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目的】 了解掌握血痹与虚劳病的成因及其证治。 【要求】 1,了解血痹、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血痹病的病因病机: 3.了解虚劳病的病因病机特点: 3.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血痹的致病因素、辨证论治。 2.虚劳病脉象、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以及脾虚、肾虚、干血等证的辨证论治 次序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实践课合计 血痹的致病因素、辨证论治。 16 3.5 3.5 等证的辨证论治。 3 合计 5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目的】 了解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病的证治 【要求】 1.了解肺痿、肺痈、肺胀、咳嗽上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肺痿的成因病机: 3.了解咳嗽上气的辨证及预后: 4.掌握肺痿、咳嗽上气病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肺痿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辨证论治 2.肺痈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症状特点、诊断、治疗方药。 3.咳嗽上气的诊断、预后、治疗方药以及肺胀与风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目的】 了解掌握血痹与虚劳病的成因及其证治。 【要求】 1.了解血痹、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血痹病的病因病机; 3.了解虚劳病的病因病机特点; 3.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血痹的致病因素、辨证论治。 2.虚劳病脉象、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以及脾虚、肾虚、干血等证的辨证论治。 次序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 实践课 时 合计 1. 血痹的致病因素、辨证论治。 1.5 1.5 2. 虚劳病脉象、发病原因、病理 变化,以及脾虚、肾虚、干血 等证的辨证论治。 3.5 3.5 3. 4. 合计 5 0 5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目的】 了解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病的证治。 【要求】 1.了解肺痿、肺痈、肺胀、咳嗽上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肺痿的成因病机; 3.了解咳嗽上气的辨证及预后; 4.掌握肺痿、咳嗽上气病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肺痿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辨证论治。 2.肺痈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症状特点、诊断、治疗方药。 3.咳嗽上气的诊断、预后、治疗方药以及肺胀与风水的区别
次序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实践课 合计 肺痿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 1.5 1.5 证论治。 神的发因病理变化、症 治厅万约 1.5 1.5 4 合团 4 4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目的】 了解掌握奔气病的成因、症状与治疗。 【要求】 1.了解奔豚气病的概念及成因: 2.掌握奔豚气病的证治。 【教学内容】 奔豚气病的发病原因、典型症状、分型论治。 次序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合计 1 合计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目的】 了解掌握胸痹与心痛病因、脉症及证治。 【要求】 1.了解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掌握胸痹心痛(从脉而论)的病机: 3.掌握胸痹、心痛病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胸痹心痛的病理机制、典型症状
次序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 实践课 时 合计 1. 肺痿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 辨证论治。 1.5 1.5 2. 肺痈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症 状特点、诊断、治疗方药。 1 1 3. 咳嗽上气的诊断、预后、治疗 方药以及肺胀与风水的区别。 1.5 1.5 4. 合计 4 4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目的】 了解掌握奔气病的成因、症状与治疗。 【要求】 1.了解奔豚气病的概念及成因; 2.掌握奔豚气病的证治。 【教学内容】 奔豚气病的发病原因、典型症状、分型论治。 次序 教学内容 理论课 时 实践课 时 合计 1. 奔豚气病的发病原因、典型 症状、分型论治。 1 1 2. 合计 1 1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目的】 了解掌握胸痹与心痛病因、脉症及证治。 【要求】 1.了解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掌握胸痹心痛(从脉而论)的病机; 3.掌握胸痹、心痛病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胸痹心痛的病理机制、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