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课前五分钟 唐三藏的诗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伏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1)这首诗中嵌入了几种中药名? (2)作者怎样借中药名揭示《西游记》的主题情节的? 答案(1)嵌入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种中药。 (2)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主题情节。“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 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不折不挠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 并与百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指唐三藏师徒和 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第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 (2011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个惯常的傍晩,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 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 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 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λ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 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 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囯蜿蜒流淌,两
第 2 节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唐三藏的诗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伏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1)这首诗中嵌入了几种中药名? (2)作者怎样借中药名揭示《西游记》的主题情节的? 答案 (1)嵌入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种中药。 (2)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主题情节。“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 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不折不挠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 并与百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指唐三藏师徒和 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第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 (2011·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 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②在顺流而下大约 30 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 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 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 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 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
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 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 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岀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 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水过河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 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夆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鹙 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而出,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 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鹙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 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夭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 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霆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髙,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 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处无疑是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 良夭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 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⑧我便天天傍晩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 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鹙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 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 恣肆,也看不岀失意时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 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岀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 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芼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岀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①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⑩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 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 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 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水过河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 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 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而出,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 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 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 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 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 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 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 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 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 恣肆,也看不出失意时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 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 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⑪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2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分) 3.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 (2分) 5.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 鉴赏艺术手法技巧不清,方向不明 (2011·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原文略) (1)第③段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 l纠错体验 对点突破,强化矫正 (全国卷Ⅰ)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①从库尔勒岀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孑全速奔驰在戈壁 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 看见一团两团囻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 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②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 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③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 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种刚劲和苍凉。车孑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___________。(2 分) 2.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2 分) 5.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艺术手法技巧不清,方向不明 (2011·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题。(原文略) (1)第③段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突破,强化矫正 (全国卷Ⅰ)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 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 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 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②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 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③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 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
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层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 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 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 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 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④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 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 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 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岀的光芒,让人顿时抖 落了长途奔波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岀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 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⑥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 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 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 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⑦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 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 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 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 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⑧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本节专题对应题目】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层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 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 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 曾经为了保护 26 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 200 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 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④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 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 60 ℃~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 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⑤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 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 落了长途奔波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 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⑥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 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 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 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⑦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 2 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 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 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 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 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⑧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3.【本节专题对应题目】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03》专题·整合 探究考情成竹在胸 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中,狭义的“表现手法”指的是语文教学中的概念,它主要 是指对全文或某个语段的鉴赏,它主要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古喻今: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想象,联想,渲染,铺垫: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卒 章显志等。 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考试命题常常采用广义的概念,在题干中常用“哪些表现手 法”或“什么写法”或“哪些艺术手法”等词语。为了方便区分和认识,下面从狭义的角度来分类讲解。从内容上 来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通常都是有一定的对象,或者为人,或者为景物 (一)表达方式 考点解析‖ 析考点,明方向 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记叙通常考查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运用。近年来对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考查较少。近三年中,只有2011 浙江卷、2011湖南卷、2010全国Ⅰ卷考到叙述人称,叙述方式考查的也并不多,而且大多不是直接考查。对于这 考点,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 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 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它所追求 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物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写。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査,通常情况下能考 查的是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 描写的作用等。 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 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就不一样了,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 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 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文学类文本范畴内的散文中,议论只起辅助作用。它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它只是一些片断议论, 或只是一些议论句。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近年高考的散文阅读考查中,单独直接考查抒情和议论的并不多。 有关表达方式运用的答题步骤一般是: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即答题格式为:方法 十解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 2 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中,狭义的“表现手法”指的是语文教学中的概念,它主要 是指对全文或某个语段的鉴赏,它主要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古喻今;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想象,联想,渲染,铺垫;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卒 章显志等。 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考试命题常常采用广义的概念,在题干中常用“哪些表现手 法”或“什么写法”或“哪些艺术手法”等词语。为了方便区分和认识,下面从狭义的角度来分类讲解。从内容上 来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通常都是有一定的对象,或者为人,或者为景物。 (一)表达方式 ——析考点,明方向 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记叙通常考查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运用。近年来对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考查较少。近三年中,只有 2011 浙江卷、2011 湖南卷、2010 全国Ⅰ卷考到叙述人称,叙述方式考查的也并不多,而且大多不是直接考查。对于这 一考点,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 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 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它所追求 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物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写。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查,通常情况下能考 查的是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 描写的作用等。 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 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就不一样了,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 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 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文学类文本范畴内的散文中,议论只起辅助作用。它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它只是一些片断议论, 或只是一些议论句。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近年高考的散文阅读考查中,单独直接考查抒情和议论的并不多。 有关表达方式运用的答题步骤一般是: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即答题格式为:方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