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各地最新语文模拟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7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猎骑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沪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进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 机构的名称。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 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一一深秋。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 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沪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 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 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 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1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二)2017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 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 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 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 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泂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 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2017 年 4 月各地最新语文模拟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 (一) 2017 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猎骑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 机构的名称。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 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 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 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 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 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1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二) 2017 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 4 月教学质量检测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 】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 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 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 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 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 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 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5.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6分) (三)广东省佛山市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雨中花 高观国① 旆拂西风②,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 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 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 主完颜 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髙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 如燕尾的垂 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 用毛遂“锥 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 寄梅花给范 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 句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 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髙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 令友人产生 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 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知素有、 平戎手段, 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 从“情寄” “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15.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寄韩潮州愈①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老树秋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 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5.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6 分) (三) 广东省佛山市 2017 届高三 4 月教学质量检测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雨 中 花 高观国① 旆拂西风② ,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 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 ,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 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 主完颜 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 如燕尾的垂 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 用毛遂“锥 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 寄梅花给范 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 句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 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 令友人产生 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 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知素有、 平戎手段, 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 从“情寄” “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15. 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四)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2017 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老树秋
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 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城根: 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 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 信的宝贵,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髙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 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 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 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 简要赏析。(6分) (五)河北省邯郸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 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 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 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 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 琶行》 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分) (六)河南省六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①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 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 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城根: 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 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 信的宝贵,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 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 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 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 简要赏析。(6 分) (五) 河北省邯郸市 2017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 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 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 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 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 琶行》 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 分) (六) 河南省六市 2017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14~15 题。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 里,瑜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 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 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 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麋,读jn, 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 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 侯 1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 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 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 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让人常常悲伤落泪,胡笳 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E.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勒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 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15.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顿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七)湖北省2017届髙三4月调研考试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 题 临江仙(1) 李煜 樱桃(2)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 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1)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 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2)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 宗庙的传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 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 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 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 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 里,瑜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 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 绪十六年(1890 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 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麇,读 jūn, 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 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 侯。 1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 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 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 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让人常常悲伤落泪,胡笳 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E.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勒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 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15.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顿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6 分) (七) 湖北省 2017 届高三 4 月调研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临江仙(1) 李煜 樱桃(2)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 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1)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 年)十月,宋 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2)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 宗庙的传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 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 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 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 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 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15.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八)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 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 孤雁鸣叫,加上被贬责,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 后面 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 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15.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6分) (九)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①,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劣:笨拙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高低贵贱, 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会产生春草萌生的联想,这处 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有诗人的喜悦。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 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 华充满鄙薄厌倦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 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15.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 分) (八)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 2017 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 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 孤雁鸣叫,加上被贬责,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 后面 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 也表 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15.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6 分) (九)山西省太原市 2017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①,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劣:笨拙。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高低贵贱, 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会产生春草萌生的联想,这处 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有诗人的喜悦。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 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 华充满鄙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