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粤教版)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学习表 爱 1.动词。通“薆”,隐藏,遮掩。 例:爱而不见,搔首踟躇。(必修1《静女》) 2.动词。爱,爱护 例:宽厚而爱人。(必修4《过秦论》) 3.动词。吝惜。 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必修4《过秦论》) 4动词。疼爱。 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必修4《师说》) 1.形容词。相安无事。 例: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 2.使动用法。使……安。 例:既来之,则安之。(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 3.疑问代词。哪里。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必修2《赤壁赋》) 4疑问代词。哪里。 例:项王曰:“沛公安在?”(必修5《鸿门宴》) 5.疑问副词。怎么。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必修5《鸿门宴》) 被 1.介词。表被动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必修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动词。遭受。 例: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3.动词。通“披” 例:如被冰雪。(《促织》) 1.加倍 例: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必修4《过秦论》 2.动词。通“背”,背叛。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必修5《鸿门宴》)) 本 1.副词。本来 例: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必修3《琵琶行》) 例: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必修3《哨遍·高祖还乡》) 2.名词。草、木的根、茎。 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3.名词。根本,基础。 例: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4.动词。推原,考察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粤教版) 120 个重点文言实词学习表 爱 1. 动词。通“薆”,隐藏,遮掩。 例:爱而不见,搔首踟躇。(必修 1《静女》) 2. 动词。爱,爱护。 例:宽厚而爱人。(必修 4《过秦论》) 3. 动词。吝惜。 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必修 4《过秦论》) 4 动词。疼爱。 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必修 4《师说》) 安 1.形容词。相安无事。 例: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必修 4《季氏将伐颛臾》) 2.使动用法。使……安。 例:既来之,则安之。(必修 4《季氏将伐颛臾》) 3.疑问代词。哪里。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必修 2《赤壁赋》) 4.疑问代词。哪里。 例:项王曰:“沛公安在?”(必修 5《鸿门宴》) 5.疑问副词。怎么。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必修 5《鸿门宴》) 被 1.介词。表被动。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必修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动词。遭受。 例: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3. 动词。通“披”。 例:如被冰雪。(《促织》) 倍 1.加倍。 例: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必修 4《过秦论》) 2.动词。通“背”,背叛。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必修 5《鸿门宴》)) 本 1.副词。本来。 例: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必修 3《琵琶行》) 例: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必修 3《哨遍·高祖还乡》) 2.名词。草、木的根、茎。 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修 4《谏太宗十思疏》) 3.名词。根本,基础。 例: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4.动词。推原,考察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鄙 1.形容词。轻贱。 例:人贱物亦鄙,不足留后人。(必修1《孔雀东南飞》) 2.名词。边远、边疆地区。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3.形容词。鄙陋,目光短浅。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兵 1.名词。战争 例: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必修3《扬州慢》) 2.名词。兵器。 例:收天下之兵。(必修4《过秦论》)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 3.名词。军队。 例:吴起……制其兵。(必修4《过秦论》) 4.名词。兵士。 例:得选兵八万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病 1.动词。生病。 例: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必修2《项脊轩志》) 2.名词。疾病。 例: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3.形容词。困苦,困乏。 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察 1.动词。考察。 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 2.动词。反省,省察。 例: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必修4《晏子治东阿》) 3.动词。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必修5《陈情表》) 4.动词。仔细看,观察。 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5.动词。了解,弄清楚 例: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作定语。早晨的。 例: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必修2《逍遥游》) 2.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必修2《阿房宫赋》) 3.名词作动词。上朝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鄙 1.形容词。轻贱。 例:人贱物亦鄙,不足留后人。(必修 1《孔雀东南飞》) 2.名词。边远、边疆地区。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3.形容词。鄙陋,目光短浅。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兵 1.名词。战争。 例: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必修 3《扬州慢》) 2.名词。兵器。 例:收天下之兵。(必修 4《过秦论》)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 4《寡人之于国也》) 3.名词。军队。 例:吴起……制其兵。(必修 4《过秦论》) 4.名词。兵士。 例:得选兵八万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 病 1.动词。生病。 例: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必修 2《项脊轩志》) 2.名词。疾病。 例: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3.形容词。困苦,困乏。 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察 1.动词。考察。 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必修 4《寡人之于国也》) 2.动词。反省,省察。 例: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必修 4《晏子治东阿》) 3.动词。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必修 5《陈情表》) 4.动词。仔细看,观察。 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5.动词。了解,弄清楚。 例: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朝 1.作定语。早晨的。 例: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必修 2《逍遥游》) 2.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必修 2《阿房宫赋》) 3.名词作动词。上朝
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必修《项脊轩志》) 4.作状语。早晨。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必修3《琵琶行》) 5.名词。早晨。 例: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必修3《琵琶行》) 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必修5《陈情表》 6.动词。朝见,朝拜 例: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必修4《过秦论》) 7.使动用法。使……朝见。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必修4《过秦论》) 8.名词。朝代。 例: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必修5《陈情表》) 9.名词。朝廷 例: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必修5《陈情表》) 1.副词。曾经,读ceng 例: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必修3《琵琶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必修3《永遇乐》) 2.副词。竟然,读zeng 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必修2《赤壁赋》) 3.动词。通“增”,增加 例:货赂至,并曾赋敛(通“增”,增加)(必修4《晏子治东阿》) 乘 1.动词。驾,坐,骑。 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必修1《离骚》) 2.动词。登上。 例:乘彼境垣,以望复关。(必修1《氓》) 3.介词。趁着,凭借。 例: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必修2《与妻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必修4《过秦论》 4量词。一车四马为“乘”,读 sheng 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必修4《过秦论》) 诚 1.名词。诚心,真诚。 例: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必修5《陈情表》) 2.副词。表示肯定,确实,的确。 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必修2《与妻书》) 3、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必修5《报任安书》) 除
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必修《项脊轩志》) 4.作状语。早晨。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必修 3《琵琶行》) 5.名词。早晨。 例: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必修 3《琵琶行》) 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必修 5《陈情表》) 6.动词。朝见,朝拜。 例: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必修 4《过秦论》) 7.使动用法。使……朝见。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必修 4《过秦论》) 8.名词。朝代。 例: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必修 5《陈情表》) 9.名词。朝廷。 例: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必修 5《陈情表》) 曾 1.副词。曾经,读 céng。 例: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必修 3《琵琶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必修 3《永遇乐》) 2.副词。竟然,读 zēng。 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必修 2《赤壁赋》) 3.动词。通“增”,增加。 例:货赂至,并曾赋敛(通“增”,增加)(必修 4《晏子治东阿》) 乘 1.动词。驾,坐,骑。 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必修 1《离骚》) 2.动词。登上。 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必修 1《氓》) 3.介词。趁着,凭借。 例: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必修 2《与妻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必修 4《过秦论》) 4.量词。一车四马为“乘”,读 shèng。 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必修 4《过秦论》) 诚 1.名词。诚心,真诚。 例: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必修 4《谏太宗十思疏》)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必修 5《陈情表》) 2.副词。表示肯定,确实,的确。 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必修 2《与妻书》) 3、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必修 4《谏太宗十思疏》)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必修 5《段太尉逸事状》)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必修 5《报任安书》) 除
1.动词。去掉,除去,铲除。 例: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必修5《郑伯克段于鄢》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必修5《郑伯克段于鄢》) 2.授予官职 例: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必修5《陈情表》) 辞 1.名词。言辞,文辞 例: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必修5《报任安书》)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必修5《报任安书》) 2.名词。托辞,借口。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 3.动词。告别,辞别。 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必修2《阿房宫赋》)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必修3《琵琶行》)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必修5《鸿门宴》) 4.动词。推辞,不接受 例: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必修2《与妻书》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必修5《鸿门宴》) 5.动词。计较。 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必修5《鸿门宴》) 从 1.动词。跟随,随从。 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必修4《师说》) 张良是时从沛公(必修5《鸿门宴》) 毋从俱死也也。(必修5《鸿门宴》) 2.动词。依顺,听从 例: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必修1《孔雀东南飞》) 公从之。(必修5《郑伯克段于鄢》) 3.动词。参与,参加。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必修3《琵琶行》) 4.动词。依傍,紧挨着 例:樊哙从良坐。(必修五《鸿门宴》) 5.介词。由,自。 例: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必修2《项脊轩志》) 人往,从轩前过。(必修2《项脊轩志》)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必修5《鸿门宴》)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必修5《鸿门宴》 6.通“纵”,读zong,合纵。 例: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必修4《过秦论》)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必修4《过秦论》 殆 1.副词。表示测度或不肯定,大概。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必修2《项脊轩志》
1.动词。去掉,除去,铲除。 例: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必修 5《郑伯克段于鄢》)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必修 5《郑伯克段于鄢》) 2.授予官职 例: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必修 5《陈情表》) 辞 1.名词。言辞,文辞。 例: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必修 5《报任安书》)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必修 5《报任安书》) 2.名词。托辞,借口。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必修 4《季氏将伐颛臾》) 3.动词。告别,辞别。 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必修 2《阿房宫赋》)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必修 3《琵琶行》)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必修 5《鸿门宴》) 4.动词。推辞,不接受。 例: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必修 2《与妻书》)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必修 5《鸿门宴》) 5.动词。计较。 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必修 5《鸿门宴》) 从 1.动词。跟随,随从。 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必修 4《师说》) 张良是时从沛公(必修 5《鸿门宴》) 毋从俱死也也。 (必修 5《鸿门宴》) 2.动词。依顺,听从。 例: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必修 1《孔雀东南飞》) 公从之。(必修 5《郑伯克段于鄢》) 3.动词。参与,参加。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必修 3《琵琶行》) 4.动词。依傍,紧挨着。 例:樊哙从良坐。(必修五《鸿门宴》) 5.介词。由,自。 例: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必修 2《项脊轩志》) 人往,从轩前过。(必修 2《项脊轩志》)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必修 5《鸿门宴》)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必修 5《鸿门宴》) 6.通“纵”,读 zòng,合纵。 例: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必修 4《过秦论》)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必修 4《过秦论》) 殆 1.副词。表示测度或不肯定,大概。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必修 2《项脊轩志》) 当
1.介词。对着,向着 例: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必修3《蜀道难》) 2.介词。表示时间,值,在,正在 例: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必修4《过秦论》)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必修4《过秦论》)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必修4《晏子治东阿》)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必修5《鸿门宴》) 3.副词。表必然,必定,一定。 例: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修1《孔雀东南飞》)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必修1《孔雀东南飞》) 4.副词。表示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例: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必修1《孔雀东南飞》) 5.副词。应当,理当 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必修1《短歌行》)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必修5《陈情表》) 副元师勋塞天地,当务始终。(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 6.动词。抵御,抵挡。 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必修5《鸿门宴》 7、动词。占据,把守。 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必修3《蜀道难》) 8.动词。主持,执掌 例:人君当神器之重(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道 1.名词。路,道路。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必修3《蜀道难》)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必修5《鸿门宴》 2.名词。方法,措施。 例: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必修4《过秦论》)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必修4《过秦论》) 3.名词。风尚。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必修4《师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必修4《师说》) 4.名词。道理,规律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必修4《师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必修4《师说》) 5.名词。学识,主张 例: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必修5《报任安书》) 6.动词。说,议论。 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必修3《念奴娇赤壁怀古》)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必修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必修5《报任安书》) 7.动词。取道,经过 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必修5《鸿门宴》) 8.通“导”,引导,疏导
1.介词。对着,向着。 例: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必修 3《蜀道难》) 2.介词。表示时间,值,在,正在。 例: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必修 4《过秦论》)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必修 4《过秦论》)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必修 4《晏子治东阿》)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必修 5《鸿门宴》) 3.副词。表必然,必定,一定。 例: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修 1《孔雀东南飞》)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必修 1《孔雀东南飞》) 4.副词。表示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例: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必修 1《孔雀东南飞》) 5.副词。应当,理当。 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必修 1《短歌行》)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必修 5《陈情表》) 副元师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必修 5《段太尉逸事状》) 6.动词。抵御,抵挡。 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必修 5《鸿门宴》) 7、动词。占据,把守。 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必修 3《蜀道难》) 8.动词。主持,执掌。 例:人君当神器之重(必修 4《谏太宗十思疏》) 道 1.名词。路,道路。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必修 3《蜀道难》)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必修 5《鸿门宴》) 2.名词。方法,措施。 例: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必修 4《过秦论》)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必修 4《过秦论》) 3.名词。风尚。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必修 4《师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必修 4《师说》) 4.名词。道理,规律。 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必修 4《师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必修 4《师说》) 5.名词。学识,主张。 例: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必修 5《报任安书》) 6.动词。说,议论。 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必修 3《念奴娇赤壁怀古》)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必修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必修 5《报任安书》) 7.动词。取道,经过。 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必修 5《鸿门宴》) 8.通“导”,引导,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