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必修1《离骚》) 得 1.副词。能够。 例: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必修1《孔雀东南飞》)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必修5《鸿门宴》) 2.动词。取得,获得,得到 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得到)(必修二:《赤壁赋》) 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 3.名词。心得,体会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必修5《游褒禅山 记》) 此余之所得也。(必修5《游褒禅山记》) 度 1.动词。度过,越过。 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唐诗宋词选《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必修3《琵琶行》) 2.动词。揣测,估量 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必修5《鸿门宴》) 3.名词。标准,限度 例: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4.动词。谱曲。 例: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必修3《扬州慢》 5.量词。次。 例:众里寻他千百度。(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青玉案·元夕》)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滕王阁序》) 6.动词。比较,衡量 例: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必修4《过秦沦》) 7.名词。法令,制度 例: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必修4《过秦论》) 1.否定副词。不,不是。 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必修2《阿房宫赋》)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必修5《游褒禅山记》) 非为织作迟/恐此事非奇/又非君所详。(必修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苟非吾之所有。(必修2《赤壁赋》) 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必修4《师说》)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必修5《陈情表》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必修4《劝学》) 将何往而非病/将何适而非快?(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必修2《阿房宫赋》) 2.否定副词。没有。 例: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君子生非异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必修4 《劝 学》)
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必修 1《离骚》) 得 1.副词。能够。 例: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必修 1《孔雀东南飞》)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必修 5《鸿门宴》) 2.动词。取得,获得,得到。 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得到)(必修二:《赤壁赋》) 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必修 5《段太尉逸事状》) 3.名词。心得,体会。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必修 5《游褒禅山 记》) 此余之所得也。(必修 5《游褒禅山记》) 度 1.动词。 度过,越过。 例: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唐诗宋词选《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必修 3《琵琶行》) 2.动词。揣测,估量。 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必修 5《鸿门宴》) 3.名词。标准,限度 例: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必修 4《谏太宗十思疏》) 4.动词。谱曲。 例: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必修 3《扬州慢》) 5. 量词。 次。 例:众里寻他千百度。(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青玉案·元夕》)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滕王阁序》) 6.动词。比较,衡量 例: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必修 4《过秦沦》) 7.名词。法令,制度 例: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必修 4《过秦论》) 非 1.否定副词。不,不是。 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必修 2《阿房宫赋》)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必修 5《游褒禅山记》) 非为织作迟/恐此事非奇/又非君所详。(必修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苟非吾之所有。(必修 2《赤壁赋》) 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必修 4《师说》)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必修 5《陈情表》)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必修 4《劝学》) 将何往而非病/将何适而非快?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必修 2《阿房宫赋》 ) 2.否定副词。没有。 例: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君子生非异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必修 4 《劝 学》)
3.非独、非徒:不仅。 例: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土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必修5《陈情表》)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盜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5《鸿门宴》) 4.不同寻常,不同一般 例: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必修5《游褒禅山记》 复 1.动词。恢复。 例: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必修4《师说》) 不复挺者。(必修4《劝学》)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必修2《项脊轩志》) 2.副词。还。 例: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必修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名词。双层。 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必修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动词。答复,回答。 例: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必修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又,再。 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必修2《阿房宫赋》 终老不复取/勿复重纷纭/何言复来还/诺诺复尔尔/视历复开书/勿复怨鬼神/千 万 不复全!(必修1《孔雀东南飞》)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必 修3《琵琶行》) 6.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所以叫复道。 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必修2《阿房宫赋》 负 1.动词。背弃,违背 例:誓天不相负。(必修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名词。(与“胜”相对,意为“失败”) 例: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必修4《过秦论》) 3.动词。蒙受、遭受 例;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必修5《报任安书》) 4.担负 例:予此所行负之责任……(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5动词。背东西,以背载物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 盖 1.句首语气词。 例: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二舍……(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2.大概,推测。 例:玉之言盖有讽焉。(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其又深,则其至又 加少矣。(必修5《游褒禅山记》) 克终者盖寡。(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3.非独、非徒:不仅。 例: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必修 5《陈情表》)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 5《鸿门宴》) 4.不同寻常,不同一般 例: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必修 5《游褒禅山记》) 复 1.动词。恢复。 例: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必修 4《师说》) 不复挺者。(必修 4《劝学》)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必修 2《项脊轩志》) 2.副词。还。 例: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必修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名词。双层。 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必修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动词。答复,回答。 例: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必修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又,再。 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必修 2《阿房宫赋》 ) 终老不复取/勿复重纷纭/何言复来还/诺诺复尔尔/视历复开书/勿复怨鬼神/千 万 不复全!(必修 1《孔雀东南飞》)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必 修 3《琵琶行》) 6.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所以叫复道。 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必修 2《阿房宫赋》 ) 负 1.动词。背弃,违背。 例:誓天不相负。(必修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名词。(与“胜”相对,意为“失败”) 例: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必修 4《过秦论》) 3.动词。蒙受、遭受。 例;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必修 5《报任安书》 ) 4.担负 例:予此所行负之责任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 5 动词。背东西,以背载物。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 4<<寡人之于国也>>) 盖 1.句首语气词。 例: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二舍……(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2.大概,推测。 例:玉之言盖有讽焉。(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黄州快哉亭记》)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其又深,则其至又 加少矣。(必修 5《游褒禅山记》) 克终者盖寡。(必修 4《谏太宗十思疏》)
3.名词。车篷 例:已亭亭如盖矣。(必修2《项脊轩志》) 4.动词。压住,遮住 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必修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连词。如果。 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必修2《前赤壁赋》) 6.连词。由于,因为 例: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7.动词。胜过,超过 例:英才盖世。(必修4《过秦论》) 故 1.名词。原因、缘故。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必修5《鸿门宴》) 2.名词。故国”即“旧地”。 例:故国神游……(必修3《念奴娇·赤壁怀古》,) 3.“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因此”。 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必修5《鸿门宴》) 4.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复音词“是故”“以故”来 表达 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必修4《师说》) 5.副词。仍旧 例: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必修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名词,缘故。 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必修5《游褒禅山记》) 7.名词。旧交,老朋友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必修5《鸿门宴》) 8.形容词。旧有的,原来的 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必修3《赤壁怀古》) 9.形容词,衰老。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必修3《琵琶行》 0.副词。过去,从前。 例:轩东故尝为厨。(必修2《项脊轩志》) 11.连词,因此。 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必修5《鸿门宴》) 12.连词,所以 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必修4《劝学》 顾 1.动词。回头看 例:赢得仓皇北顾。(必修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动词。考虑,顾虑 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必修5《鸿门宴》) 1.副词。本来 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必修4《师说》)
3.名词。车篷。 例:已亭亭如盖矣。(必修 2《项脊轩志》) 4.动词。压住,遮住。 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必修 1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连词。如果。 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必修 2《前赤壁赋》) 6.连词。由于,因为。 例: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必修 4《谏太宗十思疏》) 7.动词。胜过,超过。 例:英才盖世。(必修 4《过秦论》) 故 1.名词。原因、缘故。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必修 5《鸿门宴》) 2.名词。故国”即“旧地”。 例:故国神游…… (必修 3《念奴娇•赤壁怀古》,) 3.“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因此”。 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必修 5《鸿门宴》) 4.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复音词“是故”“以故”来 表达。 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必修 4《师说》) 5.副词。仍旧 例: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必修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名词,缘故。 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必修 5《游褒禅山记》) 7.名词。旧交,老朋友。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必修 5《鸿门宴》) 8.形容词。旧有的,原来的。 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必修 3《赤壁怀古》) 9.形容词,衰老。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必修 3《琵琶行》) 10. 副词。过去,从前。 例:轩东故尝为厨。(必修 2《项脊轩志》) 11.连词,因此。 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 5《鸿门宴》) 12.连词,所以。 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必修 4《劝学》) 顾 1.动词。回头看。 例:赢得仓皇北顾。(必修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动词。考虑,顾虑。 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必修 5《鸿门宴》) 固 1.副词。本来 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必修 4《师说》)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必修2《兰亭集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必修5《报任安书》 2.形容词。顽固。 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必修2《阿房宫赋》) 3.动词。巩固,使……固。 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4.形容词。稳固,坚固。 例: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必修4《过秦论》) 5.形容词。险固。 例:雍州之地,殺函之固,自若也/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以 为固/自以为关中之固(必修4《过秦论》) 6.副词。确实 例:固一世之雄也。(必修2《赤壁赋》) 7.副词。一定,必然 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5《鸿门宴》 8.连词。岂,难道 例:尚书固负若属耶?(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 9.坚持,坚决 例:(朱)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 10.形容词。鄙陋 例: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必修5《报任安书》) 归 1.名词。旧时指女子出嫁 例:吾妻来归……(必1《项脊轩志》) 2.动词。赠送 例: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必修1《静女》) 3.动词。返回 例: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必修1《孔雀东南飞》) 国 1.名词。国家 例:思国之安者……(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必修5《陈情表》) 2.名词。周代渚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 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灭六国者六国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 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必修2《阿房宫赋》) 过 1.名词。错误,过失 例:儿实无罪过。(必修1《孔雀东南飞》)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4《劝学》) 是谁之过与。(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 且尔言过矣。(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经过、路过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必修 2《兰亭集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必修 5《报任安书》) 2.形容词。顽固。 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必修 2《阿房宫赋》) 3.动词。巩固,使……固。 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必修 4 《谏太宗十思疏》) 4.形容词。稳固,坚固。 例: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必修 4 《谏太宗十思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必修 4《过秦论》) 5.形容词。险固。 例: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以 为固/自以为关中之固( 必修 4《过秦论》) 6.副词。确实 例:固一世之雄也。(必修 2《赤壁赋》) 7 .副词。 一定,必然 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 5《鸿门宴》) 8.连词。 岂,难道 例:尚书固负若属耶?(必修 5《段太尉逸事状》) 9. 坚持,坚决 例:(朱)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必修 5《段太尉逸事状》) 10.形容词。鄙陋 例: 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必修 5《报任安书》) 归 1. 名词。旧时指女子出嫁 例:吾妻来归……(必^1《项脊轩志》) 2.动词。赠送 例: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必修 1《静女》) 3.动词。 返回 例: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必修 1《孔雀东南飞》) 国 1.名词。 国家 例:思国之安者……( 必修 4《谏太宗十思疏》)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必修 5《陈情表》) 2.名词。周代渚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 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灭六国者六国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 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必修 2《阿房宫赋》) 过 1.名词。错误,过失。 例:儿实无罪过。(必修 1《孔雀东南飞》)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 4《劝学》) 是谁之过与。(必修 4《季氏将伐颛臾》) 且尔言过矣。(必修 4《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经过、路过
例:人往,从轩前过。(必修2《项脊轩志》)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必修3《阿房宫赋》)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 3.动词。超过 例:日过午已昏。(必修2《项脊轩志》) 4.动词。犯错误。 例:过秦论。(必修4《过秦论》)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动词。探访 例:一日,大母过余曰。(必修2《项脊轩志》) 过故人庄。 6.动词。责备。 例:求,无乃尔是过与。(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必修5《鸿门宴》) 幸勿为过。(必修5《报任安书》) 何 1.代词。什么。 例:何以解忧?(必修1《短歌行》) 何意出此言?(必修1《孔雀东南飞》 且何谓阁子也?(必修2《项脊轩志》) 春花秋月何时了?(必修3《虞美人》) 何以伐为?(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 大王来何操?(必修5《鸿门宴》 姜氏何厌之有?(必修5《郑伯克段于鄢》) 2.代词。怎么、为什么。 例:何不改乎此度?(必修1《离骚》 未云何龙?(必修2《阿房宫赋》) 之二虫,又何知?(必修2《逍遥游》)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必修2《赤壁赋》) 寡人之民不加,何也?(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 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必修5《段太尉逸事状》 今日之事何如?(必修5《鸿门宴》) 3.代词。哪里。 例: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诗》) 4.副词。多么。 例:何桀纣之猖披兮。(必修1《离骚》) 开国何茫然。(必修3《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必修3《蜀道难》) 恨 1.名词。遗憾。 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明月几时有》) 别有幽愁暗恨生。(必修3《琵琶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必修3《登髙》) 2.动词。痛惜
例:人往,从轩前过。(必修 2《项脊轩志》)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必修 3《阿房宫赋》)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必修 5《段太尉逸事状》) 3.动词。超过。 例:日过午已昏。(必修 2《项脊轩志》) 4.动词。犯错误。 例:过秦论。(必修 4《过秦论》)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动词。探访。 例:一日,大母过余曰。(必修 2《项脊轩志》) 过故人庄。 6.动词。责备。 例:求,无乃尔是过与。(必修 4 《季氏将伐颛臾》)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必修 5《鸿门宴》) 幸勿为过。(必修 5《报任安书》) 何 1.代词。什么。 例:何以解忧?(必修 1《短歌行》) 何意出此言?(必修 1《孔雀东南飞》) 且何谓阁子也?(必修 2《项脊轩志》) 春花秋月何时了?(必修 3《虞美人》) 何以伐为?(必修 4《季氏将伐颛臾》) 大王来何操?(必修 5《鸿门宴》 姜氏何厌之有?(必修 5《郑伯克段于鄢》) 2.代词。怎么、为什么。 例:何不改乎此度?(必修 1《离骚》) 未云何龙?(必修 2《阿房宫赋》) 之二虫,又何知?(必修 2《逍遥游》)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必修 2《赤壁赋》) 寡人之民不加,何也?(必修 4《寡人之于国也》) 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必修 5《段太尉逸事状》) 今日之事何如?(必修 5《鸿门宴》) 3.代词。哪里。 例: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诗》) 4.副词。多么。 例:何桀纣之猖披兮。(必修 1《离骚》) 开国何茫然。(必修 3《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必修 3《蜀道难》) 恨 1.名词。遗憾。 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明月几时有》) 别有幽愁暗恨生。(必修 3《琵琶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必修 3《登高》) 2.动词。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