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 、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摇曳(yi) 湍急(tuan) 孜孜不倦(z1) B.栖息(q) 裨益(p1) 阖家欢乐(he) C.镶嵌(qian) 贮蓄(zh) 怡然自得(y1) D.佞臣(ning) 自诩(x0) 锲而不舍(qi)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況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一—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 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D.“米”从哪里来?一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二是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 三是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全区各学校教师纷纷加入到“阅读经典,亲近母语”的读书活动中去,对学生产生了 潜移默化的影响。 B.这位来自农家的残疾孩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对成才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C.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D.从新城区到老城区,沿街庄重典雅的建筑,精致中透着秀气的园林,温文尔雅、朴 实守礼的市民使游客们的喜悦油然而生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朋友曾赠给我一幅画作,被我置于书房里,每每心情烦躁的时候,我望上两眼,心情 立马安静下来。画上
扬州市邗江区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成绩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摇曳.(yì) 湍.急(tuān) 孜.孜不倦(zī) B.栖.息(qī) 裨.益(pí) 阖.家欢乐(hé) C.镶嵌.(qiàn) 贮.蓄(zhù) 怡.然自得(yí) D. 佞.臣 (nìnɡ) 自诩. ( xǔ) 锲.而不舍 (qì)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 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D.“米”从哪里来?一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二是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 三是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全区各学校教师纷纷加入到“阅读经典,亲近母语”的读书活动中去,对学生产生了 潜移默化 ....的影响。 B. 这位来自农家的残疾孩子孜孜不倦 ....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对成才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C.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 ....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D. 从新城区到老城区,沿街庄重典雅的建筑,精致中透着秀气的园林,温文尔雅、朴 实守礼的市民使游客们的喜悦油然而生 ....。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 ...的一组是(3 分) 朋友曾赠给我一幅画作,被我置于书房里,每每心情烦躁的时候,我望上两眼,心情 立马安静下来。画上, , , , , , 。朋
友把这幅画命名为《红鲤静卧一溪云》。①仿佛在与这一溪云攀谈②一尾红鲤静卧 其间③白云如在浣溪的白纱④溪水间⑤张着嘴⑥一条流水淙淙的小溪 A.②⑤⑥①④③B.④②⑤①⑥③C.⑥③④②①⑤D.⑥④③②⑤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复。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 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社戏》一文中鲁迅先生真实地记下了自己童年时期在外祖母家与小伙伴们月夜看戏 的经历,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C.《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组织材料,通 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D.《七颗钻石》作者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列尼娜》《复活》等。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南有大江北有湖”的邗江,既古老又年青,既美丽又富饶。扬子江烟波浩(mio), 邵伯湖水波( dan dan),北山区丘陵蜿蜒。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将时尚村庄、风光田园、 名胜景区串联起来,构成生机ang)然的诗意画卷,引发人们对美丽邗江的天数(xia)想 7.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 (5)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9)古人在读书时很注重学与思的相结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教导弟子说:
友把这幅画命名为《红鲤静卧一溪云》。 ①仿佛在与这一溪云攀谈 ②一尾红鲤静卧 其间 ③白云如在浣溪的白纱 ④溪水间 ⑤张着嘴 ⑥一条流水淙淙的小溪 A. ②⑤⑥①④③ B. ④②⑤①⑥③ C. ⑥③④②①⑤ D. ⑥④③②⑤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3 分) A.《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复。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 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社戏》一文中鲁迅先生真实地记下了自己童年时期在外祖母家与小伙伴们月夜看戏 的经历,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C.《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组织材料,通 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D.《七颗钻石》作者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列尼娜》《复活》等。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 分) “南有大江北有湖”的邗江,既古老又年青,既美丽又富饶。扬子江烟波浩(miǎo), 邵伯湖水波(dàn dàn),北山区丘陵蜿蜒。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将时尚村庄、风光田园、 名胜景区串联起来,构成生机(ànɡ)然的诗意画卷,引发人们对美丽邗江的无数(xiá)想。 7.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 (5)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6)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7)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9)古人在读书时很注重学与思的相结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教导弟子说:
”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难 道不应该如此吗? 8.结合提示,完成下面题目:(9分) (1)学校志愿者小分队来到居民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同学上前劝阻,他却 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字数不 超过50个)(3分) (2)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6分) A这部名著的作者是 国的 。(2分) B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 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 请多角度地列举理由。(50字左右。)(4分) 、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9-10题。(6分) 春日〔宋〕晃冲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鹅鸭不知舂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9.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2分) 10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 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3题。(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我们 21 世纪的学生来说,难 道不应该如此吗? 8.结合提示,完成下面题目:(9 分) (1)学校志愿者小分队来到居民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同学上前劝阻,他却 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字数不 超过 50 个)(3 分) 答: (2)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6 分) A 这部名著的作者是 国的 。(2 分) B 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 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 请多角度地列举理由。(50 字左右。)(4 分) 答: 二、阅读理解(52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9-10 题。(6 分) 春日 〔宋〕晃冲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9.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 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 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1-13 题。(14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干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凊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毎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 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②歇:消散。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沉鳞竞跃( (4)夕日欲颓(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 译文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分) 译文: 1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4分) 不可缠绕的心灵曹文轩 ①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儡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 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 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略.无阙处( ) ⑵虽乘奔.御风( ) ⑶沉鳞..竞跃( ) ⑷夕日欲颓.( ) 1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 分) 译文: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 分) 译文: 13.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 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4 分)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①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
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 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 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②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 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 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 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③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 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室息 ④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 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 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 首诗说—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 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 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4.选文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5.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答 16.选文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 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答 17请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 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4分)
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 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 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②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 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 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 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③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 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④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 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 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 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 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 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4.选文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答: 15.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 分) 答: 16.选文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 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 分) 答: 17.请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 ....的样子” 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