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 行。读图,完成1~3题。 米 太阳 没有卫星 有卫星 1.“天宫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2.“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 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 A.c、地月系 B.d、太阳 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 3.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答案:1B2.A3.B 解析:第1题,由“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 可知,“天宫二号”所绕转的天体是地球,地球本身不发光、不发热,且绕着太阳运 行,属于行星,故B项正确。第2题,从a到h的行星名称依次是水星、金星、地 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天宫二号”绕着地球(©)飞行,地球所 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地月系,故A项正确。第3题,图中能反映出各个行星 公转的方向,即都为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但未能反映出各行星的自转方 向,也无法显示出其公转轨道面是否重合,形状是否都为正圆形,故A、C、D三项 错,只有B项符合题意。 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完成45题
第一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 行。读图,完成 1~3 题。 1.“天宫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2.“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 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 B.d、太阳 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 3.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答案:1.B 2.A 3.B 解析:第 1 题,由“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 可知,“天宫二号”所绕转的天体是地球,地球本身不发光、不发热,且绕着太阳运 行,属于行星,故 B 项正确。第 2 题,从 a 到 h 的行星名称依次是水星、金星、地 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天宫二号”绕着地球(c)飞行,地球所 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地月系,故 A 项正确。第 3 题,图中能反映出各个行星 公转的方向,即都为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但未能反映出各行星的自转方 向,也无法显示出其公转轨道面是否重合,形状是否都为正圆形,故 A、C、D 三项 错,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完成 4~5 题
d 地球 h 4.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 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 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A.a B.b C.c D.d 5.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和体积小 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 答案4.C5.B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c天体都可以表示金星,但结合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和 自转方向可知,c处的金星出现在黎明时,为“启明星”,而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 为“长庚星”。第5题,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条件适宜,适合生 物的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图为部分天体系统示意图,P、Q是与地球相邻的行星,M是地球的卫星。读图, 完成6~7题。 6.图中P天体为() A.太阳 B.水星 C.金星 D火星 7.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条件是()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④ 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6.C7.B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P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内侧,且与地球相邻,因此P是金星。 第7题,八颗行星都有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故①④错误:地球
4.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 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 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 A.a B.b C.c D.d 5.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和体积小 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温度条件比 d 行星好 答案:4.C 5.B 解析:第 4 题,从图中可知,a、c 天体都可以表示金星,但结合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和 自转方向可知,c 处的金星出现在黎明时,为“启明星”,而 a 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 为“长庚星”。第 5 题,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条件适宜,适合生 物的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图为部分天体系统示意图,P、Q 是与地球相邻的行星,M 是地球的卫星。读图, 完成 6~7 题。 6.图中 P 天体为( ) A.太阳 B.水星 C.金星 D.火星 7.与 P、Q 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条件是( )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 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6.C 7.B 解析:第 6 题,据图可知,P 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内侧,且与地球相邻,因此 P 是金星。 第 7 题,八颗行星都有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故①④错误;地球
与金星、火星相比,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且有适于生物呼吸的 大气,故②③正确。 下图为我国太阳平均总辐射量(kWh/m)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约为( A.1000kW-h/m2 B.1050kW-h/m2 C.1100kW-h/m2 D.1 150 kW-h/m2 9.考虑综合效益,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8.D9.C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位于青藏高原上,为2000一 2100kWh/m2,最小值在四川盆地,为900一1000kWh/m2,故图示地区年太阳辐 射总量差为1000一1200kWh/m2,故最大差值应接近1200kW-hm2,D项正确。 第9题,建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考虑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市场电力需求。甲地位 于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低: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人口密度低,需求量少;丁地需求量 大,但是年太阳辐射不足;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年太阳辐射强,人口较乙地多,市场 需求量大,综合效益最明显,故选C项。 下图为太空拍摄到的极光景观图。为进一步加强极光观测研究,中国在冰岛建立 极光联合观测台。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太阳活动是()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与金星、火星相比,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且有适于生物呼吸的 大气,故②③正确。 下图为我国太阳平均总辐射量(kW·h/m2 )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8~9 题。 8.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约为( ) A.1 000 kW·h/m2 B.1 050 kW·h/m2 C.1 100 kW·h/m2 D.1 150 kW·h/m2 9.考虑综合效益,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8.D 9.C 解析:第 8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位于青藏高原上,为 2 000— 2 100 kW·h/m2 ,最小值在四川盆地,为 900—1 000 kW·h/m2 ,故图示地区年太阳辐 射总量差为 1 000—1 200 kW·h/m2 ,故最大差值应接近 1 200 kW·h/m2 ,D 项正确。 第 9 题,建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考虑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市场电力需求。甲地位 于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低;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人口密度低,需求量少;丁地需求量 大,但是年太阳辐射不足;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年太阳辐射强,人口较乙地多,市场 需求量大,综合效益最明显,故选 C 项。 下图为太空拍摄到的极光景观图。为进一步加强极光观测研究,中国在冰岛建立 极光联合观测台。据此完成 10~11 题。 10.造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太阳活动是(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11.观测台选址冰岛的原因是() A.地基稳定,地质灾害少 B.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 C.降水少,大气能见度好 D.离城市近,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10D11.B 解析:第10题,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造 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是日冕物质抛射。第11题,中国在 冰岛建立极光联合观测台,主要原因是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所以B项正 确。 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爱好者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 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光球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消失了,这是人类第 一次观测到该现象。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的现象是() A.太阳黑子B.磁暴 C耀斑 D.极光 13.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发生大规模强烈地震 C.形成赤道地区的极光 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12.C13.D 解析:第12题,磁暴和极光发生在地球上,不会出现在日面上;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 的暗色区域: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的现象是耀斑,通过太阳爆发活动,在短时间内 释放大量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使太阳表面局部地区突然增亮几倍至几十 倍。第13题,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是太阳辐射: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方式之 一: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空;耀斑剧烈爆发时,放出强烈射电和高能带 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使得依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无线电短波 通信受到千扰。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动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 多)。读图,完成1416题。 新生代 包类 中生代 哺乳类 爬行类 两栖类 古生代 鱼类
11.观测台选址冰岛的原因是( ) A.地基稳定,地质灾害少 B.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 C.降水少,大气能见度好 D.离城市近,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10.D 11.B 解析:第 10 题,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造 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是日冕物质抛射。第 11 题,中国在 冰岛建立极光联合观测台,主要原因是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所以 B 项正 确。 1859 年 9 月 1 日,英国天文爱好者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 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光球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消失了,这是人类第 一次观测到该现象。据此完成 12~13 题。 12.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的现象是( ) A.太阳黑子 B.磁暴 C.耀斑 D.极光 13.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发生大规模强烈地震 C.形成赤道地区的极光 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12.C 13.D 解析:第 12 题,磁暴和极光发生在地球上,不会出现在日面上;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 的暗色区域;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的现象是耀斑,通过太阳爆发活动,在短时间内 释放大量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使太阳表面局部地区突然增亮几倍至几十 倍。第 13 题,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是太阳辐射;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方式之 一;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空;耀斑剧烈爆发时,放出强烈射电和高能带 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使得依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无线电短波 通信受到干扰。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动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 多)。读图,完成 14~16 题
14.两栖类动物物种最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生物发展阶段开始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 B.两栖类动物时代 C.被子植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16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推断含煤地层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茂密的森林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草原 D珊瑚繁盛的浅海 答案:14.B15.C16.A 解析:第14题,读图中信息可知,两栖类动物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都有分布, 但在古生代横向宽度最大,所以两栖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项正 确。第15题,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 动物和被子植物时代,C项正确。第16题,煤炭是远古时期的植物被深埋于地层 之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转化为可燃性的煤炭,所以植被越茂盛的森林地 带,在经过漫长地质年代之后,就越可能出现大量的煤炭,A项正确。 读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17~18题。 界面 17.若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则(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18.若该界面为莫霍界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17千米 D.横波难以通过 答案:17.B18B
14.两栖类动物物种最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生物发展阶段开始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两栖类动物时代 C.被子植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16.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推断含煤地层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茂密的森林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草原 D.珊瑚繁盛的浅海 答案:14.B 15.C 16.A 解析:第 14 题,读图中信息可知,两栖类动物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都有分布, 但在古生代横向宽度最大,所以两栖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 项正 确。第 15 题,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 动物和被子植物时代,C 项正确。第 16 题,煤炭是远古时期的植物被深埋于地层 之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转化为可燃性的煤炭,所以植被越茂盛的森林地 带,在经过漫长地质年代之后,就越可能出现大量的煤炭,A 项正确。 读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 17~18 题。 17.若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18.若该界面为莫霍界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 17 千米 D.横波难以通过 答案:17.B 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