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和矿质营养充足的水分和氮素,促进节间伸长,磷素和钾素能促 使茎壁加厚増粗。干旱条件下节间伸长受到抑制,髙产麦田在拔节前控水蹲苗有利 防倒。 (三)叶的生长与功能 1.叶的建成与衰老 (1)小麦叶的组成小麦一个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叶 片与叶鞘的连接处为叶枕 (2)小麦叶的建成历经分化、伸长和定型过程。幼苗1~3(或4)叶是在 种子胚中早已分化,其余叶均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分化出的叶原基不断进行细胞 分裂和组织分化,并通过伸长过程扩大体积。叶的伸长由叶尖开始,先叶片伸长, 后叶鞘伸长。叶片伸长初期呈锥状体,称为心叶。心叶继续伸长逐渐展开,从叶片 开始伸长到完全展开定型(叶耳露出前1叶叶鞘)为叶片伸长期,从叶片定型到衰枯 前为叶片功能期。在此期间叶片光合功能旺盛,有较多的光合产物输出,功能期的 长短因品种、叶位、气候以及栽培条件而异 2.叶片分组及其功能 (1)基本叶数和可变叶数小麦一生主茎叶片总数受品种遗传特性和温光 等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主茎叶片数分为遗传决定的基本叶数和环境影响的可变 叶数两部分,不同生态型品种主茎叶片数有较大不同。 (2)冬前叶数和春生叶数我国北方冬小麦,在适宜播期内(9月下旬至10 月上旬),主茎出叶总数为12~14片,冬前出叶数为6~7片,春生叶片数为6~7 片。春播小麦在适宜播期内(3月中旬至4月初),主茎出叶数为6~8片。 (3)功能叶组小麦主茎叶片是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陆续发生的,其发 生的时间、着生的位置及其作用功能均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个功能叶组: ①近根叶组:着生于分蘖节,叶片数的多少,主要由品种的温光特性、播期早 晚及栽培条件所决定。其功能期主要在拔节前,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根、分蘖、中 下部叶片的生长及早期幼穗发育。一般到抽穗开花期己枯死,对子粒生长不起直接 作用。 ②茎生叶组:着生于伸长茎秆的节上,叶数4~6片,多为5片。其功能主要是 供给茎、穗和子粒生长所需的营养。旗叶和倒二叶是子粒灌浆物质的重要制造者, 特别是旗叶,其叶肉细胞呈多环结构,叶绿体基粒片层发达,光合效率高 五、分蘗规律与成穗 (一)分蘗的发生 分蘖小麦的分蘖是发生在地下不伸长的茎节上的分枝。 分蘖节发生分蘖的地下节群紧缩在一起,称分蘖节
(3)水和矿质营养 充足的水分和氮素,促进节间伸长,磷素和钾素能促 使茎壁加厚增粗。干旱条件下节间伸长受到抑制,高产麦田在拔节前控水蹲苗有利 防倒。 (三)叶的生长与功能 1.叶的建成与衰老 (1)小麦叶的组成 小麦一个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叶 片与叶鞘的连接处为叶枕。 (2)小麦叶的建成 历经分化、伸长和定型过程。幼苗 1~3(或 4)叶是在 种子胚中早已分化,其余叶均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分化出的叶原基不断进行细胞 分裂和组织分化,并通过伸长过程扩大体积。叶的伸长由叶尖开始,先叶片伸长, 后叶鞘伸长。叶片伸长初期呈锥状体,称为心叶。心叶继续伸长逐渐展开,从叶片 开始伸长到完全展开定型(叶耳露出前 1 叶叶鞘)为叶片伸长期,从叶片定型到衰枯 前为叶片功能期。在此期间叶片光合功能旺盛,有较多的光合产物输出,功能期的 长短因品种、叶位、气候以及栽培条件而异。 2.叶片分组及其功能 (1)基本叶数和可变叶数 小麦一生主茎叶片总数受品种遗传特性和温光 等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主茎叶片数分为遗传决定的基本叶数和环境影响的可变 叶数两部分,不同生态型品种主茎叶片数有较大不同。 (2)冬前叶数和春生叶数 我国北方冬小麦,在适宜播期内(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主茎出叶总数为 12~14 片,冬前出叶数为 6~7 片,春生叶片数为 6~7 片。春播小麦在适宜播期内(3 月中旬至 4 月初),主茎出叶数为 6~8 片。 (3)功能叶组 小麦主茎叶片是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陆续发生的,其发 生的时间、着生的位置及其作用功能均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个功能叶组: ①近根叶组:着生于分蘖节,叶片数的多少,主要由品种的温光特性、播期早 晚及栽培条件所决定。其功能期主要在拔节前,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根、分蘖、中、 下部叶片的生长及早期幼穗发育。一般到抽穗开花期已枯死,对子粒生长不起直接 作用。 ②茎生叶组:着生于伸长茎秆的节上,叶数 4~6 片,多为 5 片。其功能主要是 供给茎、穗和子粒生长所需的营养。旗叶和倒二叶是子粒灌浆物质的重要制造者, 特别是旗叶,其叶肉细胞呈多环结构,叶绿体基粒片层发达,光合效率高。 五、分蘖规律与成穗 (一)分蘖的发生 分蘖 小麦的分蘖是发生在地下不伸长的茎节上的分枝。 分蘖节 发生分蘖的地下节群紧缩在一起,称分蘖节
分蘖节的作用:(1)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分蘖 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2)分蘖节内布满 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3)分 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冬小麦越冬期间,分蘖节中储藏的碳水化合物使分蘖节 具有高度抗寒力,即使已长出的叶片全部冻枯,只要分蘖节保持完好,春季仍能恢 复生机。 1.分蘖发生的规律 (1)有关分蘖的表示方法 每个分蘖的第一叶为不完全叶,薄膜鞘状,称为分蘖鞘,用P表示。分蘖的出 现通常以其第一片完全叶伸出分蘖鞘1.5~2cm为标志。以0代表主茎,C代表胚芽 鞘蘖(由胚芽鞘腋长出的分蘖)。Ⅰ、Ⅱ、Ⅲ…代表由下至上着生于主茎第1、2、 3…片真叶叶腋中的一级分蘖。由一级分蘖长出的二级分蘖,用IP(第一个一级 分蘖的蘖鞘蘖)、Ⅰ1(第一个一级分蘖的第一个二级分蘖)、I2、I3……表示 由二级分蘖长出的三级分蘖,用I1-P、I1-1、I1-2、I1-3,……表示,余类推。 (2)叶蘖“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 关系,称为“同伸关系” 1)N-3“同伸关系”幼苗主茎出现第三叶时(用3/0表示),由胚芽鞘中伸 出胚芽鞘分蘖,即C蘖,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该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 种和栽培条件。当主茎伸出第四叶时,主茎第一叶的叶鞘中长出主茎节位的第一分 蘖,即I蘖。以后主茎每出现一片叶,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 蘖,其出蘖位与主茎出叶数呈N-3的对应关系。 2)N-2“同伸关系”每个一级分蘖在伸出三片叶时,也能长出第一个二级 分蘖,这个二级分蘖是由分蘖鞘腋长出的。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I蘖已达三叶 龄,在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即IP蘖。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 论模式,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 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Ⅰ常不出现。 2.影响分蘗发生的因素 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称为分蘖力。分蘖力存在品种间的差异,并受种 子质量和播种质量、栽培环境的影响。 (1)温度分蘖最低温度2~4℃,6~13℃分蘖生长缓慢,比较健壮;>14℃ 分蘖生长加快,但健壮程度较差;>18℃分蘖受抑。 (2)土壤水分适宜于分蘖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渍水和干早 均不利于分蘖发生。 (3)光照基本苗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分蘖力强
分蘖节的作用:(1)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分蘖 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2)分蘖节内布满 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3)分 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冬小麦越冬期间,分蘖节中储藏的碳水化合物使分蘖节 具有高度抗寒力,即使已长出的叶片全部冻枯,只要分蘖节保持完好,春季仍能恢 复生机。 1.分蘖发生的规律 (1)有关分蘖的表示方法 每个分蘖的第一叶为不完全叶,薄膜鞘状,称为分蘖鞘,用 P 表示。分蘖的出 现通常以其第一片完全叶伸出分蘖鞘 1.5~2cm 为标志。以 O 代表主茎,C 代表胚芽 鞘蘖(由胚芽鞘腋长出的分蘖)。Ⅰ、Ⅱ、Ⅲ……代表由下至上着生于主茎第 1、2、 3……片真叶叶腋中的一级分蘖。由一级分蘖长出的二级分蘖,用 IP(第一个一级 分蘖的蘖鞘蘖)、Ⅰ1(第一个一级分蘖的第一个二级分蘖)、I2、I3……表示; 由二级分蘖长出的三级分蘖,用 I1-P、Il-1、I1-2、Il-3,……表示,余类推。 (2)叶蘖 “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 关系,称为“同伸关系” 。 1)N-3“同伸关系” 幼苗主茎出现第三叶时(用 3/0 表示),由胚芽鞘中伸 出胚芽鞘分蘖,即 C 蘖,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该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 种和栽培条件。当主茎伸出第四叶时,主茎第一叶的叶鞘中长出主茎节位的第一分 蘖,即 I 蘖。以后主茎每出现一片叶,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 蘖,其出蘖位与主茎出叶数呈 N-3 的对应关系。 2)N-2“同伸关系” 每个一级分蘖在伸出三片叶时,也能长出第一个二级 分蘖,这个二级分蘖是由分蘖鞘腋长出的。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I 蘖已达三叶 龄,在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即 IP 蘖。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 论模式,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 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 I 常不出现。 2.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 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称为分蘖力。分蘖力存在品种间的差异,并受种 子质量和播种质量、栽培环境的影响。 (1)温度 分蘖最低温度 2~4℃,6~13℃分蘖生长缓慢,比较健壮;>14℃ 分蘖生长加快,但健壮程度较差;>18℃分蘖受抑。 (2)土壤水分 适宜于分蘖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 70%左右,渍水和干旱 均不利于分蘖发生。 (3)光照 基本苗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分蘖力强
(4)播种深度播种过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苗弱蘖少。 (5)营养分蘖期适宜的氮、磷营养,促进分蘖发生。 (二)分蘖的成穗 群体分蘗消长动态 (1)冬小麦有2个分蘖高峰期。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播种,出苗后15~20d开 始分蘖,后随主茎叶片数增加,分蘖不断増加,形成冬前分蘖髙峰。越冬期分蘖停 止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温度上升至3℃以上 时,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形成春季分蘖高峰 (2)春小麦只有一个分蘖高峰期,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 季分蘖高峰;南方冬麦区也只有一个分蘖髙峰 (3)分蘖的“两极分化” 无论冬、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 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达最大值。此后,由于小麦植株代谢中心的转移及蘖 位的差别,分蘖开始两极分化,小分蘖逐渐衰亡,变为无效蘖,早生的低位大分蘖 易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晚出现的分蘖 先衰亡。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 2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个体和群体中分蘖的成穗比例,因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群体环境条件不同 而有很大差异 (1)从植株本身看,通常只有那些在拔节时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自身根系, 能够保证独立生长以至能够正常拔节、抽穗的分蘖,才能成为有效分蘖。因此,冬 前发生的低位早蘖,容易成穗,而冬前晩岀分蘖和春生分蘖成穗率低 2)从外部环境看,分蘖的受光状况对成穗率有很大影响,播量太多,群体 过大,田间郁蔽,光照不足,常导致成穗率显著下降 六、穗的结构与穗分化 (一)穗的结构 1.小麦穗的构造为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和小穗两部分组成。穗轴由节片构 成,每节片着生一枚小穗 2.小穗的构造小穗互生,每小穗由一个小穗轴、两个颖片和若干小花构成。 般每小穗有小花3~9朵,但通常仅有2~3朵小花结实。 3.小花的构造一个发育完全的小花包括1片外稃、1片内稃、3枚雄蕊、1 枚雌蕊和2枚鳞片。有芒品种外稃着生芒。颖片、内外稃和芒均含有绿色组织和气 孔,能进行光合作用 4穗部的光合优势穗光合产物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为10%~40%,依赖于品种 和环境条件。相对于叶片来说,穗光合具有如下优势值得重视:①穗所处的空间位
(4)播种深度 播种过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苗弱蘖少。 (5)营养 分蘖期适宜的氮、磷营养,促进分蘖发生。 (二)分蘖的成穗 1.群体分蘖消长动态 (1)冬小麦有 2 个分蘖高峰期。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播种,出苗后 15~20d 开 始分蘖,后随主茎叶片数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高峰。越冬期分蘖停 止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温度上升至 3℃以上 时,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 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形成春季分蘖高峰。 (2)春小麦只有一个分蘖高峰期,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 季分蘖高峰;南方冬麦区也只有一个分蘖高峰。 (3)分蘖的“两极分化”。 无论冬、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 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达最大值。此后,由于小麦植株代谢中心的转移及蘖 位的差别,分蘖开始两极分化,小分蘖逐渐衰亡,变为无效蘖,早生的低位大分蘖 易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晚出现的分蘖 先衰亡。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 2.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个体和群体中分蘖的成穗比例,因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群体环境条件不同 而有很大差异。 (1)从植株本身看,通常只有那些在拔节时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自身根系, 能够保证独立生长以至能够正常拔节、抽穗的分蘖,才能成为有效分蘖。因此,冬 前发生的低位早蘖,容易成穗,而冬前晚出分蘖和春生分蘖成穗率低。 (2)从外部环境看,分蘖的受光状况对成穗率有很大影响,播量太多,群体 过大,田间郁蔽,光照不足,常导致成穗率显著下降。 六、穗的结构与穗分化 (一)穗的结构 1.小麦穗的构造 为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和小穗两部分组成。穗轴由节片构 成,每节片着生一枚小穗。 2.小穗的构造 小穗互生,每小穗由一个小穗轴、两个颖片和若干小花构成。 一般每小穗有小花 3~9 朵,但通常仅有 2~3 朵小花结实。 3.小花的构造 一个发育完全的小花包括 1 片外稃、1 片内稃、3 枚雄蕊、1 枚雌蕊和 2 枚鳞片。有芒品种外稃着生芒。颖片、内外稃和芒均含有绿色组织和气 孔,能进行光合作用。 4.穗部的光合优势 穗光合产物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为 10%~40%,依赖于品种 和环境条件。相对于叶片来说,穗光合具有如下优势值得重视:①穗所处的空间位
置有利于截获光和二氧化碳;②穗各部分均与子粒存在密切的韧皮部联系,光合产 物可就近直接输人子粒中;③穗的水分关系稳定,即使在水分胁迫下,穗仍能维持 较高的水势;④穗光合碳同化具有C4途径或C3~C4中间型特点,子粒呼吸释放大 量的二氧化碳能被穗再固定 (二)穗的分化与形成 1.穗分化过程 小麦穗是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的。根据穗分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明显的形态特 征,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均以其始期为标准划分 茎叶原基分化期(未伸长期)茎生长锥未伸长,基部宽大于高,呈半圆形, 在基部陆续分化新的叶、腋芽和茎节原基,未开始穗的分化。此期历时长短,因品 种春化特性和播期而异。 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高度大于宽度,标志着由茎叶原基分化开 始向穗的分化过渡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生长锥进一步伸长,在生长锥基部自下而上 分化出环状苞叶原基突起,由于苞叶原基呈棱形,故称单棱期。苞叶原基出现后不 久即退化,两苞叶原基之间形成穗轴节片。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在生长锥中下部苞叶原基叶腋内出现小突起 即小穗原基。尔后向上向下在苞叶原基叶腋内继续出现小穗原基。因小穗原基与苞 叶原基相间呈二棱状,故称二棱期。此期持续时间较长,又分为三个时期: (1)二棱初期生长锥中部最初出现小穗原基,二棱状尚不明显。 (②)二棱中期小穗原基数量逐渐增多,体积增大;幼穗的正面观超过苞叶 原基,侧面观二棱状最为明显 (3)二棱末期苞叶原基退化,小穗原基进一步增大,同侧相邻小穗原基部 分重叠,二棱状已不再明显。 Ⅳ.颖片原基分化期二棱末期后不久,由最先出现的小穗原基两侧,各 分化出一浅裂片突起,即颖片原基,位于中间的组织,以后分化形成小穗轴和小花 V.小花原基分化期在最先出现的小穗原基基部分化出颖片原基后不久 即在颖片原基内侧分化出第一小花的外稃原基,进入小花原基分化期。在同一小穗 内,小花原基的分化呈向顶式,在整个幼穗上,则先从中部小穗开始,然后渐及上、 下各小穗。当穗分化进入小花原基分化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明显伸长,同时,生 长锥顶部一组(一般为3~4个)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转化形成顶端小穗,至此, 穗分化小穗数固定下来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当幼穗中部小穗出现3~4个小花原基时,其基部小 花的生长点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3个半圆球形雄蕊原基突起,稍后在3个雄蕊原
置有利于截获光和二氧化碳;②穗各部分均与子粒存在密切的韧皮部联系,光合产 物可就近直接输人子粒中;③穗的水分关系稳定,即使在水分胁迫下,穗仍能维持 较高的水势;④穗光合碳同化具有 C4 途径或 C3~C4 中间型特点,子粒呼吸释放大 量的二氧化碳能被穗再固定。 (二)穗的分化与形成 1.穗分化过程 小麦穗是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的。根据穗分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明显的形态特 征,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均以其始期为标准划分。 茎叶原基分化期(未伸长期) 茎生长锥未伸长,基部宽大于高,呈半圆形, 在基部陆续分化新的叶、腋芽和茎节原基,未开始穗的分化。此期历时长短,因品 种春化特性和播期而异。 Ⅰ.生长锥伸长期 生长锥伸长,高度大于宽度,标志着由茎叶原基分化开 始向穗的分化过渡。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 生长锥进一步伸长,在生长锥基部自下而上 分化出环状苞叶原基突起,由于苞叶原基呈棱形,故称单棱期。苞叶原基出现后不 久即退化,两苞叶原基之间形成穗轴节片。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分化期) 在生长锥中下部苞叶原基叶腋内出现小突起, 即小穗原基。尔后向上向下在苞叶原基叶腋内继续出现小穗原基。因小穗原基与苞 叶原基相间呈二棱状,故称二棱期。此期持续时间较长,又分为三个时期: (1)二棱初期 生长锥中部最初出现小穗原基,二棱状尚不明显。 (2)二棱中期 小穗原基数量逐渐增多,体积增大;幼穗的正面观超过苞叶 原基,侧面观二棱状最为明显。 (3)二棱末期 苞叶原基退化,小穗原基进一步增大,同侧相邻小穗原基部 分重叠,二棱状已不再明显。 Ⅳ.颖片原基分化期 二棱末期后不久,由最先出现的小穗原基两侧,各 分化出一浅裂片突起,即颖片原基,位于中间的组织,以后分化形成小穗轴和小花。 Ⅴ.小花原基分化期 在最先出现的小穗原基基部分化出颖片原基后不久, 即在颖片原基内侧分化出第一小花的外稃原基,进入小花原基分化期。在同一小穗 内,小花原基的分化呈向顶式,在整个幼穗上,则先从中部小穗开始,然后渐及上、 下各小穗。当穗分化进入小花原基分化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明显伸长,同时,生 长锥顶部一组(一般为 3~4 个)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转化形成顶端小穗,至此,一 穗分化小穗数固定下来。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当幼穗中部小穗出现 3~4 个小花原基时,其基部小 花的生长点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 3 个半圆球形雄蕊原基突起,稍后在 3 个雄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