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俄国社会思想史 总之,普列汉诺夫一生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政治道路。概略地说,他 的政治立场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民粹主义时期(1876 1883),马克思主义时期(18831903),孟什维主义时期(1903 1914),社会沙文主义时期(19141918)。前两个时期是不断进步、上 升的,经过十年的动摇,最后彻底堕落了。 与政治道路的复杂多变不同,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在成为马克 思主义者以后直到逝世时为止,却是相对稳定的。1921年列宁在跟托 洛茨基争论的时候写道:“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是整 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①。这里说的“全部哲学著作”, 当然不限于1903年以前的著述,也指1903年以后的作品,其中包括 未完成的多卷本专著《俄国社会思想史》。不过就他的理论思维水平而 言,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是他一生所达到的最高峰。此后十余年虽然不 断有新的论著问世,但整个说来理论上并没有新的突破,只不过把他 所掌握的那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较为详细、较为系统、较为具体地 运用于某些知识领域,取得了程度不等的成功罢了。这个评价也适用 于《俄国社会思想史》 普列汉诺夫是怎样写起这部著作的呢?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必然 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大家知道,普列汉诺夫最初参加民粹主义组织时是一个全心全意 投入政治活动的实干家。不久,对理论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在他的头脑 中占据更大的位置,在流亡西欧以后尤其如此。每当在政治活动中失 意的时候,他就更加热中于理论研究。例如1900年9月,他在同列宁 ①《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2卷,第84页
总 之 , 普 列 汉 诺 夫 一 生 经 历 了 复 杂 多 变 的 政 治 道 路 。 概 略 地 说 , 他 的 政 治 立 场 变 化 过 程 可 以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 即 民 粹 主 义 时 期 ( 1 8 7 6 — 1 8 8 3 ) , 马 克 思 主 义 时 期 ( 1 8 8 3 — 1 9 0 3 ) , 孟 什 维 主 义 时 期 ( 1 9 0 3 — 1 9 1 4 ) , 社 会 沙 文 主 义 时 期 ( 1 9 1 4 — 1 9 1 8 ) 。 前 两 个 时 期 是 不 断 进 步 、 上 升 的 , 经 过 十 年 的 动 摇 , 最 后 彻 底 堕 落 了 。 ( 二 ) 与 政 治 道 路 的 复 杂 多 变 不 同 , 普 列 汉 诺 夫 的 哲 学 观 点 在 成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以 后 直 到 逝 世 时 为 止 , 却 是 相 对 稳 定 的 。 1 9 2 1 年 列 宁 在 跟 托 洛 茨 基 争 论 的 时 候 写 道 : “ 普 列 汉 诺 夫 所 写 的 全 部 哲 学 著 作 , … … 是 整 个 国 际 马 克 思 主 义 文 献 中 的 优 秀 著 作 ” ① 。 这 里 说 的 “ 全 部 哲 学 著 作 ” , 当 然 不 限 于 1 9 0 3 年 以 前 的 著 述 , 也 指 1 9 0 3 年 以 后 的 作 品 , 其 中 包 括 未 完 成 的 多 卷 本 专 著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 不 过 就 他 的 理 论 思 维 水 平 而 言 , 十 九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是 他 一 生 所 达 到 的 最 高 峰 。 此 后 十 余 年 虽 然 不 断 有 新 的 论 著 问 世 , 但 整 个 说 来 理 论 上 并 没 有 新 的 突 破 , 只 不 过 把 他 所 掌 握 的 那 些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理 较 为 详 细 、 较 为 系 统 、 较 为 具 体 地 运 用 于 某 些 知 识 领 域 , 取 得 了 程 度 不 等 的 成 功 罢 了 。 这 个 评 价 也 适 用 于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 普 列 汉 诺 夫 是 怎 样 写 起 这 部 著 作 的 呢 ? 应 该 说 , 这 也 是 一 种 必 然 性 和 偶 然 性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 大 家 知 道 , 普 列 汉 诺 夫 最 初 参 加 民 粹 主 义 组 织 时 是 一 个 全 心 全 意 投 入 政 治 活 动 的 实 干 家 。 不 久 , 对 理 论 问 题 的 兴 趣 越 来 越 在 他 的 头 脑 中 占 据 更 大 的 位 置 , 在 流 亡 西 欧 以 后 尤 其 如 此 。 每 当 在 政 治 活 动 中 失 意 的 时 候 , 他 就 更 加 热 中 于 理 论 研 究 。 例 如 1 9 0 0 年 9 月 , 他 在 同 列 宁 4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① 《 列 宁 全 集 》 中 文 版 第 3 2 卷 , 第 8 4 页
俄国社会思想史 5 就共同编辑出版《火星报》和《曙光》杂志进行谈判时曾对列宁表示过: 如果谈判破裂,“他要放弃政治活动而投身于学术工作、纯粹的学术工 作”①。后来由于列宁坚定而灵活的态度,终于达成了圆满的协议。但普 列汉诺夫同以列宁为代表的年轻马克思主义者的合作为时不长。1903 年11月以后,他跟布尔什维克决裂了,倒向了孟什维克一边。然而他 同孟什维克领袖们的关系一开始就很不融洽,大小矛盾时有发生。 1905-1907年革命失败后,当大多数孟什维克首领鼓吹取消地下活 动,取消党,取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普列汉诺夫又同这些取消派分子 彻底闹翻了。这时他的心情的苦闷可以从他当时给妻子的信中清楚地 看出来。他写道:“我们无法同孟什维克一起前进。我注定要孤身一人 我不害怕这样的命运,但是我终究感到很难过”。据说正是在1908至 909年一年中,他完全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尽管他投身学术时始终不 曾忘情于政治活动,但学术与政治的矛盾一直使他十分苦恼。例如 1914年7月他从布鲁塞尔参加社会党国际局会议回来后对妻子说 我对一切都厌倦了。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象这次会议上所出现的那 种争吵。我宁可坐下来写理论著作。‘世界’出版社催促我完成第 卷。”这个第二卷就是《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二卷 早在1909年5月,普列汉诺夫突然收到“世界”出版社从莫斯科 寄来的一封信,建议他撰写一部《俄国社会思想史》。本来这几年从外 国和俄国出版社寄来的类似的约稿建议不少,但“世界”出版社的这个 建议特别使他高兴,因为俄国社会思想史、主要是十九世纪俄国社会 思想史一直是他研究和创作的心爱的题目。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他曾就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民粹派 思想家等等,撰写了和发表了十多种论著。所以,一接到这个建议,他 就立即回信表示同意,并着手搜集材料,起草全书的写作计划 ①参看《列宁全集》中文版第4卷,第308页
就 共 同 编 辑 出 版 《 火 星 报 》 和 《 曙 光 》 杂 志 进 行 谈 判 时 曾 对 列 宁 表 示 过 : 如 果 谈 判 破 裂 , “ 他 要 放 弃 政 治 活 动 而 投 身 于 学 术 工 作 、 纯 粹 的 学 术 工 作 ” ① 。 后 来 由 于 列 宁 坚 定 而 灵 活 的 态 度 , 终 于 达 成 了 圆 满 的 协 议 。 但 普 列 汉 诺 夫 同 以 列 宁 为 代 表 的 年 轻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的 合 作 为 时 不 长 。 1 9 0 3 年 1 1 月 以 后 , 他 跟 布 尔 什 维 克 决 裂 了 , 倒 向 了 孟 什 维 克 一 边 。 然 而 他 同 孟 什 维 克 领 袖 们 的 关 系 一 开 始 就 很 不 融 洽 , 大 小 矛 盾 时 有 发 生 。 1 9 0 5 — 1 9 0 7 年 革 命 失 败 后 , 当 大 多 数 孟 什 维 克 首 领 鼓 吹 取 消 地 下 活 动 , 取 消 党 , 取 消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时 , 普 列 汉 诺 夫 又 同 这 些 取 消 派 分 子 彻 底 闹 翻 了 。 这 时 他 的 心 情 的 苦 闷 可 以 从 他 当 时 给 妻 子 的 信 中 清 楚 地 看 出 来 。 他 写 道 : “ 我 们 无 法 同 孟 什 维 克 一 起 前 进 。 我 注 定 要 孤 身 一 人 。 我 不 害 怕 这 样 的 命 运 , 但 是 我 终 究 感 到 很 难 过 ” 。 据 说 正 是 在 1 9 0 8 至 1 9 0 9 年 一 年 中 , 他 完 全 把 自 己 关 在 书 房 里 。 尽 管 他 投 身 学 术 时 始 终 不 曾 忘 情 于 政 治 活 动 , 但 学 术 与 政 治 的 矛 盾 一 直 使 他 十 分 苦 恼 。 例 如 , 1 9 1 4 年 7 月 他 从 布 鲁 塞 尔 参 加 社 会 党 国 际 局 会 议 回 来 后 对 妻 子 说 : “ 我 对 一 切 都 厌 倦 了 。 我 还 从 来 没 有 看 到 过 象 这 次 会 议 上 所 出 现 的 那 种 争 吵 。 我 宁 可 坐 下 来 写 理 论 著 作 。 ‘ 世 界 ’ 出 版 社 催 促 我 完 成 第 二 卷 。 ” 这 个 第 二 卷 就 是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第 二 卷 。 早 在 1 9 0 9 年 5 月 , 普 列 汉 诺 夫 突 然 收 到 “ 世 界 ” 出 版 社 从 莫 斯 科 寄 来 的 一 封 信 , 建 议 他 撰 写 一 部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 本 来 这 几 年 从 外 国 和 俄 国 出 版 社 寄 来 的 类 似 的 约 稿 建 议 不 少 , 但 “ 世 界 ” 出 版 社 的 这 个 建 议 特 别 使 他 高 兴 , 因 为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主 要 是 十 九 世 纪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一 直 是 他 研 究 和 创 作 的 心 爱 的 题 目 。 从 十 九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以 来 , 他 曾 就 赫 尔 岑 、 别 林 斯 基 、 车 尔 尼 雪 夫 斯 基 、 杜 勃 罗 留 波 夫 、 民 粹 派 思 想 家 等 等 , 撰 写 了 和 发 表 了 十 多 种 论 著 。 所 以 , 一 接 到 这 个 建 议 , 他 就 立 即 回 信 表 示 同 意 , 并 着 手 搜 集 材 料 , 起 草 全 书 的 写 作 计 划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5 ① 参 看 《 列 宁 全 集 》 中 文 版 第 4 卷 , 第 3 0 8 页
俄国社会思想史 这就是说,无论从他要放弃政治活动而投身纯学术工作来看,还 是从他对这个题目一向抱有浓厚的兴趣来看,写作《俄国社会思想史 都有必然性。但另一方面,他终于写出了三卷《俄国社会思想史》,而不 是其他什么书,比方关于美学或艺术史方面的专著,则是偶然的。如果 当年“世界”出版社或者别的什么出版商约他写的是美学著作,那么今 天传世的很可能是一部《美学原理》或《艺术史》之类的作品了。据柳 依·阿克雪里罗得说,直到临终前不久他还对自己未能利用在艺术问 题上所积累的一切材料写成一部专著深表遗憾。 开初,普列汉诺夫打算用46个印张的篇幅简要地概述俄国社会 思想从基辅罗斯到二十世纪初的全部发展过程,这样就能较快地交 稿。后来事情的进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只写出前3卷,仅仅写到拉 季谢夫,即原计划9个项目中只完成第一、二项,而篇幅却有57个印 张。它的内容不过是全书的主体即最后7项所要阐述的十九世纪到 十世纪初俄国社会思想发展的一个理论的和历史的引论,而这个引论 就几乎花费了他整个的晚年——1909年10月到1916年底。据说“世 界”出版社刊登过一则广告,说此书全部完成将不少于7卷。可惜一年 以后,疾病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 普列汉诺夫一生著述丰富。迄今为止苏联出版的他的著作,如果 全部译成中文,总数当在一千万字以上。然而超过30万字的专著只有 《车尔尼雪夫斯基》(1909)和《俄国社会思想史》(1914、1915、1916)两 种。就写作时间之长、参阅资料之多、耗费心力之大而言,他一生著作 中后一本书是首屈一指的。为了写好这部书,他的藏书中新增了好几 百本必不可少的第一手材料和硏究著作(现今列宁格勒普列汉诺夫档 案馆中保存的他的个人藏书达一万六千余册)。他和妻子还写了大量 信件给莫斯科和彼得堡的熟人和不熟悉的人,请求购买或借阅有关书 籍,这是一张很长的书单子。当时也住在瑞士(克拉伦)的俄国著名藏 书家鲁巴金慷慨地允许普列汉诺夫充分利用他个人多达8万册的丰
这 就 是 说 , 无 论 从 他 要 放 弃 政 治 活 动 而 投 身 纯 学 术 工 作 来 看 , 还 是 从 他 对 这 个 题 目 一 向 抱 有 浓 厚 的 兴 趣 来 看 , 写 作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都 有 必 然 性 。 但 另 一 方 面 , 他 终 于 写 出 了 三 卷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 而 不 是 其 他 什 么 书 , 比 方 关 于 美 学 或 艺 术 史 方 面 的 专 著 , 则 是 偶 然 的 。 如 果 当 年 “ 世 界 ” 出 版 社 或 者 别 的 什 么 出 版 商 约 他 写 的 是 美 学 著 作 , 那 么 今 天 传 世 的 很 可 能 是 一 部 《 美 学 原 理 》 或 《 艺 术 史 》 之 类 的 作 品 了 。 据 柳 · 依 · 阿 克 雪 里 罗 得 说 , 直 到 临 终 前 不 久 他 还 对 自 己 未 能 利 用 在 艺 术 问 题 上 所 积 累 的 一 切 材 料 写 成 一 部 专 著 深 表 遗 憾 。 开 初 , 普 列 汉 诺 夫 打 算 用 4 6 个 印 张 的 篇 幅 简 要 地 概 述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从 基 辅 罗 斯 到 二 十 世 纪 初 的 全 部 发 展 过 程 , 这 样 就 能 较 快 地 交 稿 。 后 来 事 情 的 进 展 完 全 出 乎 他 的 意 料 : 他 只 写 出 前 3 卷 , 仅 仅 写 到 拉 季 谢 夫 , 即 原 计 划 9 个 项 目 中 只 完 成 第 一 、 二 项 , 而 篇 幅 却 有 5 7 个 印 张 。 它 的 内 容 不 过 是 全 书 的 主 体 即 最 后 7 项 所 要 阐 述 的 十 九 世 纪 到 二 十 世 纪 初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发 展 的 一 个 理 论 的 和 历 史 的 引 论 , 而 这 个 引 论 就 几 乎 花 费 了 他 整 个 的 晚 年 — — 1 9 0 9 年 1 0 月 到 1 9 1 6 年 底 。 据 说 “ 世 界 ” 出 版 社 刊 登 过 一 则 广 告 , 说 此 书 全 部 完 成 将 不 少 于 7 卷 。 可 惜 一 年 以 后 , 疾 病 过 早 地 夺 去 了 他 的 生 命 。 普 列 汉 诺 夫 一 生 著 述 丰 富 。 迄 今 为 止 苏 联 出 版 的 他 的 著 作 , 如 果 全 部 译 成 中 文 , 总 数 当 在 一 千 万 字 以 上 。 然 而 超 过 3 0 万 字 的 专 著 只 有 《 车 尔 尼 雪 夫 斯 基 》 ( 1 9 0 9 ) 和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 1 9 1 4 、 1 9 1 5 、 1 9 1 6 ) 两 种 。 就 写 作 时 间 之 长 、 参 阅 资 料 之 多 、 耗 费 心 力 之 大 而 言 , 他 一 生 著 作 中 后 一 本 书 是 首 屈 一 指 的 。 为 了 写 好 这 部 书 , 他 的 藏 书 中 新 增 了 好 几 百 本 必 不 可 少 的 第 一 手 材 料 和 研 究 著 作 ( 现 今 列 宁 格 勒 普 列 汉 诺 夫 档 案 馆 中 保 存 的 他 的 个 人 藏 书 达 一 万 六 千 余 册 ) 。 他 和 妻 子 还 写 了 大 量 信 件 给 莫 斯 科 和 彼 得 堡 的 熟 人 和 不 熟 悉 的 人 , 请 求 购 买 或 借 阅 有 关 书 籍 , 这 是 一 张 很 长 的 书 单 子 。 当 时 也 住 在 瑞 士 ( 克 拉 伦 ) 的 俄 国 著 名 藏 书 家 鲁 巴 金 慷 慨 地 允 许 普 列 汉 诺 夫 充 分 利 用 他 个 人 多 达 8 万 册 的 丰 6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俄国社会思想史 7 富藏书。作为一个学风十分严谨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并不满 足于这一切,也不满足于日内瓦等地图书馆内的有关藏书。1913年6 月7日,他写信给“世界”出版社说:“可能今年夏天我要到伦敦去为 [我的]著作再找些原始材料”①。可惜反动的沙皇政府不允许他回到祖 国,更不可能让他利用国内的珍版图书和各类档案。不过他手头现有 的上述材料也就相当可观了。这么大量的材料显然不可能在一两年内 研究清楚。特别是他以前只熟悉十九世纪俄国社会思想,对于十七、十 八世纪这一段却没有什么研究。这就是他的写作计划一再延期的主要 原因之一。为此他多次向出版社表示歉意。有时出版社急着要付排了 他突然得到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就硬是压着等读完这部著作,核对 好有关资料,并对自己的书稿作些相应的修改或增补,然后才肯寄出 总之,象这样一位始终被列宁称为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大理论家在 具体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穷年累月、殚精竭虑才写出的这部洋洋百 万言的巨著,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自明的,任何真正的学者都会严肃认 真地对待它。企图象米丁那样用一顶“孟什维克化的唯心主义”帽子从 根本上否定它②,只会给这种企图的制造者留下历史的笑柄。 斯大林死后,苏联学术界在恢复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评价的口号 下开始了对普列汉诺夫进行重新评价。但是从根本上对《俄国社会思 想史》这部巨著进行重新评价,却是七十年代的事。这里我们只抄录两 段苏联著名普列汉诺夫专家的话 ①《普列汉诺夫哲学遗著》1974年俄文版第3卷,第285页 ②米丁:《唯物辩证法的首要问题》1936年俄文版,第55页
富 藏 书 。 作 为 一 个 学 风 十 分 严 谨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 普 列 汉 诺 夫 并 不 满 足 于 这 一 切 , 也 不 满 足 于 日 内 瓦 等 地 图 书 馆 内 的 有 关 藏 书 。 1 9 1 3 年 6 月 7 日 , 他 写 信 给 “ 世 界 ” 出 版 社 说 : “ 可 能 今 年 夏 天 我 要 到 伦 敦 去 为 [ 我 的 ] 著 作 再 找 些 原 始 材 料 ” ① 。 可 惜 反 动 的 沙 皇 政 府 不 允 许 他 回 到 祖 国 , 更 不 可 能 让 他 利 用 国 内 的 珍 版 图 书 和 各 类 档 案 。 不 过 他 手 头 现 有 的 上 述 材 料 也 就 相 当 可 观 了 。 这 么 大 量 的 材 料 显 然 不 可 能 在 一 两 年 内 研 究 清 楚 。 特 别 是 他 以 前 只 熟 悉 十 九 世 纪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 对 于 十 七 、 十 八 世 纪 这 一 段 却 没 有 什 么 研 究 。 这 就 是 他 的 写 作 计 划 一 再 延 期 的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 为 此 他 多 次 向 出 版 社 表 示 歉 意 。 有 时 出 版 社 急 着 要 付 排 了 , 他 突 然 得 到 一 本 重 要 的 学 术 著 作 , 就 硬 是 压 着 等 读 完 这 部 著 作 , 核 对 好 有 关 资 料 , 并 对 自 己 的 书 稿 作 些 相 应 的 修 改 或 增 补 , 然 后 才 肯 寄 出 去 。 总 之 , 象 这 样 一 位 始 终 被 列 宁 称 为 精 通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大 理 论 家 在 具 体 分 析 大 量 文 献 的 基 础 上 穷 年 累 月 、 殚 精 竭 虑 才 写 出 的 这 部 洋 洋 百 万 言 的 巨 著 , 其 学 术 价 值 是 不 言 自 明 的 , 任 何 真 正 的 学 者 都 会 严 肃 认 真 地 对 待 它 。 企 图 象 米 丁 那 样 用 一 顶 “ 孟 什 维 克 化 的 唯 心 主 义 ” 帽 子 从 根 本 上 否 定 它 ② , 只 会 给 这 种 企 图 的 制 造 者 留 下 历 史 的 笑 柄 。 ( 三 ) 斯 大 林 死 后 , 苏 联 学 术 界 在 恢 复 列 宁 对 普 列 汉 诺 夫 的 评 价 的 口 号 下 开 始 了 对 普 列 汉 诺 夫 进 行 重 新 评 价 。 但 是 从 根 本 上 对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这 部 巨 著 进 行 重 新 评 价 , 却 是 七 十 年 代 的 事 。 这 里 我 们 只 抄 录 两 段 苏 联 著 名 普 列 汉 诺 夫 专 家 的 话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7 ① ② 米 丁 : 《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首 要 问 题 》 1 9 3 6 年 俄 文 版 , 第 5 5 页 。 《 普 列 汉 诺 夫 哲 学 遗 著 》 1 9 7 4 年 俄 文 版 第 3 卷 , 第 2 8 5 页
俄国社会思想史 段见于恰金为《普列汉诺夫哲学遗著》第3卷所写的编者序言 他说:普列汉诺夫这部未完成的三卷本著作“是俄国社会思想史方面 第一部综合性的巨著。对于自己的时代说来它是一部试图从马克思主 义立场系统地彻底研究俄国漫长历史上社会思想发展基本线索的著 作 基本上是从唯物史观立场写出的这部著作,特别是它的已经 发表的部分,是同关于俄国社会思想发展的唯心主义观点和折衷主义 观点背道而驰的。这绝对是普列汉诺夫的功绩。……普列汉诺夫把俄 国社会思想史同西方社会思想发展过程联系起来,这是他的研究的擅 长方面……普列汉诺夫拟定的俄国社会思想史计划,整个说来具有重 大的价值。在编写和实现俄国社会思想史的现代科学研究计划时,无 论如何不能对它置之不顾。” 另一段是约夫楚克和库尔巴托娃的评论:“在《俄国社会思想史》 中,他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这样一个论断:似乎俄国社会思想是 从西欧各种流派简单地承袭来的,没有多少自己重要的和独立的传 统;他坚决驳斥了地主资产阶级反革命思想家的下列捏造:似乎十九 世纪的俄国革命思想是‘没有根基的’,具有学理主义’的缺陷。…… 另一方面,普列汉诺夫驳斥了斯拉夫派、民粹派和其他反马克思主义 的俄国社会思想的历史学家的孤立主义倾向,这些历史学家把俄国社 会思想看作是如此独特的,以致看不到它同世界文化的任何联系, ·他是第一个从马克思主义立场企图描绘从基辅罗斯时期到二十 世纪初的俄国社会思想的宏伟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图景的革命理论 他鲜明地揭示了俄国社会思想的进步派别和反动派别之间斗 争的历史道路。他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进步派别同俄国和欧洲解放运动 的密切联系及其对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学、艺术和精神生活的有益影 响。……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提出了本国的和世界的社会思想史 中许多重要的和复杂的问题。” 显然,《俄国社会思想史》也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错误。普列汉诺夫
一 段 见 于 恰 金 为 《 普 列 汉 诺 夫 哲 学 遗 著 》 第 3 卷 所 写 的 编 者 序 言 。 他 说 : 普 列 汉 诺 夫 这 部 未 完 成 的 三 卷 本 著 作 “ 是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方 面 第 一 部 综 合 性 的 巨 著 。 对 于 自 己 的 时 代 说 来 它 是 一 部 试 图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立 场 系 统 地 彻 底 研 究 俄 国 漫 长 历 史 上 社 会 思 想 发 展 基 本 线 索 的 著 作 。 … … 基 本 上 是 从 唯 物 史 观 立 场 写 出 的 这 部 著 作 , 特 别 是 它 的 已 经 发 表 的 部 分 , 是 同 关 于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发 展 的 唯 心 主 义 观 点 和 折 衷 主 义 观 点 背 道 而 驰 的 。 这 绝 对 是 普 列 汉 诺 夫 的 功 绩 。 … … 普 列 汉 诺 夫 把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同 西 方 社 会 思 想 发 展 过 程 联 系 起 来 , 这 是 他 的 研 究 的 擅 长 方 面 … … 普 列 汉 诺 夫 拟 定 的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计 划 , 整 个 说 来 具 有 重 大 的 价 值 。 在 编 写 和 实 现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的 现 代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时 , 无 论 如 何 不 能 对 它 置 之 不 顾 。 ” 另 一 段 是 约 夫 楚 克 和 库 尔 巴 托 娃 的 评 论 : “ 在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中 , 他 批 判 了 资 产 阶 级 自 由 派 的 这 样 一 个 论 断 : 似 乎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是 从 西 欧 各 种 流 派 简 单 地 承 袭 来 的 , 没 有 多 少 自 己 重 要 的 和 独 立 的 传 统 ; 他 坚 决 驳 斥 了 地 主 资 产 阶 级 反 革 命 思 想 家 的 下 列 捏 造 : 似 乎 十 九 世 纪 的 俄 国 革 命 思 想 是 ‘ 没 有 根 基 的 ’ , 具 有 ‘ 学 理 主 义 ’ 的 缺 陷 。 … … 另 一 方 面 , 普 列 汉 诺 夫 驳 斥 了 斯 拉 夫 派 、 民 粹 派 和 其 他 反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的 历 史 学 家 的 孤 立 主 义 倾 向 , 这 些 历 史 学 家 把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看 作 是 如 此 独 特 的 , 以 致 看 不 到 它 同 世 界 文 化 的 任 何 联 系 , … … 他 是 第 一 个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立 场 企 图 描 绘 从 基 辅 罗 斯 时 期 到 二 十 世 纪 初 的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的 宏 伟 的 、 给 人 以 深 刻 印 象 的 图 景 的 革 命 理 论 家 。 … … 他 鲜 明 地 揭 示 了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的 进 步 派 别 和 反 动 派 别 之 间 斗 争 的 历 史 道 路 。 他 令 人 信 服 地 指 出 了 进 步 派 别 同 俄 国 和 欧 洲 解 放 运 动 的 密 切 联 系 及 其 对 我 国 各 族 人 民 的 文 学 、 艺 术 和 精 神 生 活 的 有 益 影 响 。 … … 他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立 场 提 出 了 本 国 的 和 世 界 的 社 会 思 想 史 中 许 多 重 要 的 和 复 杂 的 问 题 。 ” 显 然 , 《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 》 也 存 在 着 种 种 不 足 和 错 误 。 普 列 汉 诺 夫 8 俄 国 社 会 思 想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