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一)承气汤证 二、阳明病实证
调胃承气汤证 明内实,热郁心烦的证治(207) 不吐不下—未经吐下,证属胃实 证心烦腑实热结,浊热上扰 明病 补充:当有腹满,不大便,发热等症 治:可与调胃承气汤——泻热通腑,导热下行 (缓下)
阳明内实,热郁心烦的证治(207) 阳明病 证 不吐不下——未经吐下,证属胃实 心烦——腑实热结,浊热上扰 补充:当有腹满,不大便,发热等症 治:可与调胃承气汤——泻热通腑,导热下行 (缓下) 1.调胃承气汤证
太阳病汗后转属阳明胃实的证治(248) 原发病:太阳病 病程:三日 治疗经过:发汗不解非表证不解,乃病邪有传变之势 蒸蒸发热—内热较盛,向外蒸腾 主证属胃也—太阳转属阳明,燥结成实 当见秘、胀、烦、谵、脉滑数(补) 病机:热结于胃,肠燥成实 治疗: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润肠通便(缓下)
太阳病汗后转属阳明胃实的证治(248) 病 人 原发病:太阳病 病程:三日 治疗经过:发汗不解——非表证不解,乃病邪有传变之势 主证 蒸蒸发热——内热较盛,向外蒸腾 属胃也——太阳转属阳明,燥结成实 当见秘、胀、烦、谵、脉滑数(补) 病机:热结于胃,肠燥成实 治疗: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润肠通便(缓下)
阳明燥实腹满的证治(249) 原因:吐后邪不外解 胃津损伤,外邪内陷 寒 主证:腹胀满者—化燥成实,腑气郁结 列感病) 当见秘、痛(补) 病机:燥热初结阳明 治疗:与调胃承气汤泻热通便
阳明燥实腹满的证治(249) 伤寒 (外感病) 原因:吐后 邪不外解 胃津损伤,外邪内陷 主证:腹胀满者——化燥成实,腑气郁结 当见秘、痛(补) 病机:燥热初结阳明 治疗:与调胃承气汤——泻热通便
2小承气汤证 阳明多汗伤津致便硬谵语的证治(213) 热盛一汗出津伤--屎硬-谵语(因果关系)
2.小承气汤证 热盛---汗出津伤---屎硬---谵语(因果关系) 阳明多汗伤津致便硬谵语的证治(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