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w水坝 河 业湖水库 海水淡什 化工月 苏芳海洋角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不 正确的是()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强,周边空气湿度增大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幅度减小 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海陆间循环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地下水补给湖水 答案:1.C2.A 解析:第1题,建水库后,库区下渗量增大,必然导致周边地下水位升高;库区蒸发量 增大,周边空气湿度增大:库区与周边地区形成小型热力环流,冬季库区降温慢,相 对周边地区是热源,故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增温慢,相对周边地区是冷源,故降水减 少;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下游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幅度减小。第2题,海陆间循 环可以使陆地的淡水资源得到更新,这与海水淡化的作用类似。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完成3~4题。 水汽输送, 用水 自然 社会 人工降水 循环 排水 循环 输水 2 地下水 地表水体 取水(4)>- ·流域内循环 一一→流域间循环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第三章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强,周边空气湿度增大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幅度减小 2.在 F 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循环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地下水补给湖水 答案:1.C 2.A 解析:第 1 题,建水库后,库区下渗量增大,必然导致周边地下水位升高;库区蒸发量 增大,周边空气湿度增大;库区与周边地区形成小型热力环流,冬季库区降温慢,相 对周边地区是热源,故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增温慢,相对周边地区是冷源,故降水减 少;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下游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幅度减小。第 2 题,海陆间循 环可以使陆地的淡水资源得到更新,这与海水淡化的作用类似。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完成 3~4 题。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一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一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答案3B4D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图中以地表水体及③ 为界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这也正是第3题的切入,点。地表水体与水汽输送 之间的水循环环节为蒸发,其余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④为跨流域调水。在社 会循环中,人类的排水活动不仅仅要防止当地环境污染,还应注意保护整个流域的 水资源。 读全球水循环局部图,完成5~6题。 4】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6.关于城市路面硬化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③环节的量增加 B.使④环节的变化加大 C.使⑤环节的量增加 D.使⑥环节的量增加 答案:5.C6B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 流,①②③④组成的水循环过程,使得水分在陆地与海洋之间进行循环和更新,属 于海陆间循环。第6题,③表示降水,城市路面硬化主要影响地表径流和下渗等环 节,与大气降水无关:④表示地表径流,城市路面硬化后,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从而 使得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加大;⑤表示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后,下渗量减少:⑥表示地 下径流,城市路面硬化后,下渗量减少,使得地下径流量减少。 读图,完成7~8题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答案:3.B 4.D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图中以地表水体及③ 为界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这也正是第 3 题的切入点。地表水体与水汽输送 之间的水循环环节为蒸发,其余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④为跨流域调水。在社 会循环中,人类的排水活动不仅仅要防止当地环境污染,还应注意保护整个流域的 水资源。 读全球水循环局部图,完成 5~6 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6.关于城市路面硬化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③环节的量增加 B.使④环节的变化加大 C.使⑤环节的量增加 D.使⑥环节的量增加 答案:5.C 6.B 解析:第 5 题,由图可知,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 流,①②③④组成的水循环过程,使得水分在陆地与海洋之间进行循环和更新,属 于海陆间循环。第 6 题,③表示降水,城市路面硬化主要影响地表径流和下渗等环 节,与大气降水无关;④表示地表径流,城市路面硬化后,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从而 使得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加大;⑤表示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后,下渗量减少;⑥表示地 下径流,城市路面硬化后,下渗量减少,使得地下径流量减少。 读图,完成 7~8 题
甲 7.2月份时,图中a、b、c、d四海域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A.c>d>a>b B.a>d>c>b C.c>b>a>d D.a>c>d>b 8.图中各海域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A.d<b<c B.a<c<d C.b<d<c D.c<d<a 答案:7.B8.C 解析:根据各陆地的轮廓判断,甲为马达加斯加岛,乙为英国,丙为古巴,丁为澳大利 亚。从而判断,水温(2月份)a>d>c>b,盐度c>d>b>a。 读大西洋平均水温分布图,完成9~10题。 60° 20° ① ,10°C 15C .1② 40% 20°0 .③ 20 ·④ -20°C1 20 -15C -10°C 40 ·暖流 9.有关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比南大西洋平均海水温度高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暖流势力强 B.南大西洋中、高纬度寒流势力强 C.南极大陆使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水温度更低 D.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洋面积大,吸收热量多 10.图中四点盐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答案:9.D10.B 解析:第9题,由于受暖流影响,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平均水温高于南大西洋的水 温。第10题,根据世界大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盐度的因素,很容易判断 各地的盐度大小
7.2 月份时,图中 a、b、c、d 四海域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 A.c>d>a>b B.a>d>c>b C.c>b>a>d D.a>c>d>b 8.图中各海域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b<c B.a<c<d C.b<d<c D.c<d<a 答案:7.B 8.C 解析:根据各陆地的轮廓判断,甲为马达加斯加岛,乙为英国,丙为古巴,丁为澳大利 亚。从而判断,水温(2 月份)a>d>c>b,盐度 c>d>b>a。 读大西洋平均水温分布图,完成 9~10 题。 9.有关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比南大西洋平均海水温度高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暖流势力强 B.南大西洋中、高纬度寒流势力强 C.南极大陆使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水温度更低 D.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洋面积大,吸收热量多 10.图中四点盐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答案:9.D 10.B 解析:第 9 题,由于受暖流影响,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平均水温高于南大西洋的水 温。第 10 题,根据世界大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盐度的因素,很容易判断 各地的盐度大小
读海水表层温度()、盐度(S)及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1~13题。 r/kg·m- s/%。tC 27 373 25 20 36 23 35310 22 2 20 340 6040°20°0°20°40°60°N 11.图中影响r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A.洋流 B.气压 C.纬度 D.太阳辐射 12.关于图中s、t、r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t能影响s,s能影响i B.t不能影响s,s能影响r C.t不能影响s,也不能影响r D.t能影响s,S不能影响r 13.导致s在北纬50°一60°附近升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 A气候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答案:11.D12.A13.B 解析:该组题综合考查影响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 素。曲线「表示海水密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密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不 同导致海水蒸发量和膨胀率的不同,赤道地区水温高,海水的膨胀率大;三者中,温 度既能影响盐度,又能影响密度,而盐度只能影响密度而不能影响温度:北纬 50°60°海域为暖流经过的海域,受暖流影响,盐度升高。 读沿32°N的8月份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完成14~16题。 35 136 30 35 34 33 15 32 1 31 一盐度 30 --温度 120°140°160°180°160°140°120°经度 14.与大洋中部相比,() A.大洋东侧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B.大洋东侧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大洋西侧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大洋西侧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15.大洋东、西两侧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寒暖流流经 B.陆地径流注入 C.海区封闭性
读海水表层温度(t)、盐度(s)及密度(r)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11~13 题。 11.图中影响 r 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流 B.气压 C.纬度 D.太阳辐射 12.关于图中 s、t、r 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 能影响 s,s 能影响 r B.t 不能影响 s,s 能影响 r C.t 不能影响 s,也不能影响 r D.t 能影响 s,s 不能影响 r 13.导致 s 在北纬 50°—60°附近升高的最大因素可能是( ) A.气候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该组题综合考查影响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 素。曲线 r 表示海水密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密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不 同导致海水蒸发量和膨胀率的不同,赤道地区水温高,海水的膨胀率大;三者中,温 度既能影响盐度,又能影响密度,而盐度只能影响密度而不能影响温度;北纬 50°—60°海域为暖流经过的海域,受暖流影响,盐度升高。 读沿 32°N 的 8 月份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完成 14~16 题。 14.与大洋中部相比,( ) A.大洋东侧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B.大洋东侧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大洋西侧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大洋西侧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15.大洋东、西两侧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寒暖流流经 B.陆地径流注入 C.海区封闭性
D.降水量和蒸发量 16.大洋两侧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气候 C洋流 D.太阳辐射 答案:14.A15.B16.C 解析:第14题,根据图中经度的分布以及盐度、温度变化可得出结论。第15题, 由图中的经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大洋为太平洋,32°N与120°E交点附近的气候 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的径流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大,而 32°N与120°W交点附近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的径流量 小,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小,所以大洋西侧盐度低,东侧盐度高。第16题,读图可知, 太平洋西侧温度高,因为32°N附近太平洋的东侧有寒流流经,温度低,西侧有暖 流流经,温度高。 读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相关数据表,完成17~18题。 四省沿海潮汐动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统计表 省份 平均潮差m 年潮汐总能量(亿度·年) 浙江 3.7 1146 山东 1.5 165 江苏 1.2 101 河北 0.65 2.6 17.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 A.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 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 C.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 D.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 18.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 B.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 C地转偏向力大,潮汐能丰富 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 答案:17.A18.C 解析:第17题,根据表格数据,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 大,A项正确:图中是平均潮差,不能表示潮差季节变化,B项错误;表格数据都是近 岸潮差,C项错误:位于沿海地区,与左岸、右岸无关,D项错误。第18题,四省中, 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主要是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夏季风增强 了潮汐的能量: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潮汐是天体的引潮力形成,与地转偏 向力无关,故选C项。 下图中虚线为洋流。读图,完成19~20题
D.降水量和蒸发量 16.大洋两侧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气候 C.洋流 D.太阳辐射 答案:14.A 15.B 16.C 解析:第 14 题,根据图中经度的分布以及盐度、温度变化可得出结论。第 15 题, 由图中的经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大洋为太平洋,32°N 与 120°E 交点附近的气候 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的径流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大,而 32°N 与 120°W 交点附近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的径流量 小,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小,所以大洋西侧盐度低,东侧盐度高。第 16 题,读图可知, 太平洋西侧温度高,因为 32°N 附近太平洋的东侧有寒流流经,温度低,西侧有暖 流流经,温度高。 读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相关数据表,完成 17~18 题。 四省沿海潮汐动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统计表 省份 平均潮差/m 年潮汐总能量/(亿度·年-1 ) 浙江 3.7 1 146 山东 1.5 165 江苏 1.2 101 河北 0.65 2.6 17.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 ) A.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 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 C.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 D.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 18.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A.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 B.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 C.地转偏向力大,潮汐能丰富 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 答案:17.A 18.C 解析:第 17 题,根据表格数据,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 大,A 项正确;图中是平均潮差,不能表示潮差季节变化,B 项错误;表格数据都是近 岸潮差,C 项错误;位于沿海地区,与左岸、右岸无关,D 项错误。第 18 题,四省中, 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主要是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夏季风增强 了潮汐的能量;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潮汐是天体的引潮力形成,与地转偏 向力无关,故选 C 项。 下图中虚线为洋流。读图,完成 19~20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