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现代文阅读 1.【2013年·四川省达州市】 【试题】 (一)阅读《春酒》一文,完成17-22题(14分)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 节日,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 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 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 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 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 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 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 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岀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喲!”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 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妤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 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 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 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 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 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 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春酒以 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 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 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 城里酒席称辶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莱),是最最讲究的酒席 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 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 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吇吇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 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 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 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 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 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 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 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课内现代文阅读 1.【2013 年·四川省达州市】 【试题】 (一)阅读《春酒》一文,完成 17-22 题(14 分)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 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 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 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 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 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 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 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 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 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 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 不得一口 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 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 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 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 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春酒以 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 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 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 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 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 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 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 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 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 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 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 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 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 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 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 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17阅读全文后,你所理解的本文主旨是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18作者在本文中详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生活片断?请概括作答。(2分) 19.品味句子“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说说该 细节描写有何妙处?(3分) 20.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2分) 21如何理解“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 呢?”(3分) 22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古今不少诗人把一些节日写到 诗中。请把下列诗中描写的节日写在后面相应的横线上。(3分) (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思乡(1分) 18.喝春酒吃会酒(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 19.这看似简单的几笔描写,尤其是几个动词的使用,(1分)生动传神地让读者强烈地感 受到小姑娘天真可爱,(1分)以及乡邻之间那种亲密随和,融洽温馨的人际关系。(1 分) 0.俭朴勤劳、善良大度慈爱能干的典型的母亲形象。(写出其中一点给1分,共2分) 21.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分)使作者由春酒想起了家乡,怀念家乡的的风俗美、人性美, (1分)增加了思乡的浓浓情愫。(1分) 22.(1)春节(2)中秋节(3)重阳节(每个小题1分,共3分) 23.每天快乐生活的开始:储满了乡邻的忧乐:能够为路人提供方便的快乐: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精神寄托。(写出三点即可,写出一点给1分) 2.【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11—12题。(6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 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 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 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 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 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 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作者:琦君) 17.阅读全文后,你所理解的本文主旨是 。(用一个词语概括)(1 分) 18.作者在本文中详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生活片断?请概括作答。(2 分) 19.品味句子“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说说该 细节描写有何妙处?(3 分) 20.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2 分) 21.如何理解“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 呢?”(3 分) 22.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古今不少诗人把一些节日写到 诗中。请把下列诗中描写的节日写在后面相应的横线上。(3 分)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思乡(1 分) 18.喝春酒 吃会酒(答出一点给 1 分,共 2 分) 19.这看似简单的几笔描写,尤其是几个动词的使用,(1 分)生动传神地让读者强烈地感 受到小姑娘天真可爱,(1 分)以及乡邻之间那种亲密随和,融洽温馨的人际关系。(1 分) 20.俭朴勤劳、善良大度 慈爱能干的典型的母亲形象。(写出其中一点给 1 分,共 2 分) 21.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 分)使作者由春酒想起了家乡,怀念家乡的的风俗美、人性美, (1 分)增加了思乡的浓浓情愫。(1 分) 2 2.(1)春节 (2)中秋节 (3)重阳节 (每个小题 1 分,共 3 分) 23.每天快乐生活的开始;储满了乡邻的忧乐;能够为路人提供方便的快乐;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精神寄托。(写出三点即可,写出一点给 1 分) 2.【2013 年·江苏省徐州市】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 11——12 题。(6 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 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 月晕常常 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 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 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
高积云的边緣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 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圓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 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 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晩。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 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 行千里”的谚语。 1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磅的一项是()(3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 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答案】(一)(6分) 11、(3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天上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2、(3分)B(虹是通过方位来推测天气变化的。) 3.【2013年·湖北省黄冈市】 【试题】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21~22题(4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夭空 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 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 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 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 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 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 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 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 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繚绕。 2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文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B第一段文字突出对色彩的描写,显示太和殿的辉煌壮丽:第二段文字突出对龙的描写,显 示帝王的威严。 C.“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样表达得更精确, 更符合实际情况。 D这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太和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貌、用处。 22.说明文在介绍建筑物时一般采用空间顺序,选文第二段在介绍大殿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明 顺序,请用具体的语言进行阐述。(2分) 【答案】
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 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 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 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 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 行千里”的谚语。 1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 分) 答: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 来源: w w w. shu lih ua. net www .sh uli hua .ne t]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 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答案】(一)(6 分) 11、(3 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天上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2、(3 分)B(虹是通过方位来推测天气变化的。) 3.【2013 年·湖北省黄冈市】 【试题】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 21~22 题(4 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 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 和贴金彩画。正面是 12 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 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 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 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 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 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 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 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2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文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B.第一段文字突出对色彩的描写,显示太和殿的辉煌壮丽;第二段文字突出对龙的描写,显 示帝王的威严。 C.“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样表达得更精确, 更符合实际情况。 D.这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太和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貌、用处。 22.说明文在介绍建筑物时一般采用空间顺序,选文第二段在介绍大殿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明 顺序,请用具体的语言进行阐述。(2 分) 【答案】
21.C(2分) 22先说正中位置,再依次介绍背后和两旁,最后介绍上方。在介绍上方时也是先中间后四 周。(2分) 4.【2013年·山东省泰安市】 【试题】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9-14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 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 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 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 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 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 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 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乜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 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 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9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D.水乡夜景 10.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11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点磕夹飞 B.点敲混飞 C.磕点混箭 D.点敲夹箭 12.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A.味觉视觉听觉 B.嗅觉听觉视觉 C.嗅觉视觉听觉 D.味觉听觉视觉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惊喜惬意 B.迷茫困惑 C.沉醉忘我 D.惆怅烦闷 14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8分,每小题2分)
21. C(2 分) 22.先说正中位置,再依次介绍背后和两旁,最后介绍上方。在介绍上方时也是先中间后四 周。(2 分) 4.【2013 年·山东省泰安市】 【试题】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 9—14 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 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 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 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 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 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 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 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 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 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9.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 10.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11.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 磕 夹 飞 B.点 敲 混 飞 C.磕 点 混 箭 D.点 敲 夹 箭 12.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喜 惬意 B.迷茫 困惑 C.沉醉 忘我 D.惆怅 烦闷 14.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三、(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苏州园林》里的两段文字,完成15-18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 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堿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 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 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 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 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 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5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6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7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 18.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四、(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9—21题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 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 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 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
阅读《苏州园林》里的两段文字,完成 15—18 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 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 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 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 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 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 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5.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6.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 )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7.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 18.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四、(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19—21 题。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 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 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 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