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义的真知卓见(有几次,在我研究一些事例时,由 于所需的村料未能具备,所以只能放弃这种努力)。 因为,如果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工作带有选择性的话, 那形成的看法将会是片面而经不起推敲。因此,我 认为事例的典型性和可研究性将有助于我们对两个 方面都能有所了解,即国民党政权和1949年前的中 国革命进程多也有利于研究现代中国的学生们推进 他门对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的学习。 本书的第一章所研究的第一个题目是,战时建 立于重庆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同龙云为首的昆明地方 政权的关系。早在1966年,吉米·E·谢里登 (JamesE·Sheridan)就用“军阀主义余孽”来说明 1926年后国民党政府尽管表面上统一了全国,而实 际上由割据军阀控制的地方政权仍然预围存在。但 是,很少有人认识到,甚至在一1945年以后,这种 军阀主义遗辈依然深深地潜伏在这个政权的躯体之 内。抗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许多嫡系部队在战争 初期就遭到了覆灭,因此,国民党政权内的政治离心 力加大了。照地方军阀着来,中央政府的力量已经相 对削弱。这种变化的政治后果是不同寻常的。从此 以后,蒋介石政府的领导地位和声望不断遣到了挑 战。抗战期间,云南势力同中央攻府屎次发生公开 的矛盾冲奥,仇视和猜忌一直延续到战后的年代里, 这也许如速了国民党在同共产党斗争中的失败
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们不能统一,是国民党政 权机制的致命弊病。但是,这种分裂状况的病因是 什么呢?如果中央政府对地方军阀采取其他的措 施,能否解央这个问题呢?这正是我们在下面的研 究过程中,需要寻找答案的问题。 ·总的看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现代“农民革 命”的典型例子。现有的关于这场革命所做的研究, 主要侧重于共产党控制地区的农民以及他们对农民 的政策。但是,对国统区的农民则完全忽略了。在 本书的第二、三章内,希望通过对国民党政府与农民 关系的研究,以补正这方面的忽略。抗战期间,国民 党主要从农民那儿获得人力、财力和粮食的供给,以 支持战争。因此,农民的安乐是受国民党政策和行 为影响的。例如,1941年,国民政府对征税办法进行 了改革,土地税中实物税大于货币税。与此同时,各 级行政机构也把其他的一些税项加在农民身上。通 过对各种税测及其对农民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可以 入木三分地看到这个政权下猖褫的营积舞弊活动。 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政府同税收的承担者农民和 在乡村政治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地方士绅的关系。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如同第一章所说,国民党政权机 制内的一系列弊端,来自中央政府从未有效地把它 的权力贯彻下去。它不得不向地方乡绅退让,允许 他们来决定谁应该纳税及交纳多少。在农村中,无
权无势的人被迫承担不合理的税收负担。无论在战 耐或战后,农民对这些及其他一业不平等玩象的反 映,诸如无休止的征兵拉夫,显然损害了国民党政府 和军队的声誉。 本书所介绍的第三个研究成果是国民党的内幕 政治。这是国民党黑暗政治制度的内容之一。因为 在这个政权内部,一些实质性的行动和关系往往为 宣传和公开的声明所掩盖。然而,非常偶然的是,我 发现了这样两件事例可以说明问题:即三民主义青 年团和革新运动。通过一些亲身经历者的证词,我 们可以认识到国民党派系生争之深与国民党和国民 政府的积弱。 开始,我并未计划把三青团的研究作为本书的 一个为容。因为,在我想来,它无非是一个对学生进 行控制和端动的组织,我认为,它对分折国民党政 权的整个性质并无帮助。然而,当我的研究工作不 断深入,尽管我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展开,但 我开始挖掘三青团同国民党之间矛盾冲突的线索, 我决定密切注意有关这个方面的材料。台湾当局对 我的这种好奇心抱以冷淡的态度。例如,我曾同立 法院的一位首脑进行过会谈,他以前是三青团的高 级干部。在回答有关三青团同国民党的关系时,他 严肃地正告我:两个组织之间根本不薰在什么矛盾 冲突,他们有共同的革命意志,紧密团结。 7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三青团的领导视:民党为 老朽无能。他们认为取代国民党应该是这个政汉的 重大政治步骤。因此,接蘧而来的就是,激烈的抢班 夺权,以及三膏团成员对他们的政敌所给予的恣意 攻击。 同样是一种5合,我发现了1944年至1947年 国民党的~场改革运动,名叫革新运动。秋日的一 天,当我在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会查阅档案时,意外 地发现了一种名叫《革新周刊》的杂志。在这里面, 有一些著名的国民党人写的文章,他们对国民党和 ·国民党政府的揭露,如同共产党一桂尖锐。冥思苦 想之后,我开始在台北的其他一些档案馆和图书馆 收集有关革新运动的出版物。结果是,由此披露的 政治内幕并不亚于三青团提供给我们的材料。 从三青团到革新运动的研究结果,我们看到国 民党政权早已分崩离析。国民党人除了个人及派系 的益之外,根本没有共同的奋斗目的。对三青团 和革新运动的揭露,说明国民党政权内的民主化要 比外界想象的大一些。 国民党政权机构的支柱是军队。军队生下了这 个政权。从此以后,它也就依赖子军事力量继续生 存下去。本书第六、七章的内容说明,八年抗战期 间,国民党队极其虚弱。在开战的第一年,它就蒙 受了极大的、无可挽回的损失。第六章所分析的腐 8
政现象,具体体现在军队军官的素质,征兵制度的施 行和军队医疗服务的状况。这些现象还说明,在抗 日战争最后的艰苦决战中,国民党军队普遍表现的 士气低落。 在第七章中,我指出了这祥一个问题,即在同共 产党进行的内战中,国民党军以的素质并没有得到 改善。1950年,国民党军方曾经对反共战争作过评 讲,正是在这些广泛的材料基础之上,该章的结论是 共产党军队已御底战胜了园民党军队。那些参加过 这次评讲活动的国民党将领不仪承认他们的军以士 气严重低落,战斗意志消沉;而且指出下级对上级阿 谀奉迎,投其所好,对同僚测百般争斗。这~章还有 力地驳斥了这样一种看法,即国民觉的失败,是因为 美国政府的背叛,造成了武器弹药的缺乏。 运用地质学家的方法,便我们在第八章中深入 到了1948年8月至10月,金圆券改革的政治和经 济土壤之中。这年秋天,通货膨胀失去控制,为了阻 止随着政治崩溃接踵而来的经济崩溃,国民党政府 挂行了货币改革,以3,000,000:1的兑换率,用金圆 券取代法币。同时,政府宣布冻结物价和工资,希望 月行政命令来阻止通货膨胀。 在上海,负责执行这次改革的是蒋介石的大儿 子蒋经国。据我门所知,与其他国民党官僚比较,小 蒋是非常廉洁的,而且热切希望币制改革能够战功。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