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一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 线图。若根据1975一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完 成1~2题。 14百年一遇洪水位 1975年 开始出现 灾害水位 1875 6 12345678 再现周期/年 1.从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看,在1975一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 在1875一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2.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 原因最可能是( ) ①疏通河道②退耕还牧 ③城镇化④林地转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B2.C 解析:第1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一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 约为5年,而在1975一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 了3年的时间。第2题,如果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导致洪水 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林地涵养水源, 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少洪患的危险,但林地转牧使林地 的面积减小,因此洪患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 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患频率大增。 某年3一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 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据此完成3~4题。 旱涝急转 3.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第六章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 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 线图。若根据 1975—2005 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完 成 1~2 题。 1.从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看,在 1975—200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 在 1875—197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 A.1 年 B.3 年 C.5 年 D.7 年 2.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 原因最可能是( ) 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还牧 ③城镇化 ④林地转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 1 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 1875—197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 约为 5 年,而在 1975—200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 2 年,大约缩短 了 3 年的时间。第 2 题,如果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导致洪水 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林地涵养水源, 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少洪患的危险,但林地转牧使林地 的面积减小,因此洪患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 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患频率大增。 某年 3—5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 6 月,强降水持 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据此完成 3~4 题。 3.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 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 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 4.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⑤打机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3.C4.B 解析: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 的强弱及进退早晚,即大气环流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及降水的时间分布,进 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第4题,树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的作用,植树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水库可在旱季放水灌溉,在雨季蓄水防洪,修 建水库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湖泊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的作用,退耕还湖既能防洪 又能抗旱:疏浚河道利于洪水的排泄,主要是防洪不能抗旱:机井在旱季可灌溉农 田,打机井主要是抗旱。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 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受倒春寒影响,某年年初皖南某地茶园 遭受重创。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 5~6题。 30 25 20 15 10 2/25 3/4 3/11日期 5.该地遭受倒春寒的时段最可能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6为使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肋,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塑料薄膜覆盖②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③熏烟,增强保温作用④滴灌、施 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5.C6B 解析:第5题,倒春寒是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降温现象,最有可能 是③时段。第6题,为使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胁应采取保温措施
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 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 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 4.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⑤打机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3.C 4.B 解析:第 3 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 的强弱及进退早晚,即大气环流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及降水的时间分布,进 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第 4 题,树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的作用,植树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水库可在旱季放水灌溉,在雨季蓄水防洪,修 建水库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湖泊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的作用,退耕还湖既能防洪 又能抗旱;疏浚河道利于洪水的排泄,主要是防洪不能抗旱;机井在旱季可灌溉农 田,打机井主要是抗旱。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 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受倒春寒影响,某年年初皖南某地茶园 遭受重创。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 5~6 题。 5.该地遭受倒春寒的时段最可能是(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6.为使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塑料薄膜覆盖 ②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 ③熏烟,增强保温作用 ④滴灌、施 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5.C 6.B 解析:第 5 题,倒春寒是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降温现象,最有可能 是③时段。第 6 题,为使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胁应采取保温措施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 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甲是 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 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7~8 题。 纬度 经度 25N 138E 20N 134E 15N 130°E 10N-- 126E 鼠限8限6品盟6跟 图甲 25 北回线 舍风中心920 1209 130 图 7.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一11月 8.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岛时,对台湾岛的危害不包括( A.狂风 B.暴雨 C.赤潮 D.风暴潮 答案:7.C8.C 解析:第7题,图甲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实线上各点为纬度, 虚线上各,点为经度。读图可知8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东北移动,8一10月则向 东南移动。第8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 成狂风和特大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 2019年12月28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发布寒潮蓝色 预警。下表为新疆乌鲁木齐城区12月27日至12月30日的部分天气信息资 料。据此完成9~10题。 日期 12月27日 12月28日 12月29日 12月30日 日最高 7℃ 4℃ -10℃ 10℃ 气温 日最低 -3℃ -15℃ -16℃ 16℃ 气温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 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甲是 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 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 7~8 题。 图甲 图乙 7.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 A.5—6 月 B.6—8 月 C.8—10 月 D.10—11 月 8.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岛时,对台湾岛的危害不包括( ) A.狂风 B.暴雨 C.赤潮 D.风暴潮 答案:7.C 8.C 解析:第 7 题,图甲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实线上各点为纬度, 虚线上各点为经度。读图可知 8 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东北移动,8—10 月则向 东南移动。第 8 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 成狂风和特大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 2019 年 12 月 28 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发布寒潮蓝色 预警。下表为新疆乌鲁木齐城区 12 月 27 日至 12 月 30 日的部分天气信息资 料。据此完成 9~10 题。 日期 12 月 27 日 12 月 28 日 12 月 29 日 12 月 30 日 日最高 气温 7 ℃ -4 ℃ -10 ℃ -10 ℃ 日最低 气温 -3 ℃ -15 ℃ -16 ℃ -16 ℃
风力 6—7级 一6级转3—4级 34级 K3级 天气 晴转中雪 大雪转中雪 小雪转多云 9.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 A.低温 B.大风 C.大雪 D.暴雨 10.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发布寒潮预警 C制定应急预案 D.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答案:9.D10.D 解析:第9题,此次寒潮来袭,给乌鲁木齐带来强降温、大风和中雪天气,低温形成 固态降水,没有暴雨,故选D项。第10题,应对寒潮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 寒潮预警,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要制定应急预案,这些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气象灾 害的一般做法:对于此次寒潮,适用于居民的做法是保暖添衣,减少外出,D项正 确。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现场调查,皮 山县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皮西那乡受灾严重。下图为该次地震的烈度分布 图。读图,完成11~12题。 789 7830' W 皮山农场 铁热克乡 ● 皮山东 3730 西那乡 暖什塔格分 克里阳乡。 。震中 ©县区驻地。乡镇驻地--乡镇界 一裂带W☐☐ 11.此次地震造成皮西那乡灾情严重的原因有( ①距离震中较近②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③房屋抗震能力差④位于VⅧ烈 度区域范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地震发生时,皮西那乡一所学校的学生正在教学楼里上课,其较合理的做法是 () A.迅速躲在窗口 B.立即跑向门口逃出教室 C.快速跑向阳台 D.用书包护住头躲到课桌下
风力 6—7 级 5—6 级转 3—4 级 3—4 级 <3 级 天气 晴转中雪 大雪转中雪 小雪转多云 晴 9.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 ) A.低温 B.大风 C.大雪 D.暴雨 10.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发布寒潮预警 C.制定应急预案 D.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答案:9.D 10.D 解析:第 9 题,此次寒潮来袭,给乌鲁木齐带来强降温、大风和中雪天气,低温形成 固态降水,没有暴雨,故选 D 项。第 10 题,应对寒潮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 寒潮预警,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要制定应急预案,这些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气象灾 害的一般做法;对于此次寒潮,适用于居民的做法是保暖添衣,减少外出,D 项正 确。 2015 年 7 月 3 日,新疆皮山发生 6.5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根据现场调查,皮 山县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皮西那乡受灾严重。下图为该次地震的烈度分布 图。读图,完成 11~12 题。 11.此次地震造成皮西那乡灾情严重的原因有( ) ①距离震中较近 ②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 ③房屋抗震能力差 ④位于Ⅷ烈 度区域范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地震发生时,皮西那乡一所学校的学生正在教学楼里上课,其较合理的做法是 ( ) A.迅速躲在窗口 B.立即跑向门口逃出教室 C.快速跑向阳台 D.用书包护住头躲到课桌下
答案:11.A12.D 解析:第11题,皮西那乡距离震中较近: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灾情严重:皮山县 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说明房屋抗震能力差;烈度反映灾情大小,位于Ⅷ烈度区 域范围内不是灾情严重的原因。第12题,窗口附近不是承重墙体,容易倒塌:盲目 跑向门口逃出教室容易发生拥挤,导致踩踏等事件:阳台不是承重墙体,容易倒塌: 在救室时,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课桌旁,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 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13~14题。 300 400 300 、200 图1 ③ 图2 13.从地形要素看,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图2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是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 位于0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B14.B 解析:第13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图中乙地 符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第14题,泥石流易发生在山地的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 线是向高处凸出的,位于O点的游客顺着泥石流向下跑或沿泥石流逆流而上,都 可能被卷入泥石流中受到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尽快逃离该山谷,向与泥石流流向大 致垂直的两边山坡上跑,即沿②方向逃生。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 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
答案:11.A 12.D 解析:第 11 题,皮西那乡距离震中较近;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灾情严重;皮山县 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说明房屋抗震能力差;烈度反映灾情大小,位于Ⅷ烈度区 域范围内不是灾情严重的原因。第 12 题,窗口附近不是承重墙体,容易倒塌;盲目 跑向门口逃出教室容易发生拥挤,导致踩踏等事件;阳台不是承重墙体,容易倒塌; 在教室时,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课桌旁,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 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 13~14 题。 图 1 图 2 13.从地形要素看,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图 2 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是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 位于 0 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B 14.B 解析:第 13 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图中乙地 符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第 14 题,泥石流易发生在山地的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 线是向高处凸出的,位于 O 点的游客顺着泥石流向下跑或沿泥石流逆流而上,都 可能被卷入泥石流中受到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尽快逃离该山谷,向与泥石流流向大 致垂直的两边山坡上跑,即沿②方向逃生。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 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 15~16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