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 会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 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出发点,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从源头到末端、工程措 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全面推进海绵 城市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城市 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根据全区各城镇自然地理条 件、水文地质特点、降雨规律和城市规模等因素,提出分类 指导要求,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 、提高标准,完善体系。了解降雨规律,科学评估内 涝灾害情况,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适度提高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构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 理相结合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3、创新理念,蓄排结合。优先利用自然力量排水,由 以排为主”向“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综合 化、生态化的排水理念转变,由“快排”向“少排、慢排 净化后再排”的排水理念转变,全面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 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4、依靠科技,加强监管。増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数 字信息技术,推广城市暴雨内涝综合管控平合在城市排水防
3 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 会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 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出发点,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从源头到末端、工程措 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全面推进海绵 城市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城市 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根据全区各城镇自然地理条 件、水文地质特点、降雨规律和城市规模等因素,提出分类 指导要求,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 2、提高标准,完善体系。了解降雨规律,科学评估内 涝灾害情况,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适度提高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构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 理相结合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3、创新理念,蓄排结合。优先利用自然力量排水,由 “以排为主”向“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综合 化、生态化的排水理念转变,由“快排”向“少排、慢排、 净化后再排”的排水理念转变,全面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 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4、依靠科技,加强监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数 字信息技术,推广城市暴雨内涝综合管控平台在城市排水防
涝中的应用。加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运营维护方面的投入力 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涝管理水平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 政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排水防涝设 施建设和运菅领域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下 列城镇 (1)全区设市城市中心城区; (2)全区旗县所在地城镇 规划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结合内蒙 古自治区各地区规划和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对全区排水防涝 工程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模,并据此估 算投资规模。 (五)规划年限 为了与《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 划》保持一致,本的规划期限从2016年至2020年。规划基 准年为2015年
4 涝中的应用。加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运营维护方面的投入力 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涝管理水平。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 政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排水防涝设 施建设和运营领域。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下 列城镇: (1)全区设市城市中心城区; (2)全区旗县所在地城镇。 规划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结合内蒙 古自治区各地区规划和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对全区排水防涝 工程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模,并据此估 算投资规模。 (五)规划年限 为了与《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 划》保持一致,本的规划期限从 2016 年至 2020 年。规划基 准年为 2015 年
二、现状及问题 (一)区域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 北宽1700多公里,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我国 国土面积的1/8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均海拔1000米 左右。全区高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3.4%,山地占20.9%,丘 陵占16.4%,其余是河流、湖泊等。 内蒙古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大兴安岭北 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凤气候。巴彦浩特一一海勃湾· 一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 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 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寒冷,多寒潮 天气。多年平均气温0~8℃,气温年较差平均在34~36℃ 之间,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为50~450 毫升。日照充足,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地区都大于2700 小时。多大风、沙暴天气,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20~40天 之间。寒潮入侵出现频繁,平均每年有7次左右,最少4次, 最多达13次 内蒙古自治区辖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通辽、赤 峰、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9个地级市,兴
5 二、现状及问题 (一)区域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东西长 2400 多公里,南 北宽 1700 多公里,土地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占我国 国土面积的 1/8。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均海拔 1000 米 左右。全区高原面积占总面积的 53.4%,山地占 20.9%,丘 陵占 16.4%,其余是河流、湖泊等。 内蒙古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大兴安岭北 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 —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 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 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寒冷,多寒潮 天气。多年平均气温 0~8℃,气温年较差平均在 34~36℃ 之间,气温日较差平均为 12~16℃。年总降水量为 50~450 毫升。日照充足,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地区都大于 2700 小时。多大风、沙暴天气,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 20~40 天 之间。寒潮入侵出现频繁,平均每年有 7 次左右,最少 4 次, 最多达 13 次。 内蒙古自治区辖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通辽、赤 峰、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 9 个地级市,兴
安、锡林郭勒、阿拉善3个盟。全区共有494个城镇。截止 2015年末,全区常住总人口为2511.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514.16万人 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现已通过构建能源、化工、冶金、 装备制造、农牧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六大优势产业基 地,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截至2015年末,全区国内 生产总值达18032.8亿元,增长7.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71903元,同比增长7.4%,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1547美 元。全区三次产业比例为9:51:40。 2015年内蒙古城镇化率为60.3%,与国际公认的城镇化 发展成熟期70%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总体上内蒙古仍处于 城镇化推进时期 (二)降雨情况 全区境内年降水量为50~450毫升,由东部向西部递减。 鄂伦春自治旗年降水量达486毫米,阿拉善高原西部年降水 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仅37毫米。降水量集中于夏季, 占全年降水量的60~75%,造成局部地区易出现暴雨和洪涝 全区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在15~40%之间,特别是呼和浩 特以西地区,降水变率大于25%,阿拉善盟西部年降水变率 约为40%,接近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 地,是我国年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地区80%保 证率的年降水量只占平均年降水量的70%,限制了农业生产
6 安、锡林郭勒、阿拉善 3 个盟。全区共有 494 个城镇。截止 2015 年末,全区常住总人口为 2511.0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514.16 万人。 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现已通过构建能源、化工、冶金、 装备制造、农牧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六大优势产业基 地,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截至 2015 年末,全区国内 生产总值达 18032.8 亿元,增长 7.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71903 元,同比增长 7.4%,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 11547 美 元。全区三次产业比例为 9 : 51 : 40。 2015 年内蒙古城镇化率为 60.3%,与国际公认的城镇化 发展成熟期 70%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总体上内蒙古仍处于 城镇化推进时期。 (二)降雨情况 全区境内年降水量为 50~450 毫升,由东部向西部递减。 鄂伦春自治旗年降水量达 486 毫米,阿拉善高原西部年降水 量少于 50 毫米,额济纳旗仅 37 毫米。降水量集中于夏季, 占全年降水量的 60~75%,造成局部地区易出现暴雨和洪涝。 全区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在 15~40%之间,特别是呼和浩 特以西地区,降水变率大于 25%,阿拉善盟西部年降水变率 约为 40%,接近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 地,是我国年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地区 80%保 证率的年降水量只占平均年降水量的 70%,限制了农业生产
的发展 2015年全区总降水量在63.9(拐子湖)~696.6mm(扎兰 屯市)之间,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 常年,仅阿拉善盟大部、锡林郭勒盟中部、通辽市东南部 兴安盟大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偏多20~113%(额济纳旗), 鄂尔多斯市东北部、赤峰市中东部、呼伦贝尔市中西部地区 偏少20~40%(图1-1) 图1-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2015年全区平均降水量328mm,较长年平均值多9mm, 比上年少10mm(图1-2)。 历年值-19812010年平均值 450 350 200 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200520092013 图1-21961-2015年历年年降水量
7 的发展。 2015 年全区总降水量在 63.9(拐子湖)~696.6mm(扎兰 屯市)之间,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 常年,仅阿拉善盟大部、锡林郭勒盟中部、通辽市东南部、 兴安盟大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偏多 20~113%(额济纳旗), 鄂尔多斯市东北部、赤峰市中东部、呼伦贝尔市中西部地区 偏少 20~40%(图 1-1)。 图 1-1 2015 年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 2015 年全区平均降水量 328mm,较长年平均值多 9mm, 比上年少 10mm(图 1-2)。 图 1-2 1961-2015 年历年年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