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一)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部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 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及盂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 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 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 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 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 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 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妹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盂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 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 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 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贲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 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5.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去舍市傍 离开 B.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教化 C.既学而归,孟母方绩纺织 D.宁能衣其夫子 衣服 6.下面每组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一致的一组是 A.①孟母以刀断其织 ②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B①是不免于厮役 ②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 C.①何以异于织绩而食 ②明于姑母之道 D.①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②孟子惧而问其故 7.下面事件能够体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 ①徙舍学宫之傍②孟母以刀断其织③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④妇辞孟母 而求去⑤孟子谢,遂留其妇⑥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2012 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一)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 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 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 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 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 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 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 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 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 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 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 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 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5.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乃去.舍市傍 离开 B.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教化 C. 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纺织 D. 宁能衣.其夫子 衣服 6.下面每组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一致的一组是 A.①孟母以.刀断其织 ②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B.①是.不免于厮役 ②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 C.①何以异于.织绩而食 ②明于.姑母之道 D.①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②孟子惧而.问其故 7.下面事件能够体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 ①徙舍学宫之傍 ②孟母以刀断其织 ③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④妇辞孟母 而求去 ⑤孟子谢,遂留其妇 ⑥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A. ①②④ B.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穿衣不够严整,所以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离家外出了。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 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3分) ②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3分)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1)诗歌中间两联在描写画鹰的时候,很注意用字,请简要分析其用字的效果。(4分) (2)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怎样的主题?(3分) 11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 。(《阿房宫赋》) (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秦观《鹊桥仙》) (3)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氓》 (4)持节云中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11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二)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土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 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 之?”轼日:“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日:“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穿衣不够严整,所以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离家外出了。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 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2)翻译下面句子(6 分) ①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3 分) ②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3 分)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画 鹰 杜 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1)诗歌中间两联在描写画鹰的时候,很注意用字,请简要分析其用字的效果。(4 分) (2)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怎样的主题?(3 分) 11.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 (3)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_______。(《氓》) (4)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 2011 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二)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 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 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
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 识韩、富,皆以国土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 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 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 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 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 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 之言,无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 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 将攫为热政考其釆朱所为无出此书煮念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一真六大八为文一六十英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 偷偷 B.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悔恨 C.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能够 D.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 推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因公以识韩、富 B.既葬,而墓碑出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C.士有自京师来者 此四人者,人杰也 D.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 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始见知于欧阳公 B.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 C.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 D.诸葛孔明卧草庐中
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 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 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 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 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 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 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 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 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 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 偷偷 B.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悔恨 C.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能够 D.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 推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因公以.识韩、富 B.既葬,而.墓碑出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C.士有自京师来者. 此四人者.,人杰也 D.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 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始见知于欧阳公 B.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 C.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 D.诸葛孔明卧草庐中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老师那儿借阅到《庆历圣德诗》时,因为不明白诗中称颂的十一人是什么人而 向老师询问,老师本不想回答,但最终还是告诉了他 B.作者在嘉祐二年中了进士,到了京城,就碰到范公去世,作者读着他的墓碑之文以至 流下泪来,为自己一直以来未能和他见上一面而深感命运不好 C.通过欧阳修的介绍,作者认识了韩琦、富弼以及范公的二儿子(即当朝丞相范尧夫) 三儿子范彝叟和小儿子范德孺等人。 D.作者通过描写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淮阴侯韩信、诸葛孔明等人的事迹,旨在说 明范公是个心忧天下,胸怀韬略的人,能以天下为己任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 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3分) ②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 杨朝英 雪晴天地—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Φ,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 多处提壶③。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①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②王维作画图:王 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③提壶:倒酒 (1)请简要分析本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3分) (2)曲中两次写到“笑”,作者究竟为何而笑?(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子·劝学》)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从老师那儿借阅到《庆历圣德诗》时,因为不明白诗中称颂的十一人是什么人而 向老师询问,老师本不想回答,但最终还是告诉了他。 B.作者在嘉祐二年中了进士,到了京城,就碰到范公去世,作者读着他的墓碑之文以至 流下泪来,为自己一直以来未能和他见上一面而深感命运不好。 C.通过欧阳修的介绍,作者认识了韩琦、富弼以及范公的二儿子(即当朝丞相范尧夫)、 三儿子范彝叟和小儿子范德孺等人。 D.作者通过描写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淮阴侯韩信、诸葛孔明等人的事迹,旨在说 明范公是个心忧天下,胸怀韬略的人,能以天下为己任。 9.断句与翻译。(10 分)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 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3 分) ②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4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双调]水仙子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①,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②,拣梅花 多处提壶③。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①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②王维作画图:王 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③提壶:倒酒。 (1)请简要分析本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3 分) (2)曲中两次写到“笑”,作者究竟为何而笑?(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2)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012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二 古诗文专题(一)参考答案 5.【文言实词】 D(衣:此处作动词用,作“穿衣”解。) 6.【文言虚词】 C(介词,与、同/介词,对于;A.都是介词,解作“用”;B都是代词,解作“此、这” D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7.【信息筛选】 C(④孟子妻子因孟子不高兴而请求离去,不能体现孟母善教。⑥是孟母迁居到市场附 近后,孩子游戏的内容,也不能体现孟母善教。) 8.【内容归纳】 C(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内室,孟子也不是离家外出,而只是没有进入内室。) 9.【断句与翻译】(10分) (1)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 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4分。每错、漏3处扣1分,扣 完为止。] (2)①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 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3分。“立名”1分;“广知”1分;大意1分。]
2012 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二 古诗文专题(一)参考答案 二 5.【文言实词】 D(衣:此处作动词用,作“穿衣”解。) 6.【文言虚词】 C(介词,与、同/介词,对于;A.都是介词,解作“用”;B 都是代词,解作“此、这”。 D 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7.【信息筛选】 C(④孟子妻子因孟子不高兴而请求离去,不能体现孟母善教。⑥是孟母迁居到市场附 近后,孩子游戏的内容,也不能体现孟母善教。) 8.【内容归纳】 C(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内室,孟子也不是离家外出,而只是没有进入内室。) 9.【断句与翻译】(10 分) (1)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 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4 分。每错、漏 3 处扣 1 分,扣 完为止。] (2)①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 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3 分。“立名”1 分;“广知”1 分;大意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