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 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 首月中看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 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 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 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诗歌鉴赏常考的 100 个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 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 首月中看。”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 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 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 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 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 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 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 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 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 悱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 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 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 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 叔同《送别》:“长亭 外,古道边,芳草碧 连天。”很显 然,在中国古 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 兮不归,春草 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 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 悱。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 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 ”,到梁、陈时 期,出现了大量的咏 梅诗。这一时 期 的 梅花 诗大 都 是对 花本 身的 描 写或 用于 赠别 , 尚无 明显 的象 征 寄 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 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 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 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 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 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5、蟋螂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 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 我床下。”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 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 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 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 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 仔细端详,杜鹃口 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 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 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 中 国古 典诗 词 中常 与衰 败荒 凉 的事 物联 系在 一 起。 如李 商隐 《 隋 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 ·七月》。它 对蟋蟀的活动 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 我床下。”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 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 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 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 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 19、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 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 人的怀念。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 种表现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嬴(一种蜂)捕螟 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 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 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23、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24、神器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 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 19、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 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 人的怀念。 20、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 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经·小雅 ·小宛》 :“螟蛉有子 ,蜾赢 负之。 ”蜾赢 (一种蜂 )捕螟 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 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 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23、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 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 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 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 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 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 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 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9、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 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 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0、孔方兄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 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 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 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 善于经营生 计,积 累了很多 财富,后 世因此 以“陶 朱”或“陶朱公 ”来称 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 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 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9、 连 理 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 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 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0、孔方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