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0年运输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和评价指标 发展目标 评价指标 减少城市间和大城市地区的交通拥挤 2010年使用铁路提高50% 人公里 空气质量满足国家空气质量战略制定的目标 CO2,NO2,颗粒物,S02铅等的排放量 2010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 温室气体排放量 2010年减少公路交通事故40% 伤亡人数 提高铁路货运市场份额10% 吨公里 减少伦敦地区铁路拥挤 每公里平均延误 (与正常交通状态下驾驶比较) 货运强度 单位GDP货运量、单位GDP卡车货运量
英国《10年运输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和评价指标 发展目标 评价指标 减少城市间和大城市地区的交通拥挤 -- 2010年使用铁路提高50% 人公里 空气质量满足国家空气质量战略制定的目标 CO2, NO2., 颗粒物, SO2铅等的排放量 2010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 温室气体排放量 2010年减少公路交通事故40% 伤亡人数 提高铁路货运市场份额10% 吨公里 减少伦敦地区铁路拥挤 每公里平均延误 (与正常交通状态下驾驶比较) 货运强度 单位GDP货运量、单位GDP卡车货运量
日本“新大纲”9项量化指标 项目 现状 目标 可以使用托盘运输货物的比例 77% 2005年提高9% 标准托盘的比例 约4% 2005年提高到5% 内贸运输枢纽陆上运输半日往返的区域人口覆盖率 约 2005年提高9% 进出口集装箱陆上运输费用削减 约1% 21世纪初约3% 10分钟内可能到达的空港和港口比率 空港46%港口32% 21世纪初提高约9% 3大都市圈人口集中地区早晚平均旅行速度 21kmh 21世纪初提高到25% 3大都市圈卡车实载率 约45% 21世纪初提高到50% 进口集装箱货物船只进港操作时间 3~4日 200年缩短至2日 长距离散货运输比率(铁路和海运利用率) 约43% 21世纪初提高到50%
日本“新大纲”9项量化指标 项目 现状 目标 可以使用托盘运输货物的比例 77% 2005年提高9% 标准托盘的比例 约4% 2005年提高到5% 内贸运输枢纽陆上运输半日往返的区域人口覆盖率 约8% 2005年提高9% 进出口集装箱陆上运输费用削减 约1% 21世纪初约3% 10分钟内可能到达的空港和港口比率 空港46%港口32% 21世纪初提高约9% 3大都市圈人口集中地区早晚平均旅行速度 21kmh 21世纪初提高到25% 3大都市圈卡车实载率 约45% 21世纪初提高到50% 进口集装箱货物船只进港操作时间 3~4日 2005年缩短至2日 长距离散货运输比率(铁路和海运利用率) 约43% 21世纪初提高到50%
(2)国内物流系统评价 战略目标一经济 战略成果 绩效衡量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社会物流成本 降低贸易壁垒、提高国家、地区、为市经济竞争力 货运业、仓储业投人产出 拉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工业产品销售率 战略目标一服务和效率 战略成果 绩效衡量 改善多式联运的顺滑性 多式联运中交接运输平均时间 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和合理布局 勿流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 降低运输时间,提高货物运输白 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可靠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2平 主要货运通道的饱和度、平均延误 货物运输时间中由延误引起的对间比例 改善贸易环境,降低“三检”时间 货物通关平均时间 城市道路配送时间覆盖圈 战略目标一组织管理 战略成果 绩效衡量 提高对物流项目的预见性,有效 利用资金,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合作者、顾客等对规划的满意度 规划项目按期完成的比例,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换 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各类型专业人才的数量 战略目标一安全与环境 战略成果 绩效衡量 减少与货运车辆有关的交通事故 城市道路100万车公里事故率 减少由交通运输引起的环境 公路100万车公里事故率
(2)国内物流系统评价 战略目标—经济 战略成果 绩效衡量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降低贸易壁垒、提高国家、地区、为市经济竞争力 拉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物流成本 货运业、仓储业投人产出 工业产品销售率 战略目标—服务和效率 战略成果 绩效衡量 改善多式联运的顺滑性 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和合理布局 降低运输时间,提高货物运输白 可靠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2平 降低库存 改善贸易环境,降低“三检”时间 多式联运中交接运输平均时间 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主要货运通道的饱和度、平均延误 货物运输时间中由延误引起的对间比例 货物通关平均时间 城市道路配送时间覆盖圈 战略目标—组织管理 战略成果 绩效衡量 提高对物流项目的预见性,有效 利用资金,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合作者、顾客等对规划的满意度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换 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规划项目按期完成的比例, 满意指数 各类型专业人才的数量 战略目标—安全与环境 战略成果 绩效衡量 减少与货运车辆有关的交通事故 减少由交通运输引起的环境 城市道路100万车公里事故率 公路100万车公里事故率
2、企业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1)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 部两个方面来考察,内部绩效评价对企业的监督、 控制是很重要的,但是外部绩效评价对监督、理解 和保持对客户的集中观察,以及获得其他行业的革 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外部绩效为物流企 业同顾客、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内部绩效与外部绩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物流企 业完整的绩效系统
2、企业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1)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 部两个方面来考察,内部绩效评价对企业的监督、 控制是很重要的,但是外部绩效评价对监督、理解 和保持对客户的集中观察,以及获得其他行业的革 新见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内部绩效为物流企 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外部绩效为物流企 业同顾客、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内部绩效与外部绩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物流企 业完整的绩效系统
运输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输活动绩效评价标准 评价因素 相对重要性 承运人绩效 承运人等级 运输经济性 可靠性 运输能力 可达性 安全性 中转时间 6 总等级
运输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因素 相对重要性 承运人绩效 承运人等级 运输经济性 1 1 1 可靠性 1 2 2 运输能力 2 2 4 可达性 2 2 4 安全性 2 3 6 中转时间 3 2 6 总等级 11 12 23 运输活动绩效评价标准