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斜阳草树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章繁简 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 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 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 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 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 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 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瞤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 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 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 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 妻疑而瞤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 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 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 旧④。”《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②圉圉,受困无力。③洋洋,欢乐。④ 前,旧,均指《旧唐书》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 也 惩:劝戒制止 B.有馈生鱼于郑子 馈:赠送 C.校人烹之,反命 反:反而
福建省四地六校 2014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⑴.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⑵.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⑶.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⑷.斜阳草树,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⑸. 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⑹. ____________,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文章繁简 [清] 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 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 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 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 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 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 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 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 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 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 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 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 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 旧④。”《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 ②圉圉,受困无力。 ③洋洋,欢乐。 ④ 前,旧,均指《旧唐书》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 也 惩:劝戒制止 B. 有馈生鱼于郑子 产 馈:赠送 C. 校人烹之,反命 曰 反:反而
D.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郁:晦涩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写文章的主张的一组是( )(3分) ①作书须注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 之简处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⑥且文章岂有 繁简邪 A.①②④ B.②⑤⑥ ①③⑤ 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 B.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 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 C.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 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 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3分) 译 文 (2)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3分 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1)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4分) 、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D. 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郁:晦涩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写文章的主张的一组是( )(3 分) ①作书须注 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 之简处 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 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⑥且文章岂有 繁简邪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v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 B. 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 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 C. 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 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D.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 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3 分) 译 文: ⑵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3 分) 译 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⑴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⑵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4 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 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 分) 7.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輓,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 语·为政》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1)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2)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如何正确看待两个人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东汉末年,朝廷内宦官“十常侍”专权,祸国殃民。国舅何进与袁绍谋划剿 除宦官,便召集各路人马进京。不料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让“十常侍”先 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后杀害。袁绍与曹操见情势危急,便带人杀进宫去,京城 大乱。 B.刘关张结成兄弟后,发誓同生共死,齐心协力,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 政权。张飞、关羽先后被杀,刘备急于报仇,放弃了联吴抗曹的策略,尽起蜀汉 精兵伐吴,不想被吕蒙用计火烧连营,损失惨重,致使蜀汉大伤元气。 C.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 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 官渡之战前,因袁绍兵多势强,曹操军中部分谋士和将领惮于袁军威势,与袁绍 暗通书信,为自己谋求退路。曹操取胜后,并没有接受左右近臣的建议杀掉这些 人,而是烧毁了书信,宽恕了他们。 D.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 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 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惊得手 足无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大喜得脱。 E.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 在且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 在床上,声嘶气喘。 魏主临终托孤,命司马懿辅佐幼主曹芳。谁知司马懿此时却已病入膏肓,奉曹芳 之命前来探望的李胜,见到司马懿行将就木、命在旦夕的病态后如实向曹芳禀告, 曹芳只好作罢,另作商议 9.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 都督休悔。”鲁肃踌躇未对…… 周瑜想取的是哪个地方?最终谁取得了这个地方?怎么取得的?请简述原著相 关情节 (2)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 语·为政》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⑴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 分) ⑵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如何正确看待两个人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 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8.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 (5 分) A. 东汉末年,朝廷内宦官“十常侍”专权,祸国殃民。国舅何进与袁绍谋划剿 除宦官,便召集各路人马进京。不料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让“十常侍”先 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后杀害。袁绍与曹操见情势危急,便带人杀进宫去,京城 大乱。 B.刘关张结成兄弟后,发誓同生共死,齐心协力,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 政权。张飞、关羽先后被杀,刘备急于报仇,放弃了联吴抗曹的策略,尽起蜀汉 精兵伐吴,不想被吕蒙用计火烧连营,损失惨重,致使蜀汉大伤元气。 C.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 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 官渡之战前,因袁绍兵多势强,曹操军中部分谋士和将领惮于袁军威势,与袁绍 暗通书信,为自己谋求退路。曹操取胜后,并没有接受左右近臣的建议杀掉这些 人,而是烧毁了书信,宽恕了他们。 D.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 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 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惊得手 足无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大喜得脱。 E.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 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 在床上,声嘶气喘。 魏主临终托孤,命司马懿辅佐幼主曹芳。谁知司马懿此时却已病入膏肓,奉曹芳 之命前来探望的李胜,见到司马懿行将就木、命在旦夕的病态后如实向曹芳禀告, 曹芳只好作罢,另作商议。 9. 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⑴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 都督休悔。”鲁肃踌躇未对…… 周瑜想取的是哪个地方?最终谁取得了这个地方?怎么取得的?请简述原著相 关情节。 ⑵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
“小主人”是谁?赵云是如何留下小主人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 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 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 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 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 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 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 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 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 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 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 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 “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 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 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 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奷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 “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 的现象:要想提髙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 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 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 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 “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 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 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 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 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 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 情、品质、操守
“小主人”是谁?赵云是如何留下小主人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 ):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 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 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 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 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 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 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 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 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 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 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 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 “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 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 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 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 “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 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 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 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 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 “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 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 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 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 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 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 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 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 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 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 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1日12版)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术界所重视的一些关于人品与画品的“流行语”在较起真儿来时常常让人 感觉名不符实。 B.“做人”要有一定的标准,画很一般却靠“官僚奷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 的人终会为大众所不齿。 C.“浮躁”的社会里那些“浮躁”的人,其做人方式比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 得社会承认要聪明多了。 D.美术史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很多画得好的画家人品也好 “人品即画品”从长远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11.文中讲到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一位画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2.读完文章,你对“人品即画品”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进行概 括。(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傅斯年:大炮·老虎·学者 王枪手 ①大炮,老虎。一个学者,有这样两个外号,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傅斯年,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新 思想而享有盛誉。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上午,北京的大学 生集会抗议,傅斯年被一致推选为主席。下午,傅主席扛着大旗率领游行队伍直 扑赵家楼,一举成为名震南北的学生领袖。如果是你,有了这样的功劳簿可躺 应该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吧?可是傅斯年却不,他认为自己这点功绩根本不值得 提,“幼稚!”幼稚不幼稚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是这种表白却一下子就暴 露出了他的本真性情,说穿了,就是一个狂傲。一个学生运动的总头子,平时在 校园里走路却两眼朝天,谁跟他打招呼,总是爱理不理的,这不是狂傲是什么? ③他也确有狂傲的资本。胡适从海外归来,被礼聘为北大教授,他的课堂里 时间听众如云。傅斯年的好友顾颉刚去听了一次,回来跟傅斯年说:那个胡博 士是真有学问,你也去听听吧。傅斯年就去听了,不仅听,还问,一问一答之间, 胡适的汗就下来了。胡适后来坦白交代说,他当时就发现了,像傅斯年这样的学 生,国学根底比他还好,所以他常常提心吊胆,激励自己,要加倍用功。从此, 傅斯年与胡适,也就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直至终生。 ④狂傲之人,难免要放炮和发威。北伐胜利后,傅斯年高兴,一高兴就去找 老校长蔡元培喝酒。那天是蔡先生带头喝醉了,傅斯年也跟着醉了,之后大伙就 开始比赛放狂话,狂来狂去,谁也比不上傅斯年放的炮响,他说:“我们国家整 理好了,不但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从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 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 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 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 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2013 年 08 月 11 日 12 版)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术界所重视的一些关于人品与画品的“流行语”在较起真儿来时常常让人 感觉名不符实。 B.“做人”要有一定的标准,画很一般却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 的人终会为大众所不齿。 C.“浮躁”的社会里那些“浮躁”的人,其做人方式比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 得社会承认要聪明多了。 D.美术史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很多画得好的画家人品也好, “人品即画品”从长远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11.文中讲到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一位画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 分) 12.读完文章,你对“人品即画品”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进行概 括。(3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傅斯年:大炮·老虎·学者 王枪手 ①大炮,老虎。一个学者,有这样两个外号,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傅斯年,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新 思想而享有盛誉。1919 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5 月 4 日上午,北京的大学 生集会抗议,傅斯年被一致推选为主席。下午,傅主席扛着大旗率领游行队伍直 扑赵家楼,一举成为名震南北的学生领袖。如果是你,有了这样的功劳簿可躺, 应该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吧?可是傅斯年却不,他认为自己这点功绩根本不值得一 提,“幼稚!”幼稚不幼稚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是这种表白却一下子就暴 露出了他的本真性情,说穿了,就是一个狂傲。一个学生运动的总头子,平时在 校园里走路却两眼朝天,谁跟他打招呼,总是爱理不理的,这不是狂傲是什么? ③他也确有狂傲的资本。胡适从海外归来,被礼聘为北大教授,他的课堂里 一时间听众如云。傅斯年的好友顾颉刚去听了一次,回来跟傅斯年说:那个胡博 士是真有学问,你也去听听吧。傅斯年就去听了,不仅听,还问,一问一答之间, 胡适的汗就下来了。胡适后来坦白交代说,他当时就发现了,像傅斯年这样的学 生,国学根底比他还好,所以他常常提心吊胆,激励自己,要加倍用功。从此, 傅斯年与胡适,也就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直至终生。 ④狂傲之人,难免要放炮和发威。北伐胜利后,傅斯年高兴,一高兴就去找 老校长蔡元培喝酒。那天是蔡先生带头喝醉了,傅斯年也跟着醉了,之后大伙就 开始比赛放狂话,狂来狂去,谁也比不上傅斯年放的炮响,他说:“我们国家整 理好了,不但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