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阳明病辨证并治 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并治 伤寒论教研室 李赛美
阳明病提纲(180) 胃家:指胃、大肠、小肠 (燥热亢极,充斥全身(热证) 邪气盛燥热与胃肠宿滞相搏结为燥屎(实证) 实阳明病所处阶段属实(外感病极期 病根在胃肠“但实不虚
一、阳明病提纲(180) 胃家:指胃、大肠、小肠 实 邪气盛 燥热亢极,充斥全身(热证) 燥热与胃肠宿滞相搏结为燥屎(实证) 阳明病所处阶段属实(外感病极期) 病根在胃肠“但实不虚
阳明病病因病机 阳明病的成因与来路(179) 、三种成因 太阳阳明、少阳阳明误治伤津化燥 正阳阳明—邪盛直犯阳明 三种病情:脾约<大便难<胃家实 3、提示治法:伤津致燥滋润为主 热盛致燥—泄热攻下为主 4、互文见义的写作方法
二、 阳明病病因病机 阳明病的成因与来路(179) 1、三种成因: 太阳阳明、少阳阳明——误治伤津化燥 正阳阳明——邪盛直犯阳明 2、三种病情:脾约<大便难<胃家实 3、提示治法: 伤津致燥——滋润为主 热盛致燥——泄热攻下为主 4、互文见义的写作方法
太阳病误治转属为阳明病(181) 原发病:太阳病 若发汗过汗,津液外泄 治疗若下—误下,津液下夺 经过 若利小便—误利,津液下泄 机转: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 不更衣—不得大便(脾约) 证见内实内结成实(胃家实) 大便难—排便困难(润导法证) 诊断:此名阳明也—阳明病
辨太阳病误治转属为阳明病(181) 患 者 原发病:太阳病 治疗 经过 若发汗——过汗,津液外泄 若下——误下,津液下夺 若利小便——误利,津液下泄 机转: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 证见 不更衣——不得大便(脾约) 内实——内结成实(胃家实) 大便难——排便困难(润导法证) 诊断:此名阳明也——阳明病
太病汗出不彻及伤寒邪热亢盛均可转属阳明 85) 初得病时发其汗本为正治 时短—乍出乍收 汗先出不彻量少 邪无出路 未及全身 化热传里转 发热无汗—寒邪束表,失汗 属阳明 (二)呕不能食—胃阳偏旺,气机上逆 、反汗出戢戢然里热亢盛,迫津外泄
太阳病汗出不彻及伤寒邪热亢盛均可转属阳明 (185) 太 阳 伤 寒 (一) 初得病时发其汗——本为正治 汗先出不彻 时短——乍出乍收 量少 未及全身 邪无出路 化热传里 (二) 发热无汗——寒邪束表,失汗 呕不能食——胃阳偏旺,气机上逆 反汗出戢戢然——里热亢盛,迫津外泄 转 属 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