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磁感应强度 一、 基本磁现象 中国在磁学方面的贡献: 。最早发现磁现象:磁石吸引铁屑 。春秋战国《吕氏春秋》记载:磁石召铁司南勺 。东汉王充《论衡》描述:司南勺一一最早的指 南器具。 11世纪沈括发明指南针,发现地磁偏角,比欧 洲的哥伦布早四百年。 。12世纪已有关于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载。 在美子返回这此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8-2 磁感应强度 一、 基本磁现象 中国在磁学方面的贡献: 最早发现磁现象:磁石吸引铁屑 春秋战国《吕氏春秋》记载:磁石召铁。 东汉王充《论衡》描述:司南勺——最早的指 南器具。 11世纪沈括发明指南针,发现地磁偏角,比欧 洲的哥伦布早四百年。 12世纪已有关于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载。 司南勺
早期的磁现象包括: (1)天然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2)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称为磁极。任一磁 铁总是两极同时存在,在自然界不存在独立的N极、 S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磁单极子虽理论预言存在,至今尚未观察到。 达理北板 (3)地球本身为一个大磁体, 地球磁体N、S极与地理南北极不 是同一点。存在磁偏角。 士美不意道回退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早期的磁现象包括: (1)天然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2)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称为磁极。任一磁 铁总是两极同时存在,在自然界不存在独立的N极、 S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磁单极子虽理论预言存在,至今尚未观察到。 (3)地球本身为一个大磁体, 地球磁体N、S极与地理南北极不 是同一点。存在磁偏角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里,人 们曾认为磁和电是两类截然不同 的现象。 1819年,奥斯特实验首次发 现了电流与磁铁间有力的作用, 才逐渐揭开了磁现象与电现象的 内在联系。 1820年7月21日,奥 斯特以拉丁文报导了60 次实验的结果。 让贰子觉返面退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I N S 1819年,奥斯特实验首次发 现了电流与磁铁间有力的作用, 才逐渐揭开了磁现象与电现象的 内在联系。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里,人 们曾认为磁和电是两类截然不同 的现象。 1820年7月21日,奥 斯特以拉丁文报导了60 次实验的结果
1822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磁现象的电本 质一运动的电荷产生磁场。 电荷(不论静止或运动)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电场,而 运动电荷在周围空间还要激发磁场;在电磁场中,静止 的电荷只受到电力的作用,而运动电荷除受到电力作用 外,还受到磁力的作用。电流或运动电荷之间相互作用 的磁力是通过磁场而作用的,故磁力也称为磁场力。 静电荷 电场 静电荷 运动电荷 磁场 运动电荷 注意:这里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同一客观存在的场,它在某一参考系表现为磁场,而 在另一参考系中却可能表现为电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电荷(不论静止或运动)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电场,而 运动电荷在周围空间还要激发磁场;在电磁场中,静止 的电荷只受到电力的作用,而运动电荷除受到电力作用 外,还受到磁力的作用。电流或运动电荷之间相互作用 的磁力是通过磁场而作用的,故磁力也称为磁场力。 注意:这里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同一客观存在的场,它在某一参考系表现为磁场,而 在另一参考系中却可能表现为电场。 运动电荷 运动电荷 静电荷 电场 静电荷 磁场 1822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磁现象的电本 质—运动的电荷产生磁场
二、磁感应强度 设带电量为q, 速度为v的运动试探电荷处于 磁场中,实验发现: (1)当运动试探电荷以同一速率v沿不同方向通 过磁场中某点P时,电荷所受磁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但磁力的方向却总是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 (2)在磁场中的P点处存在着一个特定的方向, 当电荷沿此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时,所受到的磁力 为零,与电荷本身性质无关; (3)在磁场中的P点处,电荷沿与上述特定方向 垂直的方向运动时所受到的磁力最大(记为Fm), 并且Fm与gv的比值是与q、v无关的确定值。 上美了元返回退此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二、 磁感应强度 设带电量为q,速度为v的运动试探电荷处于 磁场中,实验发现: (2)在磁场中的P点处存在着一个特定的方向, 当电荷沿此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时,所受到的磁力 为零,与电荷本身性质无关; (1)当运动试探电荷以同一速率v沿不同方向通 过磁场中某点P时,电荷所受磁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但磁力的方向却总是与电荷运动方向( )垂直; v (3)在磁场中的P点处,电荷沿与上述特定方向 垂直的方向运动时所受到的磁力最大(记为Fm), 并且Fm与qv的比值是与q、v无关的确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