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 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 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内层居住院落 一中间层竹树林 ·外层水渠农田 1.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①地势平坦,水网密布②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③精耕细作,自给自足④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①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③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势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 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该区域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①正确,气 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②错误;川西林盘最内层为居住院落,从图中可以看 出林盘与林盘的居住院落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 林盘的居住院落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 作,④错误,③正确。第2题,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保 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的前提下进行,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 ①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 ②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 域特色。故选C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建筑完整 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一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 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第3~5题。 小入入文 八 街道 入山地 3.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第二章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 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 12 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 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1.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①地势平坦,水网密布 ②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③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④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①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③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C 2.C 解析第 1 题,由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势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 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该区域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①正确;气 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②错误;川西林盘最内层为居住院落,从图中可以看 出林盘与林盘的居住院落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 林盘的居住院落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 作,④错误,③正确。第 2 题,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保 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的前提下进行,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 ①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 ②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 域特色。故选 C 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建筑完整 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 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第 3~5 题。 3.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4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A.地势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5.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 C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答案}3.B4.C5.A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地势平坦开阔,利于筑城,B项正 确:虽沿河分布,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水运并不便利C项错误:森林茂 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A、D两项错误。故选B项。第4题,由材料及图可 知特克斯县城设计成八卦布局的形式,街道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C项正确。第5 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是著名古都深受皇家文化影响.市中心方格布局历史悠久,故A项 正确。 我国东部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所在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下图为研 学小组绘制的该城镇简图。据此完成第6~7题。 的风景区 函公园 铁路 主要公路 高速公路 @ 高铁站 河流流向 6.甲、乙、丙功能区可能为(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办公区、仓储物流区、居住区 C.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D.居住区、办公区、中央商务区 7.研学小组对城镇规划的建议,合理的是() A.①处建设优质化工园☒ B.②处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C.③处建设普通居住区 D.④处建设城镇防护绿地 答案5.A7.D 解析第6题,甲位于城镇中心,为商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丙位于城镇外围,靠近交 通线,为工业区。第7题,①处建设优质化工园区会污染城区大气;②处位于流经城镇河流的 下游,不适合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区;③处位于风景区,不适合建设普通居住区;④处位于居住 区和工业区之间,适合建设城镇防护绿地。 下图是某城镇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4.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 A.地势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5.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 C.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答案 3.B 4.C 5.A 解析第 3 题,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地势平坦开阔,利于筑城,B 项正 确;虽沿河分布,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水运并不便利,C 项错误;森林茂 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A、D 两项错误。故选 B 项。第 4 题,由材料及图可 知,特克斯县城设计成八卦布局的形式,街道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C 项正确。第 5 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是著名古都,深受皇家文化影响,市中心方格布局历史悠久,故 A 项 正确。 我国东部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所在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下图为研 学小组绘制的该城镇简图。据此完成第 6~7 题。 6.甲、乙、丙功能区可能为( )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办公区、仓储物流区、居住区 C.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D.居住区、办公区、中央商务区 7.研学小组对城镇规划的建议,合理的是( ) A.①处建设优质化工园区 B.②处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C.③处建设普通居住区 D.④处建设城镇防护绿地 答案 6.A 7.D 解析第 6 题,甲位于城镇中心,为商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丙位于城镇外围,靠近交 通线,为工业区。第 7 题,①处建设优质化工园区会污染城区大气;②处位于流经城镇河流的 下游,不适合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区;③处位于风景区,不适合建设普通居住区;④处位于居住 区和工业区之间,适合建设城镇防护绿地。 下图是某城镇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8~9 题
中心 城区 中心城} 区外围 近郊区 12020年 2010年: 远郊区 距离 8.该城镇2010年与2020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区地价升值幅度高于中心城区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 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在2020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镇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 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9.B 解析第8题,2020年的地价整体高于2010年,说明地价整体上涨了2020年远郊区的范围向 外延展了,说明城市规模扩大了。第9题,蔬莱种植基地的付租能力较低,不能使近郊区形成 地价峰值,而美术馆则一般位于中心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城对环境要求较高,占地面 积较大,并有一定的付租能力,所以宜布局在近郊区,并能形成地价的峰值。 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第10~11题。 时间 10.下列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 11.缅甸、中国和德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 B.M、N、P CM、M、N D.P、P、N 答案10.C11.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分析,M、P、N分别对应城镇化进程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 段。结合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可知,M时段城镇化发展缓慢,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P时段人 口向城镇迅速集聚。缅甸城镇化水平很低.目前处于初期阶段即M时段:我国目前处于中期 阶段,即P时段:德国是发达国家,目前处于后期阶段,即N时段。 城镇“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镇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 中游城镇群“绿心”,探索城镇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城镇组团“绿心”空 间结构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绿心 城镇 乡村 绿色馗 12.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8.该城镇 2010 年与 2020 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区地价升值幅度高于中心城区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 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在 2020 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镇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 该区可能建设了 (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8.C 9.B 解析第 8 题,2020 年的地价整体高于 2010 年,说明地价整体上涨了;2020 年远郊区的范围向 外延展了,说明城市规模扩大了。第 9 题,蔬菜种植基地的付租能力较低,不能使近郊区形成 地价峰值,而美术馆则一般位于中心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城对环境要求较高,占地面 积较大,并有一定的付租能力,所以宜布局在近郊区,并能形成地价的峰值。 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第 10~11 题。 10.下列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 M 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 B.在 P 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C.在 N 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D.在 N 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 11.缅甸、中国和德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P、N B.M、N、P C.M、M、N D.P、P、N 答案 10.C 11.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分析,M、P、N 分别对应城镇化进程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 段。结合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可知,M 时段城镇化发展缓慢,N 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P 时段人 口向城镇迅速集聚。缅甸城镇化水平很低,目前处于初期阶段,即 M 时段;我国目前处于中期 阶段,即 P 时段;德国是发达国家,目前处于后期阶段,即 N 时段。 城镇“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镇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 中游城镇群“绿心”,探索城镇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城镇组团“绿心”空 间结构示意图,完成第 12~13 题。 12.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公园绿地 B.园艺苗圃 C商贸中心 D.交通枢纽 13.打造长江中游城镇群“绿心”将会(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镇热岛效应 C.出现城镇空心化现象 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答案12.B13.D 解析第12题,城镇“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镇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图中“绿 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园艺苗国,公园绿地不属于产业活动。故选B项。第13题, 打造长江中游城镇群“绿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地貌形态,缓解城镇热岛效应,增加 区域的地下径流量,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导致的城镇空心化现象。故选D项。 下图为某城镇工业布局和规模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 展 段 城镇中心郊区农村 距市中心距离 ●●代表工业规模大小 14.图中城镇环境问题最突出的阶段可能为( A.Ⅱ B.Ⅲ C.I D.V 15.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大城市的工业布局符合图示阶段中的( A.Ⅱ B.Π C.IV D.V 答案14.B15.C 解析第14题,工业规模越大,环境问题越突出。读图可知,在Ⅲ阶段,城镇中心工业规模最大」 环境问题最突出。第15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城镇工业布局都呈现由城镇中心向郊区转移 阶段,对应图中V阶段。 下图示意2001一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第 1618题。 口城镇人口增长率 ·一建成区面积增长率 10.0 8.0 6.0 4.0 2.0 0 2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12008200920102011 年份 16.2001一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17.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一2011年我国() 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A.公园绿地 B.园艺苗圃 C.商贸中心 D.交通枢纽 13.打造长江中游城镇群“绿心”将会( )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镇热岛效应 C.出现城镇空心化现象 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答案 12.B 13.D 解析第 12 题,城镇“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镇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图中“绿 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园艺苗圃,公园绿地不属于产业活动。故选 B 项。第 13 题, 打造长江中游城镇群“绿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地貌形态,缓解城镇热岛效应,增加 区域的地下径流量,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导致的城镇空心化现象。故选 D 项。 下图为某城镇工业布局和规模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4~15 题。 14.图中城镇环境问题最突出的阶段可能为( ) A.Ⅱ B.Ⅲ C.Ⅳ D.Ⅴ 15.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大城市的工业布局符合图示阶段中的( ) A.Ⅱ B.Ⅲ C.Ⅳ D.Ⅴ 答案 14.B 15.C 解析第 14 题,工业规模越大,环境问题越突出。读图可知,在Ⅲ阶段,城镇中心工业规模最大, 环境问题最突出。第 15 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城镇工业布局都呈现由城镇中心向郊区转移 阶段,对应图中Ⅳ阶段。 下图示意 2001—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第 16~18 题。 16.2001—2008 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面积(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17.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2011 年我国( ) 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镇 18.为解决图示城镇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镇向大城市的转化 B.避免城镇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镇人口 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答案16.C17.D18.B 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2001一2008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故 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17题,读图可知,2001一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为 2%~8%,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 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乡村人口的迁入。第18题,图示反映的城镇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 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镇用地的盲目扩张。 下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读图,完成第19~20题。 甲(铁索桥) 乙(绍兴酒桥) 丙(卢沟桥) 丁(侗塞风雨桥) 19.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20.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己发生根本性改变 D.丁类桥梁的主要功能为艺术功能 答案19.A20.C 解析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地区中;酒桥建在江南水乡中,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因素;卢沟桥 在北方平原地区:凤雨桥是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的桥,现在已成为旅游景观。不同的自然 地理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导致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沟通河流两侧的交通,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 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文化的烙印。现在的卢沟桥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 观。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7分)下图为某城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镇 18.为解决图示城镇化问题,我国应该( ) A.加快中小城镇向大城市的转化 B.避免城镇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镇人口 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答案 16.C 17.D 18.B 解析第 16 题,读图可知,2001—2008 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故 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 17 题,读图可知,2001—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为 2%~8%,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 1%,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 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乡村人口的迁入。第 18 题,图示反映的城镇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 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镇用地的盲目扩张。 下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读图,完成第 19~20 题。 19.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20.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丁类桥梁的主要功能为艺术功能 答案 19.A 20.C 解析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地区中;酒桥建在江南水乡中,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因素;卢沟桥 在北方平原地区;风雨桥是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的桥,现在已成为旅游景观。不同的自然 地理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导致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沟通河流两侧的交通,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 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文化的烙印。现在的卢沟桥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 观。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21.(7 分)下图为某城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