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惯命名 根据作用底物 (S):淀粉酶蛋白酶 反应性质 脱氢酶转氨酶 两者结合 :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 来源 :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 (二)系统命名 命名原则 底物1:底物2反应性质酶 《L一乳酸:NAD+氧化还原酶”一乳酸脱氢酶 国际酶学委员会建议双命名法 系统名 习惯名
(一)习惯命名 根据 作用底物(S):淀粉酶 蛋白酶 反应性质 :脱氢酶 转氨酶 两者结合 :乳酸脱氢酶 谷丙转氨酶 来源 :胃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 (二)系统命名 命名原则 底物1:底物2 反应性质 酶 “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乳酸脱氢酶 国际酶学委员会建议双命名法 系统名 习惯名
据化学组成: 1.单纯蛋白酶类: 只是由氨基酸组成,此外不含其他成分,其活性仅 仅决定于它的蛋白质结构。 2.结合蛋白酶类:另一些酶如转氨酶、碳酸酐酶、脱 氢酶等均属于结合蛋白质。这些酶其蛋白质部分称之 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或辅助因子)。 酶蛋白与辅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力,或活性 很弱,结合在一起组成全酶后,才表现有明显的催化 作用。 全酶 酶蛋白十辅因子(金属离子、辅酶、辅基) (有性) (天活性) (天活性) 辅酶、辅基往往是由维生素参与形成的小分子有机物
1.单纯蛋白酶类: 只是由氨基酸组成,此外不含其他成分,其活性仅 仅决定于它的蛋白质结构。 2.结合蛋白酶类:另一些酶如转氨酶、碳酸酐酶、脱 氢酶等均属于结合蛋白质。这些酶其蛋白质部分称之 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或辅助因子)。 酶蛋白与辅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力,或活性 很弱,结合在一起组成全酶后,才表现有明显的催化 作用。 全酶 = 酶蛋白 + 辅因子(金属离子、辅酶、辅基) (有性)(无活性)(无活性) 辅酶、辅基往往是由维生素参与形成的小分子有机物 据化学组成: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 分子化合物,它既不是生物体构成成分,也不是能 量物质,之所以对生命活动如此重要,是因为维生 素是铺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维生素的特点: 1、种类多 2、需要量少 3、常常需要从食物中获得 大部分充当辅酶 脂容性维生素 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 分子化合物,它既不是生物体构成成分,也不是能 量物质,之所以对生命活动如此重要,是因为维生 素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的特点: 1、种类多 2、需要量少 3、常常需要从食物中获得 4、大部分充当辅酶
脂溶性维生素:ADEK 维生素 硫辛酸 (氧化型】 水溶性维生素: Vc VB:BI B2 B3 (泛酸) Bs(PP) B12(氰钴胺素) B6(吡哆醇/醛/胺) B7(生物素) B11(叶酸) 硫辛酸 (还原型)
脂溶性维生素:A D E K 维生素 硫辛酸(氧化型) 水溶性维生素: Vc VB: B1 B2 B3(泛酸) B5(PP) B12(氰钴胺素) B6 (吡哆醇/醛/胺) B7 (生物素 ) B11(叶酸) 硫辛酸(还原型)
雅生素B1硫胺(素)(抗神经炎V、抗脚气病V) 缺乏症:1.脚气病 2. 中枢神经和肠胃患糖代谢失常 NH2 CH; CH,CH2O H.C 焦磷酸硫胺素(TTP) 功能、 以辅酶方式参加糖的分解代谢。TPP是脱 羧酶、脱氢酶的辅酶。 分布:在米糠、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 中含量最丰富
一、维生素B1 —硫胺(素)(抗神经炎V、抗脚气病V) 缺乏症:1. 脚气病 2. 中枢神经和肠胃患糖代谢失常 NH2 H3C CH2 N—C—CH3 HC C—CH2CH2OH S Cl P P 硫胺素(B1) 功能: 以辅酶方式参加糖的分解代谢。TPP是脱 羧酶、脱氢酶的辅酶。 分布:在米糠、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 中含量最丰富。 焦磷酸硫胺素(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