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威风凛凛的辽东王 力克辽、沈,轻取广宁 明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三月的萨尔浒之战,使明金关系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后金获得了主动权,人心振奋,器械充足,战马 成群,军威远扬,而明国则君惊臣恐,官兵畏战,人畜火器损失巨大,士无 守志,陷入了被动困窘的逆境 天命四年六月十六日,努尔哈赤乘明摄开原道事的推官郑之范贪婪昏庸 不理防务和总兵马林松懈疏忽,率领大军轻取辽东军事要镇开原,“易如拉 朽”,斩杀马林等官将。七月二十五日又攻克了铁岭,后金军威声震天下。 在军事进展异常顺利的形势下,努尔哈赤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采 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巩固内部、壮大实力、突破包围,为夺取辽东创造 条件 天命四年七月,原开原千总王一屏、戴集宾、金玉和、白奇策及守堡戴 一位,因“子女被俘”,带二十余人“觅妻子来降”。佟家的二十人亦叛明 逃来。努尔哈赤十分高兴,谕告说:“尼堪无叛逃他国之例”,“观此来降 者,知天意佑我矣。彼闻吾养人,故来投耳”,“我等应善养来投之人 遂赐六员千总各人五十名、牛马五十匹头、羊五十只、骆驼二头、银五十两、 绸缎十匹、布一百匹。赐守堡、把总等官各四十人、牛马四十匹头、羊四十 只、骆驼一头、银四十两、细缎八匹、布八十匹。其余随从人员各依职务, 赐与妻子、役使阿哈、田舍、耕牛、乘马、衣服、粮食等物。 七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健儿,在铁岭击败喀尔喀部斋赛等贝 勒援明之兵,生擒斋赛父子三人及色本等二十名贝勒、台吉,使满蒙关系发 生了重大的变化。 努尔哈赤一向重视与蒙古各部的和好、联盟,很早便与蒙古科尔沁部 喀尔喀五部的一些贝勒、台吉遣使往来,联姻婚娶,他曾将三弟舒尔哈齐贝 勒之女孙带格格抚汋己女,嫁与喀尔喀部之巴约特部恩格德尔台吉。他闻听 科尔沁部的兀鲁特部明安贝勒之女“颇有丰姿”而聘为妃,又娶科尔沁部孔 果尔贝勒之女。其子褚英、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皆分别与内齐汗等 贝勒之女结为夫妻。特别是建州兴起以后,明朝实行“以西虏(蒙古)制 东夷(建州)”政策,每年花上百万两银子,赐与蒙古贝勒,要他们出兵 助明作战,从北面包围后金,更加突出了蒙古在明金争斗中的重要地位和强 大影响。在明廷重赏的引诱下,称霸于喀尔喀五部的斋赛,以及扎鲁特部色 本、巴克贝勒等人,与明联盟,誓征建州,一再袭击后金村寨,劫杀后金使 者,并出兵来援铁岭。甚至连努尔哈赤的内弟桑噶尔寨(明安贝勒之子), 也领兵随同斋赛,来援明朝,征剿姐夫。 努尔哈赤抓住斋赛、色本以后,作出了明智的决定,暂不杀戮,并释放 斋赛部下一百四十人返回其部,以此来争取蒙古喀尔喀五部脱离明国,让他 们与后金建立友好联盟关系。此举果然见效,八月,喀尔喀五部诸贝勒遣使 ①《明神宗实录》卷583、584: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 ②《满文老档·太祖》卷11:《武皇帝实录》卷3 ①《武皇帝实录》卷2
第三节 威风凛凛的辽东王 力克辽、沈,轻取广宁 明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三月的萨尔浒之战,使明金关系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后金获得了主动权,人心振奋,器械充足,战马 成群,军威远扬,而明国则君惊臣恐,官兵畏战,人畜火器损失巨大,士无 守志,陷入了被动困窘的逆境。 天命四年六月十六日,努尔哈赤乘明摄开原道事的推官郑之范贪婪昏庸 不理防务和总兵马林松懈疏忽,率领大军轻取辽东军事要镇开原,“易如拉 朽”,斩杀马林等官将。七月二十五日又攻克了铁岭,后金军威声震天下。① 在军事进展异常顺利的形势下,努尔哈赤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采 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巩固内部、壮大实力、突破包围,为夺取辽东创造 条件。 天命四年七月,原开原千总王一屏、戴集宾、金玉和、白奇策及守堡戴 一位,因“子女被俘”,带二十余人“觅妻子来降”。佟家的二十人亦叛明 逃来。努尔哈赤十分高兴,谕告说:“尼堪无叛逃他国之例”,“观此来降 者,知天意佑我矣。彼闻吾养人,故来投耳”,“我等应善养来投之人”②。 遂赐六员千总各人五十名、牛马五十匹头、羊五十只、骆驼二头、银五十两、 绸缎十匹、布一百匹。赐守堡、把总等官各四十人、牛马四十匹头、羊四十 只、骆驼一头、银四十两、䌷缎八匹、布八十匹。其余随从人员各依职务, 赐与妻子、役使阿哈、田舍、耕牛、乘马、衣服、粮食等物。 七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健儿,在铁岭击败喀尔喀部斋赛等贝 勒援明之兵,生擒斋赛父子三人及色本等二十名贝勒、台吉,使满蒙关系发 生了重大的变化。 努尔哈赤一向重视与蒙古各部的和好、联盟,很早便与蒙古科尔沁部、 喀尔喀五部的一些贝勒、台吉遣使往来,联姻婚娶,他曾将三弟舒尔哈齐贝 勒之女孙带格格抚为己女,嫁与喀尔喀部之巴约特部恩格德尔台吉。他闻听 科尔沁部的兀鲁特部明安贝勒之女“颇有丰姿”而聘为妃,又娶科尔沁部孔 果尔贝勒之女。其子褚英、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皆分别与内齐汗等 贝勒之女结为夫妻①。 特别是建州兴起以后,明朝实行“以西虏(蒙古)制 东夷(建州)”政策,每年花上百万两银子,赐与蒙古贝勒,要他们出兵, 助明作战,从北面包围后金,更加突出了蒙古在明金争斗中的重要地位和强 大影响。在明廷重赏的引诱下,称霸于喀尔喀五部的斋赛,以及扎鲁特部色 本、巴克贝勒等人,与明联盟,誓征建州,一再袭击后金村寨,劫杀后金使 者,并出兵来援铁岭。甚至连努尔哈赤的内弟桑噶尔寨(明安贝勒之子), 也领兵随同斋赛,来援明朝,征剿姐夫。 努尔哈赤抓住斋赛、色本以后,作出了明智的决定,暂不杀戮,并释放 斋赛部下一百四十人返回其部,以此来争取蒙古喀尔喀五部脱离明国,让他 们与后金建立友好联盟关系。此举果然见效,八月,喀尔喀五部诸贝勒遣使 ① 《明神宗实录》卷 583、584;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 1。 ② 《满文老档·太祖》卷 11;《武皇帝实录》卷 3。 ① 《武皇帝实录》卷 2
来,请求不杀斋赛,努尔哈赤回信,列举斋赛之过,说明因念及五部卓礼克 图洪巴图鲁贝勒、厄布拉德依皇台吉,故拘而未杀。十月二十二日,以卓里 克图洪巴图鲁贝勒为首的喀尔喀五部贝勒,遣使来求联盟对明,战则同战, 和则同和。努尔哈赤于十一月初一日遣额克星额等五大臣前往,与五部贝勒 宰牛杀马,对天盟誓,决心“共议讨伐原来之仇敌明国”,若欲议和,必“共 同议和”,违者“损寿短命”。努尔哈赤释放斋赛之子克实克图,厚赐皮裘 衣帽鞍马,送彼回部,并宣布待两国同征明国,取得广宁以后,再考虑斋赛 的归期,在此之前,其二子可轮流在后金侍奉其父。①后金与蒙古喀尔喀五 部的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努尔哈赤又于天命五年正月十七日,修书回复察哈尔林丹汗的来信,指 责他狂妄自大冒称“四十万之蒙古主”,讥讽其两败于明损兵折将,劝其勿 努尔哈赤还试图削弱朝鲜与明国的关系,突破南边的包围圈。朝鲜国王 向紧跟明朝政府,轻视建州,并遵明帝之命,派都元帅姜弘立领兵一万三 千余名,随明总兵刘铤,从东进攻赫图阿拉。天命四年三月初,努尔哈赤大 败明军于萨尔浒时,逼迫姜弘文率兵五千投降,免死拘留,并于三月二十 日遣使致书朝鲜国王,自称“后金国汘”,列述“七大恨”,指责明朝欺侮 建州和朝鲜,“明国皇帝要派彼之诸子到朝鲜和我国做国主,这个尼堪皇帝 凌辱我等二国太甚”,劝说朝鲜背离明朝。虽然朝鲜回信,坚持亲明尊明政 策,劝告努尔哈赤罢兵和好,仍尊明帝为君,自居属臣,但努尔哈赤并未罢 休,继续遣使入朝,讲述己见,欲离间朝鲜与明国的关系。①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积极巩固内部,增强实力。天命四年六月,为便于 用兵,于界凡筑“行宫”及八旗贝勒、大臣、兵士住房,迎汘和诸贝勒福金 来此居住,十六个月后又迁居萨尔价,一步一步逼近明境。 天命五年三月,努尔哈赤第一次制定“论功序爵”的制度,援用明朝官 称,设总兵官、副将、参将、游击,均分为三等,大体上原来任固山额真之 人即为总兵官,梅勒额真为副将,参将、游击为甲喇额真,原来当牛录额真 的,一律为备御。从总兵官至备御,皆为世职。另外,每牛录下,设千总四 员。这对鼓励八旗官将效忠于汗为国出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天命五年六月初四日,努尔哈赤命竖二木于门外,下令说:“凡有下情 不得上达者,可书诉词悬于木上,吾据诉词颠末,以便审问。”③这一措施, 有利于体恤民隐,主持公正,使下情有可能上达于汗。 同月,努尔哈赤第一次派遣人丁,“往东海煮盐”。建州女真地区素不 产盐,一向依靠“抚赏”、“告讨”,从明朝边臣手中领取十斤八斤二十斤 盐,十分困难,以致相当多的女真人长期没有盐吃,包衣阿哈常因无盐食而 离主逃走。这次煮盐,效果显著,不久便运回一二十万斤,“于国内按丁给 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食盐供应极为紧张的局面。 ①《满文老档·太祖》卷11、13:《武皇帝实录》卷3。 a《满文老档·太祖》卷13、14:《武皇帝实录》卷3 ①《满文老档·太祖》卷9: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038页。 ②《武皇帝实录》卷3 同上。 《满文老档·太祖》卷15
来,请求不杀斋赛,努尔哈赤回信,列举斋赛之过,说明因念及五部卓礼克 图洪巴图鲁贝勒、厄布拉德依皇台吉,故拘而未杀。十月二十二日,以卓里 克图洪巴图鲁贝勒为首的喀尔喀五部贝勒,遣使来求联盟对明,战则同战, 和则同和。努尔哈赤于十一月初一日遣额克星额等五大臣前往,与五部贝勒 宰牛杀马,对天盟誓,决心“共议讨伐原来之仇敌明国”,若欲议和,必“共 同议和”,违者“损寿短命”。努尔哈赤释放斋赛之子克实克图,厚赐皮裘 衣帽鞍马,送彼回部,并宣布待两国同征明国,取得广宁以后,再考虑斋赛 的归期,在此之前,其二子可轮流在后金侍奉其父。 ① 后金与蒙古喀尔喀五 部的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努尔哈赤又于天命五年正月十七日,修书回复察哈尔林丹汗的来信,指 责他狂妄自大冒称“四十万之蒙古主”,讥讽其两败于明损兵折将,劝其勿 受明之财帛,为利所诱而开罪于己。② 努尔哈赤还试图削弱朝鲜与明国的关系,突破南边的包围圈。朝鲜国王 一向紧跟明朝政府, 轻视建州,并遵明帝之命,派都元帅姜弘立领兵一万三 千余名,随明总兵刘铤,从东进攻赫图阿拉。天命四年三月初,努尔哈赤大 败明军于萨尔浒时,逼迫姜弘文率兵五千投降,免死拘留,并于三月二十一 日遣使致书朝鲜国王,自称“后金国汗”,列述“七大恨”,指责明朝欺侮 建州和朝鲜,“明国皇帝要派彼之诸子到朝鲜和我国做国主,这个尼堪皇帝 凌辱我等二国太甚”,劝说朝鲜背离明朝。虽然朝鲜回信,坚持亲明尊明政 策,劝告努尔哈赤罢兵和好,仍尊明帝为君,自居属臣,但努尔哈赤并未罢 休,继续遣使入朝,讲述己见,欲离间朝鲜与明国的关系。①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积极巩固内部,增强实力。天命四年六月,为便于 用兵,于界凡筑“行宫”及八旗贝勒、大臣、兵士住房,迎汗和诸贝勒福金 来此居住,十六个月后又迁居萨尔价,一步一步逼近明境。 天命五年三月,努尔哈赤第一次制定“论功序爵”的制度,援用明朝官 称,设总兵官、副将、参将、游击,均分为三等,大体上原来任固山额真之 人即为总兵官,梅勒额真为副将,参将、游击为甲喇额真,原来当牛录额真 的,一律为备御。从总兵官至备御,皆为世职②。另外,每牛录下,设千总四 员。这对鼓励八旗官将效忠于汗为国出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天命五年六月初四日,努尔哈赤命竖二木于门外,下令说:“凡有下情 不得上达者,可书诉词悬于木上,吾据诉词颠末,以便审问。”③这一措施, 有利于体恤民隐,主持公正,使下情有可能上达于汗。 同月,努尔哈赤第一次派遣人丁,“往东海煮盐”④。建州女真地区素不 产盐,一向依靠“抚赏”、“告讨”,从明朝边臣手中领取十斤八斤二十斤 盐,十分困难,以致相当多的女真人长期没有盐吃,包衣阿哈常因无盐食而 离主逃走。这次煮盐,效果显著,不久便运回一二十万斤,“于国内按丁给 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食盐供应极为紧张的局面。 ① 《满文老档·太祖》卷 11、13;《武皇帝实录》卷 3。 ② 《满文老档·太祖》卷 13、14;《武皇帝实录》卷 3。 ① 《满文老档·太祖》卷 9;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 3038 页。 ② 《武皇帝实录》卷 3。 ③ 同上。 ④ 《满文老档·太祖》卷 15
天命五年九月,努尔哈赤处理了皇族内部纠纷的重大案子,第一次提出 了“共治国政”的制度。相当长的时间里,二贝勒阿敏厌恶其异母之弟斋桑 古贝勒,大贝勒代善虐待前妻之子硕讦贝勒,关系十分紧张。九月初三日有 人首告斋桑古、硕托欲叛逃明国,十三日努尔哈赤与诸贝勒、大臣议定,“发 兵堵截通往明国之路”,当晩将二人拘留监禁,代善、阿敏向汘奏乞,欲杀 二人。二十日努尔哈赤断定斋桑古、硕讦是与其兄其父不和而出怨言,并非 叛逃,下令释放。随即查明,代善不将“良好僚友、国人”分与前妻之子岳 讦、硕讦,并诬告硕讦与己二妾通奸。努尔哈赤大怒,严厉谴责代善,愤怒 指出这种听信后妻谗言欲杀亲子之人,“哪有资格当一国之君,执(掌大政)!” 立即当众宣布:“先前(欲使代善)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 将使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二十八日,代善亲手杀死继妻,遣人 向努尔哈赤奏请,要求“若蒙父汗不处死刑而得再生”,希望允己叩见请罪。 努尔哈赤表示了宽厚的态度,并令代善与诸弟立誓缓和关系。代善对天发誓, 今后“不再为非”、怀抱怨恨。八和硕贝勒、众大臣“亦立誓书”,指责了 代善的过失,宣布“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讦 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尔衮、多铎为和硕额真”,规定新汘“不得恣 意横行”,不能岀于一己私怨而贬革勤理政务的和硕额真。如果某一和硕额 真犯有扰乱政务的罪行,则由另外七旗和硕额真集议裁处,该罚则罚,该杀 则诛。代善虽被革除太子,但仍旧统辖原有的正红、镶红二旗,仍居四大贝 勒之首,佐理国政,统军出征。后金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有了较大程度的 缓和 天命六年闰二月十六日,针对阿哈遭受奴隶主虐待而反抗逃亡的情况, 努尔哈赤下达“汗谕”,劝诫家主“宜怜阿哈”,“阿哈应爱主”,“双方 应该相互慈爱”。他要求阿哈将“耕种田地之谷”全部交与家主,主人家中 要多织布,供给阿哈衣服饭食,如果家主不“善养”阿哈,阿哈“以衣食为 劣而上诉后”,“则从虐养之主取之,转而给与善养之主”①。努尔哈赤发布 这一汗谕,是企图在大举攻明前夕,缓和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 巩固和维护后金国中占居主导地位的奴隶制生产关系 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诸方面,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努尔哈赤利 用明朝辽东旧经略熊廷弼被罢革新经略袁应泰不谙兵法的好机会,决定进攻 沈阳、辽阳,发动了明金(清)之间的第二次大决战。 明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出发, 十二日晨到达沈阳,在城东七里河的北岸筑造木城屯驻。沈阳“城颇坚,城 外浚壕,伐木为栅,埋伏火炮”。城外挖有与人身相等的陷阱十道,井底密 插尖木桩,陷阱之后挖有四道大壕,尖桩密布,又树立大栅栏,沿内壕排列 楯车,每车安放大炮二门小炮四门,两车之间又置大炮五门。奉集堡、虎皮 驿亦皆开河建闸,修缮坚固,与沈阳成为犄角。φ沈阳城內有贺世贤、尤世 功二总兵官,各将兵万余,总兵官陈策、董仲揆引川浙兵一万余正自辽阳来 援,守奉集堡总兵李秉诚、守武靖营总兵朱万良、姜弼亦领兵三万来援。按 军队总数而言,明国稍占优势,兼之沈阳城坚濠宽堑深,枪炮众多,明军如 ①《旧满洲档·昃字档》 ①《满文老档·太祖》卷17 《明熹宗实录》卷3、7、8:《满文老档·太祖》卷19
天命五年九月,努尔哈赤处理了皇族内部纠纷的重大案子,第一次提出 了“共治国政”的制度。相当长的时间里,二贝勒阿敏厌恶其异母之弟斋桑 古贝勒,大贝勒代善虐待前妻之子硕讬贝勒,关系十分紧张。九月初三日有 人首告斋桑古、硕托欲叛逃明国,十三日努尔哈赤与诸贝勒、大臣议定,“发 兵堵截通往明国之路”,当晚将二人拘留监禁,代善、阿敏向汗奏乞,欲杀 二人。二十日努尔哈赤断定斋桑古、硕讬是与其兄其父不和而出怨言,并非 叛逃,下令释放。 随即查明,代善不将“良好僚友、国人”分与前妻之子岳 讬、硕讬,并诬告硕讬与己二妾通奸。努尔哈赤大怒,严厉谴责代善,愤怒 指出这种听信后妻谗言欲杀亲子之人,“哪有资格当一国之君,执(掌大政)!” 立即当众宣布:“先前(欲使代善)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 将使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二十八日,代善亲手杀死继妻,遣人 向努尔哈赤奏请,要求“若蒙父汗不处死刑而得再生”,希望允己叩见请罪。 努尔哈赤表示了宽厚的态度,并令代善与诸弟立誓缓和关系。代善对天发誓, 今后“不再为非”、怀抱怨恨。八和硕贝勒、众大臣“亦立誓书”,指责了 代善的过失,宣布“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讬、 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尔衮、 多铎为和硕额真”,规定新汗“不得恣 意横行”,不能出于一己私怨而贬革勤理政务的和硕额真。如果某一和硕额 真犯有扰乱政务的罪行,则由另外七旗和硕额真集议裁处,该罚则罚,该杀 则诛①。代善虽被革除太子,但仍旧统辖原有的正红、镶红二旗,仍居四大贝 勒之首,佐理国政,统军出征。后金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有了较大程度的 缓和。 天命六年闰二月十六日,针对阿哈遭受奴隶主虐待而反抗逃亡的情况, 努尔哈赤下达“汗谕”,劝诫家主“宜怜阿哈”,“阿哈应爱主”,“双方 应该相互慈爱”。他要求阿哈将“耕种田地之谷”全部交与家主,主人家中 要多织布,供给阿哈衣服饭食,如果家主不“善养”阿哈,阿哈“以衣食为 劣而上诉后”,“则从虐养之主取之,转而给与善养之主”①。努尔哈赤发布 这一汗谕,是企图在大举攻明前夕,缓和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 巩固和维护后金国中占居主导地位的奴隶制生产关系。 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诸方面,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努尔哈赤利 用明朝辽东旧经略熊廷弼被罢革新经略袁应泰不谙兵法的好机会,决定进攻 沈阳、辽阳,发动了明金(清)之间的第二次大决战。 明天启元年(天命六年, 1621)三月十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出发, 十二日晨到达沈阳,在城东七里河的北岸筑造木城屯驻。沈阳“城颇坚,城 外浚壕,伐木为栅,埋伏火炮”。城外挖有与人身相等的陷阱十道,井底密 插尖木桩,陷阱之后挖有四道大壕,尖桩密布,又树立大栅栏,沿内壕排列 楯车,每车安放大炮二门小炮四门,两车之间又置大炮五门。奉集堡、虎皮 驿亦皆开河建闸,修缮坚固,与沈阳成为犄角。② 沈阳城内有贺世贤、尤世 功二总兵官,各将兵万余,总兵官陈策、董仲揆引川浙兵一万余正自辽阳来 援,守奉集堡总兵李秉诚、守武靖营总兵朱万良、姜弼亦领兵三万来援。按 军队总数而言,明国稍占优势,兼之沈阳城坚濠宽堑深,枪炮众多,明军如 ① 《旧满洲档·昃字档》。 ① 《满文老档·太祖》卷 17。 ② 《明熹宗实录》卷 3、7、8;《满文老档·太祖》卷 19
果据城死守,是很难攻克的。 努尔哈赤知悉单凭硬攻,以弓矢对枪炮,以人力攻坚城,是难以奏效的, 如战事拖延,陈策、李秉诚等四万余军队及其他援兵赶到之后,腹背受敌, 局势便十分险恶了,遂临机应变,果断决定诱敌岀城,发挥己军善于野战的 长处,设下埋伏,乘机歼敌。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先派数十名骑兵“隔壕 侦探”,被总兵尤世功家丁追击,死四人。勇猛寡谋的总兵贺世贤“勇而轻, 谓奴易与”,遂改变了原来“固守”的方针,“决意出战”。第二日,努尔 哈赤又遣少数老弱士卒挑战,贺世贤饮酒大醉,率家丁千余出城,夸下海口 说,要“尽敌而反”。金兵“诈败”,世贤中计,“乘锐轻进”。一入伏中, 后金“精骑四合”,将明兵重重包围,奋勇砍杀,大败明兵。世贤“身中四 矢”,且战且走,退至城边,因吊桥绳索被努尔哈赤数月前派往城中诈降的 蒙古、女真人砍断,不能入城。八旗兵追至,击杀贺世贤及来援的尤世功, 冲入城内,打下了号称金城汤池的沈阳重镇。° 此时,明总兵陈策等率川浙兵来援,刚至浑河,川兵渡河,营于桥北, 浙兵在桥南,营寨尚未安好,努尔哈赤乘机率军猛攻,先消灭了桥北川兵, 随即击败朱万良、姜弼来援的三万明军,紧接着又歼灭桥南浙兵。一日之内, 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健儿五、六万,鏖战四次,将七万余明军各个击破,攻克 沈阳,创造了军事史上集中兵力击败优势敌军的光辉战例。 努尔哈赤屯兵五日,论功行赏,三月十八日集诸贝勒、大臣定议,进军 辽阳。 三月十三日沈阳一失,辽阳危如累卵,城中“兵不满万”,又“身无介 胄,器不精利”,辽东“战将劲兵”,一半损于沈阳之战,一半在各地应援。 如果金兵于十四日飞驰进击,当天即可轻取辽阳。明经略袁应泰、巡按张铨 利用努尔哈赤的迟延和失误,飞速征调援军,撤虎皮驿、奉集堡兵回辽阳, 五天之内,凑集了十三万大军。 三月十九日午时,努尔哈赤率军进至辽阳城东南角,当天晚上,于城南 七里安营扎寨。此时,论兵数,明倍于金。讲地形,明防守,得地利。辽阳 城十分坚固,“城高厚壮,屹然雄峙”,城外挖濠三道,每道宽三丈、深二 丈,濠外复筑大堤潴水,又引入太子河水,灌满护城深壕。辽阳有上万门大 炮,其中七门,各重一千余、二千余、三千余斤,一发可毙敌数百,威力很 大。《武皇帝实录》卷三记述辽阳守备情况说:“(明臣)放代子河水于壕, 塞其西闸,内列火器于城上,排兵四面,守御甚严。”朝鲜文献甚至记述了 后金军望城生畏的情形,指出:“(八旗军)至辽阳,望见城池险固,兵众 甚盛,虏皆意沮欲退。”如果明经略袁应泰调度有方,凭坚死守,辽阳是不 会轻易失落的。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守备甚严,决定避免硬攻,力争智取。他首先严正宣 布必战、死战的决心,声色俱厉地谕告众人说:“一步退时,我已死矣。你 等须先杀我,后退去”,并立即“匹马独进”。这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①《明熹宗实录》卷8: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4 ②《明熹宗实录》卷8:《武皇帝实录》卷3: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4。 《明熹宗实录》卷9 ②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147页 ①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147页
果据城死守,是很难攻克的。 努尔哈赤知悉单凭硬攻,以弓矢对枪炮,以人力攻坚城,是难以奏效的, 如战事拖延,陈策、李秉诚等四万余军队及其他援兵赶到之后,腹背受敌, 局势便十分险恶了,遂临机应变,果断决定诱敌出城,发挥己军善于野战的 长处,设下埋伏,乘机歼敌。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先派数十名骑兵“隔壕 侦探”,被总兵尤世功家丁追击,死四人。勇猛寡谋的总兵贺世贤“勇而轻, 谓奴易与”,遂改变了原来“固守”的方针,“决意出战”。第二日,努尔 哈赤又遣少数老弱士卒挑战,贺世贤饮酒大醉,率家丁千余出城,夸下海口 说,要“尽敌而反”。金兵“诈败”,世贤中计,“乘锐轻进”。一入伏中, 后金“精骑四合”,将明兵重重包围,奋勇砍杀,大败明兵。世贤“身中四 矢”,且战且走,退至城边,因吊桥绳索被努尔哈赤数月前派往城中诈降的 蒙古、女真人砍断,不能入城。八旗兵追至,击杀贺世贤及来援的尤世功, 冲入城内,打下了号称金城汤池的沈阳重镇。① 此时,明总兵陈策等率川浙兵来援,刚至浑河,川兵渡河,营于桥北, 浙兵在桥南,营寨尚未安好,努尔哈赤乘机率军猛攻,先消灭了桥北川兵, 随即击败朱万良、姜弼来援的三万明军,紧接着又歼灭桥南浙兵。②一日之内, 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健儿五、六万,鏖战四次,将七万余明军各个击破,攻克 沈阳,创造了军事史上集中兵力击败优势敌军的光辉战例。 努尔哈赤屯兵五日,论功行赏,三月十八日集诸贝勒、大臣定议,进军 辽阳。 三月十三日沈阳一失,辽阳危如累卵,城中“兵不满万”,又“身无介 胄,器不精利”,辽东“战将劲兵”,一半损于沈阳之战,一半在各地应援。 如果金兵于十四日飞驰进击,当天即可轻取辽阳。明经略袁应泰、巡按张铨 利用努尔哈赤的迟延和失误,飞速征调援军,撤虎皮驿、奉集堡兵回辽阳, 五天之内,凑集了十三万大军。 三月十九日午时,努尔哈赤率军进至辽阳城东南角,当天晚上,于城南 七里安营扎寨。此时,论兵数,明倍于金。讲地形,明防守,得地利。辽阳 城十分坚固,“城高厚壮,屹然雄峙”,城外挖濠三道,每道宽三丈、深二 丈,濠外复筑大堤潴水,又引入太子河水,灌满护城深壕。辽阳有上万门大 炮,其中七门,各重一千余、二千余、三千余斤,一发可毙敌数百,威力很 大。①《武皇帝实录》卷三记述辽阳守备情况说:“(明臣)放代子河水于壕, 塞其西闸,内列火器于城上,排兵四面,守御甚严。”朝鲜文献甚至记述了 后金军望城生畏的情形,指出:“(八旗军)至辽阳,望见城池险固,兵众 甚盛,虏皆意沮欲退。”②如果明经略袁应泰调度有方,凭坚死守,辽阳是不 会轻易失落的。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守备甚严,决定避免硬攻,力争智取。他首先严正宣 布必战、死战的决心,声色俱厉地谕告众人说:“一步退时,我已死矣。你 等须先杀我,后退去”,并立即“匹马独进”①。这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① 《明熹宗实录》卷 8;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 4。 ② 《明熹宗实录》卷 8;《武皇帝实录》卷 3;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 4。 ① 《明熹宗实录》卷 9。 ②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 3147 页。 ①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 3147 页
对八旗官兵发挥了强烈的影响,促使他们知难而进、转怯为勇。 努尔哈赤再次运用发挥所长制敌所短的正确战术,决定诱敌出城,引入 伏中,以便合歼敌军,同时又派遣“细作”,混入城内,待机内应。三月十 九日,他先差少数人马横渡太子河,诱骗敌人,明军果然中计了。明经略袁 应泰本来已和诸将议定,“畏敌多,主守”,现在看见后金兵马太少,“其 骑可数”,遂因“见贼少而主战”,亲督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 朱万良五总兵,率兵出城五里,在教场扎营。明兵忽守忽战,军心不定,努 尔哈赤乘机指挥军队,“奋力冲杀”,“明兵大溃而死”,“军败多死 第二日,三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亲督士卒猛攻,鏖战多时,明兵又败。三月 二十一日,努尔哈赤领军乘胜进击,原先派入的“奸细”从中内应,遂攻下 辽阳,袁应泰自尽,张铨被俘,不屈而死。 努尔哈赤带领八旗贝勒、大臣,进入城内,驻于经略衙门,谕令汉人归 顺,辽河以东的宽甸、海州、耀州、盖州、镇江、熊岳、复州、汤站、武靖 营、长宁、长静、三河、十方寺、永宁、镇夷、威远、孤山、甜水站、草河、 奉集、平虏、蒲河、懿路、鞍山等七十余城官民“俱削发降”。 天命六年四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召集诸贝勒、大臣,商议是否迁都于此? 他们都主张回到建州,不愿留住辽阳。努尔哈赤断然拒绝了他们的建议,责 备诸子目光短浅,没有雄心壮志。他强调指出:承蒙皇天眷祐,艰苦创业获 得成功,降服了辽河以东地区,如果回到故里,辽阳必为明国收复和固守, 逃散于山谷的城堡人丁便摆脱了后金的统治,“弃所得之疆土而还国,必复 烦征讨”,皇天如此“喜爱之地方”,焉能抛弃!他谕告诸子要胸怀大志 并语重心长地说:“今我兴兵,为尔等众子创立大业。诸子,尔等焉能说不 能呢!”于是,诸贝勒、大臣一致回答说,“此言诚然”,遂定议迁都辽阳, 派人迎接汗之福晋和皇子,将建州地区人丁移驻辽东。努尔哈赤这一决策, 对促进后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天命七年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统领八旗劲旅,西征明朝辽东重镇广宁 虽然明在关外有军队二十万,两倍半于金军,而且火器众多,但努尔哈赤并 不畏惧,二十日即渡过辽河,进围西平,二十一日午时猛攻克城,并随即与 十万明军鏖战于沙岭,斩杀辽东总兵刘渠、援辽总兵祁秉忠,大获全胜,明 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广宁城匆忙逃遁。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领军至广宁, 明游击孙得功等率士民执旗张盖奏乐叩降,迎入城中,驻巡抚衙门。平阳、 西兴、锦州、大凌河、右屯卫等四十余城官兵俱降。二月十七日,努尔哈赤 命诸贝勒统兵留守广宁,将锦州、义州等处官民迁于河东,回归辽阳。 行新制用汉官争取蒙古 明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三月后金军进驻辽东以后,努尔哈赤面 临着截然不同的新形势,即在长期封建化的汉族地区,确立和巩固后金国的 统治,因而必须解决新岀现的许多难题。比如,辽河东西主要是汉族居住, 不管是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传统,还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服装发 ②《武皇帝实录》卷3:《明熹宗实录》卷8、13: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4:《明史》卷259《袁 应泰传》。 ①《满文老档·太祖》卷21:《武皇帝实录》卷3
对八旗官兵发挥了强烈的影响,促使他们知难而进、转怯为勇。 努尔哈赤再次运用发挥所长制敌所短的正确战术,决定诱敌出城,引入 伏中,以便合歼敌军,同时又派遣“细作”,混入城内,待机内应。三月十 九日,他先差少数人马横渡太子河,诱骗敌人,明军果然中计了。 明经略袁 应泰本来已和诸将议定,“畏敌多,主守”,现在看见后金兵马太少,“其 骑可数”,遂因“见贼少而主战”,亲督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 朱万良五总兵,率兵出城五里,在教场扎营。明兵忽守忽战,军心不定,努 尔哈赤乘机指挥军队,“奋力冲杀”,“明兵大溃而死”,“军败多死”。 第二日,三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亲督士卒猛攻,鏖战多时,明兵又败。三月 二十一日,努尔哈赤领军乘胜进击,原先派入的“奸细”从中内应,遂攻下 辽阳,袁应泰自尽,张铨被俘,不屈而死。 努尔哈赤带领八旗贝勒、大臣,进入城内,驻于经略衙门,谕令汉人归 顺,辽河以东的宽甸、海州、耀州、盖州、镇江、熊岳、复州、汤站、武靖 营、长宁、长静、三河、十方寺、永宁、镇夷、威远、孤山、甜水站、草河、 奉集、平虏、蒲河、懿路、鞍山等七十余城官民“俱削发降”②。 天命六年四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召集诸贝勒、大臣,商议是否迁都于此? 他们都主张回到建州,不愿留住辽阳。努尔哈赤断然拒绝了他们的建议,责 备诸子目光短浅,没有雄心壮志。他强调指出:承蒙皇天眷祐,艰苦创业获 得成功,降服了辽河以东地区,如果回到故里,辽阳必为明国收复和固守, 逃散于山谷的城堡人丁便摆脱了后金的统治,“弃所得之疆土而还国,必复 烦征讨”,皇天如此“喜爱之地方”,焉能抛弃!他谕告诸子要胸怀大志, 并语重心长地说:“今我兴兵,为尔等众子创立大业。诸子,尔等焉能说不 能呢!”于是,诸贝勒、大臣一致回答说,“此言诚然”,遂定议迁都辽阳, 派人迎接汗之福晋和皇子,将建州地区人丁移驻辽东①。努尔哈赤这一决策, 对促进后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天命七年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统领八旗劲旅,西征明朝辽东重镇广宁。 虽然明在关外有军队二十万,两倍半于金军,而且火器众多,但努尔哈赤并 不畏惧,二十日即渡过辽河,进围西平,二十一日午时猛攻克城,并随即与 十万明军鏖战于沙岭,斩杀辽东总兵刘渠、援辽总兵祁秉忠,大获全胜,明 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广宁城匆忙逃遁。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领军至广宁, 明游击孙得功等率士民执旗张盖奏乐叩降,迎入城中,驻巡抚衙门。平阳、 西兴、锦州、大凌河、右屯卫等四十余城官兵俱降。二月十七日,努尔哈赤 命诸贝勒统兵留守广宁,将锦州、义州等处官民迁于河东,回归辽阳。 行新制 用汉官 争取蒙古 明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三月后金军进驻辽东以后,努尔哈赤面 临着截然不同的新形势,即在长期封建化的汉族地区,确立和巩固后金国的 统治,因而必须解决新出现的许多难题。比如,辽河东西主要是汉族居住, 不管是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传统,还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服装发 ② 《武皇帝实录》卷 3;《明熹宗实录》卷 8、13;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 4;《明史》卷 259《袁 应泰传》。 ① 《满文老档·太祖》卷 21;《武皇帝实录》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