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2012年汕头市高 业水平考试试题(一)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徘徊/槐树 刚愎/腹部 曝晒/曝光 B.鸟瞰/杆秤 疫苗/战役 曾祖/曾经 C.帆船/航行 诞生/涎水 勉强/强辩 D.愤懑/扪心 隐讳/纬度 抹布/涂抹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势头强劲,网络写手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有人扬言网络 文学使文学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有可能是未来文学的主流样式;有人则对网络文 学不赞一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文学的大众游戏,很容易出现大众迷失;有人慎言网络文学尚 在襁褓,还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文本样式……对于网络文学,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A.方兴未艾 B.不赞一词 C.襁褓D.各执一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9月29日,我国发射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获得圆满成功:11月3日,“神 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完 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B.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在北京签订了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 物矿区勘探合同,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获得了第二块具有专属勘探权和商业开采优先权的国际 海底合同矿区。 C.当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年轻人生活压力的加大,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出现了 大量的老人独居的“空巢”家庭,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成为一大迫需解决的难题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试卷类型:A 2012 年汕头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一)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项是 (3 分) A.徘徊./槐.树 刚愎./腹.部 曝.晒/曝.光 B.鸟瞰./杆.秤 疫.苗/战役. 曾.祖/曾.经 C.帆.船/航.行 诞.生/涎.水 勉强./强.辩 D.愤懑./扪.心 隐讳./纬.度 抹.布/涂抹.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势头强劲,网络写手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有人扬言,网络 文学使文学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有可能是未来文学的主流样式;有人则对网络文 学不赞一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文学的大众游戏,很容易出现大众迷失;有人慎言网络文学尚 在襁褓,还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文本样式……对于网络文学,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A. 方兴未艾 B. 不赞一词 C. 襁褓 D.各执一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3 分) A.9 月 29 日,我国发射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获得圆满成功;11 月 3 日,“神 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完 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B.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在北京签订了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 物矿区勘探合同,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获得了第二块具有专属勘探权和商业开采优先权的国际 海底合同矿区。 C.当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年轻人生活压力的加大,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出现了 大量的老人独居的“空巢”家庭,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成为一大迫需解决的难题。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无不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有个认识误区:总觉得外因不够、环境不具备 ①环境本身应当越来越好,但更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在创新过程中,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 的能动性, ②大家都知道,“西南联大”的时候,一边是烽火连天,一边是物质短缺,但“西南联 大”培养出了很多顶尖人才。 ③取决于人能否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能否有攻难克险的坚强意志,以及百折不挠、奋斗 生、甘于寂寞、不受干扰的品格。 ④况且,环境并不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唯一要素。 ⑤其实从国家到学校,努力营造创新环境的心愿和举措已经很好。 A.②①③⑤④B①③④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②⑤④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日:“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 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聘取。洗 沐之,为治新缯绮彀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 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 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 久远矣。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日:“至为河伯娶 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日:“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 千人。西门豹日:“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 巫祝、父老日:“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 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有顷,日:“巫妪何久也?弟子促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日:“弟子何久也 复使一人促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 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 西门豹簪笔折,向河文待良久。长老吏傍观煮貨惊恐。西门豹顾日:“巫娅、三老 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促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 门豹日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日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治新缯绮毂衣 缝制 B.行数十里乃没 没有 C.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假使 D.烦三老为入白之 空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无不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有个认识误区:总觉得外因不够、环境不具备。 ①环境本身应当越来越好,但更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在创新过程中,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 的能动性, ②大家都知道,“西南联大”的时候,一边是烽火连天,一边是物质短缺,但“西南联 大”培养出了很多顶尖人才。 ③取决于人能否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能否有攻难克险的坚强意志,以及百折不挠、奋斗 一生、甘于寂寞、不受干扰的品格。 ④况且,环境并不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唯一要素。 ⑤其实从国家到学校,努力营造创新环境的心愿和举措已经很好。 A.②①③⑤④ B ①③④②⑤ C ⑤④②①③ D ②⑤④①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 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聘取。洗 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 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 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 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 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 千人。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 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 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促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 复使一人促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 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 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促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 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治.新缯绮縠衣 缝制 B.行数十里乃没. 没有 C.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假使 D.烦三老为入白.之 空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②为治斋宫河上 B.①洗沐之,为治新缯绮毂衣 ②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 C.①张缇绛帷,女居其中 ②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D.①巫妪何久也 ②巫妪、弟子,是女子也 7.下列句子,都在表现西门豹“将计就计”的一组是 (3分) 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②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 之者三二千人③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④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 待良久⑤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⑥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 促之 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邺县父老认为,给河伯娶媳妇,是造成本地民穷财尽的原因,而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 子 巫婆、官绅各家巡视,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就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 上下聘礼娶去 C.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如约来到河边参加盛会,来看热闹的老百姓也有二 三千人 D.巫婆和三个弟子被抛到河中后,西门豹又不动声色,假装客气,派人把三老抛到河中。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日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3分) ②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3分) 10.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沉醉东风渔父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傲 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释:①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1)这首小令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 (2)请说说这首小令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夫战,勇气也。 ,三而竭。(《曹刿论战》) (2)若夫乘天地之正,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A.①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②为.治斋宫河上 B.①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 ②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 C.①张缇绛帷,女居其.中 ②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D.①巫妪何久也. ②巫妪、弟子,是女子也. 7.下列句子,都在表现西门豹“将计就计”的一组是 (3 分) 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②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 之者三二千人③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④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 待良久⑤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⑥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 促之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邺县父老认为,给河伯娶媳妇,是造成本地民穷财尽的原因,而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 子。 B.巫婆、官绅各家巡视,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就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 上下聘礼娶去。 C.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如约来到河边参加盛会,来看热闹的老百姓也有二 三千人。 D.巫婆和三个弟子被抛到河中后,西门豹又不动声色,假装客气,派人把三老抛到河中。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3 分) ②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3 分) 10.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傲 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释:①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1)这首小令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 (2)请说说这首小令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前 3 题计分)(6 分) (1)夫战,勇气也。 , ,三而竭。(《曹刿论战》) (2)若夫乘天地之正, ,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有意和无意 刘小晴 凡作书写字的人似乎都有这种体会,偶尔闲窗自适,兴之所至,废纸败笔,随意挥洒 往得心应手,但一遇正经创作,一意求好,却往往写不出如意所愿的作品。这里面有心理 上的因素,刻意求工便会产生拘谨的心理,反不如随意挥洒来得顺手。古人常喜酒后作书, 苏轼自谓:“吾醉后辄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岀也。″怀素也有“醉来信手两三行 醒后却书书不得”的传说。这种借酒助兴的创作方法实际上要造成种轻松自如的气氛,驱 散拘谨心理,从而进入一个超然于法度之外的虚静境地 基于以上原因,古人提出了“无意”的创作方法。一个书者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太拘 著意则滞,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贵在我顺笔性,笔随我势,心手相合,意法 交融,便能超然于法度之外,于“无意”中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地。傅山《霜红龛集》中 云:“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 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由此可知,“有意”之书有 “工”的特点,“无意”之书有“不求工”的特点,“有意之书具理性的把握,“无意”之书 有自然的天趣 晋人行书,流传下来的墨迹只不过是一些尺牍、便条,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随 意挥洒,故百态橫生,意蕴无穷。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争坐位》、《祭侄稿》亦 只不过是一些手稿,这些稿书,意不在书,在创作心理上完全超越了法度的束缚,达到了创 作上的绝对自由,看似无意却意蕴无穷,看似不工却不离规矩,在“无为”中得不求工而工 的效果。诚如刘熙载《书概》所谓:“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 极也。”由是观之,“不工”、“无意”只是一种假象,正是由于作者在深厚的功力中达到了出 神入化的境地。“无法”不是没有法,“不工”不是不能工,而是意不在书,不设成心,因势 变化,以成其妙。 有意”之书,很讲究法度,也很讲究形式的和谐,在意蕴上它追求情与理的统一 因此具有一种人工之美。这种人工之美越亲近自然就越显得高级,背离自然愈远,就愈易被 法度所缚,愈易走向形式主义的泥淖。王羲之的书法,情致蕴于内,姿媚见乎外,在情致上, 它接近于真切,在姿媚上它趋向于自然,因此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唐人楷 书,虽规矩法度极为严格,但在情致上却过于端庄严肃,背窝自然较远,故比晋人法书要略 逊一筹。至于“馆阁”小楷,则全被法度所缚,绝无自然的意致,虽严密精到,但格调已降。 由此可见,“有意”的创作方法偏重于情理,是书法艺术的基础,它以其自身的特点,嬴得 了历代许多书家的青睐。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董尺牍》中云:“今人论书,以颜公三稿皆 信手点窜所为,故谓不加意之书更妙。然亦不可以概论也。有加意而愈妙者,有不加意而愈 妙者。若概以不加意为工,则亦非持平之论耳。”加意而愈妙者,偏于人工之美;不加意而 愈妙者,偏于自然之美。从而形成书法创作的两大流派,前者重理性,后者重感性 性格不同的人一般采用的创作方法也不同。但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尽量向对方 靠拢,不可一有一绝无,否则便会滑向形式美的反面。我们必须记住,“意”必当以“法 为本,“情”必须以“真”为尚,否则就会使作品带上“虛情假意”的色彩。一些不合情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 15 小题。 有意和无意 刘小晴 凡作书写字的人似乎都有这种体会,偶尔闲窗自适,兴之所至,废纸败笔,随意挥洒, 往往得心应手,但一遇正经创作,一意求好,却往往写不出如意所愿的作品。这里面有心理 上的因素,刻意求工便会产生拘谨的心理,反不如随意挥洒来得顺手。古人常喜酒后作书, 苏轼自谓:“吾醉后辄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怀素也有“醉来信手两三行, 醒后却书书不得”的传说。这种借酒助兴的创作方法实际上要造成一种轻松自如的气氛,驱 散拘谨心理,从而进入一个超然于法度之外的虚静境地。 基于以上原因,古人提出了“无意”的创作方法。一个书者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太拘, 著意则滞,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贵在我顺笔性,笔随我势,心手相合,意法 交融,便能超然于法度之外,于“无意”中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地。傅山《霜红龛集》中 云:“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 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由此可知,“有意”之书有 “工”的特点,“无意”之书有“不求工”的特点,“有意之书具理性的把握,“无意”之书 有自然的天趣。 晋人行书,流传下来的墨迹只不过是一些尺牍、便条,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随 意挥洒,故百态横生,意蕴无穷。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争坐位》、《祭侄稿》亦 只不过是一些手稿,这些稿书,意不在书,在创作心理上完全超越了法度的束缚,达到了创 作上的绝对自由,看似无意却意蕴无穷,看似不工却不离规矩,在“无为”中得不求工而工 的效果。诚如刘熙载《书概》所谓:“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 极也。”由是观之,“不工”、“无意”只是一种假象,正是由于作者在深厚的功力中达到了出 神入化的境地。“无法”不是没有法,“不工”不是不能工,而是意不在书,不设成心,因势 变化,以成其妙。 “有意”之书,很讲究法度,也很讲究形式的和谐,在意蕴上它追求情与理的统一, 因此具有一种人工之美。这种人工之美越亲近自然就越显得高级,背离自然愈远,就愈易被 法度所缚,愈易走向形式主义的泥淖。王羲之的书法,情致蕴于内,姿媚见乎外,在情致上, 它接近于真切,在姿媚上它趋向于自然,因此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唐人楷 书,虽规矩法度极为严格,但在情致上却过于端庄严肃,背离自然较远,故比晋人法书要略 逊一筹。至于“馆阁”小楷,则全被法度所缚,绝无自然的意致,虽严密精到,但格调已降。 由此可见,“有意”的创作方法偏重于情理,是书法艺术的基础,它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 了历代许多书家的青睐。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董尺牍》中云:“今人论书,以颜公三稿皆 信手点窜所为,故谓不加意之书更妙。然亦不可以概论也。有加意而愈妙者,有不加意而愈 妙者。若概以不加意为工,则亦非持平之论耳。”加意而愈妙者,偏于人工之美;不加意而 愈妙者,偏于自然之美。从而形成书法创作的两大流派,前者重理性,后者重感性。 性格不同的人一般采用的创作方法也不同。但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尽量向对方 靠拢,不可一有一绝无,否则便会滑向形式美的反面。我们必须记住,“意”必当以“法” 为本,“情”必须以“真”为尚,否则就会使作品带上“虚情假意”的色彩。一些不合情理
只图形式变异的创作,一些只想表现自我而置理法于不顾的所谓创新,只能显示出他们混乱 和扭曲的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否定了传统与规律,博浮誉于一时,贪捷 径于咫尺,如此,则定然造就不出真正的书家。(原文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 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作书写字若一意求好,刻意求工,会因心理拘谨反而写不出如意所愿的好作品。 B.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等只不过是一些手稿,其意不在书,但 最终成为“无意”之书的典范作品。 C.“有意”之书越亲近自然就越显得高级,越远离自然就越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D.唐人楷书、馆阁小楷因其离自然较远或缺乏自然的意致,在艺术境界上远逊于王羲 之的书法。 E.不同性格的人在书法创作上一般会根据性格采用“有意”或“无意”的方法,但不 管如何选择,都应避免走极端,不可一有而一绝无。 13.下列关于文中引用的古人言论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引述苏轼的自述及怀素的传说,突出了酒后作书的神奇效果,揭示了古人喜欢 酒后作书的原因。 B.第2段借傅山《霜红龛集》中的论述,既指出了“有意”之书与“无意”之书的特 点,也揭示了书家创作不出如意所愿的作品的原因。 C.第3段引用的刘熙载《书概》中“不工者,工之极也”一语,道出了“无意”之书 不求工”的实质,“不工”不是不能工,而是要在“无为”中得到不求工而工的效果。 D.第4段中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董尺牍》中的论述,指出了“有意”与“无意” 两种创作流派均能创作出精妙的作品,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14.“有意”和“无意”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分点概要列举。 (4分) 15.结合全文,简述一个书者自身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创作出“无意”之书?(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枯萎属于正常 余秋雨 ①离开卢克索向东,不久就进入了浩瀚的沙漠。这个沙漠叫东部沙漠,又名阿拉伯沙 漠。 ②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 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强刺激的对比经验却从未有过。连个过渡也不给 使得几天来沉浸于历史文化中的眼神和表情不知往何处搁置,一时显得十分慌张
只图形式变异的创作,一些只想表现自我而置理法于不顾的所谓创新,只能显示出他们混乱 和扭曲的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否定了传统与规律,博浮誉于一时,贪捷 径于咫尺,如此,则定然造就不出真正的书家。(原文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 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 ...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作书写字若一意求好,刻意求工,会因心理拘谨反而写不出如意所愿的好作品。 B.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等只不过是一些手稿,其意不在书,但 最终成为“无意”之书的典范作品。 C.“有意”之书越亲近自然就越显得高级,越远离自然就越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D.唐人楷书、馆阁小楷因其离自然较远或缺乏自然的意致,在艺术境界上远逊于王羲 之的书法。 E.不同性格的人在书法创作上一般会根据性格采用“有意”或“无意”的方法,但不 管如何选择,都应避免走极端,不可一有而一绝无。 13.下列关于文中引用的古人言论的理解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首段引述苏轼的自述及怀素的传说,突出了酒后作书的神奇效果,揭示了古人喜欢 酒后作书的原因。 B.第 2 段借傅山《霜红龛集》中的论述,既指出了“有意”之书与“无意”之书的特 点,也揭示了书家创作不出如意所愿的作品的原因。 C.第 3 段引用的刘熙载《书概》中“不工者,工之极也”一语,道出了“无意”之书 “不求工”的实质,“不工”不是不能工,而是要在“无为”中得到不求工而工的效果。 D.第 4 段中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董尺牍》中的论述,指出了“有意”与“无意” 两种创作流派均能创作出精妙的作品,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14.“有意”和“无意”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分点概要列举。 (4 分) 15.结合全文,简述一个书者自身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创作出“无意”之书?(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枯萎属于正常 余秋雨 ①离开卢克索向东,不久就进入了浩瀚的沙漠。这个沙漠叫东部沙漠,又名阿拉伯沙 漠。 ②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 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强刺激的对比经验却从未有过。连个过渡也不给, 使得几天来沉浸于历史文化中的眼神和表情不知往何处搁置,一时显得十分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