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氨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 B.生物分解有机物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红外线④臭氧吸 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C2.C 解析:第1题,一般认为,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 题,臭氧吸收的是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 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 温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4题。 日6000 且6000 矩3000 炮3000 温度PC 温度C -2002 -2002 ① ③ 日6000 日6000 是3own 0 温度°C -2002 0 温度C -2002 ③ ④ 3.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一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第二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据此完成 1~2 题。 1.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 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 B.生物分解有机物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红外线 ④臭氧吸 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解析:第 1 题,一般认为,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 2 题,臭氧吸收的是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 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 温分布状况。读图,完成 3~4 题。 3.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 000 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 000—6 000 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 000 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4.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B4D 解析:第3题,由①图可知,在6000米、3000米、地面的气温分别约为-35℃、- 14℃、18℃。计算可知,3000米以下垂直递减率约为1.1℃,高于0.6℃。3 0006000米垂直递减率约为0.7℃,高于0.6℃。第4题,对流层的上升气流会 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要使飞机平稳飞行,必须使气流平稳。读图计算可知,①图5 000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12℃,而实际气温约为-30℃:②图5000米高空理论 气温应为-15℃,而实际气温约为-20℃:③图5000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10℃, 而实际气温约为-25℃;④图5000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20℃,实际气温也约为- 20℃,故①②③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 D.地面削弱作用 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5.B6D 解析:第5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层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第6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辐射的吸收具 有选择性,主要吸收长波辐射。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含量,能明显降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进而降低④所示大气 逆辐射的保温效应,但对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图甲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气温变化图,图乙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图。读图,完成7~8题
D.6 000 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4.飞机可以在 5 000 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B 4.D 解析:第 3 题,由①图可知,在 6 000 米、3 000 米、地面的气温分别约为-35 ℃、- 14 ℃、18 ℃。计算可知,3 000 米以下垂直递减率约为 1.1 ℃,高于 0.6 ℃。3 000—6 000 米垂直递减率约为 0.7 ℃,高于 0.6 ℃。第 4 题,对流层的上升气流会 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要使飞机平稳飞行,必须使气流平稳。读图计算可知,①图 5 000 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12 ℃,而实际气温约为-30 ℃;②图 5 000 米高空理论 气温应为-15 ℃,而实际气温约为-20 ℃;③图 5 000 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10 ℃, 而实际气温约为-25 ℃;④图 5 000 米高空理论气温应为-20 ℃,实际气温也约为- 20 ℃,故①②③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 5~6 题。 5.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 D.地面削弱作用 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5.B 6.D 解析:第 5 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层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第 6 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辐射的吸收具 有选择性,主要吸收长波辐射。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含量,能明显降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进而降低④所示大气 逆辐射的保温效应,但对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图甲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气温变化图,图乙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图。读图,完成 7~8 题
太阳 宇宙 ④ ① ③② 地 面 时间 甲 7.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曲线表示昼阴夜晴 C.a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小,主要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大,主要受到②④的影响 8.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会使图乙中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7.C8.C 解析:第7题,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小,原因是受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 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③)的影响。第8题,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增加大气 中CO2的含量,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苏州某同学用手机查询天气,读图,完成9~10题。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晴多云 小雨小雨 中雨阴 米 :今今分 20℃20℃19C 20C 16℃15C ● 10°C10°C 10℃11℃ 60℃ 6C 米 今 分 分今 多云小雨 中雨中雨 小雨 9.与周一相比,周六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是() A.白天云层反射强,夜晚地面辐射弱 B.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受高压控制,气温低 D.受低压控制,气温高 10.根据该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周白天气温一直在下降 B.周三小雨,夜晚气温降低 C.周六适合登山欣赏日出美景 D.建议周二不要洗车 答案:9.B10.D 解析:第9题,读图,周一晴天,周六阴天,与周一相比,周六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是云 层的影响,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B项对。阴天不能使
7.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 A.a 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 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 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 曲线表示昼阴夜晴 C.a 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小,主要受到①③的影响 D.b 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大,主要受到②④的影响 8.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会使图乙中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7.C 8.C 解析:第 7 题,a 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小,原因是受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 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③)的影响。第 8 题,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增加大气 中 CO2 的含量,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苏州某同学用手机查询天气,读图,完成 9~10 题。 9.与周一相比,周六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是( ) A.白天云层反射强,夜晚地面辐射弱 B.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受高压控制,气温低 D.受低压控制,气温高 10.根据该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周白天气温一直在下降 B.周三小雨,夜晚气温降低 C.周六适合登山欣赏日出美景 D.建议周二不要洗车 答案:9.B 10.D 解析:第 9 题,读图,周一晴天,周六阴天,与周一相比,周六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是云 层的影响,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B 项对。阴天不能使
夜晚地面辐射减弱,A项错。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温差大,C项错。图示气温降 低,D项错。第10题,根据该图,本周白天最高气温一直在波动下降,A项错。周三 小雨,夜晚气温较高,B项错。周六阴转小雨,登山看不到日出美景,C项错。周三 至周五为雨天,建议周二不要洗车,D项对。 读我国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1~12题。 6 5.5 N市中心 一市界 等温线 1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 村风。M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 --等压面 等温面 T77777T77777777 7777T7T77777777T A B D 答案:11.A12.A 解析:第11题,图中N地气温最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则M地的气 压梯度力方向由东指向西,该城市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 向右偏,故M地乡村风的风向是东南风,A项正确。第12题,我国某城市热岛示意 图中显示,N地气温最高,即在同一高度上,N地气温较高,因此N地垂直方向上的 等温面应向上凸N地因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因此N地近地 面在垂直方向上等压面应向下凹,A项正确。 云瀑是云体从高处向低处倾泻时形成的类似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当潮湿气团被 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形成云瀑景观:另外,山风带来的 冷空气在谷底集聚产生的云雾满溢越过山脊线也能形成云瀑。读图,完成13~14 题。 京 13.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能形成云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仅考虑盛行风的影响,夏季我国东南山区云瀑一般出现在(
夜晚地面辐射减弱,A 项错。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温差大,C 项错。图示气温降 低,D 项错。第 10 题,根据该图,本周白天最高气温一直在波动下降,A 项错。周三 小雨,夜晚气温较高,B 项错。周六阴转小雨,登山看不到日出美景,C 项错。周三 至周五为雨天,建议周二不要洗车,D 项对。 读我国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 11~12 题。 1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 村风。M 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2.正确表示 N 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 ) 答案:11.A 12.A 解析:第 11 题,图中 N 地气温最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则 M 地的气 压梯度力方向由东指向西,该城市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 向右偏,故 M 地乡村风的风向是东南风,A 项正确。第 12 题,我国某城市热岛示意 图中显示,N 地气温最高,即在同一高度上,N 地气温较高,因此 N 地垂直方向上的 等温面应向上凸;N 地因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因此 N 地近地 面在垂直方向上等压面应向下凹,A 项正确。 云瀑是云体从高处向低处倾泻时形成的类似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当潮湿气团被 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形成云瀑景观;另外,山风带来的 冷空气在谷底集聚产生的云雾满溢越过山脊线也能形成云瀑。读图,完成 13~14 题。 13.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能形成云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仅考虑盛行风的影响,夏季我国东南山区云瀑一般出现在( )
A.西北坡 B.东南坡 C.东北坡 D.西南坡 答案:13D14.A 解析:第13题,左图表示白天的山谷,白天山谷因地形阻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 温较低,谷地中间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因此甲、乙不可能形成云瀑:右图表示 夜晚的山谷,因地形阻挡散热不畅,气温较高,谷地中间形成上升气流,山坡上盛行 山风,山风带来的冷空气在谷底集聚产生云雾,随着云雾增多,云雾在相对较低的 丁处出现满溢现象,形成云瀑,丙处较高且位于山谷内部,不会出现云瀑现象,D项 正确。第14题,我国东南山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山坡拾升,在东南坡形成大量 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在西北坡形成云瀑景观,A项正确。 下图是北半球等压线的水平分布图,完成15~16题。 900 950 ●R 1000 单位:hPa 15.若该图表示近地面的气压分布,则R地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6.若该图表示高空的气压分布,则R地的风向是( A.西风 B.东风 C.南风 D.北风 答案:15.B16.A 解析:第15题,作出R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第16题,高空中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R地为西风。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17~18题。 5070°80 90°100°110120°130140°150 50 120 90 等压线hPa )降水区 1109 120° 130 17.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A.西北坡 B.东南坡 C.东北坡 D.西南坡 答案:13.D 14.A 解析:第 13 题,左图表示白天的山谷,白天山谷因地形阻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 温较低,谷地中间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因此甲、乙不可能形成云瀑;右图表示 夜晚的山谷,因地形阻挡散热不畅,气温较高,谷地中间形成上升气流,山坡上盛行 山风,山风带来的冷空气在谷底集聚产生云雾,随着云雾增多,云雾在相对较低的 丁处出现满溢现象,形成云瀑,丙处较高且位于山谷内部,不会出现云瀑现象,D 项 正确。第 14 题,我国东南山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山坡抬升,在东南坡形成大量 云雾,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脊,在西北坡形成云瀑景观,A 项正确。 下图是北半球等压线的水平分布图,完成 15~16 题。 15.若该图表示近地面的气压分布,则 R 地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6.若该图表示高空的气压分布,则 R 地的风向是( ) A.西风 B.东风 C.南风 D.北风 答案:15.B 16.A 解析:第 15 题,作出 R 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第 16 题,高空中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R 地为西风。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 17~18 题。 17.图中 M 地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