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解人,从谁开始的?”景公很惊恐地脱口而出:“从我开始。”就没支解养马人。但又说: 把他投入监狱治罪。”晏子说。“这人不知他犯了什么罪而死,我请为君王教训他一番,叫 他知道自已的罪过,然后再送进监狱治罪。”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历数其罪道:“你有三 大罪状:君王命你养马,你却让马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又是君王最心爱的马, 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这件事必然怨恨我们的君王, 诸侯听到这件事必然要轻视我们的国家。你杀了君王的马,使老百姓对君王积下了怨恨,我 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达是第三条死罪。现在把你投入监狱治罪。”景公听后长叹一声 说:“请您老夫子释放了他吧!请快释放了他吧!不要因此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 景公的猎狗死了,他命令朝外给它治办棺材,宫内给它准备祭品。晏子听说这事,前来劝阻。 景公说:“也不过区区小事,只是借此和近侍们取乐罢了。”晏子说:“您错了!向百姓横征 暴敛的财物不把它用到百姓身上,而浪费钱财以博得左右一笑,轻视小民的疾苦,而着重近 侍的玩乐,这样,国家也就没有有什么希望了。何况孤苦的老人受冻挨饿,而一条死狗却享 受祭祀,鳏寡无靠的人得不到救济,而一条死狗还占用棺材,行为荒唐到这样,百姓如果知 道这事,一定会怨恨自己的国君,诸侯如果知道这件事,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老百姓积 满怨恨,诸侯卑视我们的政权,您竟然认为这是区区小事!您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景 公说:“您说的对。”赶紧催厨师杀狗烹肉,拿来和群臣会餐 七 1。D2、A3。C 4、(1)刺史倘若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2)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 我就不能接受召令。 【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城长安人。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 让他按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唐 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诰(掌管诏令的官)。离开 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虢州是靠近东京、西京的州,马车、兵车(也可以翻译为皇帝的车马) 到达后,经常征收草料税,韩休请求把税负分摊到其他的州郡中去。中书令张说说:“免除 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别的州,这是虢州太守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罢了。”韩休坚持自己的意见 下面的官吏告诉他你这样做是违背了宰相的意思,韩休说:“(我作为)刺史本来了解到百姓 的困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我也是心甘情愿的。”最终还是 按照韩休请求的那样实行了。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工部侍郎,又任知制诰。 调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廷去世,皇上下令萧嵩推举一个可以代替裴光廷的人,萧嵩赞颂韩 休的志向和品行,于是授予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 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 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有更大的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 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 处理李美玉。”皇上没有答应,韩休就坚持争辩:“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 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韩 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开始,萧嵩因为韩休恬淡平和,以为很容易控制他,所以也就引荐 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业不能说服他。宋璟听说后说:“没 有想到韩休能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萧嵩宽容、博爱、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 时政得失,说话没有不说彻底的。唐玄宗曾经到后花园游玩打猎,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稍
支解人,从谁开始的?”景公很惊恐地脱口而出:“从我开始。”就没支解养马人。但又说: “把他投入监狱治罪。”晏子说。“这人不知他犯了什么罪而死,我请为君王教训他一番,叫 他知道自已的罪过,然后再送进监狱治罪。”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历数其罪道:“你有三 大罪状:君王命你养马,你却让马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又是君王最心爱的马, 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这件事必然怨恨我们的君王, 诸侯听到这件事必然要轻视我们的国家。你杀了君王的马,使老百姓对君王积下了怨恨,我 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达是第三条死罪。现在把你投入监狱治罪。”景公听后长叹一声 说:“请您老夫子释放了他吧!请快释放了他吧!不要因此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 景公的猎狗死了,他命令朝外给它治办棺材,宫内给它准备祭品。晏子听说这事,前来劝阻。 景公说;“也不过区区小事,只是借此和近侍们取乐罢了。”晏子说:“您错了!向百姓横征 暴敛的财物不把它用到百姓身上,而浪费钱财以博得左右一笑,轻视小民的疾苦,而着重近 侍的玩乐,这样,国家也就没有有什么希望了。何况孤苦的老人受冻挨饿,而一条死狗却享 受祭祀,鳏寡无靠的人得不到救济,而一条死狗还占用棺材,行为荒唐到这样,百姓如果知 道这事,一定会怨恨自己的国君,诸侯如果知道这件事,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老百姓积 满怨恨,诸侯卑视我们的政权,您竟然认为这是区区小事!您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景 公说:“您说的对。”赶紧催厨师杀狗烹肉,拿来和群臣会餐。 七 1。D 2、A 3。C 4、(1)刺史倘若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2)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 我就不能接受召令。 【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城长安人。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 让他按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唐 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诰(掌管诏令的官)。离开 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虢州是靠近东京、西京的州,马车、兵车(也可以翻译为皇帝的车马) 到达后,经常征收草料税,韩休请求把税负分摊到其他的州郡中去。中书令张说说:“免除 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别的州,这是虢州太守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罢了。”韩休坚持自己的意见, 下面的官吏告诉他你这样做是违背了宰相的意思,韩休说:“(我作为)刺史本来了解到百姓 的困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我也是心甘情愿的。”最终还是 按照韩休请求的那样实行了。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工部侍郎,又任知制诰。 调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廷去世,皇上下令萧嵩推举一个可以代替裴光廷的人,萧嵩赞颂韩 休的志向和品行,于是授予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 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 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有更大的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 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 处理李美玉。”皇上没有答应,韩休就坚持争辩:“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 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韩 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开始,萧嵩因为韩休恬淡平和,以为很容易控制他,所以也就引荐 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业不能说服他。宋璟听说后说:“没 有想到韩休能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萧嵩宽容、博爱、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 时政得失,说话没有不说彻底的。唐玄宗曾经到后花园游玩打猎,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稍
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随从人员:“这件事韩休知道不知道?”不一会儿,韩休的劝谏 书就已经送到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闷闷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 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独自悲伤,不将他撤换掉让他离开呢?”唐玄宗感叹道:“我 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 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 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重用韩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罢了。”后来, 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罢免了官职。后提升为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县令。死时六十八岁,赠扬 州大都督的称号,谥号为文忠。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八.A2.B3.B 【参考译文】 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 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呢?”(那个人) 回答说:“我是越石父。”晏子问:“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越石父)说:“我到中牟来做人家 奴仆,(如果)见到(齐国的)使者,(我就)准备回(齐国)去。”晏子问:“为什么来做奴仆呢?” (越石父)回答说:“我不能避免自身的饥寒交迫,因此做了人家的奴仆。”晏子问:“做 奴仆有多长时间了?”越石父回答说:“三年了。”晏子问:“可以(用钱把你赎回去吗?”越 石父说:“可以。”(晏子)就解下在左边拉车的马,用来赎出越石父,让(越石父)坐在自己的 车上一同回齐国 车到了(晏子)居室时,晏子不(与越石父)告别(就)进了屋,越石父很生气,要求(同晏子)绝 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同您有什么交往,您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才见到,把您 赎了出来,我对您还不算可以吗?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我听 说,贤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心情舒畅,因此,这就 是君子(奉行的)不因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自己贬低自己的道 理。我在人家做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什么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赎了出来,我以为您是了解 我的。刚才,您坐车的时候,不向我打招呼(自己先上了车),我以为您是忘记了(礼节);现 在又不(跟我)告别(就独自)进屋去了,这跟把我当奴仆看待的人是一样的。我还将做奴仆 请您把我卖给世人吧。 晏子(从屋里)走出来,请(越石父)来相见。说:“刚才,我只见到您的外貌,而现在看 到了您的内心。我听说,反省言行的人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体察实情的人不会讥笑人家的 言辞,我能够因为言辞(不当)而不被你嫌弃吗?我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于是,晏子让 人洒扫(厅堂),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礼貌地对待越石父。越石父说:“您 对我以礼相待,我真不敢当啊!”于是,晏子把越石父当做上等客人。 九.(1)①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 吧! ②(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 向,(就)走自己的路 (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 被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 屈 (意思对即可)
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随从人员:“这件事韩休知道不知道?”不一会儿,韩休的劝谏 书就已经送到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闷闷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 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独自悲伤,不将他撤换掉让他离开呢?”唐玄宗感叹道:“我 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 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 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重用韩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罢了。”后来, 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罢免了官职。后提升为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县令。死时六十八岁,赠扬 州大都督的称号,谥号为文忠。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八.A 2.B 3.B 【参考译文】 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 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呢?” (那个人) 回答说:“我是越石父。”晏子问:“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越石父)说:“我到中牟来做人家 奴仆,(如果)见到(齐国的)使者,(我就)准备回(齐国)去。”晏子问:“为什么来做奴仆呢?” (越石父)回答说: “我不能避免自身的饥寒交迫,因此做了人家的奴仆。”晏子问:“做 奴仆有多长时间了?”越石父回答说:“三年了。”晏子问:“可以(用钱把你)赎回去吗?”越 石父说:“可以。”(晏子)就解下在左边拉车的马,用来赎出越石父,让 (越石父)坐在自己的 车上一同回齐国。 车到了(晏子)居室时,晏子不(与越石父)告别(就)进了屋,越石父很生气,要求 (同晏子)绝 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同您有什么交往,您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才见到,把您 赎了出来,我对您还不算可以吗?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我听 说,贤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心情舒畅,因此,这就 是君子(奉行的)不因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自己贬低自己的道 理。我在人家做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什么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赎了出来,我以为您是了解 我的。刚才,您坐车的时候,不向我打招呼(自己先上了车),我以为您是忘记了(礼节);现 在又不(跟我)告别(就独自)进屋去了,这跟把我当奴仆看待的人是一样的。我还将做奴仆, 请您把我卖给世人吧。” 晏子(从屋里)走出来,请(越石父)来相见。说:“刚才,我只见到您的外貌,而现在看 到了您的内心。我听说,反省言行的人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体察实情的人不会讥笑人家的 言辞,我能够因为言辞(不当)而不被你嫌弃吗?我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于是,晏子让 人洒扫(厅堂),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礼貌地对待越石父。越石父说:“您 对我以礼相待,我真不敢当啊!” 于是,晏子把越石父当做上等客人。 九.(1)①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 吧! ②(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 向,(就)走自己的路。 (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 被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 屈。 (意思对即可) 十
1.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2.A(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3.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4.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 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 需品” 5.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 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 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 是为什么 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安抚收纳军民, 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听说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 但周访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参考译文】 周访字叫土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 了。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周访年轻 时沉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家里没 有剩余的财产。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 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 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 等甲令,都不去就任。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 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扣留周访,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几十人都逃散了, 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久任命他做扬列将军(寻:不久。 省略句。) 讨伐华轶。周访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交通:古今词。) 周访逮捕丁乾并杀了他。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迎击打败了他。华轶的将领周广烧 毁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军队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任命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和各路军队共冋征伐杜弢。杜弢制作桔槔(“桔槔”({ji eg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攻打官军的战船,周访制作长岐枨 (枨 cheng木柱)来抗拒他(“距”通“拒”),桔槔不能够成为祸害。周访又率小战舰前往 湘城,军队抵达富口,于是杜弢派遣杜弘岀军海昏。周访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与敌人 交战,斩掉首级几百个。敌军退守庐陵,又在庐陵包围了杜弘(倒装句)。杜弘扔到城外许 多宝物,士兵争着捡宝物,杜弘趁阵前混乱突围逃出城。周访率领军队追赶他,获得鞍马铠 甲武器不可胜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领士兵迎面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逃向了临贺。 元帝又一次晋升周访为龙骧将军。周访到了襄阳以后,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勤于选 拔人才接纳谏言。王敦以之为患(患:意动用法),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 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智慧勇气超人,成 为中兴名将。性格谦虚,从不谈论战功。有人问周访:“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我宣 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们冲锋在前,周访有什么功 劳!”(倒装句)将士因此更敬重他
1.C(A 应为“赈济”;B 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 应为“高兴地降服”) 2.A(A 于是、就;趁机。B 跟、同。介词。C 来、用来。连词。D 到。介词。) 3.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4.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 文中“被皇帝赏识”并 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 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 需品”。) 5.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 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 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 是为什么呢? 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安抚收纳军民, 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听说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 但周访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参考译文】 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 了。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周访年轻 时沉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家里没 有剩余的财产。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 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 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 等甲令,都不去就任。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 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扣留周访,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几十人都逃散了, 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久任命他做扬列将军(寻:不久。 省略句。), 讨伐华轶。周访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交通:古今词。) 周访逮捕丁乾并杀了他。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迎击打败了他。华轶的将领周广烧 毁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军队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任命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和各路军队共同征伐杜弢。杜弢制作桔槔(“桔槔”({ji 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攻打官军的战船,周访制作长岐枨 (枨 chéng 木柱)来抗拒他(“距”通“拒”),桔槔不能够成为祸害。周访又率小战舰前往 湘城,军队抵达富口,于是杜弢派遣杜弘出军海昏。周访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与敌人 交战,斩掉首级几百个。敌军退守庐陵, 又在庐陵包围了杜弘(倒装句)。杜弘扔到城外许 多宝物,士兵争着捡宝物,杜弘趁阵前混乱突围逃出城。周访率领军队追赶他,获得鞍马铠 甲武器不可胜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领士兵迎面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逃向了临贺。 元帝又一次晋升周访为龙骧将军。周访到了襄阳以后,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勤于选 拔人才接纳谏言。王敦以之为患(患:意动用法),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 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智慧勇气超人,成 为中兴名将。性格谦虚,从不谈论战功。有人问周访:“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我宣 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们冲锋在前,周访有什么功 劳!”(倒装句)将士因此更敬重他
1(3分)D 2(3分)D 3(3分)C 4(10分) (1)(4分)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 名号。 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外,每译对一外给1分 (2)(6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 所在的地方。 译出大意给3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武帝下诏书 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嵇绍刚到洛阳,有人告诉王戎说:“昨日在人群中曾见到嵇绍,看 他气宇轩昂,恰如野鹤立在鸡群中。”王戎说:“你还未见过他父亲呢。”尚书左仆射裴頠(w ei)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 戴晞年轻有才气,同嵇绍的侄儿嵇含相互交好,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 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 之明。后转任豫章郡内史,因母亲去世,未到任。 元康初年(291),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受宠爱的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 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妤,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 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兼任国子博士。 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 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文武”这些谥号,显扬死者的功德,“灵 厉”这些谥号,标志着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依据原则 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 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不久嵇绍被征召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直驱京 都,借以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帝王车驾驻扎城东。司马乂向属众宣告说:“今日西征,希望 谁作都督呢?”军中将士都说:“希望嵇侍中尽力在前面引导,我们虽死犹生。”于是授予嵇 绍使持节、平西将军。继而司马乂被俘,嵇绍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邺城向司马颖 认罪,嵇绍等人均被罢官,免为平民。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恢复了他 的爵位。嵇绍因天子蒙受风尘,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 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 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 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l、B2、D3、C 4(10分) (1)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3分) (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 (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 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4分) 【参考译文】
十一、 1 (3 分)D 2 (3 分)D 3(3 分)C 4(10 分) (1)(4 分)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 名号。 译出大意给 2 分:“所以”、“大名”两外,每译对一外给 1 分。 (2)(6 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 所在的地方。 译出大意给 3 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武帝下诏书 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嵇绍刚到洛阳,有人告诉王戎说:“昨日在人群中曾见到嵇绍,看 他气宇轩昂,恰如野鹤立在鸡群中。”王戎说:“你还未见过他父亲呢。”尚书左仆射裴頠(w ěi)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 戴晞年轻有才气,同嵇绍的侄儿嵇含相互交好,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 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 之明。后转任豫章郡内史,因母亲去世,未到任。 元康初年(291),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受宠爱的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 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 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兼任国子博士。 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 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文武”这些谥号,显扬死者的功德,“灵 厉”这些谥号,标志着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依据原则。 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 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不久嵇绍被征召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直驱京 都,借以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帝王车驾驻扎城东。司马乂向属众宣告说:“今日西征,希望 谁作都督呢?”军中将士都说:“希望嵇侍中尽力在前面引导,我们虽死犹生。”于是授予嵇 绍使持节、平西将军。继而司马乂被俘,嵇绍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邺城向司马颖 认罪,嵇绍等人均被罢官,免为平民。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恢复了他 的爵位。嵇绍因天子蒙受风尘,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 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 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 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十二、 1、B 2、D 3、C 4.(10 分) ⑴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3 分) ⑵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 分) ⑶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 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4 分)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