1题,台风活动会形成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第2题,台风来袭伴随大风, 树木可能会被刮倒,因此躲到树下是错误的:台风来袭带来狂风暴雨,不宜外出,应 关闭门窗;居民没有设备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台风造成的大风天气会使海上掀起 巨浪驾船出海很危险。 2019年2月20一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 寒潮过程中降温与降水的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纬度 40 4e12.5 30 0c1n0 城市名移 单日最大降水量m 80° 90° 100° 110° 120° 经度 3.此次寒潮( ) 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 B.西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于南方 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 D.乌鲁木齐单日最大降水比呼和浩特少 4.此次寒潮的影响最可能使() A.塔里木盆地棉铃虫数量激增 B.重庆市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较大
第六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2018 年 9 月 16—17 日,受台风“山竹”的影响,深圳出现特大暴雨。据此完成 1~2 题。 1.台风“山竹”会直接带来( ) A.狂风暴雨 B.海啸风浪 C.潮起潮落 D.极端高温 2.此次台风来袭,深圳居民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躲到树下,遮风挡雨 B.关闭门窗,减少外出 C.加强监测,预警预报 D.驾船出海,躲避风浪 答案:1.A 2.B 解析:第 1 题,台风活动会形成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第 2 题,台风来袭伴随大风, 树木可能会被刮倒,因此躲到树下是错误的;台风来袭带来狂风暴雨,不宜外出,应 关闭门窗;居民没有设备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台风造成的大风天气会使海上掀起 巨浪,驾船出海很危险。 2019 年 2 月 20—22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 寒潮过程中降温与降水的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 3~4 题。 3.此次寒潮( ) 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 B.西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于南方 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 D.乌鲁木齐单日最大降水比呼和浩特少 4.此次寒潮的影响最可能使( ) A.塔里木盆地棉铃虫数量激增 B.重庆市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较大
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流量大增 D.广州市因道路结冰造成交通拥堵 答案3.C4B 解析:第3题,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寒潮的来源地:西北地区的降温幅度小于南 方地区:寒潮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根据降水的特点可知,乌鲁木齐单日最 大降水较多,呼和浩特较少。第4题,搭里木盆地在冬季无法种植农作物:寒潮导 致气温较低,重庆市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较大:降水较少,内蒙古高原上河流流量 增加较小;广州位于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不会出现道路结冰现象。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取 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6泥石流经常发生的地区是() A.黄河河口三角洲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天山北麓 答案:5.C6.C 解析:第5题,我国的地质灾害多表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其形成和地质、地 形、气候有关,抵御灾害的能力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无关。第6题,泥石流多形成于 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地区。 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发、地震、滑坡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 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下图为某地9月13日形成的堰塞湖,其物质不 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图,完成7~8题。 一等高线 一河流 堰塞湖 司堰塞体 。村镇 9月11日 9月13日 7.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8.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流量大增 D.广州市因道路结冰造成交通拥堵 答案:3.C 4.B 解析:第 3 题,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寒潮的来源地;西北地区的降温幅度小于南 方地区;寒潮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根据降水的特点可知,乌鲁木齐单日最 大降水较多,呼和浩特较少。第 4 题,塔里木盆地在冬季无法种植农作物;寒潮导 致气温较低,重庆市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较大;降水较少,内蒙古高原上河流流量 增加较小;广州位于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不会出现道路结冰现象。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取 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完成 5~6 题。 5.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我国位于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6.泥石流经常发生的地区是( ) A.黄河河口三角洲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天山北麓 答案:5.C 6.C 解析:第 5 题,我国的地质灾害多表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其形成和地质、地 形、气候有关,抵御灾害的能力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无关。第 6 题,泥石流多形成于 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地区。 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发、地震、滑坡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 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下图为某地 9 月 13 日形成的堰塞湖,其物质不 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图,完成 7~8 题。 7.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8.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答案:7.B8.C 解析:第7题,结合图中堰塞体的位置和等高线的变化可知,山体滑坡形成堰塞体 拦截了河流是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第8题,堰塞湖对上游地区的村庄影响较 小:形成堰塞湖的堰塞体松散,极易再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发展旅游、航运、 发电等产业不合理:防御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监测,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减 轻生命和财产损失: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造成下游地区水量猛增,出现 洪涝灾害。 冻雨,俗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 要条件,常以700百帕温度≥0℃和850百帕温度<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 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单位:℃)垂直剖面。据此完成9~11题。 400 202222622830 500 600 ed/) 700 80 10004 清远 赣州南昌 安庆 阜阳 郑州 9.“融化层”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10.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A郑州 B.赣州 C.南昌 D.清远 11.“游人屦冻苍苔滑”说明冻雨会( A.造成农业减产 B.破坏输电设施 C.使高速公路封闭 D.干扰无线电通信 答案:9.A10.B11.C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2~4℃处,②③④都位于0℃以下,所以冻 雨只有落在①处会融化,“融化层”位于①处。第10题,常以700百帕温度≥0℃ 和850百帕温度<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赣州正好符合这个条件。第11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答案:7.B 8.C 解析:第 7 题,结合图中堰塞体的位置和等高线的变化可知,山体滑坡形成堰塞体 拦截了河流是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第 8 题,堰塞湖对上游地区的村庄影响较 小;形成堰塞湖的堰塞体松散,极易再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发展旅游、航运、 发电等产业不合理;防御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监测,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减 轻生命和财产损失;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造成下游地区水量猛增,出现 洪涝灾害。 冻雨,俗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 要条件,常以 700 百帕温度≥0 ℃和 850 百帕温度<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 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单位:℃)垂直剖面。据此完成 9~11 题。 9.“融化层”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 A.郑州 B.赣州 C.南昌 D.清远 11.“游人屦冻苍苔滑”说明冻雨会( ) A.造成农业减产 B.破坏输电设施 C.使高速公路封闭 D.干扰无线电通信 答案:9.A 10.B 11.C 解析:第 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 2~4 ℃处,②③④都位于 0 ℃以下,所以冻 雨只有落在①处会融化,“融化层”位于①处。第 10 题,常以 700 百帕温度≥0 ℃ 和 850 百帕温度<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赣州正好符合这个条件。第 11
题,诗词说明受冻雨影响,交通受阻。从现在情况来看,冻雨天气会使高速公路封 闭,C项符合题意。 12.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 是() 公路面 公路面 ① ② 巴花岗岩 公路面 公路面 国砂岩 国泥岩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滑坡易发生在坡度大、岩层疏松的坡面,砂 岩岩层间不牢固,容易发生滑坡,结合不同岩石的图例可知,③是砂岩岩层且层理 面斜向公路,易发生滑坡。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次强震的震区示意图,等震线是地震烈度相同地,点连接的曲 线。读图,完成13~14题。 000 居民点 1000-等高线/m 等震线 斯提指 00 00 13.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投入较多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与其他地点比较,丙地开展救灾工作的难度大,主要原因是( ①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②地势落差大,交通不便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频发④邻近断裂带,余震威胁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A14.D
题,诗词说明受冻雨影响,交通受阻。从现在情况来看,冻雨天气会使高速公路封 闭,C 项符合题意。 12.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 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滑坡易发生在坡度大、岩层疏松的坡面,砂 岩岩层间不牢固,容易发生滑坡,结合不同岩石的图例可知,③是砂岩岩层且层理 面斜向公路,易发生滑坡。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次强震的震区示意图,等震线是地震烈度相同地点连接的曲 线。读图,完成 13~14 题。 13.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投入较多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与其他地点比较,丙地开展救灾工作的难度大,主要原因是( ) ①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 ②地势落差大,交通不便 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频发 ④邻近断裂带,余震威胁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A 14.D
解析:第1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投入最多的地区应为地震 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而在一场地震中,破坏性最大处往往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越 接近震中且城镇越密集的地区,人员伤亡越多,损失越惨重,因此投入救援的力量 越多。综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丙两地等震线数值较大,但甲地居 民点较多,故救援力量投入较多。第14题,与图中其他地区相比,丙地等高线密集 地形起伏大,落差大,交通最为困难:由于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地震过后,该地极易诱 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由图中判断,丙地位于断裂带附近,发生余震的 可能性很大;丙地与其他地点都位于青藏高原上,都面临高寒缺氧的问题。 下图为吉林西部湿地分区图,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反映了湿地年内的稳定程度。 据此完成15~16题。 扶余市口 长的 分区 I区 Ⅱ区 I区 W区 湿地水资源补 季节性河 河水、 地下水、 降雨 给类型 水、降雨 降雨 降雨 湿地面积季节 >30 变化率% 20-30 10-20 <10 15.想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6.影响湿地面积季节变率的主要因素是() A.冬季积雪量多 B.夏季风的强弱 C.地势高低差异 D.植被覆盖度高低 答案:15.D16.B 解析:第15题,了解湿地变化状况的技术为遥感技术,准确测定湿地面积需要对数 据进行分析,使用的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第16题,四类分区湿地水资源的补给
解析:第 13 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投入最多的地区应为地震 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而在一场地震中,破坏性最大处往往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越 接近震中且城镇越密集的地区,人员伤亡越多,损失越惨重,因此投入救援的力量 越多。综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丙两地等震线数值较大,但甲地居 民点较多,故救援力量投入较多。第 14 题,与图中其他地区相比,丙地等高线密集, 地形起伏大,落差大,交通最为困难;由于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地震过后,该地极易诱 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由图中判断,丙地位于断裂带附近,发生余震的 可能性很大;丙地与其他地点都位于青藏高原上,都面临高寒缺氧的问题。 下图为吉林西部湿地分区图,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反映了湿地年内的稳定程度。 据此完成 15~16 题。 分区 Ⅰ区 Ⅱ区 Ⅲ区 Ⅳ区 湿地水资源补 给类型 降雨 季节性河 水、降雨 河水、 降雨 地下水、 降雨 湿地面积季节 变化率/% >30 20—30 10—20 <10 15.想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6.影响湿地面积季节变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冬季积雪量多 B.夏季风的强弱 C.地势高低差异 D.植被覆盖度高低 答案:15.D 16.B 解析:第 15 题,了解湿地变化状况的技术为遥感技术,准确测定湿地面积需要对数 据进行分析,使用的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第 16 题,四类分区湿地水资源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