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00903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 课程类别:必修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深入浅出 地围绕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宏观经济学学是研究人类经济管理活动一般规 律的科学。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宏观经济学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 发展历程,明确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以及从宏观管理视角来解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与目的,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的 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素养及品质,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 究方法,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及变动过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
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000903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 课程类别:必修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深入浅出 地围绕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宏观经济学学是研究人类经济管理活动一般规 律的科学。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宏观经济学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 发展历程,明确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以及从宏观管理视角来解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与目的,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的 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素养及品质,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 究方法,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及变动过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来看待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成就, 1、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GDP的内涵与本质 3、熟悉GDP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掌握宏观经济活动的时代背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总值及其衡量 (-)GDP的含义 (二)GDP的衡量 (三)名义GDP和实际GDP (四)与GDP相关的一些经济指标 第二节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一)一组物品价格的衡量问题 (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 (三)通货膨胀的含义 第三节失业及其衡量 (一)家庭调查 (二)相关指标 (三)失业的类型 (四)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第四节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一)失业 (二)通货膨胀 (三)滞胀 (四)增长问题 重点与难点: 1,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2.通过学习熟悉GDP的内涵与本质的相关内容 3.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分析思路 2
2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来看待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成就。 1、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 GDP 的内涵与本质 3、熟悉 GDP 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掌握宏观经济活动的时代背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产总值及其衡量 (一)GDP 的含义 (二) GDP 的衡量 (三)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四)与 GDP 相关的一些经济指标 第二节 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一)一组物品价格的衡量问题 (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 (三)通货膨胀的含义 第三节 失业及其衡量 (一)家庭调查 (二)相关指标 (三)失业的类型 (四)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第四节 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一)失业 (二)通货膨胀 (三)滞胀 (四)增长问题 重点与难点: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2. 通过学习熟悉 GDP 的内涵与本质的相关内容 3. 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分析思路
4.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各种类型特征 (三)思考与实践 1.辩证唯物主义在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影响有哪些? 2.如何认识GDP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3.宏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简述其主要思想 4.如何认识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配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 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多媒体 课件对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教学视频对课程难点进行拓展和补充,以引导学 生理解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3 4. 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各种类型特征 (三)思考与实践 1. 辩证唯物主义在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影响有哪些? 2. 如何认识 GDP 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3. 宏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简述其主要思想 4. 如何认识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及自学指导法相结合,配合教学媒体应 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 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多媒体 课件对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教学视频对课程难点进行拓展和补充,以引导学 生理解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第十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 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反思国民收入一支出模型特征。 1.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国民收入模型的作用 2。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模型 3.熟悉乘数理论的作用机制 4. 掌握国民收入理论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二、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方向 三、两部门经济: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家庭部门 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二、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 六、其他消费理论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企业部门 一、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 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三、投资和利率 四、投资的q理论 第四节三部门经济:政府部门 一、政府需求 二、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第五节四部门经济:国外部门 一、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
4 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 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反思国民收入-支出模型特征。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国民收入模型的作用 2. 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模型 3. 熟悉乘数理论的作用机制 4. 掌握国民收入理论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二、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方向 三、两部门经济: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家庭部门 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二、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 六、其他消费理论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企业部门 一、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 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三、投资和利率 四、投资的 q 理论 第四节 三部门经济:政府部门 一、政府需求 二、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第五节 四部门经济:国外部门 一、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
二、净出口的决定 三、几个重要的国外需求影响因素 第六节影响需求的重要机制:乘数 一、乘数原理:以投资乘数为例 二、与政府相关的乘数 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思想在国民收入模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理论相关知识点。 3.熟悉乘数理论的主要论点。 4.掌握国民收入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1.辩证唯物思想在国民收入模型中的作用。 2.在两部门经济中,家庭和企业部门的差异在哪里? 3.消费需求理论存在哪些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修订? 4.如何采用动态模型来刻画国民收入理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通过小组讨 论和课堂问答等环节进一步深化理解相关内容
5 二、净出口的决定 三、几个重要的国外需求影响因素 第六节 影响需求的重要机制:乘数 一、乘数原理:以投资乘数为例 二、与政府相关的乘数 重点与难点: 1.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思想在国民收入模型中的作用。 2. 通过学习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理论相关知识点。 3. 熟悉乘数理论的主要论点。 4. 掌握国民收入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1. 辩证唯物思想在国民收入模型中的作用。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家庭和企业部门的差异在哪里? 3. 消费需求理论存在哪些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修订? 4. 如何采用动态模型来刻画国民收入理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通过小组讨 论和课堂问答等环节进一步深化理解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