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 张中丞传后叙 、作寰作品 韩愈,字退之,我国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推崇儒学,排斥佛老:反对六朝 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优长: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韩愈被后人 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课文串讲 第1自然段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密。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以文章自名:李翰对自己的文章很自负。自名:自许,自负 恨:遗憾 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说明所以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第2自然段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材若:材:才能。若:好像 开门纳巡:打开城门接纳张巡。纳:接纳。 授之柄而处其下:将兵权交给张巡而自己处在张巡的位置之下。 竟与巡俱守死:最后与张巡一起守城而死。竞:最后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虏:被俘 通知:通晓,理解。 就虏:受俘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怀疑他是怕死而向敌人屈服了。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诚:果真。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授,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 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外无待:城外没有援兵可以等待。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 乌有:哪里有。 坏:城被攻破 徒:与张巡、许远一起守城的人 虽至愚者不忍为: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忍心这样做。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吗? 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以许远能让位授权,并在外援不至、人相食且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死守的事实,驳斥传言许远畏死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m 6 张中丞传后叙 一、作家作品: 韩愈,字退之,我国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推崇儒学,排斥佛老;反对六朝 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优长;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韩愈被后人 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二、课文串讲 第 1 自然段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密。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以文章自名:李翰对自己的文章很自负。自名:自许,自负。 恨:遗憾。 第 1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说明所以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第 2 自然段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材若:材:才能。若:好像。 开门纳巡:打开城门接纳张巡。纳:接纳。 授之柄而处其下:将兵权交给张巡而自己处在张巡的位置之下。 竟与巡俱守死:最后与张巡一起守城而死。竟:最后。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虏:被俘。 通知:通晓,理解。 就虏:受俘。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怀疑他是怕死而向敌人屈服了。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诚:果真。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 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益:更加。 外无待:城外没有援兵可以等待。 数:计算。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 乌有:哪里有。 坏:城被攻破。 徒:与张巡、许远一起守城的人。 虽至愚者不忍为: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忍心这样做。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吗? 第 2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以许远能让位授权,并在外援不至、人相食且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死守的事实,驳斥传言许远畏死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m 降贼的错误论调 第3自然段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 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说者:发议论的人 诟:辱骂,诽谤 拉扯 绝:断 处:地方。 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话远。”的谬论,所用的比喻: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 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 此章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然:如此,这样 尤:责备 不达于理:不明事理,不近情理。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美名 卓卓:超出一般人的样子 其他则又何说: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对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据理由,把城陷的责任归之于许远的责备进行反驳 第4自然段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宁能:岂能,哪能 卒:最终,终于。 逆遁:预先逃跑。 穷:困窘 将:带领。 创残饿羸之余:战败受创残剩下来的伤病而又饥饿瘦弱的士兵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讲:议论,考虑。 精:精密,周到。 就尽:渐趋覆没。 日滋:日益增多 蔽遮:掩护 沮遏其势:阻止了敌人的攻势。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撞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m 7 降贼的错误论调。 第 3 自然段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 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说者:发议论的人。 诟:辱骂,诽谤。 见:见识。 引:拉扯。 绝:断。 处:地方。 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谬论,所用的比喻: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 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 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然:如此,这样。 尤:责备。 不达于理:不明事理,不近情理。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美名。 卓卓:超出一般人的样子。 其他则又何说: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第 3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对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据理由,把城陷的责任归之于许远的责备进行反驳。 第 4 自然段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宁能:岂能,哪能。 卒:最终,终于。 逆遁:预先逃跑。 穷:困窘。 将:带领。 创残饿羸之余:战败受创残剩下来的伤病而又饥饿瘦弱的士兵。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讲:议论,考虑。 精:精密,周到。 就尽:渐趋覆没。 日滋:日益增多。 蔽遮:掩护。 沮遏其势:阻止了敌人的攻势。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 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弃城而图存者:弃城逃跑、贪图活命的人。 擅强兵:拥有强大的军队 相环:四周都是 自比于逆乱: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比:并列 设淫辞: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 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以“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为比衬,充分肯定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驳 斥了“责二公以死守”的错误议论 第5自然段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 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从事:唐时通称幕僚为从事,这里作动词,犹言任职 道:经过,来往 乞救:求救 爱异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荞云坐。异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 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滴,以示贺 座大惊, 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具:准备,备办 感激:感动,激发。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 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矢著其上砖半箭:箭的半截射进了佛塔上边的砖中。 志:同“识”,作标记 指以相语:指着佛塔告诉我。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养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 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欲将以有为也:想要有所作为。 第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叙述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贺兰坐视不救。南霁云城陷被俘,与张巡同时壮烈牺牲的事迹 全文三个主要正面人物:张巡、许远、南霁云。 全文反面人物:贺兰 全文主要行文方式:叙述和议论 全文主要内容:为许远辩诬,补叙许远、张巡、南霁云的英雄事迹,颂扬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 张巡性格特征: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许愿性格特征: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m 8 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弃城而图存者:弃城逃跑、贪图活命的人。 擅强兵:拥有强大的军队。 相环:四周都是。 自比于逆乱: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比:并列。 设淫辞: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 第 4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以“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为比衬,充分肯定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驳 斥了“责二公以死守”的错误议论。 第 5 自然段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 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从事:唐时通称幕僚为从事,这里作动词,犹言任职。 道:经过,来往。 乞救:求救。 嫉:妒忌。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 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 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具:准备,备办。 感激:感动,激发。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 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矢著其上砖半箭:箭的半截射进了佛塔上边的砖中。 志:同“识”,作标记。 指以相语:指着佛塔告诉我。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 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欲将以有为也:想要有所作为。 敢:岂敢。 第 5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叙述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贺兰坐视不救。南霁云城陷被俘,与张巡同时壮烈牺牲的事迹。 全文三个主要正面人物:张巡、许远、南霁云。 全文反面人物:贺兰。 全文主要行文方式:叙述和议论。 全文主要内容:为许远辩诬,补叙许远、张巡、南霁云的英雄事迹,颂扬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 勋。 张巡性格特征: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许愿性格特征: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 南霁云性格特征: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张元性格刻画:肖像描写——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侧面烘托——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许远性格刻画:侧面烘托——贼兵南下,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睢阳被围,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 南霁云性格刻画:细节描写——抽到断指,抽矢射塔, 侧面烘托——抽到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抽矢射塔,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 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 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1)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 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2)这里用的是什么驳斥方法? 驳斥论点 (3)概括文中的主要论据 外无蚍蜉蚁子之援而犹死守,以国亡主灭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而犹死守,这三个“而犹死守”都可推出 许远不可能“畏死而辞服于贼” 2.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 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这段文字驳斥的谬论是什么?驳斥的着眼点是什么? 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驳斥论据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法。 (3)文中运用了什么论据?说明其属类? 是引绳而绝必有处,二是人之死必有某脏腑先受病。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 3.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 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伟大功绩,抨击逃跑者、坐观者和诬蔑者的丑恶行径。 (2)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对比、反衬 (3)这段文字的行文有何特点? 气势充沛,充满激情,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4)“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中有哪两方面的对比? 千百与百万的数量对比:就尽与日滋的趋势对比。 4.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 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 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 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m 9 南霁云性格特征: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张元性格刻画:肖像描写——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侧面烘托——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许远性格刻画:侧面烘托——贼兵南下,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睢阳被围,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 也。 南霁云性格刻画:细节描写——抽到断指,抽矢射塔。 侧面烘托——抽到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抽矢射塔,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1.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 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 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 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1)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 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2)这里用的是什么驳斥方法? 驳斥论点。 (3)概括文中的主要论据? 外无蚍蜉蚁子之援而犹死守,以国亡主灭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而犹死守,这三个“而犹死守”都可推出 许远不可能“畏死而辞服于贼”。 2. 说者又谓: 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 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这段文字驳斥的谬论是什么?驳斥的着眼点是什么? 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驳斥论据。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法。 (3)文中运用了什么论据?说明其属类? 一是引绳而绝必有处,二是人之死必有某脏腑先受病。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 3.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 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 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伟大功绩,抨击逃跑者、坐观者和诬蔑者的丑恶行径。 (2)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对比、反衬。 (3)这段文字的行文有何特点? 气势充沛,充满激情,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4)“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中有哪两方面的对比? 千百与百万的数量对比;就尽与日滋的趋势对比。 4.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 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 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 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 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 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 (1)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 嫉恶如仇,视死如归。 (2)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 细节描写:抽到断指,射矢明志。 (3)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具体体现在那几个地方? 侧面描写:1.节度使贺兰进明的嫉贤害能,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2.抽到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 下:3.抽矢射塔,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5.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 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1)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征? 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2)这里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行为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3)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侧面烘托——一众见巡起,或起或泣:众泣不能仰视
英语自考 zikaoenglish@163.com 10 (1)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 嫉恶如仇,视死如归。 (2)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 细节描写:抽到断指,射矢明志。 (3)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具体体现在那几个地方? 侧面描写:1.节度使贺兰进明的嫉贤害能,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2. 抽到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 下;3. 抽矢射塔,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5.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 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1)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征? 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2)这里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行为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3)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侧面烘托——众见巡起,或起或泣;众泣不能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