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反倒越不容易赚到钱。今夭中国最吸引游客的还是故宫这样的真古迹,2011年参观故 宫的游客超过了一千四百万人次。而那些仿古旅游点大多数还在亏损的陷坑里苦苦挣扎。 对历史和文化具有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就必然会把祖先的馈赠视为无价之宝而倍加珍惜, 否则,哪怕是稀世珍宝,在不懂珍惜者的眼中,照样弃之如敝屣,一钱不值。(本文有删改) 15.第一段埃菲尔铁塔的价值,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决定文化古迹的价值,其因素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7.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4分) 18.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3分) 【答案】15.突出了历史遗存的弥足珍贵,引出了关于文化古迹保护和珍惜的论题。 16.文化古迹由于时间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因而具有了稀有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 能正确认识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其珍爱有加 17通过法国人民对埃菲尔塔的珍爱与我国对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毁坏对比,阐述了强调 保护历史遗存这一常识的必要性:通过故宫的游客众多与仿古游点大多亏损的对比,证明了 人们还是喜欢真古迹,而在商业价值上两者也有巨大差异 18历史和文化最有价值,要尊重历史,热爱文化。 9.【2013年·北京市】 【试题】(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 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 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明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 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 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 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 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奧的道理,还需用精彩 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 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 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 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 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话有 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 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20.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①(不超过10字):“有理趣”是指②(不超 过20 字):“有情趣”是指③(不超过15字)。(3分) 21.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钱,反倒越不容易赚到钱。今天中国最吸引游客的还是故宫这样的真古迹,2011 年参观故 宫的游客超过了一千四百万人次。而那些仿古旅游点大多数还在亏损的陷坑里苦苦挣扎。 对历史和文化具有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就必然会把祖先的馈赠视为无价之宝而倍加珍惜, 否则,哪怕是稀世珍宝,在不懂珍惜者的眼中,照样弃之如敝屣,一钱不值。(本文有删改) 15.第一段埃菲尔铁塔的价值,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6.决定文化古迹的价值,其因素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 分) 17.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4 分) 18.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3 分) 【答案】15.突出了历史遗存的弥足珍贵,引出了关于文化古迹保护和珍惜的论题。 16.文化古迹由于时间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因而具有了稀有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 能正确认识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其珍爱有加。 17.通过法国人民对埃菲尔塔的珍爱与我国对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毁坏对比,阐述了强调 保护历史遗存这一常识的必要性;通过故宫的游客众多与仿古游点大多亏损的对比,证明了 人们还是喜欢真古迹,而在商业价值上两者也有巨大差异。 18.历史和文化最有价值,要尊重历史,热爱文化。 9.【2013 年·北京市】 【试题】(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20~22 题。(共 8 分)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 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 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明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 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 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 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 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 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 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 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 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 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话有 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 “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20.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 ① (不超过 10 字);“有理趣”是指 ② (不超 过 20 字);“有情趣”是指 ③ (不超过 15 字)。(3 分) 21.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3 分)
答 22.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有情趣”之间的联系 (2分) 【答案】20、答案:①有中心并有现实意义②蕴含一定道理并用精彩的趣言解说③有情调趣 味并使人回味无穷 21、答案示例:首先,第1段通过讨论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 有情趣”:其次,第2到4段分别举习近平总书记、毛泽东主席、克雷洛夫的例子论证说话 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三个分论点:最后,第5段强调说话有趣的内在本质“强调对事 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提出使说话有趣的建议“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 与思考,才能 使话有趣,行致远。 22、答案示例:这样说话,既表现了克雷洛夫的谦虚情怀,又轻松有趣地回应了朋友。 10.【2013年·甘肃省兰州市】 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18分)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 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 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阋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 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 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 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 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 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 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 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 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 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 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 透脱”。 ⑥音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 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 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 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 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
答: 22.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有情趣”之间的联系。 (2 分) 答: 【答案】20、答案:①有中心并有现实意义②蕴含一定道理并用精彩的趣言解说③有情调趣 味并使人回味无穷 21、答案示例: 首先,第 1 段通过讨论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 有情趣”;其次,第 2 到 4 段分别举习近平总书记、毛泽东主席、克雷洛夫的例子论证说话 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三个分论点;最后,第 5 段强调说话有趣的内在本质“强调对事 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提出使说话有趣的建议“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 与思考,才能 使话有趣,行致远。” 22、答案示例:这样说话,既表现了克雷洛夫的谦虚情怀,又轻松有趣地回应了朋友。 10.【2013 年·甘肃省兰州市】 【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1—25 题。(18 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 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 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 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 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 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 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 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 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 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 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 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 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 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 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 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 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 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
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 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 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 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2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5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24.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3分) 25.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3分) 【答案】(二)(18分) 1.(3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 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 诀。) 22.(4分)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1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 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2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1分) 23.(5分)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 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2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 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2分) 24.(3分)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 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 出来 25.(3分)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 11.【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经营好你的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 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②贝尔纳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 有奖智力竞赛,有道题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 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份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 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③不难看出,这个最佳答案的确精妙。有的同志喜欢把人生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因为不 切实际,非但实现不了,反而带来不少副作用。明明自己只能挑八十斤的担子,却偏要挑两 百斤,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那个
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 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 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2.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 分) 23.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5 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24. 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3 分) 25. 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3 分) 【答案】(二)(18 分) 21.(3 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 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 诀。) 22.(4 分)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1 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 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2 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1 分) 23.(5 分) 第②段,(1 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 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2 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 “阅读中的‘入’ 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2 分) 24.(3 分)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 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 出来。) 25.(3 分)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 11.【2013 年·四川省成都市】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9~12 题。 经营好你的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 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②贝尔纳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 有奖智力竞赛,有道题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 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份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 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③不难看出,这个最佳答案的确精妙。有的同志喜欢把人生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因为不 切实际,非但实现不了,反而带来不少副作用。明明自己只能挑八十斤的担子,却偏要挑两 百斤,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那个
④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⑤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正像生意场上有的人总想“空手套白狼”一样,对待人生也想不 劳而获,也许还曾侥幸得逞过,但是在长长的一生中,若是抱定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是必然 要吃苦头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 人生犹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须放上 相等的重量。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 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 当有人问研制出世界首创掌上产品的中山名人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是哪个院校毕业的,他 笑着说: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学的是苦难系拼命专业,课本就是汽车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 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⑥在当今社会,不劳而获无异于痴人说梦,守株待兔只会遭人耻笑,踏实努力才能获得 成功。试想连鲁迅都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何况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所以, 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试着让夭平另一端的砝码变得更重吧。 ⑦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因此,多一点 经济头脑,多一点经营意识,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我想这是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门经济学课程 (有删改) 9.从全文来看,围绕“经营好你的人生”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 述的?(2分) 答 10.第②段中举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道理?(2分) 答 11.第⑤段作者在提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 目标所必须坚持的”这一观点后,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除了文中所讲的“踏实努力”这一“砝码”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充当人 生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呢?请联系生活,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答案】9.①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②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每点1 分) 0.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2分) 11.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作家二月河和电脑公司总经理余德发的例 子证明了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②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 方法,通过引用鲁迅的名言证明这一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每 点2分,答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2.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举例略。(开放性试题,联系生活 实际,符合题意即可。) 12.【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 【试题】 二)记得给别人留条路(14分) ①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 更能体味了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④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⑤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正像生意场上有的人总想“空手套白狼”一样,对待人生也想不 劳而获,也许还曾侥幸得逞过,但是在长长的一生中,若是抱定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是必然 要吃苦头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 人生犹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须放上 相等的重量。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 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 当有人问研制出世界首创掌上产品的中山名人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是哪个院校毕业的,他 笑着说: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学的是苦难系拼命专业,课本就是汽车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 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⑥在当今社会,不劳而获无异于痴人说梦,守株待兔只会遭人耻笑,踏实努力才能获得 成功。试想连鲁迅都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何况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所以, 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试着让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变得更重吧。 ⑦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因此,多一点 经济头脑,多一点经营意识,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我想这是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门经济学课程。 (有删改) 9.从全文来看,围绕“经营好你的人生”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 述的?(2 分) 答: 10.第②段中举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道理?(2 分) 答: 11.第⑤段作者在提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 目标所必须坚持的”这一观点后,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12.除了文中所讲的“踏实努力”这一“砝码”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充当人 生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呢?请联系生活,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4 分) 答: 【答案】9.①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②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每点 1 分) 10.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2 分) 11.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作家二月河和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的例 子证明了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②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 方法,通过引用鲁迅的名言证明这一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每 点 2 分,答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来源: w w w.s hul ihu a.n et] 12.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举例略。(开放性试题,联系生活 实际,符合题意即可。) 12.【2013 年·浙江省舟山市】 【试题】 (二)记得给别人留条路(14 分) ①看人生, 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 更能体味了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莱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 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一根莱,多 放上一只土豆子,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不是看中一棵莱、 只土豆子,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 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 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 些,慢慢地,他取得了信任,总是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 緣,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拼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 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你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 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既得利益。 ⑤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 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的项目,抢了别人应有的饭碗;为了自己的 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 标……这些现象,堵了路,謇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者几十年后 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点话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 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 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的心 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选自杂文网,有删改。作者修东) 9作者为什么说“要给别人留条路”?阅读全文进行概括。(4分) 10解释文章第②段中“三八二十三”的丰富含义。(2分) 1文章第②~④段已经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第⑤段?请简要分析。(4 分) 12.结合文本,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4分) 2011年9月15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无证驾驶豪车并参与肇事打人被 收容教养一年。事发之时,因其尚未成年,有不少网民及知名人士纷纷发表言论,希望媒体 和大众宽容他。不料,就在李天一被解除收容教养不到半年时间里,又因触犯刑法“二进宫 (选自2013年2月25日《京华时报》) 【答案】(二)(14分) 9①给别人留条路,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求得心安和踏实。③由此持之以恒,会实现人生的辉煌。④送人玫瑰,留有余香。⑤发展 共赢,取得事业成功 10.“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创业时的发展 共赢(就是给别人留一条路,也给自己留一条路)。 1l第⑤段与②~④段是对比关系,②~④段是正面论述凡事要留有余地,给他人多留 条路,而第⑤段从反面加以论述。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给别人留条路是心灵上的向善,但不是无原则的造就(宽容)。李天一事件启示我们: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 .... 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一根菜,多 放上一只土豆子,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不是看中一棵菜、 一只土豆子,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 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 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 些,慢慢地,他取得了信任,总是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 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 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拼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 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你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 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既得利益。 ⑤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 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的项目,抢了别人应有的饭碗;为了自己的 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 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 者几十年后 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点话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 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 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的心 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选自杂文网,有删改。 作者 修东) 9.作者为什么说“要给别人留条路”?阅读全文进行概括。(4 分) 10.解释文章第②段中“三八二十三”的丰富含义。(2 分) 11.文章第②~④段已经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第⑤段?请简要分析。(4 分) 12.结合文本,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4 分) 2011 年 9 月 15 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无证驾驶豪车并参与肇事打人被 收容教养一年。事发之时,因其尚未成年,有不少网民及知名人士纷纷发表言论,希望媒体 和大众宽容他。不料,就在李天一被解除收容教养不到半年时间里,又因触犯刑法“二进宫 “。 (选自 2013 年 2 月 25 日《京华时报》) 【答案】(二)(14 分) 9.①给别人留条路,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求得心安和踏实。③由此持之以恒,会实现人生的辉煌。④送人玫瑰,留有余香。⑤发展 共赢,取得事业成功。 10.“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创业时的发展 共赢(就是给别人留一条路,也给自己留一条路)。 11.第⑤段与②~④段是对比关系,②~④段是正面论述凡事要留有余地,给他人多留 一条路,而第⑤段从反面加以论述。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给别人留条路是心灵上的向善,但不是无原则的造就(宽容)。李天一事件启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