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外科方向)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6005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4学分,总学时72,理论49,实验(见习)15,网络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逐渐成熟等不同阶 段,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痛、岩、肛门宣 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现代中医外科还包括内痈、 急腹症、疝、泌尿生殖和性病传播疾病等。它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阐述外科疾病证治 规律和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主干学科,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 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 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外科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外科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 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 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医学特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 专业的热爱。在培养应用人才的目标下,通过学习中、西医基础理论,结合中医外科科专 业教学、临床实践,培养中西医结合新型的医学人才,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外科方向)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6005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4 学分,总学时 72,理论 49,实验(见习)15,网络 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逐渐成熟等不同阶 段,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 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现代中医外科还包括内痈、 急腹症、疝、泌尿生殖和性病传播疾病等。它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阐述外科疾病证治 规律和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主干学科,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 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 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外科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外科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 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 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医学特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 专业的热爱。在培养应用人才的目标下,通过学习中、西医基础理论,结合中医外科科专 业教学、临床实践,培养中西医结合新型的医学人才,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 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流派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二、掌握疾病的命名原则。 三、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 一、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 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二、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 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三、基本术语主要为疮疡类的常见术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外科疾病致病因素。 二、熟悉外科疾病发病机理。 三、正确理解气血、脏腑、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 痰饮瘀血。 二、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 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流派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二、掌握疾病的命名原则。 三、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 一、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 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二、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 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三、基本术语主要为疮疡类的常见术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外科疾病致病因素。 二、熟悉外科疾病发病机理。 三、正确理解气血、脏腑、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 痰饮瘀血。 二、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目的要求】 一、正确理解对中医外科疾病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掌握中医外科疾病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要点。掌握阴证、阳症,辨肿、痛、脓、溃疡 等的方法。 三、熟悉辨皮疹、痒、出血、善恶顺逆等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辨病与辨证,是中医学从不同角度对疾病本质进行认识的方法。 二、四诊在外科中的应用 1.望诊 1)望局部病变:望部位、望形绝 2)望神色形态:望精神、望面色、望形态 3)望舌:望舌质、望舌苔 2.闻诊 1)听声音 2)嗅气味 3.问诊 1)问寒热 2)问汗液 3)问饮食 4)问二便 5)问病因或诱因 6)问旧病 7)问职业 8)问妇女月经 9)问家族
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目的要求】 一、正确理解对中医外科疾病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掌握中医外科疾病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要点。掌握阴证、阳症,辨肿、痛、脓、溃疡 等的方法。 三、熟悉辨皮疹、痒、出血、善恶顺逆等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辨病与辨证,是中医学从不同角度对疾病本质进行认识的方法。 二、四诊在外科中的应用 1.望诊 1)望局部病变:望部位、望形色 2)望神色形态:望精神、望面色、望形态 3)望舌:望舌质、望舌苔 2.闻诊: 1)听声音 2)嗅气味 3.问诊 1)问寒热 2)问汗液 3)问饮食 4)问二便 5)问病因或诱因 6)问旧病 7)问职业 8)问妇女月经 9)问家族
10)问不洁性交 4.切诊 1)脉诊: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大脉、小脉、弦脉、紧脉 2)触诊:触皮肤、触疼痛、触肿块 三、辨阴证阳证,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主要依据发病缓急、皮肤颜色、皮肤温 度、肿形、范围、硬度、疼痛、病位深浅、脓液质量、溃疡形绝、病程长短、全身症状、 舌苔脉象及预后顺逆来辨别。 四、辨肿、脓、溃疡、皮疹、出血 1.辨肿 1)辨肿的外形:局限性、弥漫性、全身性 2)辨肿的成因:火肿、寒肿、风肿、湿肿、痰肿、气肿、瘀肿、郁结肿、虚肿、实肿 3)辨肿的部位与形色 4)辨肿块与结节: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边界、疼痛、内容物 2.辨脓 1)辨脓方法:触按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2)辨脓的内容:辨脓的有无、脓的部位深浅、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 3)辨脓的注意事项 3.辨溃疡 1)辨溃疡的形态:阴证、阳证、化脓性溃疡、结核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癌性溃疡、压 迫性溃疡 2)辨溃疡的色泽:阳证溃疡、阴证溃疡、溃疡肉芽 4.辨皮疹 1)从八纲证来辨 2)从卫气营血辨证来辨 3)从病因辨证来辨 4)从脏腑辨证来辨 5.辨出血 1)皮肤黏膜出血
10)问不洁性交 4.切诊 1)脉诊: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大脉、小脉、弦脉、紧脉 2)触诊:触皮肤、触疼痛、触肿块 三、辨阴证阳证,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主要依据发病缓急、皮肤颜色、皮肤温 度、肿形、范围、硬度、疼痛、病位深浅、脓液质量、溃疡形色、病程长短、全身症状、 舌苔脉象及预后顺逆来辨别。 四、辨肿、脓、溃疡、皮疹、出血 1.辨肿 1)辨肿的外形:局限性、弥漫性、全身性 2)辨肿的成因:火肿、寒肿、风肿、湿肿、痰肿、气肿、瘀肿、郁结肿、虚肿、实肿 3)辨肿的部位与形色 4)辨肿块与结节: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边界、疼痛、内容物 2.辨脓 1)辨脓方法:触按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 超 2)辨脓的内容:辨脓的有无、脓的部位深浅、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 3)辨脓的注意事项 3.辨溃疡 1)辨溃疡的形态:阴证、阳证、化脓性溃疡、结核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癌性溃疡、压 迫性溃疡 2)辨溃疡的色泽:阳证溃疡、阴证溃疡、溃疡肉芽 4.辨皮疹 1)从八纲证来辨 2)从卫气营血辨证来辨 3)从病因辨证来辨 4)从脏腑辨证来辨 5.辨出血 1)皮肤黏膜出血
2)咯血 3)呕血 4)便血 5)尿血 五、辨痛、痒 1辨痛 1)辨疼痛的成因:寒、热、风、湿、气、瘀血、化脓 2)辨疼痛的类型:卒痛、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 3)辨疼痛的性质: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 4)辨疼痛与肿胀 2辨痒 1)皮肤病辨痒: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 2)疮疡辨痒 六、辨部位经络 1、辨部位;上、中、下部位辨证 2.辨经络,从人体各部所属经络、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及循环用药三方面论述。 七、辨善恶顺逆,就是判断外科疾病预后转归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消、托、补三大内治法在外科疾病不同阶段的具体应用。 二、掌握外治法中的各种药物疗法。 三、熟悉内治法的具体应用及各种外治法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一、内治法 1.以消、托、补为纲,做为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的治疗大法
2)咯血 3)呕血 4)便血 5)尿血 五、辨痛、痒 1.辨痛 1)辨疼痛的成因:寒、热、风、湿、气、瘀血、化脓 2)辨疼痛的类型:卒痛、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 3)辨疼痛的性质: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 4)辨疼痛与肿胀 2.辨痒 1)皮肤病辨痒: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 2)疮疡辨痒 六、辨部位经络 1、辨部位;上、中、下部位辨证 2.辨经络,从人体各部所属经络、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及循环用药三方面论述。 七、辨善恶顺逆,就是判断外科疾病预后转归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目的要求】 一、掌握消、托、补三大内治法在外科疾病不同阶段的具体应用。 二、掌握外治法中的各种药物疗法。 三、熟悉内治法的具体应用及各种外治法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一、内治法 1.以消、托、补为纲,做为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的治疗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