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挖掘作品主题 课前五分钟 泰山“虫二”丌 泰山有块巨石上刻有“虫二”两字。对这两字有几种理解:一说唐末黄巢曾在此射杀二 虎,兵败身亡后,他的几个部将刻字纪念首领,为避杀身之祸,语意隐晦;一说宋代贾似道 在此抓到二只蛐蛐,斗遍天下无敌手,后献给皇帝,龙颜大悦,擢升为宰相,贾不忘蛐蛐之 功,刻石为记 然而到泰山旅游的日本汉学家酒泉教授,对以上二说存疑,在中日友协举办的一次文化 交流活动中特地向郭沫若请教。郭老看照片后沉思了一会,欣然说出了两字的意思。 郭老是怎样说的,你能猜出吗 谷案“虫”是繁写的“風”除去外边的部分,“二”是“月”除去外边的部分,意 为“风月无边”。 01>真题探究 弄清考向有的放矢 (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沃尔夫冈博歇尔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 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 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 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 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 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
第 4 节 挖掘作品主题 泰山“虫二”两字 泰山有块巨石上刻有“虫二”两字。对这两字有几种理解:一说唐末黄巢曾在此射杀二 虎,兵败身亡后,他的几个部将刻字纪念首领,为避杀身之祸,语意隐晦;一说宋代贾似道 在此抓到二只蛐蛐,斗遍天下无敌手,后献给皇帝,龙颜大悦,擢升为宰相,贾不忘蛐蛐之 功,刻石为记。 然而到泰山旅游的日本汉学家酒泉教授,对以上二说存疑,在中日友协举办的一次文化 交流活动中特地向郭沫若请教。郭老看照片后沉思了一会,欣然说出了两字的意思。 郭老是怎样说的,你能猜出吗? 答案 “虫”是繁写的“風”除去外边的部分,“二”是“月”除去外边的部分,意 为“风月无边”。 (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面 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 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 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 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 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 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
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 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者了。跟他年 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 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 下变者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 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 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 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擔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 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 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 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 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 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 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 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 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 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 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 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孑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①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 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本节专题对应题目】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解析分析作品的主题,必须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的形象来综合分析。文中妻子对丈 夫的理解、尊重和奉献,是在一个极度困难的社会背景下体现出来的,所以,作品含有如何 渡过困境的意义 答案主题: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 无私奉献,才能渡过困境。 分析:①在深夜的厨房,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都发现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 之间的爱怜之情。②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⑧妻子发现丈夫 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而替丈夫圆谎。④第二天晚餐,妻 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传达了对丈夫的爱。丈夫深感愧疚。 评析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此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可能的创作意图进行探究,与以往考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 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 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 ①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 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作品的主题,必须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的形象来综合分析。文中妻子对丈 夫的理解、尊重和奉献,是在一个极度困难的社会背景下体现出来的,所以,作品含有如何 渡过困境的意义。 答案 主题: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 无私奉献,才能渡过困境。 分析:①在深夜的厨房,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都发现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 之间的爱怜之情。②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③妻子发现丈夫 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而替丈夫圆谎。④第二天晚餐,妻 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传达了对丈夫的爱。丈夫深感愧疚。 评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此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可能的创作意图进行探究,与以往考
查个性化解读的探究题不同,可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02阅卷手记 来自高考阅卷现场的报告 概括偏颇,遗谓要点 (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本节“真题探究”)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主题的概括往往是笼而统之,谷案不够清晰,不明白小说主 题的概括需要从小说情节叙述及人物塑造的角度切入。虽然也能得分,但往往由于缺少情 节、人物的要素而不少丢分。 每一篇小说总是要借助情节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和观点,这就是小说的主旨。答题时 定要从情节脉络、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层面深入体会,把握小说的主旨。要特别关注极 具象征意味或是寓言式的现代派小说对于现实的讽刺或批判。 错因分析平时,学生在回答此类概括主题的题目时,往往出现以下问题:(1)概括偏 颇,理解肤浅;(2)理解不全,遗漏要点;(3)重复啰唆,主次不分;(4)任意拔高,言之无据。 纠错体验 封点突,韻他薺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阵 自从北京下过第一场雪,我就一直思念着日坛公园那一池清荷 记得,夏天那时候,它给我的是一个梦,一个粉色、绿色和淡淡的青色濡染于一体的梦。 没有风的时候,无数的粉色和无数的绿色,在水下阳光的间隙,形成了一点又一点一片又 片晶莹的多层次的令人无法言喻的静美;而当清风吹过或骤雨来临之际,它又会在坚挺而又 柔韧的舞动中,将无数变幻莫测的缤纷色彩洒满池塘。毎当这种时候,我便会感觉到:我面 前的荷塘,不仅仅是一个荷塘。我面前荷塘里的荷花不仅仅是一池荷花,而是透过荷塘透过 荷花,等待人们去发现去领悟的某些尚不为人知的东两 因此,我每去一次荷塘,便陷入一片沉思中 我越来越感觉到:荷塘中的每一枝清荷,它的每一片叶子,毎一朵花,毎一个含苞待放 的蓓蕾,都有着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日日夜夜,他们都有自己的朝朝暮暮,他
查个性化解读的探究题不同,可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概括偏颇,遗漏要点 (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本节“真题探究”)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主题的概括往往是笼而统之,答案不够清晰,不明白小说主 题的概括需要从小说情节叙述及人物塑造的角度切入。虽然也能得分,但往往由于缺少情 节、人物的要素而不少丢分。 每一篇小说总是要借助情节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和观点,这就是小说的主旨。答题时一 定要从情节脉络、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层面深入体会,把握小说的主旨。要特别关注极 具象征意味或是寓言式的现代派小说对于现实的讽刺或批判。 错因分析 平时,学生在回答此类概括主题的题目时,往往出现以下问题:(1)概括偏 颇,理解肤浅;(2)理解不全,遗漏要点;(3)重复啰唆,主次不分;(4)任意拔高,言之无据。 ——对点突破,强化矫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清 荷 严 阵 自从北京下过第一场雪,我就一直思念着日坛公园那一池清荷。 记得,夏天那时候,它给我的是一个梦,一个粉色、绿色和淡淡的青色濡染于一体的梦。 没有风的时候,无数的粉色和无数的绿色,在水下阳光的间隙,形成了一点又一点一片又一 片晶莹的多层次的令人无法言喻的静美;而当清风吹过或骤雨来临之际,它又会在坚挺而又 柔韧的舞动中,将无数变幻莫测的缤纷色彩洒满池塘。每当这种时候,我便会感觉到:我面 前的荷塘,不仅仅是一个荷塘。我面前荷塘里的荷花不仅仅是一池荷花,而是透过荷塘透过 荷花,等待人们去发现去领悟的某些尚不为人知的东两。 因此,我每去一次荷塘,便陷入一片沉思中。 我越来越感觉到:荷塘中的每一枝清荷,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含苞待放 的蓓蕾,都有着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日日夜夜,他们都有自己的朝朝暮暮,他
们都有自己的霜痕和雨迹,他们都有自己的风节和情愫 我越来越感觉到:虽然经历了阳光,深得阳光之明媚,但它并不张扬,并不招摇。虽然 经历风雨,深知风雨之深浅,但它却从不陈述,从不倾诉。面对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世界, 它选择的仅仅是一种淡出的沉默之美。 有谁能真正懂得荷在沉默中给世人带来这种犹知未知的意念呢?在香艳满塘时有人 便争相跻身于的花间,掠它之红,以红本身,有人更争相探身于它的叶下,借它之绿,以 绿自己。也许正因为如此,几场秋风秋雨过后,昔日的荷塘边,便再也不见借助荷花之美去 美化自己的那些季节的过客了。 也许正因为游人的疏离,所以,每一年雪后,我总会想着日坛公园的那个荷塘,我想亲 眼去看看它繁华凋尽之后的那种美,我想看看它金色的荷茎上依然高高擎着的那些莲蓬,看 看名在雪中构建岀的那些孤高的姿影,看看虽然碧绿落去但却依旧恋着它的那一池清水,看 看那些继远去的游人悄然而至的似乎正痛惜地护着它的那些温柔的微笑的残雪。我想,在这 种时候,宮一定会给我带来另一个梦,一个在世事沧桑中用强劲不屈的笔触书写着自我的那 个梦,那个虽然萧疏于雪霜之下却照样保持着依然故我的灵魂的那个梦。一个坚信在未来的 某些日子里,能够不负一池清水,重新以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使人重又耳目一新的那个梦。 几年过去了,重又秋风,重又雪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日坛公园。也曾通过匆匆驶过 的车窗,从公园门口向里张望过,但却一次也没有见过荷塘的影子。 又是一年,初雪过后,恰逢天晴日明,我忽然想起我该到日坛公园去看看曾经把毕生芳 华默默地倾注于早已将它忘却的忙忙碌碌的人世的那一池荷花了。可是当我终于如愿以偿来 到那个荷塘边上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切却不由使我深深地失望了。这个旧时的荷塘里, 除了一池清水和几点残雪之外,已经没有荷花的踪影了。 诚然,我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来,并非是为了看荷的绿叶和红花,而是为了看看荷在雪中 的景象。我想寻求美在被众人忘却之后却依然存在的那种美,那种常常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却 在灵魂中依然坚守的那种超俗之美和那种超美之美。 一枝荷茎上擎着一朵花,一枝荷茎上擎着一团雪,这都是荷花之美,但这是两种完全不 同的美。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没有在日坛公园的荷塘里看到荷花的另一种美,我看到的仅仅
们都有自己的霜痕和雨迹,他们都有自己的风节和情愫。 我越来越感觉到:虽然经历了阳光,深得阳光之明媚,但它并不张扬,并不招摇。虽然 经历风雨,深知风雨之深浅,但它却从不陈述,从不倾诉。面对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世界, 它选择的仅仅是一种淡出的沉默之美。 有谁能真正懂得荷在沉默中给世人带来这种犹知未知的意念呢?在它香艳满塘时,有人 便争相跻身于它的花间,掠它之红,以红本身,有人更争相探身于它的叶下,借它之绿,以 绿自己。也许正因为如此,几场秋风秋雨过后,昔日的荷塘边,便再也不见借助荷花之美去 美化自己的那些季节的过客了。 也许正因为游人的疏离,所以,每一年雪后,我总会想着日坛公园的那个荷塘,我想亲 眼去看看它繁华凋尽之后的那种美,我想看看它金色的荷茎上依然高高擎着的那些莲蓬,看 看它在雪中构建出的那些孤高的姿影,看看虽然碧绿落去但却依旧恋着它的那一池清水,看 看那些继远去的游人悄然而至的似乎正痛惜地护着它的那些温柔的微笑的残雪。我想,在这 种时候,它一定会给我带来另一个梦,一个在世事沧桑中用强劲不屈的笔触书写着自我的那 个梦,那个虽然萧疏于雪霜之下却照样保持着依然故我的灵魂的那个梦。一个坚信在未来的 某些日子里,能够不负一池清水,重新以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使人重又耳目一新的那个梦。 几年过去了,重又秋风,重又雪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日坛公园。也曾通过匆匆驶过 的车窗,从公园门口向里张望过,但却一次也没有见过荷塘的影子。 又是一年,初雪过后,恰逢天晴日明,我忽然想起我该到日坛公园去看看曾经把毕生芳 华默默地倾注于早已将它忘却的忙忙碌碌的人世的那一池荷花了。可是当我终于如愿以偿来 到那个荷塘边上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切却不由使我深深地失望了。这个旧时的荷塘里, 除了一池清水和几点残雪之外,已经没有荷花的踪影了。 诚然,我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来,并非是为了看荷的绿叶和红花,而是为了看看荷在雪中 的景象。我想寻求美在被众人忘却之后却依然存在的那种美,那种常常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却 在灵魂中依然坚守的那种超俗之美和那种超美之美。 一枝荷茎上擎着一朵花,一枝荷茎上擎着一团雪,这都是荷花之美,但这是两种完全不 同的美。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没有在日坛公园的荷塘里看到荷花的另一种美,我看到的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