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 课程大纲 (2022·秋季学期) 版权所有©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 2022年8月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 课 程 大 纲 (2022·秋季学期) 版权所有©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 2022 年 8 月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教学大纲》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课程大纲》 (2022年秋季课程) 版权所有。 课程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理念、政策与实践 主讲师王勇教授简介 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 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交部党校教授,北京大学香港特区高级公务员 国情培训主讲教授,国家商务部北京大学非洲外交官培训项目教授,瑞士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WEF)地缘政治全球议程委员会委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全球事务 学院杰出学者。北京大学法学本、硕、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美关系、中美经 济关系、贸易政治、区域合作、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等方 向。 曾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学习,并先后在美国加 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委员会(PCP)一南加州大学、台湾政治 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BC)Chavelier杰出访问教授。 现担任英文杂志《全球亚洲》(Global Asia)、《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 《当代政治》(Contemporary Politics)、《人类安全》(Human Security)等编 委及《国际政治经济学评论》(RIPE)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勇教授出版著作11部,包括《中国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对话》、《奥 巴马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中美经贸关系》、《最患国待 遇的回合:1989-1997年中美经贸关系》等,发表中、英、日、西班牙、韩文学术 论文数十篇。2008年王勇教授入选教有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中美经贸 关系》获得200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王勇教授曾应邀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哈佛 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S)、美中 第2页(共30页)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教学大纲》 第 2 页(共 30 页)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课程大纲》 (2022 年秋季课程) 版权所有© 课程一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理念、政策与实践 主讲师王勇教授简介 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 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交部党校教授,北京大学香港特区高级公务员 国情培训主讲教授,国家商务部北京大学非洲外交官培训项目教授,瑞士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WEF)地缘政治全球议程委员会委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全球事务 学院杰出学者。北京大学法学本、硕、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美关系、中美经 济关系、贸易政治、区域合作、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等方 向。 曾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学习,并先后在美国加 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委员会(PCIP)-南加州大学、台湾政治 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BC)Chavelier杰出访问教授。 现担任英文杂志《全球亚洲》(Global Asia)、《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 《当代政治》(Contemporary Politics)、《人类安全》(Human Security)等编 委及《国际政治经济学评论》(RIPE)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勇教授出版著作11部,包括《中国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对话》、《奥 巴马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中美经贸关系》、《最惠国待 遇的回合:1989-1997年中美经贸关系》等,发表中、英、日、西班牙、韩文学术 论文数十篇。2008年王勇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中美经贸 关系》获得200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王勇教授曾应邀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哈佛 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美中
《“新青年全珠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教竿大纲》 贸易全国委员会、多伦多大学、UBC、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庆 应大学、日本防务研究所、德国工商产业协会、拉美社会科学院、南非国际事务 研究所、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等机构演讲。曾多次代表中国智库参加“二 十国集团”(G20)智库峰会(Think2o)会议并发表演讲。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GCC102 学时 16 所属模块当代中国 全球治理的中田方案:理念、政策与实践 课程名称 China's Approaches to Global Governance:Ideas,Policies and (英文) Practice 开课单位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 课程属性 理论课 授课语言 中文 审核人 项目专家指导 委员会 主讲师姓名 王勇 主讲师职称 教授 开设学期 秋季学期 上课时间 每周六晚18:00-19:30 2)课程介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因应全球化的调整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中 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致力于在全球治理改革进程 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此,中国就全球治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政策,有 力推动了现有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出发,了解中国关于全球 治理问题的基本理念、主张与政策,以及中国在主要全球治理问题领域提出的改 革与治理方案的基本内容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全球治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全球 胜任力水平。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与全球治理问题的基本理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演变 及其规律,中国在全球金融、多边贸易体制、全球发展问题、全球安全、全球互 联网安全、国际人权等全球治理领域的理念、玫策与实践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增进对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环境、全球治理体系相关知识的 第3页(共30页)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教学大纲》 第 3 页(共 30 页) 贸易全国委员会、多伦多大学、UBC、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庆 应大学、日本防务研究所、德国工商产业协会、拉美社会科学院、南非国际事务 研究所、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等机构演讲。曾多次代表中国智库参加“二 十国集团”(G20)智库峰会(Think20)会议并发表演讲。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GCC102 学时 16 所属模块 当代中国 课程名称 (中文)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理念、政策与实践 课程名称 (英文) China’s Approaches to Global Governance: Ideas, Policies and Practice 开课单位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 课程属性 理论课 授课语言 中文 审核人 项目专家指导 委员会 主讲师姓名 王 勇 主讲师职称 教授 开设学期 秋季学期 上课时间 每周六晚18:00-19:30 2) 课程介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因应全球化的调整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中 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致力于在全球治理改革进程 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此,中国就全球治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政策,有 力推动了现有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出发,了解中国关于全球 治理问题的基本理念、主张与政策,以及中国在主要全球治理问题领域提出的改 革与治理方案的基本内容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全球治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全球 胜任力水平。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与全球治理问题的基本理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演变 及其规律,中国在全球金融、多边贸易体制、全球发展问题、全球安全、全球互 联网安全、国际人权等全球治理领域的理念、政策与实践。 3)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增进对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环境、全球治理体系相关知识的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教学大纲》 了解,这是提出中国方案的国际背景与知识基础。增进对于中国与当前国际政治 经济体系关系的理解,重点了解中国与西方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之间关系的演变, 比较两者利益异同点。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从当前国际体系中获得了较大的利益 但当前体系与规则脱离全球政治经济的新发展,亟需适当调整与改革。增进对中 国与现存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联合国体系等相关全球治理体制的互动关系的了 解,加深对中国方案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认识。了解中国全球治理改革方案与美 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全球治理方案之间的异同,深化对影响因素的理解。了解 中国全球治理方案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治理方案的异同,突出中国作 为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影响,思考如何借助相关国家的帮助推动落实 中国治理方案的路径等。 4)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计16学时,每次课2学时。 (”表示重点,“表示难点)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课堂活动 作业 中国与全球治理导论 全球治理的概念与理论 阅读参考文 第一讲 讲授为主、 献:多人准备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 引导讨论 下一讲内容的 规律与问题 5分钟发言 全球治理中国方案概述 中国对外政策与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对外关系的演进及 特 第二讲 中国对外关系的理念与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阅读参考文 调整:从和平共处到人 多人准名 π 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经 验 中国与全球金融治理 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 元 织、世界银行的关系 阅读参考文 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 第三讲 集团的崛起与国际经济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武:多人准 体系的改革 讲内容的 5分钟发言 中国关于全球金融治理 的主张与亚投行、新发 π 展银行的实践 第4页(共30页)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教学大纲》 第 4 页(共 30 页) 了解,这是提出中国方案的国际背景与知识基础。增进对于中国与当前国际政治 经济体系关系的理解,重点了解中国与西方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之间关系的演变, 比较两者利益异同点。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从当前国际体系中获得了较大的利益, 但当前体系与规则脱离全球政治经济的新发展,亟需适当调整与改革。增进对中 国与现存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联合国体系等相关全球治理体制的互动关系的了 解,加深对中国方案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认识。了解中国全球治理改革方案与美 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全球治理方案之间的异同,深化对影响因素的理解。了解 中国全球治理方案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治理方案的异同,突出中国作 为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影响,思考如何借助相关国家的帮助推动落实 中国治理方案的路径等。 4)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计16学时,每次课2学时。 (“”表示重点,“”表示难点)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课堂活动 作业 第一讲 中国与全球治理导论 讲授为主、 引导讨论 阅读参考文 献;多人准备 下一讲内容的 5分钟发言 全球治理的概念与理论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 规律与问题 全球治理中国方案概述 第二讲 中国对外政策与参与全球治理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阅读参考文 献;多人准备 下一讲内容的 5分钟发言 中国对外关系的演进及 特点 中国对外关系的理念与 调整:从和平共处到人 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经 验 第三讲 中国与全球金融治理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阅读参考文 献;多人准备 下一讲内容的 5分钟发言 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世界银行的关系 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 集团的崛起与国际经济 体系的改革 中国关于全球金融治理 的主张与亚投行、新发 展银行的实践
《“新青年全珠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教竿大纲》 中国与全球贸易治理 中国参与全球贸易体系 元 献:多人准舍 第四讲 中国关于全球贸易治理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下一讲内容的 改 5分钟发言 国推动全球贸易治理 的实践 中国与全球发展治理 阅读参考文 缺。名人准冬 第五讲 中国发展的理念与经验元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一讲内容的 带一路”侣议与全 5分钟发言 球发展治理 中国与全球安全治理 阅读参考文 中国的和平妮起与所谓 献:多人准名 “修昔底德陷阱” 下一讲内容的 第六讲中国的新国际安全理念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5分钟发言:准 与政簧 备小组辩论。 中国与全球、地区安全 治理改革:挑战与机遇 中国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中国百联网经济的发展 与安全战 阅读参考文 第七讲 全球互联网安全治理的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献:准备小组 角论与斗 中围 辩论 联网安全治理的 理念与 中国与全球人权治理 中国保护人权事业的成 就与面临的国际挑战 讲授与讨 小组辩论 第八讲 全球人权治理的争论与 论 斗争 中国有关全球人权治理 的主张与政策 5)教学特色 为了解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广泛的理论视角: 坚持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对相关问题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 第5页(共30页)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教学大纲》 第 5 页(共 30 页) 第四讲 中国与全球贸易治理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阅 读 参 考 文 献;多人准备 下一讲内容的 5分钟发言 中国参与全球贸易体系 中国关于全球贸易治理 改革的主张 中国推动全球贸易治理 的实践 第五讲 中国与全球发展治理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阅 读 参 考 文 献;多人准备 下一讲内容的 5分钟发言 中国的发展成就及对全 球发展事业的贡献 中国发展的理念与经验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 球发展治理 第六讲 中国与全球安全治理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阅 读 参 考 文 献;多人准备 下一讲内容的 5分钟发言;准 备小组辩论。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所谓 “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的新国际安全理念 与政策 中国与全球、地区安全 治理改革:挑战与机遇 第七讲 中国与全球互联网治理 讲授为主 课堂发言 阅 读 参 考 文 献;准备小组 辩论。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与安全挑战 全球互联网安全治理的 争论与斗争 中国互联网安全治理的 理念与倡议 第八讲 中国与全球人权治理 讲授与讨 论 小组辩论 中国保护人权事业的成 就与面临的国际挑战 全球人权治理的争论与 斗争 中国有关全球人权治理 的主张与政策 5) 教学特色 为了解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广泛的理论视角; 坚持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对相关问题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