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火逆证
九.火逆证
火疗法: 熨背、火劫发汗、火熏、灸法、烧针、温针 火逆变证: 邪扰乱神明:烦躁、惊狂(心主火,主神明) 2.邪火扰乱气机:腹满或小便难、腰以下重而痹,奔豚 3.热郁胃肠:腹满便秘,谵语、但头汘出(燥金) 4.热入血分:衄、吐、便血或发黄(热甚动血) 5.热毒上炎:口千、咽燥咽烂(火性炎上) 6.热邪灼伤阴津:口干、小便难、身体枯燥(火灼津)
火疗法: 熨背、火劫发汗、火熏、灸法、烧针、温针 1.邪扰乱神明:烦躁、惊狂(心主火,主神明) 2.邪火扰乱气机:腹满或小便难、腰以下重而痹,奔豚 3.热郁胃肠:腹满便秘,谵语、但头汗出(燥金) 4.热入血分:衄、吐、便血或发黄(热甚动血) 5.热毒上炎:口干、咽燥咽烂(火性炎上) 6.热邪灼伤阴津:口干、小便难、身体枯燥(火灼津) 火逆变证:
十、欲愈候
十、欲愈候
凡病,阴阳自和者可自愈。 (原文58/P171 若汗若吐若下-一误用,或不循其法 }亡津液 凡病若亡血吐衄、崩漏、便血、金创 阴阳自和一气血调和,阴平阳秘 必自愈-有自愈机转
凡病,阴阳自和者可自愈。 (原文58/P171 ) 凡病 若汗若吐若下----误用,或不循其法 若亡血-----吐衄、崩漏、便血、金创 阴阳自和-----气血调和,阴平阳秘 必自愈-----有自愈机转。 亡津液
“阴阳自和”乃中医治病的宗旨 或通过机体自我调节, 或借助药物和其他疗法。 平阴阳自和一常态(生理) 衡 观)阴阳失和-病态(病理) 调和阴阳--治疗
“阴阳自和”乃中医治病的宗旨 或通过机体自我调节, 或借助药物和其他疗法。 阴阳自和----常态(生理) 阴阳失和---病态(病理) 调和阴阳---治疗 平 衡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